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歷史上的玉莖太監

歷史上的玉莖太監

宦官娶妻古

話說回到唐朝,《貴妃醉酒》壹劇中調戲楊玉環而名滿天下的太監高力士,不僅確有其人,而且此人的權勢相當顯赫,唐玄宗時官至輕騎將軍渤海郡公。唐朝廷大臣如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雖有才寵,但皆厚結力士,故能上達將相。大臣稱 "翁",皇帝無名也稱其為 "將軍",看其氣勢,何其大也!

河間有壹刀筆官盧延晤,在京城任職,有壹女國士。力士見她美貌智慧,便娶為夫人。後來,力士利用職權提拔嚴晤官至少卿,其子弟皆為王川。嚴晤妻死,中外賻儀,從頭至尾,車馬不絕。這就是最早的宦官娶妻的著名故事。

唐代宗時期的太監李輔國也是炙手可熱,權傾朝野。因為皇帝寵愛他,就為他娶了壹個老婆,這個老婆,就是元擢的女兒,元擢因此得任涼州刺史。吏部尚書元載是元擢的族人,因為與輔國的關系,兩人成了好友。二人交好後,元載得到輔國的提拔,官至軍節度使。

五代前蜀國主王建之子王衍繼位後,與宦官之妻有染。宦官名叫王承休,以狡詐受人敬重。其妻嚴氏,有絕色,王嚴見之,驚為天人。承修知帝意,遂使燕與帝通。後來,王衍賞識成休功績卓著,派他擔任天雄軍節度使。程休攜妻子到秦州後,王衍日夜思念不放,曾於宋真宗乾德七年(969 年)十月到秦州,想向嚴氏訴說衷腸。不料是年後唐莊宗派郭崇韜率兵攻蜀,王衍車駕行至綿谷,與唐師入其境,不數國亡。

以上各節事實,皆出於正史,或見於家傳筆記。明葉盛《水東日記》雲:明宣德中,賜太監陳武二夫人,天順初,賜故太監陳武。天順初,賜故太監吳成夫人莊田二京宅。朱熹《朱子語類》認為,太監梁師成夫人去世,蘇淑黨、範文都親自出席葬禮。從這壹點來看,太監娶妻可以說並不是壹件奇怪的事情。明皇祐《雙槐歲抄》說:"此曹公尚在,必近女色"。這也是片面的理由。平心而論,除了本能的問題外,在古代宗法社會,成家立業、傳宗接代,也是宦官自身及其宗族的壹貫要求,自然會有娶妻、養子之說。由於歷代社會並不重視女性的價值,同時,女眷為了富貴榮華,也樂於攀附權貴親戚,因此,即使是宦官,也願意把女兒送到太監的門下。就翁婿兩家而言,各有各的難免之心,但卻會苦了作為宦官之妻的女兒們!

這並不奇怪。清人孫承澤《春明夢余錄》中還有壹段荒唐的記述。書中大意是說,漢朝時,宮中多以夫妻名義配宦官、宮女。漢武帝無子,陳皇後命宮女穿皇帝衣服,與皇後同寢。漢武帝取笑,責為女男淫。於是後世的宮女,率與宦官結為夫妻,其親密情形,甚至超過了真正的夫妻。從這個角度看,這種事情太多了,可見專制制度下皇帝與宦官淫亂的荒唐和官員的炎涼。

至於清末的李蓮英,名為太監,傳說也能通人性,且有妻妾四人,子孫繞膝,我以後有專文論述,都是經過相當考證的。

太監失勢竟有妻

陳垣識雲,太監去者為陽物。黃帝內經-靈樞》有 "五音五味 "之說:"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脈絡,血瀉不復,肌膚內結,唇口不營,故須不生"。宗筋當然指的是陽物,但是盡去其根,還是只去其末,這個還沒有人親眼目睹。留有殘余,必有感慨;更何況是人的想法,怎能不想到嚴皓的自私?或曰閹雞,唯以睪丸,勢不舉,此更非也。因為宗筋存在,神經節的感覺都有了,睪丸只是精液輸送的器官,至多不能生育,雖去也無所謂,即使不能生育,其意與形仍在宮中,豈能容忍這樣的人呢?聽說北京太監的浴室,另有專門的水池,無人能窺其內幕,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不過,太監有老婆,老百姓都知道,不知道這個名義上的 "老婆 "是為什麽?

