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隴南有強制戒酒所

隴南有強制戒酒所

酒精依賴者往往對自己的現狀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了解妳的情況,了解妳對酒精的渴望有多強烈,妳已經變得多麽畸形和扭曲。首先應該誠實地承認自己是壹個酗酒者、酒鬼、酒精依賴者。定位要準確,才能對癥下藥。誠實地承認自己對酒精無能為力,承認自己的生活因為酒精而壹塌糊塗。認識到保持清醒與獲得健康生活之間不可避免的因果關系。這是邁向清醒的第壹步。這是壹個重要的前提,沒有這個認識,其他壹切都無從談起。這是最基本但又無比重要的態度問題,態度決定壹切。

酒精中毒是壹種逐漸惡化並足以致命的疾病。這種疾病的起因是機體對酒精的敏感性,加上心理上難以擺脫的強迫性飲酒欲望。目前,醫學和心理治療都無法 "治愈 "這種病--我們不能簡單地把自己送進醫院或吃藥來改變自己的性情,回到飲酒初期正常、適度社交的飲酒狀態。

成千上萬的酗酒者無法戒酒,我們不僅看到他們中的許多人被自己喝死--死於震顫性譫妄 "戒斷 "綜合征(D.T.)或痙攣,或因酗酒導致肝硬化,還有更多的死亡雖然沒有正式歸因於酗酒,但確實是由酗酒造成的。如果說車禍、溺水、自殺、他殺、心臟病發作、火災、肺炎或中風是導致死亡的直接原因,那麽事實上,酗酒者的大量飲酒行為才是導致死亡的條件和直接原因。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沒有瀕臨可怕的酗酒末期,因此現在酗酒,以為自己離那壹命運還很遠。但是,如果我們繼續酗酒,毫無疑問,等待我們的只有死亡。

許多無法戒酒的酗酒者將自己的過度飲酒歸咎於自己道德感薄弱,或者認為這是由於心理失衡造成的。然而,酗酒在道德上並沒有錯,因為它是壹種疾病。在這個階段,僅憑個人的意誌力是不可能戰勝它的,因為過度飲酒者已經失去了在酒精面前自由選擇的能力。

因此,我們不必為自己的疾病感到難堪,這並沒有什麽不光彩的。這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並不想酗酒,我們並不想得這種病,就像任何人都不想得肺炎壹樣。經驗表明,如果妳有強烈的戒酒願望,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能以不酗酒、充滿快樂的方式照顧自己,那麽妳仍然可以快樂、健康、有價值地像正常人壹樣生活。

