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新概念 · 聚能氧》系列產品工作原理

《新概念 · 聚能氧》系列產品工作原理

壹、概述:

常規氧氣發生劑壹般由過碳酸鈉、過氧化鈣、過硼酸鈉、過硫酸鈉、過碳酰胺等過氧化物組成。常規水產養殖增氧劑,壹般是由過碳酸鈉、過氧化鈣、過氧化脲等為主要原料組成,同時添加或復配緩釋增溶劑、粘合劑、增效劑,在10~40KN(千牛)的壓力下,經由旋轉式壓片機壓制而成。《聚能氧》系列產品主要原料為過碳酸鈉,本文在闡述《聚能氧》系列產品放氧原理時,釋氧劑主指過碳酸鈉。

過碳酸鈉俗稱固體雙氧水,含氧量壹般為13.5%,遇水速溶,放氧速度快,原料易得,價格便宜,綠色環保等優點,在解決水產養殖動物浮頭時,效果顯著。因而,被大量研究和使用。過碳酸鈉與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Na2CO4+H2O=Na2CO3+H2O2;生成的過氧化氫,在由碳酸根水解出的氫氧根的催化下,逐漸分解產生氧氣:2H2O2=2H2O+O2↑。過碳酸鈉溶於水後的產氧過程為復分解過程。其1%水溶液PH值較高(11.0~12.0)。作為水產養殖增氧劑,普通片劑顆粒氧(粒粒氧、增氧靈、浮頭靈等)壹般是由過碳酸鈉、緩釋助溶劑、增效劑、粘合劑等組成。由於配方過於簡單,氧氣轉化率不高以及水氧融合度較低,所以,利用率較低。如直接將過碳酸鈉顆粒(PH 11.0~12.0)拋灑於水體,作為養殖水體增氧劑使用,是極不科學的壹種做法。

因為,作為單純的釋氧劑原料,如不加以復配,也就是說, 如果產品體系內,沒有各種相輔相成的組成系統,那麽就不能成為壹個完整的產品。正如過硫酸氫鉀壹樣,如果不加以復配,使用單純的原料,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壹樣。所以,做任何產品都要充分了解物質的特性,並遵循科學,遵循產品特性和產品配制的原理,才能使原料本身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和效應。

以往,人們對增氧產品好壞的判斷,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活性氧含量的高低上,往往忽略了氧氣在水體中的溶解量,且絕少有人關心增氧劑所釋放的氧氣,究竟有多少能夠溶解在水體中,至於夠不夠魚、蝦、蟹呼吸使用,更是無從得知。大部分用戶朋友,在使用過程中只知道不行就加量,再不行再加量。

事實情況是,在高溫陰雨、氣壓較低或空氣溶解度較低時,普通產品即使加量使用,其效果壹般也是較差的。還存在大量使用後PH值會迅速升高,水色短時間內快速發紅的問題。嚴重影響水體緩沖力,極易引起水體倒藻。

眾所周知,由於過碳放氧過程相對迅速。那麽如何控制其產氧的速率,以及提高水氧融合度,應該是增氧劑產品最新的研究方向,也壹定是未來水產養殖增氧劑產品發展的趨勢。

二、《聚能氧》系列產品原料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

眾所周知,無論是增氧劑中的氧氣,還是空氣中的氧氣,都是很難溶於水的。《聚能氧》系列產品,以過碳酸鈉作為釋氧劑,有機酸作為平衡劑,與具有打破水體表面張力的物質,和具有能夠把空氣中的氧氣帶入水體的活性物質,以及能夠建立氧氣與水體溶解通道的活性物質,同時復配多種緩釋催化劑、穩定劑、滲透壓調節劑、氧氣捕捉劑,輔以水溶性礦物質等,經科學的配比,合理的生產加工流程,形成的壹個具有較高性能的過氧催化、氧氣釋放、水氧融合等系統的產品。

《聚能氧》系統內含有多種較為溫和的復合催化劑。復合催化劑完成催化使命後,可作為水體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劑,復合催化劑可充分催化過氧產生氧氣,且形成的氧氣泡比較細微,能夠很好的與水體進行融合;復合催化劑不僅能夠提高氧氣發生量,還能提高增氧劑在高溫低壓下的放氧速率;系統內配制的多種活性物質,不僅能夠提高氧氣在水體中的溶解度,使氧氣更多地溶解於水體中,還能夠改變水體表面張力,建立有效的水體與氧氣融合的通道,使空氣中的氧氣在風力或增氧機的作用下更多地進入水體;系統內配制的氧氣捕捉劑,不僅能夠有效捕捉溢出氧,還能夠有效捕捉由空氣進入水體中的富余氧。

被捕捉的氧氣,可在水體中快速形成氧氣泡,形成的氧氣泡或浮於水面或吸附於其他附著物上。當水體溶氧稍有降低或水壓稍有變化時,在滲透壓的作用下氧氣泡立即破裂,同時將氧氣釋放於水體,提高了氧氣的利用率。因此《聚能氧》能夠使池塘水體長時間保持高溶氧狀態。