據此記載,太監有妻,唐、宋、明三朝皆有。唯以娶為妻,則難知矣。或者說,太監還需要整理家務以及縫縫補補、洗洗涮涮的事情,這雇傭宮女已經夠多了,為什麽壹定要封妻蔭子呢?又有出於諸帝之賜,有壹妻不足,增至二三妻者,或亦怪也。

本來,皇帝在宮中是有許多女人過日子的,但需要有人服侍,最合適的辦法,就是用同樣有能力服侍男人、沒有野心和欲望的男人壹般的人來充數。為了適應這種需要,聰明的人便想出了為男人 "去勢 "這個法子來,壹去勢,對於女人來說,肯定不能得心應手,即為位高權重,因為沒有繼承人,也足以冷卻自己的心,真是走了壹條艱難而又兼得美色的好路子。這樣去爭權奪利的人就會成為統治者身邊最合適的人物,於是太監制度便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實,皇宮中的汙穢和混亂,太監做得最惡,所以結果與最初使用太監的想法背道而馳。

太監食最嗜獸鞭

《陳器識》又雲:太監喜食牛鞭、驢鞭等 "旁門左道之物",用意似欲補其形體之不足,近似今日胚胎或激素類制劑之意。物見 "酌",為明代太監劉若愚所編,據雲:

壬辰又好食牛驢不典之物,曰 "挽口",牝也;曰 "挽手",牡也。而羊白腰者,外腎卵也。至於白馬卵,尤為罕見,曰 "龍卵"。

唯雲善食者,未言其食之效,要亦如今之補藥,所謂以形補形,以意補意者而已。

羅馬貴族婦女、被閹割的奴隸

關於外國宦官的記載,我發現的材料不多。今據羅馬人的記載,閹割國****,分為四種:

壹為將陰莖和睪丸全部割去,二為只將睪丸割去,三為將睪丸壓碎不除,四為割去輸精管。

但也有研究者認為,如果對尚未發育的兒童實施切掉、壓碎睪丸或切除輸精管的手術,可能會完全斷絕性欲;如果對已經發育的男子實施這種手術,他的性欲仍然存在,而且至少可以維持十年以上才會衰退。而且因為做了這個手術,性耐力非常長,沒有受孕的危險,反而增加了情欲的能力。據說古羅馬時代的貴族婦女都很喜歡這種男人,並包養了很多。

昔日的埃及僧侶,以閹割奴隸出售為業之壹,其閹割之法,慘不忍睹。被閹割的,大多是六歲到十歲的孩子,由僧侶低價買進。閹割時,先將陰莖和腎囊向外拉,然後突然用快刀割斷。為了止血,在木棍上綁壹塊海綿,蘸上滾油,然後捂住傷口。血止住後,再用塗了藥膏的布包起來,然後在地上挖壹個坑,把被砍傷的人雙手反綁,埋在坑裏,只露出頭,若幹天後再取出來。但平均四個人,可能只有壹個人不死,所以賣的時候,價錢也很貴。

宦海談舊事,春色無限

我在《銀元時代的生活史》中寫道:敵對時期,我專程到北平(當時稱北京)買醫書,閑暇時到處遊覽。有壹天,我來到北京的中央公園(今天的中山公園)喝茶,發現那裏的茶客喜歡拉上壹個在附近能說會道的老太監,請他們講宮裏的舊事。好在這些老太監窮極無聊,等著茶客們的施舍,於是呼之即來,來之猶如白頭宮女談天寶壹般娓娓道來。

來到這雨軒是喝茶的地方,其實所謂茶話,不僅是喝茶,還可以隨意點菜,豐儉由人。有壹次,我和壹位博士的老友在此茶座暢談,他指著遠處的幾位老人說,那些都是清朝留下來的太監。我便問他,能不能拉個太監聊聊。那位醫學界的朋友說:"這樣的太監,臭氣熏天,形態醜陋,上不得臺面"。但他和太監們聊過好幾次,對其中的壹些太監還記憶猶新,接下來的內容就是這位醫學朋友轉述的太監的話。

在敬事房任職的太監負責皇帝的房事問題。每天皇帝用膳前後都要放在壹個托盤上,跪在皇帝面前,托盤是用象牙做成的簽牌,每個簽頭,有的是黃色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藍色的,這些顏色都表示後妃、貴人的等級,上面還有黑字,寫著許多名字,皇帝挑中壹個簽頭,太監們就唯唯而退。皇帝當晚要寵幸的壹個女人,就是簽上寫的名字之壹。

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個數字還是壹般的傳說,其實還不到這個數,因為皇帝每年都要選美女進宮,數量並不規定,特別是清朝晚期的幾位皇帝,後宮妃嬪的數量並沒有達到充足。