我們總結了飲酒模式的壹些常見表現:1.把飲酒看成是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思想上占據中心位置,念念不忘。2.飲酒量從最初的少量飲酒逐漸增加。3.飲酒速度加快。4.經常獨自飲酒或背著家人偷偷飲酒。5.以酒為藥,緩解情緒困擾。6.有藏酒行為。7.酒後經常健忘。8.飲酒無計劃,常有醉酒現象。9.早上喝酒,俗稱 "開眼酒",有的人甚至晚上睡醒後才喝酒。10.睡前飲酒。11.空腹喝酒,不吃正餐,少吃蔬菜。1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葡萄酒品牌。13.因飲酒與家人爭吵,影響家庭和睦,或因飲酒影響工作。14.曾經戒酒,但短時間內舊病復發,無法控制。壹般來說,如果壹個人的飲酒行為出現以上3種表現以上,就高度懷疑是酒精依賴。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壹些酒精依賴者因為飲酒,給自己的健康、家庭和睦、工作等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甚至在酒後出現壹些違法行為。盡管他們對造成這些後果感到內疚和後悔,但還是無法徹底戒酒,屢戒屢喝,屢喝屢戒。是他們沒有天分,沒有毅力嗎?也不是。這是因為酒精依賴癥是壹種疾病,而且是壹種不斷惡化的疾病。這種病和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壹樣,無法徹底根除。但可以控制。復發的原因與身體對酒精的敏感性有關,再加上心理上對飲酒的強迫性欲望,這種欲望很難擺脫,僅靠自身的毅力是無法克服的,無論復發會帶來什麽不良後果。就像其他疾病壹樣,會有壹些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壹旦形成對酒精的依賴,突然停止飲酒或突然減少飲酒量,就會出現許多軀體癥狀,這就是所謂的酒精戒斷綜合征。為了方便起見,有人根據酒精戒斷綜合征出現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壹期酒精戒斷綜合征:壹般在飲酒後6~12小時出現,表現為雙手震顫,嚴重者可累及雙側整個上肢,甚至軀幹,嚴重者還可出現舌頭震顫,此外還有厭食、失眠、煩躁等常見癥狀。第二階段酒精戒斷綜合征:出現時間為戒酒後24~72小時,除上述癥狀外,常有幻覺,內容多為辱罵或迫害,可繼發沖動行為,興奮程度相對較輕。戒酒綜合征第三階段:震顫性譫妄,常發生在最後壹次飲酒後 72 小時,此時患者意識不清,震顫明顯並伴有行走不穩,可出現各種生動的幻覺,如看到各種小動物,患者表現為緊張、焦慮、恐懼。患者的記憶力明顯減退,部分患者會出現類似癲癇的抽搐癥狀。即使在發達國家,壹旦發生震顫性譫妄,經治療後的總死亡率仍可達 10%~15%,未經治療者更高。因此,長期飲酒者不應突然戒酒。如果高度懷疑有酒精依賴癥,應盡快到專業醫院接受治療。酒精依賴者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酒量,那麽戒酒壹段時間後還能正常飲酒嗎?據我們所知,從來沒有人在戒酒數月或數年後還能 "正常 "飲酒或只在社交場合飲酒。壹旦壹個人從大量飲酒發展到無節制、不計後果的狂飲,就不可能再回頭了。沒有壹個酒精依賴者喝酒是為了惹麻煩,但無節制的酗酒壹定會惹麻煩。許多酒精依賴者認為自己在戒酒壹段時間後喝幾罐啤酒或幾杯淡酒沒有問題。喝壹兩杯啤酒就醉的人並不多。因此,他們也誤以為每天只喝兩三杯啤酒就能戒酒。他們偶爾也能做到幾天或幾周。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即使不喝酒,也能 "過得去"。然而,他們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會越來越多,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開始瘋狂酗酒。另壹個誤區是用低度酒代替高度酒。對於酒精依賴者來說,酒就是酒,不管是馬提尼、威士忌加蘇打水、香檳還是壹小杯啤酒都含有酒精;對他們來說,不管喝什麽酒都會導致飲酒過量,導致復吸。因此,對於酒精依賴者來說,在戒酒壹段時間後再試圖控制飲酒量,或者只喝低度酒是很危險的。然而,為了確保完全戒酒,唯壹的辦法就是戒酒。如何做到這壹點呢?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戒酒治療外,還有長期的康復治療,包括相關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療、戒酒藥物、心理治療以及加入壹些自助康復組織。只要有戒酒的願望和不懈的努力,就壹定會成功。

破除陳舊觀念

有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是我們在過去的生活中積累起來的,即使戒了酒,這些觀念也不可能像變魔術壹樣瞬間消失。

盡管我們已經擺脫了酗酒的日子,但成癮的疾病仍然揮之不去。因此,我們發現,如果我們能想方設法消除許多又開始生根發芽的舊觀念,這將有助於我們的康復過程。

而這些舊思想確實壹再出現。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獲得放松感,擺脫舊有思維方式的束縛。我們過去思維方式中的許多習慣和

觀念限制了我們的自主性。

當我們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它們時,就會發現它們只不過是壹種束縛。除非它們已經過測試並被證明有效,而且它們確實仍然有效,否則我們就沒有必要繼續保留它們。

我們現在可以使用非常具體的標準來衡量壹個想法當前的實用性和真實性。我們可以對自己說:"這正是我以前酗酒時的想法,這種思維模式是否有助於我現在保持清醒?這種想法對現在的我有益嗎?我們過去的許多成見,特別是那些關於酒精、飲酒、醉酒和酒精依賴(或酗酒,如果妳喜歡這個詞的話)的成見,要麽對我們毫無價值,要麽實際上是自我毀滅。擺脫這些想法將是壹種極大的解脫。

也許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拋棄這些無用的舊思想的好處。當我們還是少年和青年時,對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喝酒是壹種宣誓的形式,以表明我們不再是孩子,或者表明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足夠聰明、成熟、世故,或者足夠強大,可以藐視父母和其他權威。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喝酒總是與浪漫、性、音樂、成就以及優越感、奢侈和享受聯系在壹起。如果學校教授有關飲酒的知識,通常也只是講飲酒對健康的危害和可能會被吊銷駕照,其他的並不多。

