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滑膜炎的治療0

滑膜炎的治療0

壹.方劑

1.滑膜炎方

組成:忍冬藤15克,烏頭24克,秦艽10克,防風10克,海浮石3克:忍冬藤15克,烏頭24克,龍膽草10克,防風10克,海風藤3克,海桐皮3克,黃芩9克,生地黃12克,陳皮12克,甘草3克。

方解:

方義:滑膜炎是指滑膜炎癥和滑膜積液的病變:滑膜炎是由於關節損傷或外邪侵襲而引起的滑膜炎癥和關節積液的病癥。滑膜炎是關節損傷或外邪侵襲所致的滑膜炎癥和關節積液,好發於膝關節。治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本方以忍冬清熱解毒、活絡為君,杜仲活血利水、清熱除脹為臣:龍膽草、防風、海風藤、海桐皮祛風除濕,黃芩、地骨皮清熱涼血,牛膝引血下行;甘草為調和諸藥的潤膚劑。

適應癥:滑膜炎。用法:水煎,1日1劑:水煎服,1日1劑。

(王和明提供)

(忍冬藤)

2.治療膝關節積液方

組成:黃芪15克,地龍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澤瀉10克,益母草15克,百部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

加減:寒濕。

加減:寒濕重者,加桂枝10g、制附子10g;濕熱重者,加黃柏10g、蒼術10g;疼痛嚴重者,加乳香6g、沒藥6g;浮腫反復者,加鎮北木10g、制半夏10g。

方解:黃芪補中益氣,氣旺則周流全身,氣行則水行,除體內水濕為君;地龍、川牛膝通絡止痛為臣;配以桃仁、紅花為君,地龍、川牛膝通絡止痛;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芎活血散瘀止痛,澤蘭、益母草、車前子活血利水消腫止痛。諸藥合用,補氣活血,消腫止痛,療效迅速,標本兼治。

適應癥:膝關節鏡術後關節腫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滑膜炎腫痛。

服法:1日1劑,水煎服:1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半月為1療程。

(《秋梨紅玉清陽》提供)

(牛膝)

二、病例分析

(《秋梨紅玉清陽》提供)

1.病例研究

病例 1.右膝關節滑膜炎(風寒濕痹)

王某,男,58歲,工人。就診日期:2014年2月11日。1周前因風寒導致右膝關節腫痛,行走不便。

查體:右膝關節腫脹,屈伸活動受限,浮髕試驗(+),舌淡,苔白,脈弦緊。X線檢查示:右膝關節輕度骨質增生,關節間隙增寬,關節周圍軟組織影增大。實驗室檢查:血沈 25mm/h。診斷:右膝關節滑膜炎。中醫診斷:風寒濕痹。

治療:初診行右膝關節穿刺,抽取淡黃色積液30ml,給予滑膜炎方,方劑組成:

忍冬藤:

忍冬藤15克,附子24克,龍膽草10克,防風10克,海風藤3克,海桐皮3克,黃芩9克,地骨皮12克,牛膝12克,甘草3克,7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2014年2月18日):患者自覺右膝腫痛減輕,續用滑膜炎方7劑,加用舒筋正骨酊(紅花、桂枝、三七、三棱、牛膝、骨膜炎散、川續斷、伸筋草、透骨草、生草烏、生川烏、木瓜、五加皮、樟腦、冰片)外用,每日2 3次。

三診(2014年2月25日):患者右膝關節腫痛基本消除,但右膝關節屈伸仍輕度受限,繼續用滑膜炎方7劑,配合五味子酊外敷。

四診(2014年3月4日):患者右膝腫痛消失,行走正常,血沈15mm/h,停用舒筋正骨酊,繼續給予滑膜炎方7劑鞏固療效。半年後隨訪,右膝關節腫痛無復發,活動正常。

(王明整理)

(龍膽草)

病例2.右膝關節滑膜炎(氣虛濕阻證)

曾某,女,57歲,職工。就診日期:2014年2月6日入院。

病史概要:患者右膝反復腫痛半年,3個月前診斷為右膝骨性關節炎,行右膝關節鏡檢查、關節清理、內側半月板部分切除術,術後膝關節腫脹明顯,疼痛不減,行走困難。患者口服了消炎鎮痛藥物,並進行了多次關節穿刺。每次抽液約60毫升,腫脹暫時消退,第二天又腫脹起來,抽液後關節內註射地塞米松效果不明顯。

查體:步態跛行,右膝關節腫脹,髕上滑囊新月形腫脹明顯,髕骨漂浮試驗(+),關節壓痛,屈伸受限。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診斷:右膝關節滑膜炎,中醫辨證:氣虛濕阻。

治療:辨證施治,首先以補氣活血、消腫止痛為主,配合治療膝關節積液方、方劑組成:

黃芪15g,地龍10g,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澤蘭10g,益母草15g,川百草10g,澤瀉10g,茜草10g,浙貝母10g,制半夏10g。半夏10g,5劑,每日1劑,分2次服。

二診(2014年2月11日):右膝關節腫脹明顯消退,再服上方7劑,同時配合中藥熏蒸、中藥封包等治療。

三診(2014年2月18日):右膝關節腫脹完全消退,疼痛明顯減輕,步態正常。再服上述治療7劑鞏固療效,並囑患者做右膝關節康復鍛煉,於3月4日出院。

每日壹文,伴中醫成長

  • 上一篇:千葉縣屬於關東嗎?
  • 下一篇:小狗頭孢吃多少劑量?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