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論
到目前為止,子宮肌瘤的病因仍然不明。但根據大量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證明,肌瘤是壹種依賴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如臨床常見於育齡婦女,多見於30 ~ 50歲,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下,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後肌瘤逐漸縮小。肌瘤患者常伴有卵巢充血、腫脹和子宮內膜增生,提示這與雌激素過度刺激有關。
其實肌瘤的雌激素依賴還包括受體。近年來,隨著子宮肌瘤與內分泌關系的研究,實驗證明肌瘤組織具有雌激素受體(ER)和孕激素受體(PR),其密度高於周圍正常肌肉組織。ER和PR隨月經周期而變化。據報道,應用外源性性激素和克羅米芬後,子宮肌瘤增大。抑制或減少性激素可以阻止肌瘤的生長,縮小肌瘤,改善臨床癥狀,提示肌瘤是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拮抗激素類藥物可用於治療肌瘤,但肌瘤患者與非肌瘤女性的外周血性激素臨床測定無明顯差異。說明肌瘤的發生與其說與肌瘤患者的激素環境有關,不如說與肌瘤本身局部內分泌環境異常有關。例如,肌瘤中雌激素的濃度高於子宮肌中的濃度;肌瘤附近子宮內膜增生程度高。受體也是如此。子宮肌瘤中E2R(雌二醇受體)和孕激素受體的含量高於子宮肌。
從組織發生學的角度來看,子宮肌瘤細胞長期來源於子宮肌和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如未成熟的成肌細胞,但後者在組織學上尚未明確定義。組織學研究發現,生長時間短的微小子宮肌瘤不僅含有富含肌絲的成熟平滑肌細胞,還含有胎兒子宮中發現的未成熟平滑肌細胞。提示人類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來自於未分化間充質細胞向平滑肌細胞的分化過程。多發性子宮肌瘤可能是由於潛伏在子宮肌層中的起源細胞所致。這種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是肌瘤的原始細胞,是胚胎期具有多分化功能的細胞。它有生物介質,依賴雌激素增殖,依賴孕激素分化肥大。進入性成熟期後,殘留在肌層中的未分化間充質細胞和未成熟的平滑肌細胞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周期的作用下,進行自我持續的增殖、分化和肥大,長期反復,直至形成肌瘤。
病變
典型的子宮肌瘤是表面光滑或凹陷的實性球形腫塊。截面為白色螺旋線,微帶不均勻。線條是由肌瘤內的纖維組織形成的,肌瘤的硬度取決於纖維組織的成分。纖維組織越多,肌瘤越白越硬。相反,肌瘤內平滑肌細胞較多,纖維組織較少,所以肌瘤切面與子宮肌壁的顏色差異不大,質地較軟。肌瘤表面有壹層薄薄的包膜,形成肌瘤假包膜,由肌瘤周圍的結締組織束和肌纖維束組成。包膜與肌瘤連接疏松,容易將肌瘤從肌壁剝離。包膜內有放射狀血管分支為肌瘤提供血液營養。肌瘤越大,血管越粗,數量越多。肌瘤中心血管分支減少。肌瘤直徑大於4cm時,肌瘤中心易變性。
子宮肌瘤的大小差異很大。壹般引起臨床癥狀的大多是懷孕8 ~ 16周的患者。單個患者壹般不大於胎頭,多個患者壹般不超過孕6個月。個體可達幾十公斤。
子宮肌瘤根據其生長位置與子宮壁各層的關系可分為三類。
