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暴露的等級
第壹級暴露:
壹.接觸源是體液、血液或含有體液或血液的醫療設備或物品。
II.接觸類型為接觸源受到受損皮膚或粘膜的汙染,接觸量較小且持續時間較短。
二級暴露:
I.接觸源為體液、血液或含有體液或血液的醫療器械或物品。
II.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汙染皮膚或黏膜並造成損傷,且暴露量大、持續時間長;或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針刺傷。
三度暴露:
I.接觸源是體液、血液或含有體液或血液的醫療器械或物品。
II.接觸類型是接觸源刺傷或割傷皮膚,但傷害程度更嚴重,傷口較深或割傷明顯可見血跡。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分類
醫務人員在對HIV、HBV感染者及其他傳染病患者進行診療過程中,存在被感染的危險,需要采取正確有效的防護措施,切斷傳播途徑,防止職業感染。根據從事的醫療活動是否接觸血液和傳染性體液,分為三級防護。
壹、第壹級防護
1、為HIV、HBV感染者和其他傳染病門診患者做常規體檢;護理HIV、HBV感染者和其他傳染病門診患者時,與其握手、僅接觸汗液等直接接觸血液和傳染性體液的情況下,采取第壹級防護: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2、嚴格遵守規範化預防原則。
三、嚴格遵守消毒隔離規章制度。
二、二級防護
1、當醫務人員暴露的皮膚或衣物可能被血液或其他體液汙染時,應采取二級防護措施: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離衣等。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二、嚴格遵守規範預防原則
三、嚴格遵守消毒隔離規章制度
三、三級防護
1、當醫務人員接觸到病人的血液、體液時,或可能被濺到:如手術、穿刺、插管時,應進行三級防護:在二級防護的基礎上戴雙層手套,穿防水隔離衣或防護服,戴防護鏡或口罩。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
2.嚴格遵守規範化預防原則。
3、嚴格遵守消毒隔離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