佛寶
成就完整的佛道,是佛寶的條件。那麽什麽是完美的佛道呢?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佛身
比丘余無良只劫,壹生不吝惜,勤修六度至圓滿,得諸種智慧,得諸佛果,勝妙功德。佛身有三種:法身、報身、道成肉身。
法身是壹切諸佛清凈功德的基礎,是真實真理之身,永存不滅。
報身為諸佛集無量富貴,顯身莊嚴。
化身是諸佛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為了回應壹切眾生的機會,他們顯六道,接受壹切眾生對佛教的信仰,逐漸證道果體。
法身屬於真身,報身和道成肉身都是由法身表現出來的。
2.福特
成就了佛果的諸佛,都有足力、四無畏、十八無明、四無量心、自在人生、神通廣大的德行。壹句話,就是智慧,判斷力,善良。
智慧是指佛陀的智慧是完整的。
破德就是佛能破壹切煩惱和困惑。
善心是指佛陀拯救眾生的巨大欲望和力量。
壹切充滿佛身佛德的佛,都是真正的佛寶。諸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代,以及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成就圓滿佛道的十佛。
法寶
佛的教法是法寶,也有三要素。
1.從涅槃中解脫,永遠享受我的清凈才是身。
世間各種煩惱,如毒、熱、塵、穢,常使眾生陷入恐懼、痛苦、不適的狀態,而佛教徒的教法,如甘露、雨露,能消除壹切毒、熱、塵、穢,長出壹切善法的種子,使眾生得到清涼的涅盤解脫的果實。
2.取三十七項為方便。也就是
四念:身觀不凈,苦觀苦,心觀無常,法觀無我。
四盡責:已生之惡使其止,末生之惡使其止,已生之善使其長,未生之善使其活。
四個如意足:知足、勤奮、知足、知足、知足。
五根:信根、入根、思根、定根、智根。
五種力量:信念、動力、頭腦、決心和智慧。
七感:選法、上進、享受、消除、放棄、停留、思考。
八正道:正見、正念、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 * *張任道有三十七種修持方式,是方便輔助前段所說的凈化法寶,可以證明佛法的純正。
3.以八萬四千法為甘露藥,撫慰眾生。
因為眾生的根不同,受法也大不相同,但大致可分為四種悉達多教法。
向世人學習:即用世間普通人的思維方式、感受、觀念來解釋佛教的知識,讓普通人效仿。比如持五戒十善可得善報,犯五戒十惡可得三垢。
眾所周知:即根據眾生的根源機制和能力,因材施教,使他們有好的根源,逐漸悟道。
譚的治法:即給眾生煩惱開藥,如治貪修不凈觀,治無明修慈悲觀,治愚癡修業障觀,治無明修計利觀,修修身觀,治業障修佛觀。
更重要的是,學習譚:打破所有的文字和字符,直接顯示各種法律的現實的邏輯體,使所有的生命在突然實現第壹個意義。
前三者為正教育,後壹者為真教育,成就十二點教育,使壹切眾生“關惡趣之門,開涅槃之路”,解脫之。
和尚寶藏
按照上述諸佛的教導,壹個如實修行的和尚就是和尚的寶。那麽什麽是和尚呢?什麽是真正的修行?
沙門,梵文音譯,原指壹切僧人、修行者,不論佛教或外道,都稱為沙門。這裏特指佛教的僧侶為沙門。比如,合身。真實,是真的。真正的教法,才能符合真正的道理,照著去練,就能破萬惡,取其所有的好,也就是照著事實去練。和尚的寶藏也可以分為三種:
義僧:即諸佛活在世間,好像是佛法,表現出與壹切眾生的機緣、證悟不同,但其實是不能親眼看見,不能把握,不能毀滅,不能想象的,對壹切眾生都是好的。
賢僧:要看到道家立場之上的賢者。如果妳在小乘的境界,妳可以證明妳已經取得了比第壹果更多的成就。大乘指的是剛開始住在心中的菩薩。
福田和尚:指在普通地方出家的和尚。他雖然沒有探明道果,但也能庇護眾生,給他們平安幸福,所以為眾生種下了福田。
其他聲明
1.另外,在大乘信仰理論中,佛、法、僧三寶與上述說法含義相同:
佛寶:“最成功者,天下皆知,色不妨礙自由,救世救世。”形容佛的智慧,佛的身,佛的德。
法寶:“有了他體,法真如海,功德無量。”把佛法的肉身性描述為真如平等,不增不減,又有無量功德,能滿足壹切清凈佛法,使眾生獲得涅槃,從苦中得樂。
僧寶:“據實修行等。”指壹切依法如實修行的聖賢和普通僧人。
2.其次,在現存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有壹位佛祖釋迦牟尼,應該是轉生人間,為所有普通人見佛體;有佛教教義,有依法出家的僧人,稱為“三寶化”。
3.後來,普通人誤以為佛陀已經滅絕,不再重新進入人間,於是制作了各種佛教圖像,如木雕、泥塑、紙畫、石雕等。,出於禮貌;集佛的教法,載於古籍,以供分發;他按照這種古老的教學體系出家,改變自己,使佛法活於世間,被稱為“方丈三寶”。
但其實三寶從來都是長生不老的,只是根據眾生根緣和開悟的層次,感受到的三寶自然不同。換句話說,轉化三寶會壹直存在,只是方丈三寶可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失傳。但如果方丈三寶中有壹件僧寶成佛,就成了轉化三寶。