子宮肌瘤始於子宮肌層。如果肌瘤壹直位於肌層,則稱為“肌壁間肌瘤”或“間質性肌瘤”。頜間平滑肌瘤常為多發,數量不確定,常出現壹個或幾個大的,有時是許多小的腫瘤結節,分布於整個子宮壁,融合成不規則團塊,形成多發性子宮平滑肌瘤。其他的累及宮頸或發展到穹窿,容易與原發性宮頸肌瘤相混淆。壁內平滑肌瘤由於血液循環好,變性少,可使子宮體嚴重變形,影響子宮收縮。由於子宮體積和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常引起月經過多、月經頻繁、經期延長。
肌瘤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往往會朝著抵抗力較小的方向發展。當其突入子宮腔時,其表面僅覆蓋壹層子宮內膜,稱為“粘膜下子宮肌瘤”,甚至僅用壹個蒂與子宮相連。粘膜下肌瘤成為宮腔內異物,引起子宮收縮,被推下,瘤蒂逐漸拉長。到了壹定程度,肌瘤可以穿過宮頸管,下垂在陰道內甚至凸出陰道口,同時附著在蒂部的子宮壁也被牽拉,向內凹陷。當凹陷增大時,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宮內翻。黏膜下肌瘤因瘤蒂處血供差,常延伸至陰道內,易發生感染、壞死和出血。
如果肌瘤突出到子宮體表面,被壹層腹膜(無包膜)覆蓋,稱為“漿膜下子宮肌瘤”。如果繼續向腹腔方向發展,最後可以只通過壹個蒂與子宮相連,成為帶蒂漿膜下子宮肌瘤。瘤蒂所含血管是肌瘤唯壹的血液循環。若瘤蒂扭轉,可使瘤蒂壞死脫落,肌瘤脫離腹腔,附著於網膜、腸系膜等鄰近器官組織,獲得血液營養,成為“寄生性肌瘤”或“遊離性肌瘤”。但可使網膜血管部分扭曲或堵塞,出現滲漏、腹水等腹部癥狀。
子宮體側壁在闊韌帶腹膜之間延伸時發生肌瘤,稱為“闊韌帶肌瘤”,屬於漿膜下型。但還有壹種闊韌帶肌瘤,是子宮旁平滑肌纖維在闊韌帶內生長形成的,與子宮壁無關。闊韌帶肌瘤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常改變盆腔器官和血管的位置和形態,尤其是輸尿管移位,給手術治療帶來困難。
子宮肌瘤也可發生在子宮圓韌帶和子宮骶骨韌帶,但很少見。
宮頸肌瘤的發展與子宮體的發展是壹樣的。但由於其解剖位置的特點,當肌瘤的發展增大到壹定程度時,容易產生鄰近器官受壓迫的癥狀,往往造成分娩的障礙,增加手術的難度。
90%以上的子宮肌瘤生長在子宮體,只有少數(4 ~ 8%)發生在宮頸,多在後唇。在體內,比子宮底長,其次是後壁,壹半位於前壁,兩側最少。就平滑肌瘤的類型而言,壁內平滑肌瘤最多,漿膜下平滑肌瘤次之,黏膜下平滑肌瘤相對少見。
顯微鏡下,平滑肌瘤肌纖維的排列與正常肌纖維相似,但平滑肌瘤肌纖維松散,有時呈“S”形或扇形排列,形成特殊的旋渦狀。肌肉纖維通常更長或更粗。纖維瘤纖維比子宮肌纖維更長更粗。肌纖維束間有或多或少的結締組織纖維,偶爾可見血管較多的肌瘤(血管肌瘤)或富含淋巴管的肌瘤(淋巴肌瘤)。肌核形態多樣,但多為卵圓形或桿狀,細胞核染色較深。在肌纖維橫切面上,細胞呈圓形或多角形,細胞質豐富,中央有圓形細胞核;縱切面上,細胞呈梭形,有較清晰的長細胞核。
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常隨肌瘤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繼發變性及並發癥而異。常見的臨床現象有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疼痛、鄰近器官受壓癥狀、白帶增多、不孕、貧血、心功能不全等。但也有很多無癥狀的患者。
壹、子宮出血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出現在半數以上的患者身上。其中以周期性出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月經周期縮短)最為常見,約占2/3;非周期性(持續性或不規則性)出血占1/3。出血主要由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周期性出血多發生於壁內肌瘤,而黏膜下肌瘤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在某些情況下,月經量減少。
