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犬精細血常規單核細胞高

犬精細血常規單核細胞高

血常規檢查是犬貓疾病診斷的重要輔助方法,血常規檢查的結果可以很好地提示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消退,因此血常規檢查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犬貓血細胞數值變化的意義。

1紅細胞(RBC)

測量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健康犬的紅細胞數為 5.4 x 1012 到 8.7 x 1012/L,貓為 6.6 x 1012 到 9.7 x 1012/L。

數值降低:貧血。大量失血、溶血(細菌、體內和體外寄生蟲、藥物、骨髓瘤、犬洋蔥中毒)、白血病、紅細胞生成障礙和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數值升高:絕大多數是相對升高,絕對升高較少見。數值升高多數是機體脫水,導致血液濃縮,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相對增加。見於嚴重嘔吐、腹瀉、出汗、急性胃腸炎、腸梗阻、腸脫位、滲出性胸膜炎、滲出性腹膜炎、某些感染性疾病和發熱性疾病等;絕對增高引起的紅細胞增生過多,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紅細胞增多癥又稱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數量可增加2~3倍;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見於代償功能不全的心臟病、慢性肺病等。

2血紅蛋白(Hb)

通常,血液中各種血紅蛋白的總濃度以克/升來表示。健康狗狗的血紅蛋白水平為 120%。健康狗的血紅蛋白在 120 至 194 克/升之間,貓的血紅蛋白在 110 克/升左右。

3紅細胞容積(PCV)

又稱紅細胞血細胞比容(HCT),是血液中紅細胞的比率。PCV 主要與血液中紅細胞的數量及其大小有關,常用於輔助診斷貧血和判斷貧血程度,也可用作計算紅細胞平均值。它還用於計算紅細胞的平均值,有助於從形態上對貧血進行分類。

數值較高:提示血液濃縮,如大量嘔吐、腹瀉、失水、大面積燒傷等。當紅細胞相對增多時,紅細胞壓積就會增大。因此,臨床上我們可以通過測量脫水犬貓的紅細胞壓積來了解血液濃縮程度,作為計算補液量的參考。

降低值:見於各種類型的貧血。由於貧血類型不同,紅細胞體積大小也不同,所以紅細胞壓積的變化與紅細胞數量不壹定成正比,因此,必須將紅細胞數量、血紅蛋白體積和紅細胞壓積結合起來計算紅細胞平均值才有參考意義。

4紅細胞指數

紅細胞指數包括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G),有助於判斷貧血類型。

4.1平均血球容積(MCV)

這是指每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單位為毫升(fL)。大紅細胞性貧血時增高,小紅細胞性貧血(如嚴重缺鐵性貧血)和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時降低;正常紅細胞性貧血時正常。

4.2平均血紅蛋白(MCH)

這是平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單位為皮克(pg)。大紅細胞性貧血中的血紅蛋白會增加,而單純小紅細胞性貧血和小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中的血紅蛋白會減少。

4.3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這是每公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平均濃度,單位為克/升。大細胞性貧血時正常降低,單純性小細胞性貧血時正常降低,小細胞性低色素性貧血時降低。

5紅細胞分布寬度(RDW)

RDW是反映外周血中紅細胞體積異質性的參數,也是紅細胞體積不均等程度的指標。其值越大,紅細胞個體差異越大,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缺鐵性貧血時有明顯增加。

結合RDW和MCV可將貧血分為六類:小細胞均質性和非均質性貧血、正常細胞均質性和非均質性貧血、大細胞均質性和非均質性貧血。

6網織紅細胞(RC)

網織紅細胞是不完全成熟的紅細胞,介於晚幼紅細胞和成熟紅細胞之間。增高表示骨髓造血旺盛,溶血性貧血尤為顯著,惡性貧血或缺鐵性貧血治療有效時會增高;見於大出血、慢性失血、溶血性貧血、血巴頓氏病、鉛中毒、註射腎上腺素等。減少見於骨髓抑制,如再排卵性貧血。

7白細胞(WBC)

循環血液中的白細胞包括五種類型: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白細胞計數是測定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測定每升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以109/L表示。

增高值:提示各種細菌感染,尤以球菌感染最為顯著,肺炎、胸膜炎、胃腸炎、腹膜炎、子宮炎、乳腺炎等均可觀察到白細胞明顯增高。在中毒和註射異源蛋白時,白細胞也會顯著增加。某些桿菌、真菌和立克次體感染也會增加白細胞。白血病和應激(急性出血和大手術)也會導致白細胞值升高。

數值降低:提示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犬患細小病毒病、傳染性肝炎、犬瘟熱和其他病毒感染時白細胞計數會降低。長期服用大量阿那金拉、氨基比林、磺胺等藥物,以及營養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不全(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會導致白細胞數量減少。需要註意的是,在非常嚴重的感染和腫瘤化療後,數值也會下降。

8差值計數(Differential Count,DC)

8.1中性粒細胞

細菌感染性疾病和急性或慢性細菌感染(急性沙門氏菌感染除外)、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燙傷、手術後和尿毒癥時升高。白細胞減少癥主要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性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骨髓轉移癌、放射線、某些化學物質(腫瘤化療)及其他原因。

8.2嗜酸性粒細胞(Acidophilic Granulocyte)

增高見於代謝性疾病(如過敏反應)、寄生蟲病(如肝片吸蟲、球蟲、旋毛蟲病等)、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使用某些藥物(青黴素、鏈黴素、先鋒黴素、苯妥英鈉等)以及註射血清和某些惡性腫瘤後等。在毒血癥、尿毒癥、應激性炎癥、腎上腺功能亢進癥和長期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時,血清中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會減少。

8.3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

增高見於高脂血癥、絲蟲病、甲狀腺功能減退、鉛中毒等;嗜堿性粒細胞不易見於外周血,故其降低無臨床意義。

8.4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增多見於糖皮質激素增多、慢性炎癥、內出血、溶血性疾病、敗血癥、免疫介導性疾病和肉芽腫的犬。單核細胞增多癥沒有臨床意義。

8.5淋巴細胞

病理性升高見於病毒感染、淋巴肉瘤,生理性升高見於腎上腺活動增加的貓,如運動後、憂慮後和接種某些疫苗後。其降低見於糖皮質激素增加,如腎上腺功能亢進、手術、休克、創傷、冷熱刺激和糖皮質激素治療。此外,化療、放療和先天性 T 淋巴細胞免疫缺陷也會導致淋巴細胞減少。

9血小板(PLT)

血小板被稱為 "凝血細胞",犬和貓的血小板無核(禽的血小板有核)。

生理性增高見於犬貓興奮或運動後(由於脾臟收縮),病理性增高見於急性出血、急性溶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切除術、吸血寄生蟲寄生、貓白血病等。

血小板減少主要見於貓。造血功能障礙(如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過度破壞(如脾功能亢進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和消耗增加(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都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

  • 上一篇:什麽是專利重復?如何規避專利重復?
  • 下一篇:牙髓病的治療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