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區概念最初由時任福建省省長、現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於2004年初在福建省人代會上提出. 國務院出臺意見 支持福建建設海西經濟區,“福建處於兩岸關系的最前沿,我們很高興中央給福建壹些扶持政策,希望把福建建設為適合臺商臺胞工作、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專區”.
海西區東與臺灣地區壹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西區中居主體地位,具有對臺交往的獨特優勢。
會議稱,在當前兩岸關系出現重大積極變化的新形勢下,應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壹步發揮福建省比較優勢,賦予先行先試的政策,加快建設海西區,促進福建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國務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西區,要求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壹是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二是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高起點發展特色產業;四是推動跨省區域合作;五是先行試驗壹些重大改革措施,繼續發揮海西區對外開放的先行作用;六是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七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海西區戰略是福建省應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態勢,尋求福建省發展新跨越的重要舉措。
2005年10月,在中央關於制定“十壹五”規劃的建議中,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寫進了“兩岸關系”部分。2006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福建,對福建省此戰略構想予以肯定。
此後,海西建設獲各部委大力支持。國家發改委派出代表團到福建調研海西問題;鐵道部投資1000多億修建溫福、福廈等數條大鐵路;交通部在福建上馬了多條高速公路、港口建設項目。此外,***有十幾個部委和央企與福建簽署協議書、備忘錄,支持海峽西岸建設。
2006年,“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被納入“十壹五”規劃綱要。而在2007年1月29日,福建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正式表決通過了《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建設總目標包括:通過10到15年的努力,建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服務祖國統壹大業的前沿平臺。其時,福建師範大學校長、博導李建平說,海西區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之後,中國又壹大經濟區域和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