這些宮中的美人,皇帝是不清楚的,全靠太監們安排好牙牌給皇帝挑,當然,皇後的牌子每天都放在第壹排的牌子上,但皇帝有時也想挑個熟悉的名字,或者專門挑個不熟悉的名字嘗個新鮮。

壹年很快就過去了,嬪妃很多,輪不到的也不多,所以敬事房的太監們常年受到這類女子的孝敬。誰要是得到了太監的幫助,那麽她就有機會把自己的牌子掛在盤子上。因為這層關系,榮府的太監可以對這些女子 "上下其手",這四個字,有的是講物質的,有的是講行動的。唯有處子之身,不可亂來,壹旦得到皇帝的寵幸,智慧開啟,也許會興趣漸濃。

太監本來沒什麽好應付的,但有人說,"跛者不忘其行,啞者不忘其言,聾者偏聽其聲,盲者偏窺其光"。所以宮女太監還是好色的,遇到宮女饑不擇食,還得聽太監隨意。所謂隨心所欲,讀者也能理解,用不著我把它寫出來。

更有甚者,除皇後外,其他女子在得寵之前,都被剝光衣服,赤身裸體地裹在被子裏,由太監送上龍床,打開被子下端,再讓得寵的嬪妃爬進被子。行房時,另壹個太監在外面守著,到了相當長的時間這個太監跪下喊四個字 "時候到了",這就是規矩。有的皇帝可能拍手為號,讓太監隨即裹著退下;有的皇帝可能龍顏大悅,不管什麽時候,盡管外面喊 "是時候了",他充耳不聞。有的受寵過夜也是有的。電影裏有個太監喊 "保重龍體",壹點也不好笑。

被寵幸的女子,可能第二天晚上又被選中,也可能過了壹夜就不再被選中。深宮春怨,幾乎每個女人都會嘗到這種滋味。貞女未得寵,未必默默無言,壹味人道,日後思之不盡,故有以嫩鹿茸代之為最宜。因為鹿茸,是硬中帶軟的東西,藥材店切片可以切得像紙壹樣薄,看其軟硬正合適。左右以鹿角為先生之角,即指此,南方以訛傳訛,謂之 "郭先生",實為誤會。

宮中的怨婦,當然最喜歡小太監,她們認為太監總是男的,所以小太監們常常得到接近太監的機會,被稱為 "侍寢太監",這是宮中公開的秘密,大家都知道。太監們膽大妄為,代表宮中的姑娘,特設 "黑轎 "和 "黑車",只要錢到手,連宮外的俊男也裝入宮中,其事還見於筆記,也是太監們淫亂宮中的特殊行動。至於玉莖重生的太監,更能得到這種怨女的芳心,因為他更能給她們實際的需要。

鹿茸幹角竟然在賣

道家在采陰補陽之術中,有壹種 "陰棗 "作為食物,就是普通的黑棗,放在某處,吸收陰中之陰,其實也就是含有人體激素的東西,功效不大,但有些人卻迷信這種食物,把它作為補身之物!

道教原本是中國的國教,其他宗教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從外國傳入的。然而,道教在明末清初,所謂道教,第壹是吸食鴉片,以致道教仙風道骨,勢單力薄,連張天師都在清末吸食鴉片,這是道教衰落的第壹個因素。

其次是賣符箓,認為可以驅鬼降妖,普通道士制作的符箓,本來就很貴,如果出自張天師之手,價值就更貴了。但時代不同了,人們開始破除迷信,不相信這種巫術。這是道教衰落的第二個因素。

第三個是煉丹術,即把朱砂變成水銀,再把水銀提煉成紅汞和白汞。它原本是三國時期葛洪(道號抱樸子)發明、晉代陶弘景(道號華陽子)提倡的壹種化學方法,二人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化學品的人。然而,這種化學物質後來卻變成了金石、丹鼎、火雞,導致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韓愈之死,以及後來的相關訴訟。在曹雪芹筆下,還寫到賈敬因服食煉丹藥而死(見《紅樓夢》第六十三回),這是道教衰落的第三個因素。

第四,道書中有許多秘說,不外乎陰棗、陰蛟、三鞭,認為可以強身補精。這是道教衰落的第四個因素。

不過,我想指出的是,道教的情況最近發生了變化。以修身養性為主,這在香港、臺灣、新加坡都可以看到。此外,各國都有西方道教書籍的譯本,最近還有壹位道教學者去歐洲講道,比以前更受歡迎。

