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辣椒和生姜有什麽區別?原理是什麽?

辣椒和生姜有什麽區別?原理是什麽?

辣椒,又稱胡椒、海椒、辣椒、辣椒、胡椒等。是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屬是黍屬。果實通常為圓錐形或長方形,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時為鮮紅色、黃色或紫色,以紅色最常見。辣椒的因果皮含有辣椒素,有辣味。能刺激食欲。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居蔬菜之首。

胡椒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15年底,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將胡椒帶回歐洲,胡椒也傳到了世界其他地方。明代傳入中國。清代陳昊子的《花鏡》中有胡椒的記載。如今,它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已成為壹種受歡迎的蔬菜。

別名辣椒、辣角、牛角椒、紅海椒、海椒、扇椒、大椒、辣虎。

來源於茄科辣椒屬植物朝天椒[C. annuum L.],果實、根、莖入藥。6-7月果實紅色時采收曬幹。

性味與歸經:辛、熱。

功能指示

結果:溫中散寒,健胃消食。用於胃寒疼痛、脹氣、消化不良;凍瘡,風濕痛和腰痛外用。

根:活血消腫。凍瘡外用。

用法用量:水果1 ~ 3錢;取適量根外敷,煎服,沖洗患處。

註意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炎、肺結核、痔瘡或眼疾患者。

評論

(1)辣椒品種繁多,其中有:朝天椒。錐蟲(磨坊。)貝利;朝天椒。束狀(Sturt。)貝利;朝天椒。尖手指。;朝天椒,壹種長辣椒。總之,果實尖長辣的都可以,圓而不辣的如柿子椒(柿子椒)不入藥,青椒不入藥。

(2)辣椒有刺激性,有瘡、牙痛、痔瘡、眼疾者不宜食用。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身材偏瘦,冬天少吃辣椒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喜歡吃辣椒來抵禦寒冷。傳統醫學認為,辣椒雖能散寒止痢、殺蟲、開胃消食,但在飲食上要註意五味(酸、苦、甜、辛、鹹)的調和,過於嗜辣易造成臟腑陰陽失衡,產生疾病。

肺氣過盛有宣化、行氣、活血等作用。吃多了容易導致肺氣過盛,耗氣耗陰,導致免疫力下降而感冒,出現咽幹、目赤、鼻腔灼熱、口幹舌痛、爛嘴、流鼻血、牙痛等癥狀。

濕熱加重病情。暴食辛辣食物容易加重體內濕熱,表現為皮膚長痘、血壓升高、痔瘡加重、流鼻血。

因此,屬於以下情況的人,冬天要特別註意減少辛辣食物:

1.瘦子。中醫認為,瘦人多為陰虛熱盛體質,常表現為咽幹、口苦、目赤、頭重腳輕、煩躁易怒。如果過量食用辛辣食物,會加重上述癥狀,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癥。

2.甲亢患者。甲亢患者往往處於高度興奮狀態,過多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會加重癥狀。

3.腎炎患者不宜吃辣椒。研究證明,在人體代謝過程中,辛辣成分往往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對腎實質細胞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

4.慢性腸胃病、痔瘡、皮炎、肺結核、慢性氣管炎、高血壓患者。

辣椒常見病害:

辣椒青枯病

致病特征:

當植物患病時,患病植物頂部的葉子在白天枯萎,在陰天或早晚恢復。2 ~ 3天後,葉子保持綠色,但整株枯萎。切開病莖,導管呈褐色,將切口浸泡在水中,白色渾濁的菌液從切口流出。

發生定律:

辣椒青枯病是壹種細菌性病害,當土壤溫度達到20-25℃,溫度達到30-37℃,土壤含水量達到25%以上時發病嚴重。當暴雨突然放晴,氣溫迅速升高,濕度大,蒸騰量大,病菌活動旺盛,病株增多,危害嚴重。當土壤pH值為6.6時,病菌適合發育。

預防和控制方法:

(1)抗病品種的選擇;

(2)調節土壤酸堿度,每畝施石灰50-100kg;