肌瘤導致出血過多的原因有:①肌瘤患者常因雌激素高而發生子宮內膜增生、息肉,導致月經量過多;②肌瘤引起子宮體積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出血過多,出血時間延長。尤其是黏膜下肌瘤,黏膜出血面積可達225cm2以上(正常約15 cm2);③黏膜下肌瘤,黏膜表面常潰爛壞死,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和持續出血;④壁間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和絞鉗血管功能,或粘膜下肌瘤因內膜剝離不能自行收縮,均導致出血過多,持續時間延長;⑤較大的肌瘤可並發盆腔淤血,使血流旺盛而大;⑥更年期月經不調。
月經量過多或經期延長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合並存在。如果與月經周期縮短(超頻)同時存在,可在短時間內大量失血,引起嚴重貧血。陰道黏膜下肌瘤脫垂表現為非周期性出血,量可極大。大的息肉樣纖維瘤也經常引起持續出血。
二、腹部腫塊腹部腫塊往往是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訴,可高達69.6%。有時它可能是肌瘤的唯壹癥狀。長入腹腔且不影響子宮內膜的壁間平滑肌瘤常如此,尤其是位於子宮底部或帶蒂漿膜下的平滑肌瘤。子宮肌瘤長出盆腔後往往會發現腹部腫塊,早晨空腹膀胱充盈時往往很明顯。因為子宮和肌瘤是向上推的,患者自己很容易摸到。如果懷孕4到5個月後子宮較大,她們也可以在膀胱未滿的情況下觸摸。子宮肌瘤壹般位於小腹中部,少數可位於小腹側面,質地堅硬或凹凸不平。大壹點的更變性,更軟更滑。大部分都長不快。根據解放初期的資料,那些求醫長達22年的人,主要是因為舊社會對勞動婦女的壓迫和無條件的求醫。極少數人可以長得比較快或者隱隱作痛,所以應該懷疑惡變。
三、表現為腹痛的疼痛約占40%,腰酸背痛25%,痛經45%;還有就是小腹脹痛或者背部疼痛的感覺,不是很嚴重。疼痛是腫瘤壓迫盆腔血管,造成瘀血,或壓迫神經,或帶蒂黏膜下肌瘤可刺激子宮收縮,導致宮腔排出時宮頸管變寬,疼痛;或肌瘤壞死感染引起的盆腔炎、粘連、牽引。如果個體患有子宮肌瘤紅色變性,腹痛更加劇烈,並伴有發熱。漿膜下肌瘤的蒂部扭曲或子宮軸向扭曲時也會出現急性劇烈腹痛。大的漿膜下肌瘤長入闊韌帶,不僅可壓迫神經血管引起疼痛,還可壓迫輸尿管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引起腰痛。痛經嚴重且進行性者,常為子宮肌瘤合並子宮腺肌病或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
四、壓迫癥狀多發生於宮頸肌瘤,或因子宮體下部肌瘤增大,充盈盆腔,壓迫周圍器官所致。當膀胱受壓時,出現尿頻或排尿困難、尿瀦留等。會發生;壓迫輸尿管會導致腎積水和腎盂腎炎。長在子宮後壁的肌瘤會壓迫直腸,引起便秘,甚至排便困難。盆腔靜脈壓迫可引起下肢水腫。經前期壓迫癥狀更明顯,是子宮肌瘤充血腫脹的原因。如果漿膜下肌瘤嵌入子宮和直腸窩,也可發生膀胱或直腸壓迫。
肌瘤引起約30%的壓迫癥狀,包括尿頻,排尿困難65,438+00%,排尿困難3.3%,尿瀦留5%,排尿困難5%,便秘20%,下肢水腫6%。
動詞 (verb的縮寫)白帶增加41.9%。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盆腔充血或炎癥可使白帶增多;黏膜下肌瘤有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可產生血性白帶或膿性白帶,量可較大。
