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請教拔火罐的方法和要點

請教拔火罐的方法和要點

拔罐方法 1.留罐法(罐吸拔在治療部位後應拔出壹定時間的方法) 2.走罐法(罐吸拔活後,將罐從上到下反復拔至皮膚發紅) 3.閃罐法(罐吸拔於治療部位,持罐迅速向外拔出響聲,以不留痕跡為宜) 4.刺絡拔罐法(用消毒過的棱形針刺病竈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後立即拔罐) 5.留針拔罐法 6.藥罐法:1)熬藥罐:將配好的藥物裝入布袋中,紮緊袋口。(5)留針拔罐法 6.藥罐: (1)煮藥罐:將配好的藥物裝入布袋中,紮緊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適當濃度,然後將竹罐放入藥汁中煮 15 分鐘 (2)貯藥罐:在抽藥罐時事先貯存壹定量的藥液(約占罐的 2/3-1/2)。7.單罐:用於病變部位的皮損、?(7)單罐:用於病變範圍較小或有壓痛點的病變。根據皮損大小或壓痛範圍,選擇合適口徑的火罐。8.多罐:適用於病變範圍較廣的疾病。根據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酌情吸拔數個甚至挑取數個。操作方法 專家提醒:既然是專業的治療手段,拔火罐就不簡單,如果不管不顧自己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不乏拔火罐事故。如果亂施穴位,有時會適得其反。首先要註意選材,中藥多用竹筒,如果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壹定要厚實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而傷到皮肉,底部最好是寬大的半圓形。拔火罐前,應先將罐洗凈晾幹,然後讓患者平臥或安坐,露出要拔的部位,再點火入罐。點火時壹般是壹手持罐,另壹手拿已點燃火的探針,操作要迅速,將罐內著火的探針搖動幾下後抽出,迅速將罐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要將罐口緊緊捂在患處,不能等火熄滅,否則過於松散,不利於濕氣的吸入,罐口應吸在體感處緊貼為好。註意不要燙到罐口邊緣,以防燙傷。壹般拔罐15-20分鐘即可取下,取時不要用力拔罐,也不要邊拔邊轉,動作是壹只手將罐傾斜到壹側,另壹只手按住罐皮,讓空氣通過縫隙進入罐內,罐皮自然就會斷開。還可以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將罐子蓋好後,用壹只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稍向上提,推拉罐子在患者皮膚上移動。可以單向移動,也可以前後移動。這樣可以治療多個部位。應註意在要行走的部位或罐口塗抹壹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在罐上行走時拉傷皮膚。拔罐具有保健和醫療的功效,背部排罐,尤其是沿脊柱、督脈和經絡排罐,可起到調理五臟六腑,強身健體的功效。而對風、痛、寒效果尤佳。常拔八大養生穴百會、大椎、內關、合谷、神闕、足三裏、三陰交、湧泉,可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吸法 1.火罐法:利用燃燒火焰的熱量,排出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於皮膚上。有以下幾種方法:(1)擲火法:將薄紙卷成紙卷,或剪成細紙條,燒至1/3時,放入罐內,將罐迅速敲在所選部位點火。投火時,無論使用何種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壹寸以上,而且只要在紙卷和紙條燃燒後的壹寸左右,就可以斜立在罐的側面,火焰就不會灼傷皮膚。初學投火法時,也可在拔火罐的地方,放壹層濕紙,或塗壹層水,使其吸收熱量,可保護皮膚。(2)閃火法:用 7~8 根粗鐵絲,壹端纏繞石棉繩或用酒精握好的鐵絲。使用前,將酒精棒略蘸 95%的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燒,用酒精棒壹端的火焰,向罐底壹閃,迅速抽出,並立即扣住應拉罐的著火部位,使罐內成為負壓,即可吸火。閃火法的優點是:閃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3)滴酒精法:向易拉罐內壁中間少滴1~2滴酒精,將易拉罐轉動壹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在易拉罐內壁上(不要沾到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點燃,將罐口向下,迅速將易拉罐敲在選定的部位上。(4)貼棉花法:扯壹塊約 0.5 厘米見方的棉絮,薄薄地蘸上酒精,緊緊地貼在易拉罐壁的中間,用火柴燃燒,立即將易拉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5)架火法:準備壹個不易燃燒和傳熱的塊狀物,直徑2-3厘米,放在應拔的部位,上面放壹小塊酒精棉球,將棉球燃燒後,立即扣罐,立即吸,可產生強大的吸力。2.水罐法:壹般應用竹罐。先將罐放入鍋中加水燒開,用鑷子夾出罐中的水倒出,甩幹水分,或用折疊的毛巾緊緊問住罐口,按壓在皮膚上,受熱即能吸住。3.抽氣法:先將青黴素、鏈黴素等廢瓶磨碎,放入抽氣罐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註射器從橡皮塞中抽出瓶內空氣,使之產生負壓,即能吸出。或用抽氣罐上設置的塑料杯罐活塞,將空氣抽出,即能吸住。操作步驟 1.術前準備 (1)仔細檢查病人,確定是否有適應癥,有無禁忌癥。根據病情,確定處方。(2)檢查應用的藥品、器械是否準備就緒,然後逐壹清理,按順序擺放。(3)向患者解釋治療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強治療信心。2.患者的體位 患者的正確體位關系到拔罐的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肌肉可以放松,施術部位可以充分暴露。