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眉山市仁壽縣有哪些名人?

眉山市仁壽縣有哪些名人?

介紹三位從四川眉山市仁壽縣走出來的名人,他們是:

楊汝岱(1926年12月—2018年2月24日),四川眉山市仁壽人。1950年1月參加工作,1952年8月加入中國***產黨。歷任四川省樂山地委書記、樂山地區革委會副主任、四川省革委會副主任、四川省副省長,四川省委常委、省委書記處書記(當時設有第壹書記)、省委常務書記。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委書記。

黃汲清(1904.3.30-1995.3.22),四川眉山市仁壽人,構造地質學、地層古生物學和石油地質學家。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8年當選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常務委員。1980年被授予中國石油學會名譽理事稱號;並被瑞士聯幫理工學院授予榮譽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潘文華(1886年10月16日—1950),四川眉山市仁壽縣人,民國二級陸軍上將。川軍甫系的武德勵進會第二任會長,歷任川軍教導師師長兼重慶市長、國民黨第7戰區23軍軍長、28集團軍總司令兼川陜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1949年12月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常務委員。

仁壽縣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偏南,現隸屬眉山市,居中國第六大縣,是四川省第壹大縣.。建縣於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89年),面積2606平方公裏,人口162萬。

九州大地油氣流,斯人雖去,風範長留人間。從古至今仁壽縣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名人大家,以下是我按照 歷史 時間先後順序的名人整理。

孫光憲(900—967),字孟文,號葆光子,家世務農。陵州貴平(今仁壽縣)人。後唐時為陵州判官,有政譽。光憲自幼好學,博通經史,著述甚多。所著有《荊臺筆傭》、《桔齋》、《鞏潮》及《蠶書》二卷。代表作:《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壹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龍昌期,生於宋太祖開寶四年辛未歲(971)昌期字起之,號竹軒,北宋陵井監(今仁壽)人。四川地區的壹位博學奇才、創解經書的著名學者、思想家,世稱武陵先生或君平先生,壹生研讀經書、講學、博覽群籍。

程遇孫,字叔達,仁壽人也。累官太常寺丞、潼川漕使。少年雄於文,已而折節為南軒之學。範文叔居二江,所謂九先生者,先生其壹也。先生有兄壬孫,官至雅州簽判,亦躬行君子,與先生最友愛。及卒於官,貽書以玉環為訣。先生每見玉環,則嗚咽流涕,其至性如此。

韓駒(1080 1135),字子蒼,蜀仙井監(今四川仁壽)人。早年從蘇轍學。徽宗政和初以獻賦召試舍人院,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旋因曾為蘇氏學,謫監蒲城市易務,遷知分寧縣。召為著作郎。宣和五年(1123),除秘書少監。六年,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擢權直學士院。欽宗靖康元年(1126),由知應天府移知黃州,尋又因蘇氏學提舉江州太平觀。高宗即位,知江州。紹興五年卒於撫州,年五十六(明弘治《撫州府誌》卷二四)。蘇轍稱其詩如儲光羲,呂本中亦引之入江西詩派。有《陵陽集》四卷傳世。《宋史》卷四四五有傳。韓駒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蕭山王氏十萬卷樓舊藏抄本(簡稱王本,今藏南京圖書館),清宣統二年沈曾植仿宋刊本(簡稱沈本)。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何栗(1088—1127),字文縝,宋哲宗元祐三年生於仙井監(今仁壽)瑞雲山,何栗於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第壹,歷任校書郎,提舉京畿學事,主簿員外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侍講。死後追贈為觀文殿大學士。

虞允文(1110 —1174),字彬甫,南寧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仁壽縣藕塘灣(今藕塘鄉)人,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史稱“六歲育《九經》,七歲能屬文”。少時就讀於縣城瑞竹園,紹興二十四(1154)年考中進士,先後作彭州通判,黎州、渠州知州,均有顯著政績。161年在采石磯率壹萬八千將士,擊敗六十萬金軍,創造了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地多的奇跡。第二年,由秘書丞轉至禮部郎,再調為中書舍人,參與國政。1961年11月6日,當毛澤東同誌讀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記敘虞允文在民族危難當頭,毅然率兵抵禦外侵,最終以少勝多,取得采石磯大捷時,欣然提筆旁批“偉哉虞公,千古壹人”,可見對其推崇之意。