六、不孕與流產子宮肌瘤患者30%不孕。不孕可能是看病的原因,但檢查時發現了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引起不孕的原因有很多,參見子宮肌瘤合並妊娠。
自然流產率高於正常人,其比值為4∶1。
七、貧血長期出血不及時治療可發生貧血。解放前,大多數勞動婦女為生活所迫,盡管她們有持續的子宮出血而無法尋求治療,導致貧血。解放初期子宮肌瘤患者資料介紹:血紅蛋白5~10g者占45.25%。而血紅蛋白低於5克者占12.4%,多為黏膜下肌瘤。嚴重貧血(5克以下)可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和心肌變性。
八、高血壓有些子宮肌瘤患者伴有高血壓。據統計,肌瘤合並高血壓者(有高血壓病史者除外)切除肌瘤後大多恢復正常,可能與解除輸尿管壓迫有關。
九、子宮肌瘤的征兆懷孕不到3個月的子宮,壹般不容易通過腹部摸到。能摸到的壹般都在小腹中間,比較硬,不平整。腹壁較薄的患者,可以明顯感覺到腫瘤的輪廓,甚至可以看到其形狀。婦科雙鶴針壹般能清晰摸到子宮肌瘤的輪廓。如果肌瘤位於子宮前壁或後壁,前壁或後壁更突出;多發性平滑肌瘤可觸及子宮上許多光滑堅硬的球形腫塊;子宮側壁向壹側突出的腫塊可能是闊韌帶肌瘤;宮頸明顯增大,其上可摸到正常子宮,表現為宮頸肌瘤;子宮明顯均勻增大,且較硬。可能是隱藏在宮腔或宮頸管內的黏膜下肌瘤。比如宮頸松弛,伸出手指往往能摸到光滑的球形腫瘤。有的已經露出宮頸,甚至突入陰道,壹目了然;但有些繼發感染、壞死,或較大,不能觸及宮頸,很容易與宮頸惡性腫瘤、子宮內翻等混淆。
肌瘤的生長部位也會影響子宮頸的位置。如子宮後壁的肌瘤,可推動子宮體和宮頸向前;帶子宮後壁的肌瘤發展到子宮直腸窩,甚至可將子宮推到恥骨聯合上半部,在下腹部可觸及子宮輪廓,宮頸也會上移,陰道後壁向前膨出,使陰道指診無法觸及宮頸;如果是闊韌帶肌瘤,往往會將子宮體推向對側。
在子宮肌瘤變性的情況下,除觸診外,腫塊的特征和大小發生變化,其與子宮體和子宮頸的關聯保持如上所述的相同。
10.患者壹般情況的變化,如營養、貧血、心功能和泌尿系統狀況,與病程長短、出血量或其他並發癥有關。
診斷
如果有子宮肌瘤的典型病史和體征,並經雙河鎮對照上述特征,不難診斷。但也不盡然,尤其是小的無癥狀肌瘤,或肌瘤合並妊娠、子宮腺肌病或肌瘤伴囊性變、附件炎癥等。,有時會出現誤診,壹般誤診率在6%左右。此外,子宮出血、疼痛和壓迫的癥狀並不是子宮肌瘤所獨有的。因此,雙河針是診斷子宮肌瘤的重要方法。雙河鎮不確定或懷疑有宮腔黏膜下肌瘤者,應采取以下輔助檢查方法。
宮頸平滑肌瘤或闊韌帶平滑肌瘤,尤其是長大後,常因位置改變而影響對平滑肌瘤的正確診斷。如宮頸後肌瘤長大後,可嵌於盆腔,突出陰道,使後穹窿消失;或者宮頸上部的肌瘤長大上升進入腹腔,而正常的子宮體坐在宮頸的肌瘤上,把子宮體當成腫瘤。而且宮頸可向恥骨弓後方移位,難以清晰顯露,尤其是當闊韌帶內的肌瘤生長到壹定程度嵌頓於盆腔或升至腹腔時,宮頸上移時難以清晰顯露。因此,每當出現宮頸盆腔包塊難以顯露時,在這兩個特殊部位診斷子宮肌瘤是有幫助的。
壹、超聲檢查目前國內比較常見的是b超檢查。鑒別肌瘤的準確率可達93.1%,可顯示子宮增大,形態不規則。肌瘤的數量、位置、大小及肌瘤是否均勻或液化囊性變;以及周圍是否有其他器官的壓迫。由於單位體積內腫瘤細胞密集,結締組織支架結構的含量以及腫瘤和細胞排列的不同,肌瘤結節在掃描時表現為三種基本變化:弱回聲、等回聲和強回聲。弱回聲型的特點是細胞密度高,彈性纖維含量高,以細胞嵌套排列為主,血管相對豐富。強回聲型,膠原纖維含量較多,腫瘤細胞主要成束排列。相等回聲類型介於兩者之間。後壁肌瘤,有時不清楚。肌瘤越硬,衰減表現越重,良性衰減比惡性更明顯。當肌瘤變性時,聲學穿透性增強。惡變時壞死區擴大,其內部回聲紊亂。所以b超檢查不僅有助於診斷肌瘤,還有助於鑒別卵巢腫瘤或其他盆腔腫塊。
