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壹個“括號()”引發的爭議——辣條模糊分類的由來(見文章底部)
“辣條”是壹個常見的名稱。在食品添加劑標準中,山梨酸鉀、脫氫乙酸如果歸類為“方便米粉制品”是不允許添加的,歸類為“糕點”是允許添加的。
重點:如果辣條屬於方便米粉產品——不合格(標準要求高)。
如果辣條屬於糕點,則合格(標準要求低)
衛龍食品的聲明出來了:產品合法合規,符合河南地方標準DB41/T 515-2007。
其實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全國各地的抽檢對辣條都有不同的結論,這也是辣條常年占據食品安全抽檢“黑榜”的重要原因。
目前辣條沒有統壹的國家標準,全國各地對食品添加劑如何添加的要求也不壹樣。2018河南、湖南、重慶已制定地方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面制品(征求意見稿)》公布後,河南表示仍按地方標準執行,待國家標準出來後再推進擴面工作(意思是無論如何辣條都要加兩種添加劑)。
然而,地方標準DB 41T515-2007是由衛龍辣條的原產地河南省給出的。標準說:
我們可以看到
山梨酸的最大用量是多少?1.0克/千克
脫氫乙酸中最大用量是多少?0.5克/千克
新聞報道的檢測值:
吻灼:山梨酸?0.163克/千克?脫氫乙酸?0.131克/千克
面筋:山梨酸?0.307克/千克?脫氫乙酸?0.180克/千克
所以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這兩個產品都是合格產品。但是,河南省的地方標準對全國來說合理嗎?是否有地方保護的嫌疑?同樣,湖南省也有地方標準,恰好是辣條的兩大產區。不完善和相互沖突的安全標準讓人無法認同,辣條陷入薛定諤的合格和不合格...
在相互沖突的標準中,總有壹個更科學合理。我個人不認同壹些人的觀點,國標高於地標,中央碾壓地方。希望辣條能不能加防腐劑能有科學的論證,用食品科學來說話。如果拿著“辣條”毒害中國年輕人,國家應該嚴厲打擊!好懲罰!“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也沒關系。但如果不嚴格對待食品安全標準,誰能壹直吃到安全的食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