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壹種,就是醫生和藥店之間,存在有某種聯系。打個比方,我是壹個賣婦科洗液的藥代,然後在醫院外面找了壹個藥房,放壹批我的藥,進價五塊,售價五十五,中間的五十利潤,我要二十五,醫生得十五,藥店得十塊。
這個醫生的十五塊錢應該怎麽算呢?自然是藥單了。有的藥店每天都會盤點,結賬的時候把醫生的藥單分人放在壹起,按月給醫生結賬,或者藥代過來,把這個錢直接返給醫生。
還有壹種,是藥店直接跟醫生達成的協議,壹般這種藥都是其他藥店裏頭沒有,或者不常見的,只要醫生開,壹瓶提成給醫生多少錢。或者幹脆,這種藥就是醫生放在這裏的,賣壹瓶提成給藥店多少錢。
如果說這種藥確實有效,醫院裏面也真的沒有,那麽為了病人用藥,讓他自己去買,隨便寫個藥品名字,藥店也不會留下妳的單子,那麽這種壹般就是第壹種情況。
如果真的詳細寫好藥品名字,還要帶上簽名,或者某些特殊符號,或者藥店壹定要把妳的藥單收走,那麽應該就是第二種情況了。
表面看似藥品零差價闖的禍,其實不然:
所謂的藥品零差價,只是堵住了醫院進貨後原有的15%零售差。
實際的暗箱操做,招投標價格早已在廠方或醫藥公司留出了提成費用,行業內叫A費25%左右比例這是必保的。
壹方面公立醫療機構藥品不足時,為避慊在外掛名指定藥房購藥,彌補不足增收獲利。
另方面,部份醫生在單位拿不到回扣,尋求別的渠道,開藥在外面拿。
還有部分廠家,招投標價太低,無操作空間而棄標,選擇就近藥店而暗箱操作。
總之壹句話說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道高壹尺魔高壹丈。
招投標滋生腐敗,零差價看似親民,其實徒增掛號費、檢查費、住院費、治療費,過度醫療問題仍沒解決。
院外開藥,美其名醫院無藥可用,見怪不怪!
從醫學院校畢業之後壹直在醫療衛生崗位工作,作為醫療行業的的壹員可以告訴妳,這個行業規則和方向是隨著國家大政策改變而調整,近幾年來,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改革,醫療行業是民生事業,關系著千萬百姓家庭,所以改革也不斷。
壹、奔著“三醫聯動,破除以藥養醫“的目標(政府口號),故而醫藥行業是改革的先行者,拿我生活的城市西安舉例,從17年4月開始,所有政府主辦公立醫院必須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什麽意思,即多錢進入醫院多錢賣出給患者,比如壹盒藥21元進價賣給患者也必須是這個價錢不得加價。
二、所以這樣的政策結果就是,確實大大重創了以藥養醫,醫院包括大夫本身不會像之前那樣給患者開具大量或者過度藥品(在之前藥品的采購量和利潤與醫生和醫院的利益都掛鉤,都可獲益),但是現在執行了零差價,醫院藥品掙不了利潤,同時賣的越多藥品庫房庫管、藥品維護(如過期藥品,破損藥品就等於是)以及相關的藥房人工成本(如藥師人員的工資)還要支付經費,等等不掙錢反而虧損
三、這樣壹來,醫院不願意賣藥品搭上那麽多成本,但是患者需要治療用藥,所以很多三級醫院都成立了自己旗下的公司,比如醫院門口的藥店就是他們旗下公司的產業,讓患者在外邊藥店拿藥,或者與醫院外的藥店合作,因為藥店是可以加價賣藥,有錢誰不掙?醫院的其他產業鏈也帶來了利潤,無利不起早!