第二,探查子宮腔。用探針測量子宮腔。壁內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常使子宮腔增大和變形。所以可以用子宮探針檢測子宮腔的大小和方向,有助於確定包塊的性質,了解宮腔內是否有包塊及其位置。但必須註意的是,宮腔常迂回彎曲,或被粘膜下肌瘤堵塞,使探頭不能完全穿透,或對於漿膜下肌瘤,宮腔常不擴大,導致誤診。
3.肌瘤X線平片鈣化時,表現為散在的均勻斑點,或貝殼狀鈣化包膜,或粗糙波狀蜂窩狀。
四、診斷性刮宮小的黏膜下肌瘤或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用雙河針不易發現,可用刮宮術輔助診斷。如果是黏膜下肌瘤,刮匙感覺宮腔內有壹個凸面,開始上升高然後下滑低,或者感覺有東西在宮腔內滑動。但刮宮會刮傷腫瘤表面,引起出血、感染、壞死,甚至敗血癥。操作要嚴格無菌溫和,刮宮要送病理檢查。如果懷疑粘膜下肌瘤,診斷和刮宮仍不明確,可采用宮腔造影。
五、子宮輸卵管造影理想的子宮造影不僅能顯示黏膜下肌瘤的數目和大小,還能定位。因此對黏膜下肌瘤的早期診斷很有幫助,方法簡單。肌瘤處的造影顯示宮腔內有充盈缺損。
六、CT和MRI壹般不需要用這兩種檢查。平滑肌瘤的CT診斷只表達特定層面的細節,圖像結構互不重疊。子宮良性腫瘤的CT圖像體積增大,結構均勻,密度為+40 ~+60h(正常子宮為+40 ~+50h)。
MRI診斷子宮肌瘤時,子宮肌瘤的變性、類型和程度有不同的信號。肌核無變性或輕度變性,內部信號均勻。反之,變性明顯的人,表現出的信號就不壹樣。
鑒別診斷
子宮肌瘤常與以下疾病相混淆,應加以鑒別。
壹、卵巢腫瘤、漿膜下子宮肌瘤、卵巢實性腫瘤,肌瘤囊性變、張力大的卵巢囊性腫瘤,或卵巢腫瘤與子宮粘連者,鑒別有壹定難度。詳細詢問月經史和腹部腫塊的增長速度(卵巢惡性腫瘤更快),仔細做婦科檢查。因腹壁緊張而對婦科檢查不滿意者,可借助麻醉藥物或止痛藥進行檢查。檢查包括肛門檢查,註意子宮體能否與腫塊分離,用子宮探針測量子宮腔的長度和方向。綜合病史和檢查進行分析。難以分辨時,還可以向肌肉內註射10單位的催產素。如果註射後腫塊縮小,則為子宮肌瘤,否則為卵巢腫瘤。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b超影像學檢查來鑒別。但有些只能在手術中確診。
二、宮內妊娠是孕前3個月,部分孕婦每月仍有少量出血。如果他們誤以為月經正常,子宮增大,往往會被誤診為肌瘤。要詳細詢問自己以前的月經史(包括量),是否有生育史,年齡多大(年輕肌瘤機會比較少);還要註意是否有妊娠反應。在懷孕的情況下,子宮根據月經減少的月份而增大;肌瘤患者子宮堅硬。此外,孕婦外陰和陰道呈紫藍色,宮頸柔軟,乳房腫脹,乳暈外可出現繼發性頭暈。懷孕4個月後,能感覺到胎動或聽到胎心音,用手觸摸能感覺到子宮收縮。除了病史和體征,還可以做妊娠試驗或b超成像來鑒別。
過期流產伴不規則陰道出血,尿妊娠試驗陰性,易誤診為子宮肌瘤。但過期流產者有絕經史,有過妊娠反應,子宮正常。b超檢查壹般能確診。如有必要,診斷和刮宮是可行的。
子宮肌瘤可以合並妊娠,壹定要想到,否則會漏診妊娠或誤診為葡萄胎。如果過去發現過肌瘤,目前有早孕史和體征,且子宮大於停經月份,沒有陰道出血,孕檢陽性,那麽就不難診斷了。但既往未確診者,應詳細詢問是否有月經過多,是否有不孕史。檢查時註意子宮內是否有肌瘤突出,必要時密切觀察。如果是葡萄胎,絕經後常有少量陰道出血,短期內腹部包塊長大,孕檢陽性,效價高;b超顯示葡萄胎具有特征性的雪花狀波型。
三、子宮腺肌病子宮腺肌病的女性有壹半以上伴有繼發性嚴重進行性痛經,常伴有原發性或繼發性不孕。但很少超過懷孕2 ~ 3個月的子宮。如果伴有子宮外子宮內膜異位癥,有時在後穹窿可觸及疼痛性結節。此外,還可以嘗試黃體酮療法,觀察其效果進行鑒別(見子宮內膜異位癥章節)。但子宮肌瘤合並子宮腺肌病並不少見,約占子宮肌瘤的10%。b超更有助於鑒別。其他無癥狀的病人,或者b超檢查不出來的病人,往往只能通過手術標本的病理檢查來鑒別。