壹般采用以下體位 (1) 仰臥位:適用於前額、胸部、腹部和上下肢。(2) 俯臥位:適用於腰部、背部、臀部和上下肢後側。(3)側臥位:適用於頭側、面部、胸側、臀部和膝部。 4)俯臥坐位和坐位:適用於頸部、背部、上肢和膝部。3.易拉罐的選擇 根據部位的面積大小、患者的體力以及病情選擇大小合適的火罐或竹罐等易拉罐。4.對選定的治療部位進行擦洗和消毒,先用毛巾蘸開水沖洗患處,再用幹紗布擦幹,為防止燙傷,壹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需拔火罐治療,需在有毛發或靠近毛發處拔罐,為防止火苗灼傷皮膚或引起感染,應將毛發剃凈。5.溫熱拔罐 在冬季或秋末春初,天氣寒冷,為避免患者拔罐前有寒冷感,可提前將罐放在火上烘烤。暖罐時註意只烤底部,不烤罐口,以防過熱引起燙傷。溫罐時間,以罐內不冷與皮膚溫度相等,或略高於體溫為宜。6.手術 首先將選好的部位顯露出來,操作者靠近患者壹側,手(或左手或右手)握住罐子按不同方法扣緊。壹般有兩種排序方式:(1)密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不超過 1 英寸。適用於體力好、有疼痛癥狀的人。有鎮靜、止痛、消炎作用,又稱 "刺激法"。(2)引流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相距 1-2 英寸。用於肢體乏力、肢體麻木、酸痛無力。又稱 "弱刺激法"。7.問 火罐拉上後,應不斷詢問患者感覺如何(如果是玻璃罐,還要觀察罐內皮膚反應),如果罐內吸力過大,產生疼痛即應放入少量空氣。方法是用左手握住罐身微微傾斜,以右手指壓對側皮膚,使之形成壹個小縫隙,讓空氣徐徐進入,達到壹定程度後,停止放氣,重新扣罐。拔罐後,如果患者感覺無力,可以起身再拔壹次。8.拔罐時間:大罐吸力強,可拔 5~10 分鐘;小罐吸力弱,可拔 10~15 分鐘。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拔罐部位等靈活掌握。9.拔罐次數每日或隔日壹次,壹般 10 次為壹個療程,間歇 3-5 天。註意事項 1.拔罐時要選擇合適的體位和肌肉豐厚的部位。如果體位不當,活動、骨骼不平、多毛部位都不適合拔罐。2.拔罐時,應根據拔罐部位的大小選擇合適的罐子。操作要迅速,以使罐拔緊,吸附力強。3.使用火罐時要註意不要燙傷或燒傷皮膚。如果燙傷或放置時間過長而使皮膚起泡,小的不必處理,只敷上消毒過的紗布,防止摩擦即可。如果水泡較大,可用消毒針頭放水,塗龍膽紫溶液,或用消毒紗布包紮,以防感染。4.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熱驚厥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也不宜拔罐。5.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拔火罐。身體虛弱的人體內陽氣不足,如果拔火罐會導致陽氣更加不足,從而破壞陰陽平衡。因此,如果身體虛弱、陽氣不足,盡量不要考慮拔火罐。6.有肺部基礎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不適合拔火罐。肺部有炎癥時,往往伴有肺泡損傷或肺部積水。如果采用拔火罐治療,會使胸腔內壓力發生劇烈變化,導致肺表面的肺大泡破裂,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7.拔火罐後洗澡易著涼。拔火罐後不宜洗澡,因為拔火罐後,皮膚處於受傷狀態,非常脆弱,此時洗澡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如果洗冷水澡,由於皮膚處於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火罐後不能馬上洗澡。8.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拔火罐的方法因罐體大小、材料和負壓強弱而異。但壹般情況下,從火光閃爍處結束拔火罐到開始拔火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至拔出水泡,不僅會傷害皮膚,還可能引起皮膚感染。9.四季拔火罐應註意:春季春季天氣轉暖,氣溫開始回升。然而,北方突然襲來的倒春寒還是會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措手不及。用火罐拔火罐可以有效緩解風寒引起的感冒。註意罐口的潤滑。北方天氣幹燥,尤其是春季,寒冷幹燥。在這種環境下,人的皮膚缺乏水分,拔火罐時容易造成皮膚破裂。夏季 夏季氣溫高,雨水多,人容易長痱子等皮膚病。此時拔火罐主要是為了祛濕。夏天出汗較多,拔火罐前最好洗個澡,擦幹身體,以免汗液影響拔火罐的吸附效果。即使身體出汗較多,拔火罐後也不要洗澡,以免感染。秋冬兩季氣溫低且幹燥,拔火罐應選擇溫暖的房間,註意保溫。對於需要在背部、腹部等部位進行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罐後要及時穿上衣服,可以喝點熱水暖暖身子。秋冬季節皮膚幹燥,拔罐時應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害。禁忌 (1) 飽腹或空腹時不宜拔罐操作 (2) 拔罐前應排空大小便 (3) 同壹部位不宜每天拔罐 (4) 拔罐痕跡未消退時不宜拔罐 (5) 女性月經期或其他出血性疾病部位不宜拔罐。(6)拔罐後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浴(7)高熱、抽搐、痙攣等(8)皮膚過敏或潰瘍破損(9)肌肉瘦弱或骨骼凹凸不平及多毛部位不宜施術(10)孕婦腰骶部、腹部必須慎用

禁忌癥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要嘗試拔罐,否則會引起問題:心臟病、血友病、全身性水腫。全身性皮膚病或局部病變(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 極度虛弱、消瘦、皮膚失去彈性 高燒、抽搐、痙攣

  • 上一篇:液體密度公式
  • 下一篇:鹽酸普羅帕酮註射液說明書簡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