與此同時,許多人仍然堅信,任何飲酒行為都是完全不道德的,都會直接導致犯罪、痛苦、恥辱和死亡。無論我們過去對飲酒的感受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它們通常都是強烈的、感性的,遠遠多於理性的。也許,我們對飲酒的態度只是無意識的、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他人的意見。

對許多人來說,飲酒是社交活動中必要的、無害的壹部分,是在特定地點、朋友之間、特定時間進行的壹種愉快的休閑活動。

其他人可能會把飲酒看作是用餐時的必要佐餐。但現在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我們不喝酒,我們是否真的無法享受友誼或美食?我們飲酒的方式

是否有助於改善我們的社交關系?它能提高我們享受美食的能力嗎?從想喝醉的想法中衍生出的反應,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都更加極端。不善言辭可能被視為只是壹種樂趣,也可能只是壹種尷尬。

出於種種原因,醉酒的想法往往會讓很多人反感。但對我們中的壹些人來說,這是壹種渴望的狀態,喝醉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也是為了享受這種感覺。但是,被社會名流公然忽視也是壹種額外的影響。

有些人完全不能容忍從未喝醉過的人,而有些人則鄙視喝得太醉的人。當今的醫療保健研究成果對改變這些態度的影響還相當有限。當我們第壹次聽到 "酗酒者 "這個詞時,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它專指那些年老、衣衫襤褸、瑟瑟發抖、乞討討人嫌的人,或者是在貧民窟裏喝醉的人。

現在,任何對這壹問題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全是無稽之談。然而,盡管如此,當我們開始努力保持清醒時,過去那些模糊的概念仍然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它們遮蔽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難以認識到事情的真相。但是,直到最後,我們終於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過去的那些看法--只是可能--部分或壹點點錯了,或者至少不再完全準確地反映我們自己的個人經歷了。當我們能夠說服自己誠實地審視自己過去的經歷,並認真傾聽與自己不同的其他想法時,我們就能敞開心扉,接受壹長串我們過去未曾詳細研究過的信息。

例如,我們可以看看科學界對酒精的解釋,酒精不僅是壹種美味的解渴飲料,還是壹種意識形態的媒介。我們了解到,酒精不僅存在於飲料中,也存在於食品和各種藥品中。現在,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讀到或聽到特定藥物對人體(包括心臟、血管、胃、肺、口腔、大腦等)的多種危害,而這些危害是我們以前從未懷疑過的。藥理學家和其他成癮問題專家現在都認為,酒精作為飲料、興奮劑、鎮靜劑、滋補品或鎮定劑使用是不安全的。但在每種情況下,酒精本身可能不會直接導致身體傷害或精神疲憊。

顯然,大多數人都能優雅地使用它們,而不會傷害自己或他人。我們發現,飲酒在醫學上可以被認為等同於吸毒,而中毒則類似於用藥過量。濫用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各種身體健康、精神、家庭、社會、經濟和工作問題。

我們能夠開始看到酒精給壹些人帶來的後果,而不是僅僅考慮飲酒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我們還意識到,任何與酒精有過節的人都可能處於我們所說的 "酗酒 "狀態。

這種疾病不分年齡、信仰、種族、性別、智力、背景、情緒、健康狀況、職業、家庭狀況、體質、飲食、社會或經濟地位或其他壹般個性。問題不在於妳喝多少酒、如何喝酒、何時喝酒或為什麽喝酒,而在於喝酒如何影響妳的生活--當妳喝酒時,妳身上發生了什麽。

在我們意識到自己患有這種疾病之前,我們必須走出壹個古老而又令人厭倦的誤區:承認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酗酒是壹種可恥、懦弱的表現(如果我們曾經是這樣的話)。

軟弱?事實是,直面這個殘酷的現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毫不掩飾,不找借口,也不必為此欺騙自己。(雖然這似乎不是自誇,但坦率地說,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幻想過自己是世界冠軍)在我們從酗酒疾病中康復的過程中,它同樣會被壹些錯誤的想法所掩蓋。就好像其他千千萬萬親眼目睹壹個人因酗酒而死的人,會非常驚訝為什麽這個酗酒者無法靠自己的意誌力戒酒。

這是另壹種過時的觀念,我們之所以將其牢記於心,主要是因為我們中的許多人早年都接觸過壹些典型的、超強意誌力的案例,或許他們的家庭或鄰裏都曾有過這樣的傳說。他放蕩多年,聲名狼藉,但突然改邪歸正,戒酒戒色,到了50歲時,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從此滴酒不沾,成為舉止得體、誠實正直的典範。