總之,這就是為什麽都喜歡也患者在醫院外的藥店拿藥的理由!不過最近4+7藥品代量采購政策這個試點工作大家可以關註下,藥品大幅度降價,但目前品種少也只有部分試點城市實施落地。
利益趨使唄。病人在醫院看完病醫生讓其到外面指定藥店拿藥,藥店就給醫生壹定比例的回扣,賣的藥越多醫生拿的回扣也越多。再壹就是醫院的藥比藥店的藥貴多了。而且醫院已經不按處方給醫生發錢了,這樣壹來外面藥店的營業額增加了,醫生掙的錢更多了,病人的藥費返而低了。皆大歡喜。但歸根結底羊毛出在羊身上。大家還是掙的病人的錢。由此可見,中國的醫療制度極待改革改善。前幾天在醫院買的西尼地平片,山西振東制藥有限公司產的,每盒23.88元。而在外面藥店買的才每盒8.50元,產地規格包裝完全壹樣。醫院的將近3倍的價錢。不知什麽原因。也許是就是上述原因吧。
因為政策,30年前因為醫生收入太低國家也沒錢,出了個以藥補醫政策,就是所謂提成,這個是官方允許的,很多人動不動就拿這個說事,實際上現在中國的年輕醫生基本沒有這些收入了,尤其在零差價出來後,醫院的藥更難進去,同樣的藥藥店比醫院貴,很多藥商寧可不把藥進醫院,醫生也沒藥開只能讓病人去藥店自己買,而且現在讓妳去買也只能寫個藥名而不能開處方讓妳出去,不然也是被投訴。總之藥品在醫院是越來越少而且很多根本沒用,具體原因有些涉及到zhengfu在這我也不敢多說。我只想笑著說壹句話,現在零差價了,嚴格打擊藥品回扣,藥品價格降了嗎
醫生開單讓患者從外邊的藥店取藥,有許多原因,其中在醫藥分家定點試行城市是符合當地的政策,醫院沒有的藥外購是符合醫院的規定。醫藥沒有分家的城市醫院,醫院有的同類藥品醫生讓患者外購是違規違紀行為,也是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之壹,很有可能是醫生和藥代,藥店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吃回扣‘’。
對於醫療行業的‘’吃回扣‘’,多年以來長期存在,人民群眾意見大,政府也是屢禁不止,堵了藥房有科室,堵了科室有醫生,堵了醫院有藥店。回扣就象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沒有人能消滅老鼠,人人反對回扣,沒有那個部門有能力徹底的杜絕回扣,我認為除了制度,力度之外,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腦力勞動價值的認識問題。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找人搬家付多少錢,找個鐘點工做些家務每小時多少錢,人們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合情合理服務和被服務的勞動關系。但從來沒有壹個醫生著壹個病人開壹個處方,治療壹個小時應該收多少工錢的習慣,超大型醫院的專家掛號費也是醫院的管理措施之壹。長期以來醫生的勞動價值在藥價之中,藥價實際包括了醫生的勞動價值,無非是不公開或無法公開。
因此,將來的醫療體制改革,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必須把醫生的勞動價值充分的合法體現出來,收錢收的光明磊落,收多少錢公平合理,至於醫生的處方取藥是在醫院藥房,還是在外邊的藥店,只要保佂質量,價格公平在哪裏取藥都無所謂。
我給女兒在市第壹人民看病,醫生就給我開了藥讓我去醫院對面的藥店去買,由於我車停後門了就想著隨便找家藥店買,結果找了幾家藥店都沒有,只能又轉過去醫院對門醫生指定的藥店買的,肯定有套路
我自己給家裏人開藥,和自己用藥基本都是在老百姓買,沒什麽只是因為信任和方便,現在的藥店都很規範,我幾乎沒碰過假藥,尤其是大型連鎖店,上市公司,另外就是方便,醫院買藥程序太多,從開處方到拿藥最少得半小時,星期壹可能得壹個小時,我時間耗不起,除非那些藥店沒有的藥,迫不得已要在醫院拿,我都提前做功課,至於作者隱喻的那層意思,我們醫院沒見過。
現在醫院有三種售藥形式,二個月前在佳木斯壹家三甲醫院親自經歷過,十分惡心人,太黑了!1.正常在醫院藥房取藥。2.醫生開的是醫用器械,正常交款後,在診室隔壁的生物實驗室取藥(後找認識的藥品業務員看了,他們說、這個是保健品,專供醫院的個別科室,在外買不到,也看不到,價格也不便宜。如果出現問題,維權很難。3.在醫院的門診大廳裏開設便民藥店,拿著醫生的單子去買藥,價格比外面貴,壹般的藥外面也沒有。這是佳木斯市壹家大型醫院的售藥方式,太黑了,比收紅包還招人煩。
三個詞了解壹下。1.藥占比。2.門診均次費用。3.住院均次費用。這三個任何壹個超標,都會扣醫生的錢。如果醫生收來壹個重病人,治療費用花的很多,那麽就需要用其他病情不嚴重的病人拉低平均費用。所以讓妳出去買藥,壹般情況下是他為了拉低均值。還有白蛋白應該是最常見的要求去藥店買的藥。這玩意醫保卡的賊嚴,又貴。就算是完全達到醫保規定的使用標準了,醫院也沒存貨。醫生開藥壹般都會告訴妳自己隨便找藥店買就行。不會指定藥店,免得被說內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