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_HCOOH
│ O │
\ /
\ /
苯甲酸為無色、無味片狀晶體。 熔點 122.13℃,沸點249℃,相對密度1.2659(15/4℃)。在100℃時迅速升華,它的蒸氣有很強的刺激性 ,吸入後易引起咳嗽 。 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強。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都能形成鹽、酯 、酰鹵、 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環上可發生親電取代反應,主要得到間位取代產物。
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膠幹餾或堿水水解制得,也可由馬尿酸水解制得。工業上苯甲酸是在鈷、錳等催化劑存在下用空氣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鄰苯二甲酸酐水解脫羧制得。苯甲酸及其鈉鹽可用作乳膠、牙膏、果醬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劑,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劑。
中文名稱: 苯甲酸
英文名稱: benzoic acid
中文名稱2: 安息香酸
英文名稱2: carboxybenzene
CAS No.: 65-85-0
分子式: C7H6O2
分子量: 136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純品
外觀與性狀: 鱗片狀或針狀結晶, 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熔點(℃): 121.7
沸點(℃): 249.2
相對密度(水=1): 1.27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4.21
飽和蒸氣壓(kPa): 0.13(96℃)
閃點(℃): 121
引燃溫度(℃): 571
爆炸下限%(V/V): 11
溶解性: 微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氯仿、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主要用途: 用作制藥和染料的中間體, 用於制取增塑劑和香料等, 也作為鋼鐵設備的防銹劑。
其它理化性質: 100
健康危害: 對皮膚有輕度刺激性。蒸氣對上呼吸道、眼和皮膚產生刺激。本品在壹般情況下接觸無明顯的危害性。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和大氣可造成汙染。
燃爆危險: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 遇明火、高熱可燃。
通用名稱:苯甲酸
英文名稱:Benzoic Acid
英文別名:Benzoicum Acid、Phenylformic Acid
藥理
藥效學
本品為消毒防腐劑,具有抗細菌作用;在酸性環境中,0.1%濃度即有抑菌作用。通常 pH值較低效果較好,如 pH 3.5時,0.125%的濃度在 1小時內可殺滅葡萄球菌。在堿性環境下作用減弱。外用能抗淺部真菌感染。將 0.05—0.1%濃度加入藥品制劑或食品作防腐劑,可阻抑細菌和真菌生長。
藥動學
口服迅速從消化道吸收,與甘氨酸在肝內結合形成馬尿酸,後者在 12小時內迅速從尿中排出,在最初 4小時內即達用量 97%。如口服劑量大,部分可以偶合的苯甲酰基葡糖醛酸從尿中排泄。
適應癥
用於淺部真菌感染,如體癬、手癬及足癬等;也用作食物和藥品制劑的防腐劑。
用法用量
本品常以6~12%濃度與水楊酸配制成酊劑或軟膏治療皮膚淺部真菌感染。外塗皮損,每日 2次,作為藥品制劑和食物的防腐劑,有效濃度為 0.05—1%。
給藥說明
應用本品不僅需註意其濃度,尚需註意其 pH值,在微酸性環境下比在堿性環境中有效。
不良反應
口服可發生哮喘、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等變態反應。外塗可發生接觸性皮炎。較大劑量口服可引起水楊酸鹽類樣反應。
相互作用
本品與鐵鹽和重金屬鹽配伍禁忌。
苯甲酸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別名: 安息香酸
分子式 C7H6O2;C6H5COOH 外觀與性狀 鱗片狀或針狀結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分子量: 122.13 蒸汽壓: 0.13kPa/96℃ 閃點:121℃
熔點: 121.7℃ 沸點:249.2℃
溶解性: 微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
密度: 相對密度(水=1)1.27;相對密度(空氣=1)4.21
穩定性: 穩定
主要用途: 用作制藥和染料的中間體,用於制取增塑劑和香料等,也作為鋼鐵設備的防銹劑
2.對環境的影響
壹、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對皮膚有輕度刺激性。蒸氣對上呼吸道、眼和皮膚產生刺激。本品在壹般情況下接觸無明顯的危害性。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2530mg/kg(大鼠經口);2370mg/kg(小鼠經口);500mg/kg(人經口);人經口6mg/kg最低中毒量,可有皮膚損害。
危險特性: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壹氧化碳、二氧化碳。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色譜-質譜法《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
氣相色譜法《食品中添加劑的分析方法》馬家驤等譯
氣相色譜法(GB/T5009.29-1996,食品)
5.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5mg/m3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壹、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汙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壹般消防防護服。用清潔的鏟子收集於幹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處理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戴面具式呼吸器。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防酸堿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註意個人清潔衛生。定期體檢。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汙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氮。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幹粉、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