佛教、佛教、僧人三寶有六類,即:(1)同體三寶、壹體三寶。佛家和佛教徒雖然有三個名字,但性質是壹個。即三寶以清凈法界為法身。(2)不要做三寶,也要做不同相的三寶,轉化的三寶。都說三寶之體是不同的,不是壹體的。佛以三體佛為自己的本性,五蘊的假、法身也跟著自己的反應,都叫佛寶;法以三無漏取之教法、講道理法、行事法、果法為自性;僧以三聖為寶,以導演之和為寶。(3)三寶壹乘,即所有三寶的壹乘,即不定種的方便。以法身為佛寶,壹乘之法為法寶,壹乘之菩薩為僧寶。(4)三倍三寶,是指與三倍三寶所屬的身體相連。也就是說,三騎所呈現的第三佛是佛寶,三騎的法是法寶,三騎的人是僧寶。(5)真三寶指的是三倍的真教,而不是三寶全部的真義,如同體、異體、壹次、三次等。也就是說,作為三佛,壹切無漏的法、理、行、果,都是三時的法寶,壹切住在方向、果、道的聖人,都是比丘的至寶。(6)方丈三寶,以舍利、木像為佛寶,示其永不停世;以貝葉文字為法寶,即今天的大藏經、諸經等。,以顯示世界的不朽;剃發染衣是和尚的寶物,以示佛法的流通。
三寶·韋德
三寶裏的雜草很獨特。他們能使壹切眾生遠離苦難,破除邪見的邪念,減少各種自始自終強加的習氣。他們是世界的燈塔,是真正的避難所。三寶的雜草無法用語言描述,無法考慮。原因如下:
1.能破除惡業。
皈依三寶之前,人生如滄海壹粟。沒有導航和指南針,人們會漂流下沈,永遠也到不了岸邊。眾生皆被煩惱所縛,流於三界六道,無止境。現在通過皈依三寶的勝利,他們產生了阻止惡行的勢能。逆流而上,壹念開始醒悟,煩惱也就分開了。比如,船和船對航海家和精確的羅盤感到欣慰,最終平安駛入港灣。
2.受詛
因為眾生往往會遇到很多生死的磨難,無法自拔,就像被壹個無法逃脫的暴怒的小偷襲擊壹樣,害怕。現在皈依三寶,受三寶功德加持,使苦賊舍怨止害,使眾生福樂。
3.可以擺脫邪見的邪念
所有眾生無法擺脫它的原因是邪見不斷創造新的商業。比如窮人不努力,導致窮窮,三寶就是鬥篷裏的珍珠。當危險及時解除時,壹切眾生皆歡喜熱情,紛紛復活,於是化惡為正,破惡修善,達到化為正果的目的。
4.可以減少我的習慣。
自始以來,壹切眾生皆因無明而為我取身心,自此積成無數習慣,形成六輪輪轉的勢能。現在皈依三寶,他們就把這個自我化解了,減少了習氣,使身心清凈自覺了。
成為佛教徒
所謂‘入佛門,先皈依三寶’如上所述,三寶不僅是佛教的總綱領,所以任何學佛的人都要先皈依三寶。就像學生去壹個學校之前要辦理入學手續壹樣。從佛教的立場來看,皈依三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壹個人自稱是佛教徒,或者已經開始學佛,卻拒絕皈依三寶,就好比擁有了壹個人,卻不承認這個人是父母所生。可謂是偉大的邪見,他終將落入三抹的邪路。所以入佛和皈依三寶是分不開的。皈依三寶,壹定要真誠,堅信自己能成佛,然後發大願勤修,才能對應三寶的精神。
心理學
從三寶及其雜草的內涵中,我們可以知道皈依三寶不僅僅是壹種形式上的皈依,而是壹種徹底的信仰,深刻地明白三寶的確是世間最珍貴的寶藏,可以使眾生脫離生死,進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所以在心態上,壹定要真誠,相信自己有足夠的佛性成佛。所以皈依的時候壹定要真心誠意,身心回歸三寶,融為壹體,這壹點很重要。
所以,從信仰中來愛與尊,從愛與尊到皈依,“明觀,供養,皈依”就是求無上佛法,最初的思想打破了無明無明的感覺。這種覺知就是“眾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麽,從發自內心的相信和認識佛性到修行佛法,應該是怎樣的思想呢?《無量壽觀經》中提到:
佛是法身,彌漫於眾生心中。'
是心造佛,但心即佛,天下諸佛都在學,海由心生。'
所以觀察十佛成就的條件,必須從發自內心觀察佛性的成就開始。這就是皈依三寶的初衷:皈依自性三寶。所謂《六祖壇經》中的“佛,覺也”。佛法,是也。和尚是清凈的,也就是說自性中有三寶,如壹個謎,自性三寶不能顯露,就是壹個普通人。當妳覺悟了,自性三寶全部顯現,就是佛。所以壹切修行都應該是“自導”,見性即成佛。
方法
在皈依的方式上,要先發大願,再完善修行。大願,即四弘願,是以守四諦之真為基礎,對萬物有慈悲,大慈大悲:
1.眾生無盡願:觀世間各種苦的逼迫,力圖使眾生脫離苦海,即“不苦,使其苦”。
2.煩惱無盡願:觀諸苦皆因煩惱而起,為使壹切眾生永斷煩惱,共除煩惱,即“不解真理,使真理解。”
3.佛法無限願:為了自己改造他,就要學習壹切佛法,即“無真則安。”
4.佛道至尊誓願:覺悟自己就是證涅槃的境界,即“無證滅真,以證滅真。”
這四弘誓也叫菩提心。如果這個願望沒有達成,道教事業就不穩定,就容易退。在這種巨大欲望的驅使下,我沈浸在“法”的喜悅中,努力修行五戒:布施、持戒、忍辱、奮鬥、觀照。
這五足對應三寶的精神內涵,成就了“修證三寶”——身證如法真,得諸種智慧,是佛之寶。擁有各種方法是法寶。幹凈舒適,為僧寶。這樣才能真正得到三寶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