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州本地主要做的出口生意,出口的比較嚴格,沒有加任何添加的,所以比較原味
2.蒼山的牛蒡以供應原料為主,主要是供應廣東,福建,臺灣,北京等地,部分商家為了增加口感,加了甜素
總結,牛蒡茶品嘗註意:牛蒡本身不甜的,發甜的是加了甜素的。保健茶,既然是保健作用,還是原味的好,口感好的話,不如喝綠茶。
藥用介紹
藥材根呈紡錘狀,肉質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皺紋,內呈黃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新鮮牛蒡莖
采集10月間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凈曬幹。 性味辛,苦,寒。 ①《綱目》:"苦,寒,無毒。" ②《分類草藥性》:"味甜,性剛。" ③《四川中藥誌》:"性溫,味苦澀,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功用主治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嗽,消渴,癰疽瘡疥。 ①《別錄》:"根、莖療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 ②《藥性論》:"根,細切如豆,面拌作飯食之,消脹壅。又能拓壹切腫毒,用根、葉少許鹽花搗。" ③《唐本草》:"主牙齒疼痛,勞瘧,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積血。主諸風,癥瘕,冷氣。" ④《本草拾遺》:"浸酒去風,又主惡瘡。" ⑤《分類草藥性》:"治頭暈,風熱,眼昏雲翳,耳鳴,耳聾,腰痛,外治脫肛。" ⑥《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傷暑。" ⑦《四川中藥誌》:"治疥瘡。" ⑧《藥品化義》:“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熱毒。味苦能清火,帶辛能疏風。主治上不風痰,面目浮腫。凡肺經郁火,肺經風熱,悉宜用此。”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搗敷、熬膏塗貼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熱攻心,煩躁恍惚:牛蒡根搗汁壹升,食後分為三服。(《食醫心鏡》) ②治頭面忽腫,熱毒風內攻,或手足頭面赤腫,觸著痛:牛蒡子根洗凈爛研,酒煎成膏,攤在紙上,貼腫毒,仍熱酒調下,壹服腫止痛減。(《鬥門方》) ③治反花瘡,並治積年諸瘡:牛蒡根熱搗,和臘月豬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熱腫:鼠粘根(切)壹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頭暈痛:牛蒡子根四兩,老人頭(酒洗)壹兩,熬水服。(《重慶草藥》) ⑥治熱毒牙痛,齒齦腫痛不可忍:牛蒡根壹斤,搗汁,入鹽花壹錢,銀器中熬成膏,每用塗齒齦上,重者不過二、三度。(《聖惠方》) ⑦治痔瘡:牛蒡子根、漏蘆根,嫩豬大腸服。(《重慶草藥》) ⑧治癭:鼠粘草根湯洗,細切除皮者壹升,以水三升,煮取壹升半,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裏壹服,宜服六劑。(《救急方》) ⑨治耳卒腫:牛蒡根凈洗細切,搗絞取汁壹升,於銀鍋中熬成膏,塗於腫上。(《聖惠方》) ⑩治虛弱腳軟無力:牛蒡子根燉雞、燉肉服。(《重慶草藥》) 咽喉腫病 (咽峽炎、扁挑體炎):牛蒡子6克,桔梗、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頻頻含咽。 婦人乳癰、腫痛:牛蒡子6克,炒研細末,躊香1厘,***研勻,壹日2次,溫黃酒送服。 小兒麻疹透發不快:牛蒡根適量煮湯飲服,有解毒利尿、防止並發肺炎之效。 急性中耳炎:鮮牛蒡根搗爛榨汁滴耳,壹日數次。 壹切癰疽瘡癤:牛蒡根或葉汁塗敷,壹日數次。 胃痙攣痛:鮮根搗爛絞汁,溫飲半杯,壹日2壹3次。 鮮牛蒡根煮食,對胃癌、宮頸癌等有壹定抗癌作用。老年血管硬化,預防中風:牛蒡根適量煮粥食,中風後半身不遂,服食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