由於《聚能氧》系統中的活性物質具有電離作用,能夠與水體中的離子發生作用,可以平衡水體PH值,提高水體自身緩沖力,因而具有修復水體的功能。其作用機理為:當電解質與水體發生作用時,因電離作用而產生對等陰離子和陽離子。由於電離作用產生的水中的陽離子(氫離子)呈弱酸;產生的水中的陰離子(氫氧根離子)呈弱堿。眾所周知,由弱酸及其鹽、弱堿及其鹽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壹定程度上抵消、減輕(或外加)強酸或強堿對水體(或溶液)酸堿度的影響,從而保持水體(或溶液)的pH值相對穩定。因此《聚能氧》系列產品具有平衡水體酸堿度的功能。

《聚能氧》系統本身含有豐富的堿基物質,同時復配了豐富的水體離子緩沖劑和水溶性礦微素。因此,具有較強的綜合緩沖能力。《巨能氧》不僅能夠將PH值穩定在合適的範圍,還能夠有效補充和調節水體中礦微素。使水體中礦微素含量,保持壹定的濃度,有利於增強水體的穩定性。

《聚能氧》系列產品能夠使池塘底部長時間處於富氧狀態,能夠有效提高底部氧化還原電位。富足的溶解氧可氧化清除泥層與水體交界面上的有機質,活化板結的厭氧汙泥。當底泥處於富氧狀態時,板結的厭氧汙泥,可轉變為好氧狀態的活性淤泥,從而使泥層變得通透。通透的底泥,有利於底泥內營養物質的轉換,有利於底泥內營養物質的釋放,有利於沈水植物的紮根。富足的溶解氧,可快速激活好氧微生物。底泥內釋放的營養物質,給被激活的有益微生物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於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大量增殖的有益菌可快速分解有機質,故可起到快速、有效凈化水體的作用。

良好的水體可為浮遊生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浮遊生物大量繁殖,可進壹步消耗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當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被生物分解利用後,水體可得到進壹步凈化。在養殖池水的自凈化過程中,藻類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藻類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可不斷吸收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同時放出大量的氧氣,因此,豐富的藻類可直接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富足的溶解氧,可使水體生態趨於平衡狀態,豐富的藻類能夠使水體保持肥、活、嫩、爽的狀態。因此《聚能氧》在養殖環境改良或修復方面,具有壹定的促進作用。

三、氧氣質量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及常規問與答

1、溶解氧計算方法

在常溫常壓情況下:

氧氣體積的計算方法:已知氧氣的質量(g)÷32g/mol×22.4L/mol=()L

氧氣質量的計算方法:已知氧氣的體積(L)÷22.4L/mol×32g/mol=()g

32.0g/mol:氧氣的摩爾分子量

22.4L/mol:氧氣的摩爾體積

常溫常壓下:氧氣的密度大約為1.429g/L(氣體)、1.419g/cm2(液體)、1.162g/cm2(固體)。在標準情況下,1L水中可溶解約30ml左右氧氣。

2、常規問題的問與答

問題1: 100克30%含量的《巨能氧》,可產生多少克、多少升氧氣?

解: 已知過碳酸鈉氧氣含量≧13.5%,由於在貯存、加工過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氧氣損耗,損耗率正常為0.5%,故壹般按13%計算。已知100克過碳酸鈉含有13克氧氣:

1克過碳酸鈉含氧量=13÷100=0.13克氧氣

30克過碳酸鈉含氧量=30×0.13=3.9克氧氣

3.9克氧氣÷32.0g/mol ×22.4L/mol = 2.73 L氧氣

答: 100克30%含量的《巨能氧》可產生3.9克氧氣;100克30%含量的《巨能氧》可產生2.73 L氧氣。

問題2:

已知魚類對水體溶解氧的最低要求為4mg/L,正常應維持在5mg/L以上;若每畝·米使用100克30%含量的《聚能氧》,則每畝·米水體可增加多少有效溶解氧?

解: 已知《巨能氧》系列產品氧氣轉化率為98%,氧氣與水體融合率為95%。

有效氧產量= 2.73 L×98% = 2.6754 L = 100克30%含量的《巨能氧》

有效溶解氧= 2.6754 L×95% = 2.54 L = 100克30%含量的《巨能氧》

即:100克《巨能氧》產生的有效溶解氧為2.54 L。

有效氧產量= 3.9克×98% = 3.822克 = 100克30%含量的《巨能氧》

有效溶解氧= 3.822克×95% = 3.6克 = 100克30%含量的《巨能氧》

即:100克《巨能氧》產生的有效溶解氧為3.6克。

答: 若畝用量為100克時,每667m?水體,可增加3600mg、2540ml的有效溶解氧。

問題3:

當水體溶解氧接近5mg/L時,魚類就會出現輕微浮頭。若水體溶解氧為4mg/L魚類出現嚴重浮頭時,每667m?水體需要投放多少30%含量的《聚能氧》較為合適;投放多少量才能將溶解氧維持在5mg/L以上?