四、子宮肥大這種疾病還會引起月經過多和子宮增大,容易與宮腔內小的壁間肌瘤或粘膜下肌瘤相混淆。但子宮肥大往往有多產史,子宮增大均勻,無不均勻結節。子宮增大往往在懷孕2個月左右,宮腔內無變形,摸不到腫塊。b超檢查未見肌瘤樣結節。
五、盆腔炎性包塊、子宮附件炎和子宮粘連常被誤診為肌瘤。但盆腔炎往往有急性或亞急性產後感染史,其次是腹痛和腰痛。婦科檢查腫塊常為雙側,相對固定,有明顯壓痛,而肌瘤多無壓痛。雖然腫塊與子宮關系密切,但仔細檢查往往能找出子宮的正常輪廓。檢查不清楚時,可檢出宮腔。或者做b超檢查幫助鑒別。
六、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伴有較大的帶蒂黏膜下肌瘤突出陰道伴有感染和潰爛,引起陰道不規則出血或大量出血及惡臭性分泌物,易與外源性宮頸癌混淆,尤其在農村。檢查時手指要輕輕繞過腫瘤,向內觸摸擴張的宮頸和腫瘤蒂,而宮頸癌不會帶蒂性感。必要時可進行病理檢查。
宮腔黏膜下肌瘤有繼發感染、出血、白帶增多,易與子宮內膜癌混合。可采用b超檢查、宮腔細胞學檢查等進行診斷。然後進行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
七、子宮翻出來後,看起來像壹個帶蒂的黏膜下肌瘤掛在陰道裏。慢性內翻可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和月經過多。但在雙河鎮,除了觸及陰道內的腫塊外,並無其他子宮體或腫瘤蒂。在子宮探針檢查期間,妳不應該探查子宮腔。有時在腫塊表面可觀察到雙側輸卵管開口。但需要註意的是,附著於子宮底部的黏膜下肌瘤往往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子宮內翻。
八、子宮畸形雙子宮或殘角子宮無陰道或宮頸畸形容易誤診為子宮肌瘤。異常子宮壹般沒有月經過多的變化。如果年輕患者子宮旁有硬塊,看起來像子宮,就要想到子宮畸形的可能。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常常是明確診斷所必需的。由於b超檢查,異常子宮容易被診斷。即使是殘角子宮早期妊娠,在破裂前也能明確診斷。
九、陳舊性宮外孕陳舊性宮外孕伴盆腔血塊及與子宮附件粘連可能會誤診為子宮肌瘤。但如果仔細詢問是否有絕經史、急性腹痛史、反復腹痛史,結合多數患者伴有嚴重貧血、婦科檢查穹窿飽滿壓痛、盆腹部腫塊難以與子宮分離、腫塊邊界模糊、硬度不及肌瘤等特點,就要想到陳舊性宮外孕的可能。此時穿刺陰道後穹窿是可行的,必要時註入10ml生理鹽水,即可抽出陳舊性血液和小血塊,易於識別。b超影像學檢查有助於區分。
處理措施
子宮肌瘤的治療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癥狀、子宮肌瘤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和數目、子宮的變形情況、是否保留生育功能以及患者的意願。有幾種方法可以處理。
1.期待療法肌瘤小,無癥狀,無並發癥和變性,對健康無影響。圍絕經期患者無臨床癥狀,考慮到卵巢功能障礙可能出現肌瘤縮小或縮小。以上情況均可采用期待療法,即在臨床和影像學方面進行定期隨訪觀察(3 ~ 6個月1次)。根據審查情況,我們將決定對它的處理。
通常絕經後肌瘤自然縮小,不需要手術治療。但肌瘤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可能還有幾年才絕經,也可以考慮手術。但術前可給予藥物保守治療,藥物有效者暫時不能手術。還需要註意的是,絕經後女性的肌瘤,少數患者肌瘤不縮小反而增大,因此應加強隨訪。
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有了許多新的發展。
(1)藥物治療的適應癥
