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促進定點醫療機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我國在實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初期,各級醫保部門大都采用按項目付費的支付方式,導致醫療費用無節制快速增長,醫保基金很快入不敷出,制度的可持續性受到嚴重挑戰。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目前逐步形成了在總額預算基礎上、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其主要特征就是“打包付費”,即:根據不同的醫療場景,制定不同的醫保付費單元,具體來說就是按單病種、按DRGs、按DIP、按人頭、按床日、按次均等作為醫保的付費單元,根據每壹付費單元平均的醫療資源消耗情況確定醫保結算額。 由於醫保支付方式直接決定著各定點醫療機構的年度收入,各定點醫療機構為爭取盡可能多的醫保基金結算額,必然會圍繞著醫保支付方式這根指揮棒來調節醫療服務行為、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從而促進各定點醫療機構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這就是醫保支付方式能夠引導和調整醫療服務行為的精髓所在。三是助推藥品和醫用耗材生產企業提質增效。隨著集采範圍的不斷擴大和集采工作的不斷規範,藥品和醫用耗材實行“應采盡采”將是未來可以預見的發展大趨勢。而要納入國家集采目錄範圍有著嚴格的質量規定,比如:要不就是原研藥,要不就是通過質量與療效壹致性評價的仿制藥。雖然說,基於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允許非過評藥品由地方組織實行聯盟集采,但這只是壹個階段性舉措,而非長久之策,未來必然會向應采盡采方向發展。
因此,在藥品和醫用耗材實行全面集采的大趨勢下,藥品和醫用耗材生產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還是產品質量,對於藥品生產企業來說,其產品起碼要通過質量和療效壹致性評價。另壹方面,由於國家組織帶量采購的中標企業有著較為嚴格的數量限制,在采購量分配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仿制藥和醫用耗材生產企業壹旦招標失利,也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丟失,招標周期內必須面臨著巨大的生存風險和發展危機。應采盡采的格局,從微觀層面上來說,將促使生產企業不斷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宏觀層面上來說,將會促使生產企業的分化組合和轉型升級,逐步造就壹批集約化、上規模、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藥品和醫用耗材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