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出現比較早的毒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鴉片,原產生於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區,中國並不是鴉片的原產地,在中唐時期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
根據文獻記載,唐代已經有印度用鴉片治病的記載了。玄奘法師所翻譯的《毗奈耶雜事》第十卷就有印度王患有疾病,佛祖指點其吸藥煙的記載,該書甚至還記載了吸食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隨著罌粟的傳入,唐末至宋代,罌粟作為觀賞花已經開始在中國栽培。北宋劉翰作《開寶本草》中就有記載。
蘇軾詩雲:“道人歡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當時人們將罌粟作為中藥服用,並沒有吸食的記載。到了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依然將罌粟和雞冠花列為觀賞花卉。
但是明代已經開始了解鴉片的制作方法,並開始吸食了。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壹書中,不僅介紹了罌粟的藥性,還對鴉片的制作方法做了說明。
李時珍經過考證後指出:“鴉片前代罕聞,近代方有用者。”清代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浚在《植物名實圖考.群芳》中說:“罌粟花唐以前不著錄......近來阿芙蓉流毒天下,與斷腸草無異。”
擴展資料鴉片屬初級毒品,因產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其氣味強烈,有氨味或陳舊尿味。壹般經燒煮和發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鴉片,並被制成了條塊狀或餅狀,此時它呈棕色或金黃色,吸時會有香甜氣味。
而罌粟作為壹種被考古學家認為是超然的權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地中海東岸的群山中遊歷時偶然發現的;罌粟的種植則是從小亞細亞開始,經過漫長的歲月才在這個古老的世界傳播開來。從罌粟植物中獲得鴉片也有6000多年的歷史。
主要用途是在醫療上,目前在藥物中仍有應用,如阿片粉、阿片片、復方桔梗散、托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於鎮咳、止瀉等。每年進口數依各國所需要的數量於海關填寫並繳納藥品進口稅之後,海關才會同意輸入。壹般而言,輸入的都是半熟鴉片。主要的醫療用途是麻醉及染色。
百度百科-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