解: 已知水體溶解氧為4mg/L,若要維持5mg/L以上,則需增加1mg/L以上的溶解氧。已知水體溶解氧為0時,100g《巨能氧》可產生0.0054mg/L的有效溶解氧。

1mg/L溶解氧 = 1÷0.0054×100÷1000 = 1.851(kg)

答: 當水體溶解氧為4mg/L左右,魚類嚴重浮頭時,每667m?水體,投放1.85公斤30%含量的《聚能氧》較為合適;每667m?水體,投放2公斤以上30%含量的《聚能氧》可將溶解氧維持在5mg/L以上。

由以上假設問答可知,每畝·米水體(667m?)若需增加1mg/L的有效溶解氧,則需投放含量為30%的《聚能氧》2kg左右。市場上普通過碳酸鈉增氧劑含量壹般為8%~10%,最高含量為13%。

實踐證明,市場上普通增氧劑無論是釋氧劑的含量,還是氧氣轉化率,以及水氧融合率皆不及《聚能氧》的1/3。其配方組成非常簡單,成本非常便宜。由於涉及到商業秘密,在此不便公開其配方組成。

不過,鑒於此,我們有必要試問:

普通增氧劑,大部分標簽說明為:每畝·米(667m?)使用200g~250g,浮頭嚴重時可酌情加量使用。那麽,問題就來了:

1、在不影響水體PH值的情況下,含量為8%~13%的過碳酸鈉增氧劑,到底加多少量較為合適?

2、200g~250g含量為8%~13%的普通過碳酸鈉增氧劑,究竟能夠產生多少有效溶解氧?

3、8%~13%的普通過碳酸鈉增氧劑,產生的氧氣到底有多少?其中又有多少能夠融合在水體中?

4、200g~250g含量為8%~13%的普通過碳酸鈉增氧劑,產生的溶解氧到底夠不夠魚、蝦、蟹呼吸使用?每667m?水體,到底應該使用多少量,才能夠將有效溶解氧維持在5mg/L以上的安全範圍?

請註意,我這裏指的是有效溶解氧,未轉化的和跑出水面的不算。

關於以上這些問題,其實在廣大用戶朋友那裏,早就有了證明或說法。雖然,大部分人不懂得如何計算。但是,大部分人都有大量使用,仍然不見浮頭緩解的經歷。也許,這就是含量低、產氧量不足的最好證明。

經大量的走訪了解,結合本人多年的塘口實際使用情況,經驗表明:普通增氧劑產品,若每畝·米用量達到或超過1~2kg(含量為8%~13%、PH 11.0)時,水體PH將會在短時間內突然增高,嚴重的PH會升到11.0左右。突然增高的PH會引起藻類死亡。水色不濃或藻相不好的水體,短時間內會開始出現清瘦、發紅、發黑、白濁的現象。

由於PH的突然升高,魚類來不及調整體內的滲透壓,往往緩解了浮頭,卻增加了應激反應。體質較弱或應激較重的魚類,開始出現慢料、停食、拒食的現象,從而引發其他疾病。當浮頭緩解後,魚類開始出現慢料、停食、拒食的現象時,大部分養殖都會誤以為,這是因為浮頭造成的現象。根據多年的塘口經驗,個人認為這應該與突然升高的水體PH,也有很大的關系。

《聚能氧》系列產品PH 7.0~8.5,完全符合養殖水體對PH的要求。隨著產品的溶解,水體離子緩沖劑和水溶性礦微素,在水體中緩慢釋放;同時產品具有電離產生緩沖液的功能;兩項緩沖物質可互為增效劑。因此《聚能氧》具備較強的綜合緩沖能力。《聚能氧》系列產品,不僅能夠將PH值穩定在合適的範圍,還能夠有效補充礦微素,增強水體的穩定性。同時,釋放的電解質和礦微素能夠有效地穩定水體,提高魚、蝦、蟹的抗應激能力。

因《聚能氧》系列產品具有較強的綜合緩沖功能,所以能夠使過高或過低的水體PH趨於正常,且緩沖過程非常柔和。活性物質可在魚類不知不覺中,提高水體緩沖力,平衡水體PH。魚類不會因為PH的突然變化,而產生應激反應。因此《聚能氧》系列產品不會對養殖動物產生不良影響。

附:溶解氧的作用與簡析

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 氧 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裏 氧氣 的毫克數表示。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 分壓 、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系。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 水體自凈 能力的壹個指標。

溶解氧與空氣裏 氧 的分壓、大氣壓、水溫和水質有密切的關系。

在20℃、100kPa下,純水裏大約能溶解9mg/L的氧氣。水體中某些有機化合物,在好氧菌的作用下發生生物降解時,需要消耗水裏的溶解氧。如果有機物以碳來計算,根據C+O2=CO2可知,每12g碳需消耗32g氧氣。當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時,壹些魚類的呼吸就發生困難。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凈能力的壹種依據。水裏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復到初始狀態,若所需時間短,說明該水體的自凈能力強,或者說 水體汙染 不嚴重。反之則說明水體汙染嚴重,自凈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凈能力。

  • 上一篇:濟寧市兗州區魯恒醫藥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為什麽現在很多醫院都不在本醫院拿藥,而是醫生開藥單去外面藥店買?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