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PAM)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於大多數有機溶劑,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體之間的摩擦阻力,按離子特性分可分為非離子、陰離子、陽離子和兩性型四種類型。(註:聚丙烯酰胺不同於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被稱為三號凝聚劑;聚丙烯酰胺分為陰離子聚丙烯酰胺、陽離子聚丙烯酰胺、非離子聚丙烯酰胺、兩性離子聚丙烯酰胺。
理化性質:
PAM 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AM)單體經自由基引發聚合而成的水溶性線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體之間的摩擦阻力,按離子特性分可分為非離子、陰離子、陽離子和兩性型四種類型。聚丙烯酰胺(PAM)不溶於大多數有機溶劑,如甲醇、乙醇、丙酮、 乙醚、脂肪烴和芳香烴,有少數極性有機溶劑除外,如乙酸、丙烯酸、氯乙酸、乙二醇、甘 油、熔融尿素和甲酰胺。但這些有機溶劑的溶解性有限,往往需要加熱,否則無多大應用價值。
在適宜的低濃度下,聚丙烯酰胺溶液可視為網狀結構,鏈間機械的纏結和氫鍵***同形成網狀節點;濃度較高時,由於溶液含有許多鏈壹鏈接觸點,使得PAM溶液呈凝膠狀。PAM水溶液與許多能和水互溶的有機物有很好的相容性,對電解質有很好的相容性,對氯化胺、硫酸鈣、硫酸銅、氫氧化鉀、碳酸鈉、硼酸鈉、硝酸鈉、磷酸鈉、硫酸鈉、氯化鋅、硼酸及磷酸等物質不敏感。
聚丙烯酰胺目數:目數是指物料的粒度或粗細度,目數是單位面積上的方格數.壹般定義是指在1英寸*1英寸的面積內有多少個網孔數,即篩網的網孔數。如600目是每平方英寸有600個方網孔,聚丙烯酰胺的目數20目~80目,也就是0.85mm~0.2mm之間,這是顆粒狀的聚丙烯酰胺的目數大小,粉狀聚丙烯酰胺的目數大小可控制在100目左右,目數越大的聚丙烯酰胺越容易溶解,單憑聚丙烯酰胺目數的大小是無法衡量產品的好壞的!
聚丙烯酰胺(PAM)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於大多數有機溶劑,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體之間的磨擦阻力。
隨著我國聚丙烯酰胺(PAM)行業運行需求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出口增長,我國聚丙烯酰胺(PAM)行業運行迎來壹個新的發展機遇。
聚丙烯酰胺為白色粉末或者小顆粒狀物,密度為1.32g/cm3(23度),玻璃化溫度為188度,軟化溫度近於210度,壹般方法幹燥時含有少量的水,幹時又會很快從環境中吸取水分,用冷凍幹燥法分離的均聚物是白色松軟的非結晶固體,但是當從溶液中沈澱並幹燥後則為玻璃狀部分透明的固體,完全幹燥的聚丙烯酰胺PAM是脆性的白色固體,商品聚丙烯酰胺幹燥通常是在適度的條件下幹燥的,壹般含水量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澆鑄在玻璃板上制備的高分子膜,則是透明、堅硬、易碎的固體,固體聚丙烯酰胺的物理性質見表:
毒性:聚丙烯酰胺本身及其水解體沒有毒性,聚丙烯酰胺的毒性來自其殘留單體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為神經性致毒劑,對神經系統有損傷作用,中毒後表性出肌體無力,運動失調等癥狀。因此各國衛生部門均有規定聚丙烯酰胺工業產品中殘留的丙烯酰胺含量,壹般為0.5%---0.05%。聚丙烯酰胺用於工業和城市汙水的凈化處理方面時,壹般允許丙烯酰胺含量0.2%以下,用於直接飲用水處理時,丙烯酰胺含量需在0.05%以下。
關於聚丙烯酰胺的毒性,某些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情況就復雜得多,這是因為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引入的氨基類等基團,其毒性往往數十至數百倍地高於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他們的慢性毒性正進壹步研究中。
行業應用(PAM的應用性很強):
1、用於造紙工業、壹是提高填料、顏料等存留率。以降低原材料的流失和對環境的汙染;二是提高紙張的強度(包括幹強度和濕強度),另外,使用PAM還可以提高紙抗撕性和多孔性,以改進視覺和印刷性能,還用於食品及茶葉包裝紙中。
2、用於石油工業、采油、鉆井泥漿、廢泥漿處理、防止水竄、降低摩阻、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得到廣泛運用。
3、用於紡織上漿劑、漿液性能穩定、落漿少、織物斷頭率低、布面光潔。
4、PAM還廣泛應用於增稠、穩定膠體、減阻、粘結、成膜、生物醫學材料等方面。
5、其他行業,食品行業,用於甘蔗糖、甜菜糖生產中蔗汁澄清及糖漿磷浮法提取。酶制劑發酵液絮凝澄清工業 ,還用於飼料蛋白的回收、質量穩定、性能好,回收的蛋白粉對雞的成活率提高和增重、產蛋無不良影響,合成樹脂塗料,土建灌漿材料堵水,建材工業、提高水泥質量、建築業膠粘劑,填縫修復及堵水劑,土壤改良、電鍍工業、印染工業等。
氣浮選用聚丙烯酰胺
首先了解下哪些行業常用到氣浮行業,氣浮法主要是利用氣體使汙水得到氧化,氣浮大多數是針對二級生物處理的深度處理,目前最常見的行業是針對含油汙水隔油後的補充處理。氣浮法可以有效地用於活性汙泥的濃縮;汙水中懸浮雜質的去除。氣浮選用陰離子的聚丙烯酰胺效果比較好,特別是部分回流溶氣氣浮法,兼備全回流、全溶氣氣浮的工藝優點,而相比布氣氣浮法具有處理汙水量大,處理效果高的特點;相比電解氣浮法具有節省電能和運行費用較低的優點,適合現代企業節能、環保、減耗、增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