虞集,宋度宗鹹淳八年——元順帝至正八年(1272—1348),字伯生,仁壽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歷官國子司業、秘書少監、奎章閣侍書學士、參知政事、封仁壽郡公。史稱其“平生為文萬篇,稿存者十二、三”。早歲曾辟二室,弟盤左室書陶淵明詩於壁,題曰:“陶庵”,虞集的右室書邵堯夫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兼工篆隸。《書史會要》稱集“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隸為當代第壹。”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說:康裏子山評虞書“雄劍倚天,長橋架海”、“鶯雛出巢,神采可愛。”李東陽雲:“書家者流所謂人品高、師法古者,伯生殆兼而有之。”傳世書跡甚多,有《垂虹橋記》、《不及入閣帖》、《奉記都運帖》、《書王氏草韻後》、《書儗峴臺記》、《答翼之詩卷》、《與總管劄》、《集歐遼碑》、《雜詩卷》、《詩翰》、《長洲縣宣聖學記》等。兼精書論,著有《論草書》、《論隸書》、《論書》等。《元史》卷壹百八十壹有傳。

何卓,四川仁壽人,政和狀元,曾多次上書揭露權臣王黼結黨營私,專權誤國,並最終以15條罪狀參倒王黼及其同黨胡松年、胡益等。金兵長驅直入中原時,他堅決反對割地求和,力主抗敵,並以尚書右仆射(負責處理行政事務的尚書省長官)兼中書侍郎的身份取代唐恪為相,組織京師保衛戰。京師陷落後,他與徽、欽二帝被擄往金營。被押往金國後,絕食而死。

潘文華(1886—1950),字仲三,仁壽縣文宮場人,生於光緒十二年報(1886)。18歲當二等兵,次年升上等兵,被推薦參加國術比賽,表演精彩,人稱“潘鷂子”,提升為弁目隊助教。1908年入成都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畢業後被任為見習排長。1910年隨新軍入藏平叛,回川後任川軍連長,繼升營長、團長、旅長。1920年,劉湘軍用困乏,潘以兩萬銀元支援,自此劉潘緊密結合,劉委潘為川軍第四師師長,後任重慶市市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潘文華奉命出川抗日,潘文華回川調為第二十八集團軍司令、川康綏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解放軍進軍四川,潘文華會同劉文輝、鄧錫侯在彭縣宣布起義,促成川西迅速解放。在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潘文華曾多次捐款賑數本縣災荒.在重慶期間,曾指定自己開辦的“補益大藥房”免費為仁壽提供防疫藥品,發散各鄉。國民黨強拉壯丁,他曾出假條據抵任務,減輕仁壽應征兵員數額。仁壽縣國民兵團成立,為發展地方武裝,潘文華與唐式遵合送步槍200支、了彈10000發。1937年,派3上連的兵力修築仁壽縣城至借田鋪的公路,全長四十余公裏,先後捐次銀元11萬元。潘又在文宮鄉創辦私立“文華中學”,為家鄉培養人才。解放後,潘文華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0年11月16日在成都病逝,終年64歲。

唐式遵 (1883-1950),字子晉,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四川省仁壽縣人,國民黨抗日名將,曾任川軍劉湘部隊第二十壹軍軍長,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中國。面對“國破山河在”的民族生死存亡危局,唐式遵率部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自作詩雲:“男兒立誌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毛澤東同誌曾對他以客觀評價,說他在抗戰期間,“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1937年冬天布防江南壹帶,壹度統兵駐紮九華山。據《九華山誌》:唐式遵於1942年8月間住宿祗園禪寺內。為激發全體將士和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毅然出資派人攜刻“固我山河”這壹口號。

石魯(1919年至1982年),四川仁壽人。原姓馮,名亞衍,因崇拜石濤和魯迅,改名石魯。1934年入成都東方美專研習中國畫,1940年赴延安,入陜北公學。上世紀40年代,創作了大批反映人民戰爭的版畫、年畫、連環畫等。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轉入中國畫的 探索 與創新。其力作《古長城內外》、《轉戰陜北》、《延河飲馬》、《東方欲曉》等,在畫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肖瑞華 (1946.7-2003.10.24)四川仁壽人。1972年6月加入中國***產黨。1970年8月西安礦業學院畢業,在青海省西寧鐵廠、西寧市重工業局、西寧市經委工作。1983年任西寧市經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5年任西寧市委經濟工作部部長。1986年任西寧市委常委、市委經濟工作部部長、市委秘書長。1989年任西寧市委副書記。1994年任海西州委書記。2000年11月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中***15、16大代表。2003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