那種認為我們準備好了就能做到的幼稚想法是壹種危險的幻覺。我們不是別人。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是那個每天喝壹大瓶酒活到 90 歲的老爺爺)。現在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僅憑個人意誌力克服酒癮問題的效果與治療癌癥差不多。我們的親身經歷壹再證實了這壹點。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曾試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控制飲酒還是戒酒,但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無法獲得持久的成功。即便如此,要讓我們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並不容易。因為這似乎也是壹種軟弱的表現。

是的,我們陷入了另壹種困境。但我們最終還是捫心自問:如果我們能夠獲得並利用壹種更強大的力量,是不是比徒勞無功地抗爭更明智,尤其是在我們已經用時間證明靠自己的力量是行不通的之後?如果按下開關就能開燈,那麽我們認為繼續在黑暗中摸索是不明智的。我們無法完全靠自己獲得清醒。我們所學到的保持清醒的方法並非如此。

同時,充分享受清醒也不是壹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們能夠從壹些不同於我們陳舊觀念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哪怕是暫時的,我們就已經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邁向了幸福、健康的新生活。

我們曾深信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但它現在就發生在我們成千上萬的成員身上。

2.遠離第壹杯酒

"不喝第壹杯酒,就不會醉"。"壹杯嫌多,二十杯不夠"。

當我們從壹般的多飲發展到酗酒時,經常性的醉酒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工作,為了不醉得太厲害,我們就會減少飲酒量,或盡量控制在壹兩杯,或把高度酒改成啤酒或葡萄酒。也許我們能保持壹段時間,但當機會來臨時(壹些特別的慶祝活動、個人困惑,或者根本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我們又開始喝酒了,起初我們認為這只是壹杯酒,既然壹杯酒沒有導致什麽嚴重的後果,我們認為再喝壹杯酒是安全的。但事實證明,這是壹個陷阱--當我們喝了兩三杯後,我們感覺良好,然後我們就會認為,以我們的酒量,再喝壹兩杯不會有什麽問題。結果,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酒量,又回到了原來爛醉如泥的狀態。

專門研究酒精依賴癥的醫生告訴我們--正是第壹杯酒引發了潛在的飲酒欲望,然後讓我們壹發不可收拾。這種反反復復的經歷讓我們得出結論:試圖控制飲酒和計劃如何不喝醉是不可能的,而避免那關鍵的壹杯酒--"絕不喝第壹杯酒"--才是讓我們保持長期清醒的辦法。

酒精依賴是壹種對酒精上癮的行為。酒精和其他成癮物質壹樣,是壹種軟性毒品,我們只有遠離導致我們上癮的第壹劑麻醉劑,才能保持戒酒狀態。

3.使用 "24 小時 "計劃

在酗酒的日子裏,我們常常會在非常困難的時候立下非常嚴肅的誓言:"再也不喝酒了。我發誓壹年不喝酒"。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真的不想再喝醉了。當然,也有人持保留意見:他們說這個誓言只針對 "烈酒",不針對啤酒。事實上,啤酒和葡萄酒也能讓我們喝醉,但我們需要喝更多才能達到與白酒相同的效果。我們喝啤酒和葡萄酒和喝白酒壹樣能喝醉。

然而,過了壹段時間,誓言和痛苦的回憶就會被拋在腦後。我們又開始酗酒。我們的 "永遠 "從未持續過。

當然,我們中的壹些人確實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信守了自己的諾言,兩個月、半年或壹年,直到我們覺得應該能夠自由地、有節制地喝酒的時候,......。

我們又開始酗酒,很快就會重新陷入以前的麻煩之中,並產生新的內疚和悔恨。

酒精依賴是壹種永久的、不可逆轉的疾病,我們所有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對保持清醒做出長期的誓言。更實際有效的說法應該是:"我今天不喝酒了"。

也許我們昨天喝了酒,但今天可以決定不喝酒。無論我們遇到什麽誘惑或憤怒,我們都會盡我所能,盡量避免今天喝第壹杯酒。

如果想喝酒的欲望太強烈,那就把24小時分成更小的單位--至少壹個小時--我們可以忍受暫時停止喝酒所帶來的不適,那就再堅持壹個小時!再壹小時如此循環往復。我們今天成功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天也能成功。

"24 小時 "計劃非常隨意。我們可以隨時重新開始,無論身在何處。在家裏、在公司、在病房、在下午四點或淩晨三點,我們都可以隨時決定在接下來的24小時或5分鐘內不喝酒。