(3)實行輪作,防止連作或重茬;

(4)及時檢查,並立即拔除、焚燒病株,在穴內撒石灰粉;發病初期,可將壹袋100-200 ppm農用鏈黴素或春雷黴素與150斤水混合濕潤土壤,連續3次,每10-15天灌根1次,連續2-3次。

胡椒枯萎病

致病特征:

該病在整個生長周期內均可發生,苗期發病於莖基部,苗期發病,莖基部暗綠色水浸軟腐或塌陷,即苗期塌陷;壹些莖在基部呈暗褐色,幼苗枯萎死亡;葉片感染,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3厘米,邊緣黃綠色,中心暗褐色;果實在花梗處感染,初生深綠色斑點被水浸泡,很快變成褐色,軟腐。濕度大時,表面長出壹層白色的黴菌層,即孢子囊和孢子囊,幹燥後形成黑褐色條紋,病部以上的枝葉迅速枯萎。

發生定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卵孢子的形式在土壤或病組織中越冬,卵孢子通過濺灑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病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3-31度,高溫高濕有利於病菌的發生。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如果辣椒疫病是土傳的,根部必須用農藥灌溉。

(2)防控的關鍵時間是6月中下旬?辣椒開花結果期,壹般在澆第壹次水後1-2天內進行灌根。

(3)有效農藥以25%早霜靈或58%早霜靈錳鋅灌根,濃度500倍,每穴0.3-0.4公斤為最佳。

辣椒被四川人稱為海椒,這意味著它來自海外。考證告訴我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沒有辣椒的影子。胡椒是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當時稱為“胡椒”。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就像其他生物的入侵壹樣。最早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遊,即所謂的“下江人”。峽江人嘗試辣椒的時候,四川人還不知道什麽是辣椒。有意思的是,辣椒最早是從江浙、廣東傳入的,但在那些地方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泛濫到了長江上遊和西南地區。這也是四川人在飲食上吸收世界優點並不斷推陳出新的典型。清代嘉慶以後,貴州、湖南、四川、江西四省都“種菜”,“沒有辣椒、芥菜,湯很多”,“選極辣的,每餐每菜都要辣。”說明四川人吃海椒的歷史在400年左右。吃花椒是中國人和四川人的老傳統。距今1600多年的晉代華陽、蜀地的記載,說蜀人“有味道,有香味”。花椒原產中國,是中國特有的香料。至今沒有在西餐中使用。早在《詩經》中,就有很多關於“胡椒”這種東西的提法。在《詩經》中,周松說:“辣椒有它的香味,就是說辣椒有香味,能使人平安長壽。《齊書·姚敏》也有記載。花椒作為中藥,應用廣泛,我國最早的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就有花椒的作用。”《本草綱目》說花椒可以“久不白,輕身經年”。花椒原本野生於秦嶺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區。現在分布在全國各地。華北和西南是主要產區。歷史上稱為川椒、漢椒、巴椒、秦椒、蜀椒等。,妳看,多少名字都和四川有關!我大膽推測,明末從外國引進的新植物命名為花椒、海椒,也可能參考了川椒的名稱。辣椒的名字可能是壹樣的。

精力

姜屬於姜科。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用於腌菜,老姜入藥更好。

性味:

辛溫

構成:

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刺激性成分是芳香揮發油中的“姜酚”。其中主要有姜酚萜、茴香、樟腦萜、姜酚、案油精、澱粉、粘液等。

功能:

它是壹種芳香辛辣的健胃藥物,具有溫中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的作用,特別適用於魚蟹中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多、咳嗽、胃寒嘔吐;受盡冰、雪、濕、寒之苦後,配以姜湯飲用,可活血化淤,祛寒邪。

【外感風寒,因頭病發熱,或淋雨,寒腹分離等。】:生姜30克切細,加紅糖,開水沖泡,或煮壹會兒。趁熱喝完,蓋在床上出汗會更好(如加蔥白更好)。

【支氣管哮喘】:生姜30g切片,搗爛取汁,與白芥子9g混合,加白酒研成糊狀,用紗布包棉球蘸藥貼,揉舒菲、大椎、鐘山三個穴位,各10分鐘,以局部燒灼感為度。或者取第二層紗布,剪成棋子大小,貼在這三個穴位上約1小時,然後取下,以不起泡為準。

