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對制度是保證醫療安全的壹種制度,是防止事故差錯壹項重要制度。這是為了提高醫療技術工作質量,防止任何差錯的發生,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崗位查對制度。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壹、臨床科室
1、開醫囑、處方或進行治療時,應查對病員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行醫囑時要進行“三查七對”:擺藥後查;服藥、註射、處置前查;服藥、註射處置後查。對床號、姓名和服用藥的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
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藥前,註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劇藥時要經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註意有無變質,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註意配伍禁忌。
5、輸血前,需經兩人查對,無誤後,方可輸入;輸血時須註意觀察,保證安全。
二、手術室
1、接病員時,要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術前用藥。
2、手術前,必須查對姓名、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藥。
3、凡進行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術前與縫合前清點所有敷料和器械數。
三、藥房
1、配方時,查對處方的內容、藥物劑量、配伍禁忌。
2、發藥時,查對藥名、規格、劑量、用法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標簽(藥袋)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藥品有無變質,是否超過有效期;查對姓名、年齡,並交代用法及註意事項。
四、血庫
1、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兩人工作時要“雙查雙簽”,壹人工作時要重做壹次。
2、發血時,要與取血人***同查對科別、病房、床號、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試驗結果、血瓶號、采血日期、血液質量。
五、檢驗科
1、采取標本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檢驗目的。
2、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性別、聯號、標本數量和質量。
3、檢驗時,查對試劑、項目,化驗單與標本是否相符。
4、檢驗後,查對目的、結果。
5、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六、病理科
1、收集標本時,查對單位、姓名、性別、聯號、標本、固定液。
2、制片時,查對編號、標本種類、切片數量和質量。
3、診斷時,查對編號、標本種類、臨床診斷、病理診斷。
4、發報告時,查對單位。
七、放射線科
1、檢查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年齡、片號、部位、目的。
2、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條件、時間、角度、劑量。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八、理療科及針灸室
1、各種治療時,查對科別、病房、姓名、部位、種類、劑量、時間、皮膚。
2、低頻治療時,並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
3、高頻治療時,並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常。
4、針刺治療前,檢查針的數量和質量,取針時,檢查針數和有無斷針。
九、供應室
1、準備器械包時,查對品名、數量、質量、清潔度。
2、發器械包時,查對名稱、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時,查對數量、質量、清潔處理情況。
十、特殊檢查室
(心電圖、腦電圖、超聲波、基礎代謝等)
1、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查目的。
2、診斷時,查對姓名、編號、臨床診斷、檢查結果。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其他科室亦應根據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對制度。
擴展資料:
衛生部:醫院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防止手術錯誤
中新網2月5日電 衛生部今天發布《關於改進公立醫院服務管理方便群眾看病就醫的若幹意見》,要求公立醫院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推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和術式錯誤。
《意見》指出,各公立醫院要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推動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醫院要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開展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支持中國醫院協會在全國各醫院開展年度患者安全目標活動。落實患者安全目標,保護患者、醫務人員及其他來院人員安全。
落實到實際診療操作中,《意見》要求,公立醫院要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和術式錯誤;落實臨床藥師制和處方點評制度,提高藥物治療水平,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意見》強調,要改善醫務人員溝通,正確、有效執行醫囑,落實醫院感染控制和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防範醫療安全事件的發生。
患者安全是嚴峻的全球性公***衛生問題
短板需要制度保障
中國的醫療服務體系服務將近14億人口,每年產生近80億診療量,所以在我們這個系統當中,如何來保障、評價系統的質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醫療質量問題始終是壹個大問題,我們提出的口號是,病人安全始終是第壹的。醫療質量首先要服務於病人的安全。” 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說。
在2002年,衛生主管部門就要求醫務人員必須控制風險和控制剩余風險(未知風險),“短板需要制度保障。我們目前仍然堅持查對制度、會診制度和三級制度。對於壹些基層能力不足的時候,會采取遠程醫療和對口支援等方法,來補足短板,確保質量。”
壹級醫院護理現狀
護理核心制度不健全 壹級醫院中未建立健全查對制度的占30%,交接班制度占50%,分級護理制度占70%,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占70%,危重患者會診制度占95%。各級各類護理人員崗位職責部分落實或未落實。
患者自帶藥物輸液 信任與責任需權衡
患者自己帶著從上級醫院開回來的藥到自家門口的社區醫院要求輸液,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從便民的角度來說,社區醫院難以拒絕,這也是患者對社區醫院信任的體現。但是,壹旦輸液時發生事故,責任又由誰來承擔呢??
目前並沒有明文規定醫療機構可以拒絕患者自帶藥物輸液,但這卻成了醫療行業約定俗成的規則,目的是為了杜絕醫療事故。治療過程中,出現因處方和藥品質量引發的醫療事故,接診醫療機構需承擔責任,基本上是各家對各自的藥品和診療行為負責。如何既保證患者的安全,又將社區醫院的醫療風險降至最低呢?筆者建議如下。?
制定應急處理預案應對輸液中可能發生的意外。即使患者自帶外院藥液的來源是合法的,也簽署了自帶藥液自行承擔相應法律後果類似的書面協議,但如果輸液過程中出現意外,醫方仍應秉持人道主義原則,維護患者健康,即用藥中執行三查七對、用藥後嚴密觀察患者、病情危急第壹時間搶救處理並及時轉院等。?
中國網-查對制度
中國新聞網-衛生部:醫院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防止手術錯誤
人民網-患者安全是嚴峻的全球性公***衛生問題
百度百科-壹級醫院
健康報網-患者自帶藥物輸液 信任與責任需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