黃汲清(1904-1995),曾用名黃德淦,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地層學家、石油地質學家。四川仁壽人,1904年3月30日生。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於192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並獲學士學位,1932年赴瑞士留學,先在伯爾尼大學,後轉入濃霞臺大學學習,1935年獲博士學位。1936年春回國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主任,次年任所長,1940年任簡任技正,1946年在北平編輯丁文江遺作,1947年回中央地質調查所主編中國地質圖,同時兼任中央大學理學院地質系教授。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起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及西南地質調查所所長,地質部西南地質局局長,地質部普查委員會常委,地質部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兼大地構造室主任。1958年任地質科學研究院(今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1955年6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部(後為地學部)學部委員,並當選為常委,後被選為地學部常委、副主任。 馮健吳 字太虞,又字遊,四川省仁壽縣人。師承王個符、潘天壽、褚樂三諸家,創辦東方美專,長期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精書、畫、篆刻,詩詞。

楊汝岱,男,漢族,1926年12月生,四川仁壽人。1952年8月加入中國***產黨,1950年1月參加工作,相當高中文化。是中***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四、十五大代表,第四、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現亦為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許嵐,著名詩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四川省西充縣人,今仁壽縣人。代表作有《流浪南方》《壹根針,走失了》《長江之水》《磨》《月來了》等。

陳文清,男,漢族,1960年1月生,四川仁壽人,1983年3月入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西南政法大學(原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律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中***中央紀委副書記。

汪俊林,男,1967年出生,擔任寶光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郎酒集團董事長、郎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四川大型國企長工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瀘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瀘州市投資公司副董事長等多種職銜。

陳萬仞,生於1888年,字鳴謙,四川仁壽縣人,畢業於四川武備學堂,之後曾在日本考察軍事,並在日加入同盟會。因戰功顯著,升任第二十壹軍軍長,第二十三集團軍副總司令。

向傳義(1886--1955)中將。字育仁,四川仁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肄業、日本法政學校畢業。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49年拒赴臺灣,在成都迎接解放。

傅秉勛(1906—1952),原名天傑,四川仁壽人,佃農家庭出身。國民黨陸軍少將,中央軍校第五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二期畢業,川軍將領。後因兵敗自殺,被臺灣國民黨當局追贈為中將。

李佳,女,漢族,1966年1月出生(43歲),四川仁壽人,1985年11月加入中國***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中***四川省資陽市委書記、資陽軍分區黨委第壹書記。中***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國婦女九大、十大、十壹大代表,全國婦聯第十屆、十壹屆執委,九屆、十屆省省委委員,十壹屆省人大常委,省婦聯第十屆、十壹屆常委,市二屆人大代表,市三次黨代會代表,市二、三屆人大代表。

王守明,現代營銷管理學者,MBA研究生,職業經理人,策劃人,6PS定論理論提出者。1974年出生於四川仁壽縣中崗鄉,曾用名:王建明 ,畢業後在廣東工作,擅長於現代企業戰略制定與實施。曾任中德合資德納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2000年主案策劃山東鵬洋 科技 CIS策劃;2001年主案黃川摩托戰略策劃。期間著有《現代企業戰略與管理》;02年後定居於上海。致力於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研究。98年—2000任職德納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期間著有《現代企業戰略與管理》;2000年-2002年任職廣州天碩企業策劃公司策劃總監著有《小型企業策略與執行》; 2003年提出現代企業6PS定位。2010年策劃執行中國畫長卷《神州頌》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覽會聯合國信息發展網觀展覽。 2010年3月與著名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紫砂壺名家範偉群先生合作名壺--神州頌世博 2010年6月與著名根雕大師江道榮合作根雕《孔子》、《君臨山野》參展2010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網館2樓-世界藝術長廊。

  • 上一篇:竹字女孩取什麽名字好聽?
  • 下一篇:服務業稅率:生活服務業增值稅稅率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