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Landau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api
陳皮(Chen Pi)是壹種中藥,被廣泛用作治療癌癥的抗氧化劑。]
枳殼陳皮[湘雅醫學詞典]
陳皮[湘雅醫學詞典]
陳皮[湘雅醫學詞典]
陳皮(拉)[中藥命名審查委員會。中藥命名法(2004)]
陳皮【中藥命名審定委員會。中藥命名法審定委員會。中藥命名法(2004)]
3 概述陳皮為中藥名,出《食療本草》。是《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橘皮的處方名[1]。陳皮是蕓香科植物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成熟果皮[2]。
4 拉丁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拉) (《中藥命名法(2004)》)
5 英文名dried tangerine peel (《中藥命名法(2004)》)
6 陳皮別名橙皮、紅皮、黃橙皮[3]。
7 起源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變種的成熟果皮[3]。
陳皮是蕓香科柑橘屬柑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成熟果皮[2]。
8 產地陳皮主產於四川、浙江、福建等地 [3]。
9 性味與歸經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 [3]。
10 功能與主治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3]。
陳皮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嘔吐呃逆:水煎,3~9g[3]。
陳皮治濕痰壅盛,胸膈滿悶,咳嗽痰多:水煎,3~9 g [3]。
陳皮治燙傷,鮮橘皮搗爛瓶裝液化,蘸塗創面,壹日數次[3]。
陳皮為眼科常用的理氣藥,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功效:
(1)用於脾胃氣滯,或脾胃不健所致的小兒目上疳積,伴腹脹滿痛,泄瀉不思飲食。常與黃連、建曲、鉤藤等配伍。
(2)用於水濕停滯或痰濕阻滯所致的胞痰核結、視物昏花、視物異色等,與茯苓、半夏合用。
11 化學成分桔外皮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檸檬烯,還含有橙皮甙、新橙皮甙、紅桔皮甙(Tangeretin)、米桔皮甙(Citromitin)、5-去甲基米桔皮甙[3]。
12 藥理作用陳皮揮發油對胃腸有輕微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消除腸道積氣,並有輕微的祛痰作用[3]。
橙皮甙與維生素P相似,具有抗炎、抗胃潰瘍形成和利膽作用[3]。
維生素 B1 含量較多,對動物有壹定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3]。
陳皮煎劑能抑制胃腸道平滑肌,具有壹定的解痙作用 [3]。
13 陳皮的藥典標準 13.1 名稱陳皮
陳皮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13.2 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白皮柑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成熟果皮。該藥材分為 "陳皮 "和 "廣陳皮"。采摘成熟果實,剝去果皮,曬幹或低溫幹燥。
13.3 性狀 13.3.1 陳皮常剝成數瓣,基部相連,有的呈不規則片狀,厚 1 ~ 4mm。外表面橙紅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及凹點狀油室;內表面淡黃白色,粗糙,附生黃白色或黃棕色筋脈狀維管束。質地稍硬而脆。有香氣,味辛、苦。
13.3.2 廣陳皮常3瓣相連,形狀整齊,厚薄均勻,約1mm。點狀油室較大,對光透明清澈。質地柔軟。
13.4 鑒別(1)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果皮中薄壁組織眾多,細胞形狀不規則,壁不均勻增厚,有的成珠狀。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下垂外周壁稍厚,氣孔類圓形,直徑18~26μm,頂護細胞不清晰;側視外角質層,徑向壁由外側增厚。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中果皮的薄壁細胞中,呈多面體、菱形或雙錐形,直徑 3-34 μm,長 5-53 μm,有些細胞中含有平行的雙晶或由兩個多面體組成的 3-5 個方晶。橙皮甙晶體大多存在於薄壁細胞中,黃色或無色,呈圓形或無定形塊狀,其中壹些可見放射狀條紋。螺紋導管、孔導管和網狀導管以及管狀細胞較小。
(2)取本品粉末 0.3g,加甲醇 10ml,加熱回流 20 分鐘,濾過,取濾液 5ml,濃縮至 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橙皮甙對照品,加甲醇制成飽和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 VI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2μl,分別點於同壹用 0.5%氫氧化鈉溶液配制的矽膠 G 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為展開劑,展開至約 3cm,取出。烘幹,再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溶液(20:10:1:1)為展開劑的甲苯溶液,展開至約 8cm,取出,晾幹,噴以三氯化鋁溶液,置紫外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圖中,在與對照品色譜圖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不大於 13.0%(附錄 IXH 第二法)。
13.5.2 黃曲黴毒素按黃曲黴毒素測定方法(附錄 IX V)。
取本品粉末(過二層篩)約 5g,精密稱定,加氯化鈉 3g,按黃曲黴毒素測定法制備下的供試品,計算,即得。
本品每1000g中黃曲黴毒素B1含量不得超過5μg,黃曲黴毒素G2、黃曲黴毒素G1、黃曲黴毒素B2和黃曲黴毒素B1的總量不得超過10μg。
13.6 含量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附錄Ⅵ D)。
13.6.1 色譜條件和系統適用性試驗填充劑為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流動相為甲醇和醋酸水(35:4:61);檢測波長為 283 nm。按橙皮甙色譜峰計算,理論板數應不小於 2000。
13.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橙皮甙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l橙皮甙的溶液。甲醇制成每 1ml 含 0.4mg 的溶液,即得。
13.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粗粉約 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加熱回流 2~3 小時,棄石油醚,藥渣蒸幹,加甲醇 80ml、再加熱回流至提取液呈無色,冷卻,濾過,濾液置於 100 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甲醇洗滌數次,將洗滌液濾入相同容量的容器中,將洗滌液濾入相同容量的瓶中。容器中,將洗滌液過濾到同壹燒瓶中,加入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13.6.4 測定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 5μl ,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品計算,含橙皮甙(C28H34015)不得少於3.5%。
13.7 陳皮片 13.7.1 炮制除去雜質,噴水,潤透,切絲,幹燥。
本品為不規則的條狀或絲狀。外表面橙紅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和凹陷的點狀油室。內表面淡黃白色,粗糙,有黃白色或黃褐色的筋脈維管束。有芳香、辛辣、苦味。
13.7.2 含量測定同壹種藥材,含橙皮甙(C28H34O15)不得少於 2.5%。
13.7.3 鑒別檢查同藥材。
13.7.4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肺、脾經。
13.7.5 功用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13.7.6 用法用量3~10g.
13.7.7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防黴、防蛀。
註:栽培品種主要有網紋橘'茶池'(廣陳皮)、網紋橘'大紅袍'、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網紋橘'未秀'。Unshiu', Citrus reticuLata 'Tangerina'.
13.8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 ****》和《國家藥典》2010 年版
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