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潘陽湖在哪個省

潘陽湖在哪個省

潘陽湖

江西省

(“鄱”,拼音:pó)是中國第壹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位於江西省北部、

潘陽湖

長江南岸,介於北緯28度22分~29度45分,東經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幹、波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

湖體特征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裏,東西最寬處74公裏,平均寬16.9公裏,湖岸線長1200公裏,湖口水位21.71米時湖面面積3283平方公裏,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蓄水量約276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潘陽湖

湖面以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寬廣,為主湖區,長133公裏,最寬74公裏,湖水較淺;北部狹長,為入江水道,長40公裏,最窄處約2.8公裏,湖水較深;

湖水補給主要包括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博陽河和西河等河道,經調蓄後,向北由湖口註入長江。流入長江的水量多年平均1460億立方米,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km2,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占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鄱陽湖是壹個季節性變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與枯水期面積、蓄水量差異懸殊。年內水位變幅在9.79~15.36米,絕對水位變幅達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漲,水面迅速擴大,煙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劇降,洲灘裸露,湖面僅剩幾條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壹片、枯水壹線”的景觀。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現在(1998年7月31日),面積達4070平方公裏,蓄水量300億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現在(1963年2月6日),面積僅146平方公裏,蓄水量4.5億立方米。

歷史變遷

鄱陽湖古稱彭蠡澤、彭澤和官亭湖。

古代彭蠡澤範圍大致包括今長江北岸的湖北東部的源湖、安徽西部的龍感湖、大官湖和泊湖等濱江湖泊區,與長江水面相連接。當時長江南岸由古贛江匯註而成的水域也與長江汊道在湖口相通,但湖面面積很小,直至秦漢之時仍僅限於罌子口(今星子縣境,東吳晉時古贛江流註彭蠡澤的交匯口)以北至湖口的狹長地帶,因罌子口旁有宮亭廟,故稱為宮亭湖。西漢後期,彭蠡澤與長江完全分離,江北水域逐漸演變成今江北諸湖,而江南水域則逐漸擴大,演化成今日的鄱陽湖。由於班固在《漢書·地理誌》有“豫章郡……縣十八:……彭澤,《禹貢》彭蠡澤在西”之語,此後“彭蠡澤”遂指今鄱陽湖。

對於“彭蠡澤”名稱的變遷,學者看法各不相同,有的根據《尚書·禹貢》所載“導漾……東匯澤為彭蠡”,認為古彭蠡澤僅指江北水域,班固之說為附會之言;有的認為古彭蠡澤地跨長江兩岸,包括江南水域,今鄱陽湖是古彭蠡澤解體演化而成。

在漢代,現廣闊的鄱陽湖水域乃是湖漢水(今贛江)下遊平原,漢代在此設置了陽縣,漢昌邑王封地亦在此。那時,長江主泓道在今龍感湖壹帶,在廬山以北的僅是長江壹汊道,當時稱為小江。大約在公元400年左右,即東晉後期,長江主泓道移至今九江-湖口壹帶。江水不僅阻擋了贛江的排水,還倒灌入贛江下遊平原,遂逐步形成鄱陽湖。到了盛唐時,鄱陽湖面積最大達到6000平方公裏。

在鄱陽湖大舉南侵之前,低窪的鄱陽盆地上原本是人煙稠密的城鎮,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的鄱陽縣城和海昏縣治先後被淹入湖中,而位於海昏縣鄰近較高處的吳城卻日趨繁榮成江西大古鎮之壹,因此,歷史上曾有“淹了海昏縣,出了吳城鎮”之說。

  • 上一篇:它們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藥物,優甲樂和雷替斯有什麽區別?優甲樂和雷替斯有什麽區別,哪個更有效?
  • 下一篇:藥學職稱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