[食物中毒,如腹痛、嘔吐、腹瀉等。因吃魚甲魚中毒引起】:生姜30g,紫蘇葉30g,用適量紅糖煎服,每日兩次。

【慢性胃炎、胃痛、嘔吐粘液或清水】:生姜12g,陳皮12g,水煎,每日二至三次,有止痛止嘔的作用。

【跌打損傷、扭傷、腰肌勞損、腰痛、肢體關節伸直、慢性胸膜炎、肋間神經痛、局限性腹膜炎、慢性闌尾炎、腹痛等。】:生姜和芋頭等量,去皮切碎,搗成泥,生姜搗成汁,壹起攪拌,然後加入適量面粉,攪拌成糊狀,鋪在布上,根據患處大小貼在患處(比如冬天)這個藥效果很好,多次有效。註意,這種藥壹定要臨時準備,當天使用。我們稱之為姜芋糊,也有人稱之為盲糊香腸。據說貼在急性闌尾炎的患處,還能退燒,改變血象。值得推廣和深入研究。

【骨結核未潰爛時】:將大量生姜(或幹姜)切碎,加水煮沸,用毛巾浸濕,擰至半幹,趁熱燙患處,涼了再換。可以在兩條毛巾之間調換熱熨,直到局部變紅,壹天1次。有持續燙傷的病例,因此治愈。

【風寒脫骨,關節痛,患部有冷感】:生姜、蔥白等量切碎,搗碎,熱炒,患部用布覆蓋,涼時更換,每日三次。

【吃生半夏或生雄星、生野芋頭、魔芋等時。誤食,而口麻]:快速咀嚼生姜可以緩解。

【老人慢性咳嗽】:姜汁半勺,1勺唐毅,開水沖服,每日2~3次。

英文名生姜

別名生姜

來源本品為生姜的新鮮根莖。姜科的。秋冬季挖掘,清除須根和泥沙。

生姜制作方法:去除雜質,洗凈,使用時切成厚片。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4 ~ 18厘米,厚1 ~ 3厘米。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連結,枝頂有莖痕或芽。脆,易折斷,橫切面淡黃色,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散在。氣味獨特,味道辛辣。

性味辛辣,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用於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3 ~ 9g。

儲存在陰涼潮濕的地方,或埋在濕沙中以防凍結。

評論

(1)生姜用於解表,主要用於散風寒。常用於治療輕度感冒,煎湯,趁熱加紅糖服用,常可導致出汗。也可以作為預防感冒的藥物。生姜發汗作用較弱,常與麻黃、桂枝同用。生姜作為發汗解表的輔助藥物,可以增強發汗力。生姜是治療嘔吐的重要藥物,可單獨用於治療胃寒引起的嘔吐。也可用於胃熱嘔吐。與半夏、朱如、黃連同用。生姜可解毒魚蟹,可單用或與紫蘇同用。此外,生姜能給半夏、天南星解毒,可用於半夏、天南星引起的聲音嘶啞、舌脹麻木等癥狀。因此,在加工半夏和天南星時,常常將生姜壹起使用,以降低它們的毒性。

(2)姜汁:生姜洗凈,搗碎,絞汁入藥。味道辛辣,微溫。具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惡心嘔吐、咳嗽痰多。壹般用量為三到十滴,口服。

(3)姜皮:姜的皮。味道辛涼。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癥。可搭配冬瓜皮、桑葚皮。壹般用量為五毛錢到壹元五毛錢,煎服。

(4)燉姜:將原鮮姜洗凈,用草紙包好,用清水浸泡,直接在火上煨至草紙焦黃,姜熟;或者直接放火烤。味辛溫,有止嘔作用。

  • 上一篇:什麽是子宮腫瘤?
  • 下一篇:尿素軟膏是藥還是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