只有在清末民國初年,北京壹些有名的藥材店裏,還有 "銀角 "出售。據說這種角是鹿角的幹角,但這種銀角,鹿角已被磨掉,角質幹而堅挺,可見當時宮中太監們為助其壹臂之力而招致不少宮女的惡感。現在,當然早已不復存在了。

所謂黑車太監有關

前文寫老太監講宮中舊事,提到 "黑車",說得不夠詳細準確。筆者在徐珂的《清稗類鈔》中,查有詳細記載,現將原文轉載如下:

北京有某某地方,為黑車停放待客之處。黑車,夜間不開燈,密掩車窗,使乘客不知道路,故稱黑車。某處有壹茶樓,欲乘此車,前去喝茶,並研究其某種隱語,與茶博士說之。茶博士便用隱語為其招車,不談車價。客人也不用和司機交流壹句話,直接上車就可以了。車夫把他送到壹戶人家,把客人推下車。車夫又用隱語告訴屋裏的人,匆匆而去。即有婢女執燈,引客入壹,如巨室之繡門。諸體經歷,無異劉阮之入天臺也。淩晨時分,車夫叫門,然後匆匆送至原處,也不問車值。

楚郎中張美人,儀表富貴,宦遊京師,嘗為友人邀於酒肆飲酒。夜醉,家車不來。獨躑躅,過委巷,有車轔轔至。章以為家送也,招之。縱橫車行,縱橫之字形,不辨東西。久之,至朱門之側,石級十重,危壁數尺。章甫下,禦者遂以物幕其首,曳之以行。章大駭,然不能支,覺前後左右凡有數人,或推或拉,過門洞甚多。余至壹屋,皆為釋其簾。見左右美婢二三人,明眸皓齒,吹氣如蘭。放眼望去,乃是明燭畫堂,珠簾半掩,地鋪五只鴛鴦,鞋履皆軟。堂中獸爐,香氣徐熏,彌漫壹室。章茫然,急問婢女。婢笑曰"俱願來此,何問之有?"俄屏風後壹佳人緩步而來,既至面前,見章曰:"噫,此非郎君也?"顧常婢曰:"汝亦不審乎?"婢曰:"是也:"此皆誤也,此如此也!"章木站著不敢動,見長婢對裏仁耳語良久。裏仁面色微紅,進了屏風,幾個婢女推章進了自己的房間。章此時已漸漸明白,顧心尚微怯,即聽婢女所為。婢女為易服膏沐浴,過了壹會兒,方才完事。時裏仁已低發微笑,立於堂前。婢以酒饌至,使章就裏仁坐具。章不能多飲,婢壺勸之,章勉強飲數杯,裏仁亦略有酒意。婢撤去飯菜,送回床上,被褥華麗。章夜醒,渴欲飲茶,見裏仁睡已熟,床前有果幾,伸臂探取之。時燈已燼,手不慎觸壹物,堅而方,疑是印,即枕上,更抓果子。食半,聞叩門聲,裏仁醒,催章同起披衣,即潛封於囊中,以待證。比出門,婢仍帷如故。登車歸,天未明。出印見之,象牙小方,上鐫某某啟事,章大駭汗。蓋某某,乃吏部尚書,章乃吏部郎中也。越數年,某某不就,始敢告人。

《清稗類鈔》中記載的 "黑車",被人知曉後,不僅宮裏的太監自己知道,也沒有爭寵的能力,只好出力為宮中的妃嬪等尋找美男子解決問題,發現黑車裝入宮中後,到了天亮前,又將黑車送出宮外禁閉。他的第壹件事就是找壹個人長得漂亮、嬪妃又多的男人。而有不少妃嬪的貴族人家,也常有這種黑車在後花園門口出入。所謂上有所好,下亦效之。

當太監也有窮富之分

每隔幾年就有幾十人進宮,自願被閹割為太監,就是想以此為臺階,希望得到錢財,得到權勢。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在清朝,太監只有壹個是四品官銜,還有五品六品到九品的,然而被授予這個級別的太監卻不出百人。在清朝,宮中太監總人數為3000人,比明朝少得多,按此制度,其余太監均無品級。太監會逐漸衰老,等到了做事的年齡,就要搬到宮外的 "太監廟 "中,北京的太監廟被稱為 "護國保廟"。清代廣州八旗官府中也有太監,故廣州、福州各有壹座太監廟,名稱無考。日本人虛偽,我去北京要三天遊故宮,因為壹天只能遊壹條線,壹個****,有三條線可以遊,而三條遊線,只是期待重要的遊覽點,如果全程遊覽,十天也看不到全貌,所以故宮容納三千太監,是有歷史依據的。據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記載,在其閉關當皇帝時,宮中仍豢養太監,但人數已經很少很少了。這些太監偷盜國寶的本領可是很大的,壹有動靜就來查點,立即放火焚燒,連消防隊員都進不了宮。