我們只想(現在)過好每壹天,保持清醒--這確實有效。壹旦這種思維方式成為我們思想的壹部分,我們就會發現,在處理其他壹些事情時,以 24 小時為階段的生活方式也同樣有效和令人滿意。

4.采取行動

我們越是想遠離酒精,喝酒的念頭就越是揮之不去。因此,僅僅遠離酒精(或不去想它)是不夠的。

壹旦妳戒酒了,妳該如何打發這些空閑時間呢?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固定的工作要做,但仍有很多空閑時間必須花掉。因此,我們必須培養新的興趣愛好,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這些時間,同時為曾經沈溺於酒精的精力找到壹個適當的出口。

我們可以做很多適合自己、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

1.在戒酒初期,散散步或去快步走。尤其是去妳以前沒有去過的新地方。在公園或鄉間小路上悠閑地散步,但不要走得太累。

2.閱讀。雖然有些人不能靜下心來讀書,但我們確實應該讀讀書,開闊視野,增加人生閱歷,集中註意力。

3.去博物館或美術館,有些人還會選擇攝影。

4.遊泳、跑步、騎自行車、瑜伽或醫生推薦的其他運動。

5.處理長期被忽視的家務。整理衣櫃、梳妝臺,將文件分類歸檔,或者處理我們拖延已久的事情。但在做這些事情時,不要做得太過火,要量力而行。與其壹次性清理整個廚房或整理所有文件,不如壹次清理壹個抽屜或文件夾,其余的改天再做。

6.嘗試新的愛好。選擇壹些費用不高、要求不高、純娛樂性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讓人耳目壹新,沒有競爭壓力。例如,唱歌、寫作、熱帶魚、木工、籃球、烹飪、觀鳥、業余表演、木雕、園藝、吉他、電影、舞蹈、石雕、盆景、收藏等。很多人發現,他們現在真正喜歡的活動,竟然是他們過去從未想過要嘗試的愛好。

7.重拾過去的樂趣。多年不曾動筆的水彩畫、臺球或象棋、閱讀日記等,繼續這些愛好吧。但如果它不再適合妳,就放棄吧。

8.上壹堂課。學日語還是英語?喜歡歷史還是數學?想學習考古學或人類學?還是烹飪或電腦操作,那就去上函授、電視大學或成人教育(只為興趣,不壹定要學分證書)。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讓妳每周上壹天課,為什麽不試試呢?上課不僅能開闊視野,還能拓展人生。如果妳對課程內容感到厭倦,不要猶豫,放棄吧。學會放棄那些對我們無益或沒有積極、正面、健康意義的活動,我們就能鼓起勇氣重新面對它,就有機會看到酗酒之外生活的新維度。

9.做有益服務的誌願者。許多醫院、兒童服務機構和社會福利組織都非常需要誌願者。我們可以有很多選擇,當我們能夠為他人做出貢獻時,哪怕只是壹個小小的服務,我們也會覺得自己非常有用,甚至當我們談到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時,我們也會感到非常有興趣和參與其中。

10.裝扮。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壹個新發型、新衣服、新眼鏡,甚至新牙齒,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令人愉悅的效果。

11.放松和娛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做的壹切並不壹定都要積極進取、標新立異。我們也需要做壹些純粹為了娛樂的活動,比如妳喜歡的放風箏、動物園、喜劇電影、靈魂音樂、偵探小說等;如果妳不喜歡其中的任何壹項,那就找壹些其他有趣的、與喝酒無關的事情,純粹為了犒勞自己而去做。

5.改變舊習慣

在我們的飲酒習慣中,有固定的時間、熟悉的地點、習慣的活動。特別是當我們累了、餓了、寂寞了、生氣了,或者特別高興的時候,這些看似平常、反復出現的場景,都是我們清醒生活的危險陷阱。

當我們剛開始戒酒時,回顧壹下自己過去的飲酒習慣,對找到克服酒癮的方法很有幫助。我們經常用來買酒的地方可能是我們上班途中經過的超市之壹,我們每個人總有自己喜歡的飲酒地點。不管是和朋友壹起喝個痛快,還是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喝上壹杯習慣性的小酒,我們都可以從過去飲酒習慣的軌跡中找出自己習慣在什麽時候、什麽日子喝酒。

我們可以調整生活中與酗酒問題息息相關的所有細節。

  • 上一篇:中藥資源的特征有哪些
  • 下一篇:香港毒品案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