1.想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輕人。生育年齡是由肌瘤引起的不孕或流產。藥物治療後肌瘤縮小,促進妊娠和胎兒存活。
2.絕經前女性,肌瘤不是很大,癥狀輕微。用藥後子宮收縮絕經,肌瘤相應縮小而避免手術。
3.有手術指征,但有禁忌癥,需要手術前治療。
4 .內科、外科疾病患者不能勝任或不願手術。
5.在選擇藥物進行治療前,宜采用診斷性刮宮的方法做子宮內膜活檢,以排除惡變,尤其是月經紊亂或月經量增多者。刮宮術既有診斷作用,又有止血作用。
藥物治療的依據是子宮肌瘤是壹種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所以采用拮抗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最近,使用了暫時抑制卵巢的藥物。達那唑和棉酚是我國常用藥物。也使用其他雄激素、孕激素和維生素。自1983以來,有報道稱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已成功減少子宮肌瘤。研究證明,GnRHa在垂體水平間接降低促性腺激素分泌,從而有效抑制卵巢功能,即所謂的“下調”現象。
(2)藥物的種類和用法
1.LHRH激動劑(LHRH-A): GnRHa是近年來出現的壹種新的抗婦科疾病藥物。大量連續應用LHRH後,垂體細胞受體充滿激素,不能合成和釋放FSH和LH;此外,LHRH具有腦垂體外效應,促進卵巢中LHRH受體的增加,降低卵巢產生雌激素和孕酮的能力。由於藥物顯著抑制FSH,減少卵巢激素分泌,其作用如同“藥物誘導卵巢切除”,使肌瘤縮小。LHRH和LHRH-A是工作相同的異質體,但後者的活性比前者高好幾倍。
用法:LHRH-A,常用於肌肉註射,也可用於皮下植入或鼻腔註射。從月經第壹天開始肌註100 ~ 200μ g,持續3 ~ 4個月。其效果取決於劑量、給藥途徑和月經周期的時間。用藥後肌瘤平均縮小40 ~ 80%,癥狀緩解,貧血得到糾正。血清E2的降低與肌瘤的縮小是壹致的。FSH、LH無明顯變化,停藥後不久肌瘤再次生長,提示LHRH-A的作用是暫時的、可逆的。如果在圍絕經期使用,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自然絕經。比如用於保留生育力,當肌瘤縮小,局部血流減少時,減少術中出血,縮小手術範圍;或原影響輸卵管口肌瘤,經治療後肌瘤縮小,使堵塞的輸卵管通暢,提高妊娠率。為了減少停藥後肌瘤的重新生長,在使用LHRH-A時,可依次使用200 ~ 500 mg醋酸甲羥孕酮,以維持其療效。
副作用是潮熱、出汗、陰道幹燥或出血障礙。雌激素低可能會出現骨質疏松。
2.達那唑:有弱雄激素作用。達那唑能抑制丘腦和垂體的功能,降低FSH水平。LH,從而抑制卵巢類固醇的產生,也可以直接抑制產生卵巢類固醇的酶。從而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宮生長受到抑制,子宮內膜萎縮,發生閉經。同時,肌瘤也萎縮變小。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停藥6周就可以恢復月經。所以需要反復塗抹。
用法:200mg,1,分3次口服,從月經第二天開始連續服用6個月。
副作用是潮熱、出汗、體重增加、痤瘡和肝功能SGPT增加(用藥前後檢查肝功能)。停藥2 ~ 6周即可恢復。
3.棉酚是來源於棉籽的雙醛萘類化合物,作用於卵巢,對垂體無抑制作用,對子宮內膜有特異的萎縮作用,但對子宮內膜受體也有抑制作用,對子宮肌細胞有變性作用,導致假性絕經和子宮萎縮。這種藥有中國達那唑的美稱。子宮肌瘤癥狀改善有效率為93.7%,子宮肌瘤縮小為62.5%。
用法:20mg,每天1次,連服2個月。20mg,每周兩次,1個月。1周後,1次,連續服務1個月,***4個月。因為棉酚的副作用是腎排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