至於太監廟裏退休的太監究竟有多少人,沒有稽考,具體情況如何,不得而知。在我的藏品中,有壹張宮女太監廟的門景圖,那是老年宮女太監退休後的養老院。

太監祖上只是鐵將軍

從前,各行各業都有行會或廟宇,如醫學界就有藥王廟,奉神農或孫思邈為祖師爺;木工三行奉魯班為祖師,有魯班廟;捕魚航海的,都奉天後神或媽祖為航海神,都規定在每年的某月某日供奉。

太監也有祖先。如果查歷史,應該選漢朝的史記公司馬遷為祖先,但他雖然也因貪汙被判處死刑,出獄後周遊列國,考證史前典籍,寫下了《史記》,但他沒進過宮,也沒當過太監,所以太監們壹般不拜他為祖先。在北京城外八裏莊附近,有壹座 "護國保平祠",俗稱太監祖廟,由剛鐵將軍擔任祖師。筆者打聽到,這位剛鐵將軍確有其人,是明朝永樂大帝的太監,其他史實不詳。

至於這座護忠祠,占地面積很大,後來變成了太監的養老院,太監的山墳也在附近,明清兩代的太監都集中葬在這裏。民國初年,"護國保忠祠 "裏還住著不少老太監,過著白頭宮女太監的淒涼日子,想必現在都已先後去世了。

也有記載說,在清朝,因為供養的太監人數實在不少,還建了壹座 "興隆寺 "來安置壹些太監。寺廟的名字,誰也說不清楚,據我幽默地解釋,可能是希望自己的後人能 "興 "能 "隆 "的意思。

八裏莊外的 "護國保祖廟 "後面,有幾十畝空地,那是太監們死後安葬的地方。但這片空地雖大,卻早已被密密層層掩埋。不知是哪位皇帝又 "圈地 "數十畝,開辟了壹個 "思濟義莊 "來安葬他們。

所謂圈地,是清朝的壹條律令,皇帝壹傳旨,就有人騎著馬,在南邊墻角的空地上挑了壹塊,插上壹根竹竿,上面綁了壹根繩子,繩子很長很長、由圈地的官吏,騎馬到西線,再插壹根竹竿,再到北線,再插壹根竹竿,再到東線,連接到南邊的竹竿,全當是官府的土地了!

開始宮外的太監也有相當大的勢力,所以圈地也有討好太監的意思,盡量把地圈得很大(註:不得不說的另壹個故事,曾幾何時,上海的跑馬場,租界當局沿用大清律例,也用圈地的方法來圈地,範圍達五百余畝。當時,地主們只好忍氣吞聲,收了壹些銀子,但唯獨有壹個中藥世家嚴氏的祖墳,堅決不肯掘墓收銀,當時的英國人也尊重風水說,允許墳墓存在,不得遷移,到了清明節,允許其後人進入祭拜。這就是我要順便說的圈地情況。哈同花園也是圈地,名醫張聾龐的祖墳也被圈了,堅持不收賣地的銀子,於是在伏虎路[今延安中路]專門開了壹個小門,讓張氏後人進入祭拜)。

太監告老下葬

太監告老出宮,有壹個 "行會 "組織,其性質與後來的行會略同。因為太監們手頭寬裕,所以這個行會還積存了壹大筆公積金,供太監養老安葬、互助之用。在北平西郊海澱(歷史文獻中稱 "海澱")附近有壹座 "太監公墓",這座公墓不僅埋葬著清朝的太監,還埋葬著明朝的太監。這片墓地在民國十七年仍有人看守。

那些大太監本來是不需要行會照顧的。就拿小德張來說,隆裕太後死後,他離開皇宮,起初住在北平永康後胡同,自己修的大宅子窮奢極欲,還有壹座仿故宮禦花園的養心齋建築,講究程度,遠遠超過壹般的王公大臣。小德張後來搬到天津英租界居住,娶了好幾個老婆。有壹次,他的壹個姨太太受不了他的摧殘,跑到英租界的捕快那裏哭訴,說在小德張的家裏經常受到鞭打和折磨,這可把小德張氣壞了,認為家裏的名聲有了汙點、於是收買了捕快,這個嚎啕大哭求救的小娘子還是回到了小德張的家裏,當然,她又回到了虎口,結果不堪設想!

  • 上一篇:哪些東西破壞了環境?
  • 下一篇:如何養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