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吉利在熱度上自成壹派。
從“蛇吞象”沃爾沃,到壹路走來的各種“買買買”措施,再到商業衛星的布局,以及層出不窮的各種新車的推出,吉利在自主品牌乃至中國汽車市場,不能不說是壹個炙手可熱的“流量偶像”,讓觀眾和觀眾羨慕不已。
當然也有壞處。和所有的流量明星壹樣,吉利笑起來會吸引人的目光。比如楓葉本來想低調壹點,因為壹個叫楓葉30X的型號被剝了個底朝天。汽車媒體雖然不涉及娛樂八卦,但也抵擋不住媒體的好奇心。楓葉汽車畢竟屬於“新品牌”,突然莫名其妙地做了壹款新車。不打破砂鍋,就對不起“媒體”這個職業。
真的是新品牌嗎?
微信官方賬號官方簡介顯示,楓葉是盛豐汽車科技集團(以下簡稱“盛豐汽車”)旗下品牌,註冊名稱為2019 12.9,而盛豐汽車成立日期為2013 04 19。
為什麽成立7年就推出這麽低端的品牌?
在企業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盛豐汽車曾經的名字:康迪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康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然而,無論是盛豐還是康迪,這兩家公司都不是沒有故事的企業。
據說18年前,也就是2002年,“霸道總裁之弟”李書福通過借殼吉林江北汽車,收購了弟弟李叔同創辦的傑斯特汽車公司,並將公司更名為上海華普,並入成立五年的吉利汽車統壹管理。無獨有偶,上海華普品牌的logo也是壹片楓葉的形狀,楓葉的英文名是“Maple”,與楓葉汽車的英文名只有大小寫的區別。
憑借吉利的生產資質,上海華普的車型壹度名噪壹時,但由於海區、海風、海景等系列車型與吉利產品的沖突和內耗,吉利賺了。2009年,上海華普成為上海英倫,成為吉利多品牌戰略之壹。至此,上海華普品牌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2013年,上海華普公司(該品牌已退出市場,但公司仍在運行)與康迪科技旗下的康迪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合資協議,* * *成立浙江康迪電動車有限公司,進軍新能源市場,這就是盛豐汽車的“前身”。
上海華普與康迪汽車工業合作後的第壹款車型是基於全球鷹旗下的熊貓車型。外觀和尺寸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在logo位置更換了康迪的logo。這壹操作與當前楓葉30X“改變”前景X3完全相同。當然外觀和logo有壹點變化,最主要的動力形式不壹樣了。不然為什麽叫“新品牌”呢?
對於不了解楓葉汽車歷史的普通消費者來說,穿上新馬甲的楓葉汽車真的會讓人不知其真面目。如果他們知道了,就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之前賣康迪汽車的公司。”但更多不知道的人會問,康迪去哪了?
但正是因為康迪的死,才誕生了楓葉電機的生命。
關於企業內涵,楓葉汽車向吃瓜群眾解釋,作為初創汽車科技公司盛豐汽車科技集團的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以新車動力的姿態參與新車勢力範圍的市場競爭,為探索未來天地壹體化的時空旅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全方位驗證。
既然是新品牌,就要有發展規劃。日前,楓葉汽車在其品牌發布會上發布了未來五年的品牌戰略規劃。
在楓葉汽車的發展規劃中,2020年是1.0的品牌建設時代。除了純電動SUV楓葉30X,楓葉汽車今年還將推出壹款MPV車型。在2.0時代,楓葉汽車將專註於城市出行,解決當前城市出行的痛點,同時在產品類型和層次上實現從A00到C的全面覆蓋。車型涵蓋轎車、SUV、MPV三大類,充分滿足各類用戶的出行需求。
在產品矩陣初步完成和完善後,楓葉汽車也將進入3.0時代的產業布局,充分整合優勢資源,構建全新的出行生態,實現楓葉汽車綠色出行的普及。只能說,楓葉汽車這支背靠吉利的“造車新勢力”,比蔚來、理想、小鵬這些還在為溫飽而奮鬥的新車企,日子要好過得多。
可見,在汽車圈,“鬥爸”是無法避免的。
“利”字當頭。
對於吉利這種“老會計用算盤——精打細算”的車企來說,在吉利最終決定生它之前,楓葉肯定會給它帶來點什麽。
隨著楓葉汽車的發布,大吉利集團旗下共有10個汽車品牌。從各品牌的動力構成來看,大吉利集團目前有燃油車和新能源兩種。從價格上看,大吉利集團目前已經覆蓋高、中、低端品牌,楓葉電機是低端純電動品牌。
為什麽是低端路線?很簡單,目前大吉利在純電動領域有豪華品牌北極星車和中檔品牌幾何車,剩下的只是尚未布局的低端領域。而且從銷售的產品來看,楓葉汽車的低端路線確實毋庸置疑。
但在目前多元化的消費趨勢下,多品牌戰略符合目前部分市場的需求。比如大眾有很多品牌,豐田在全球各個細分市場也有很多品牌。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吉利的多品牌戰略家來自大眾集團。但吉利目前只學了“形”,“意與神”還沒懂。
至於吉利為什麽允許楓葉汽車誕生,自有其優勢。楓葉汽車不同於其他新生力量,需要自建工廠,設計產品,研發等。嚴格來說,新勢力真的是從無到有,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時間、資源和精力。然而,楓葉汽車是從浙江康迪這樣的老品牌復興過來的,它最大的擔憂應該是如何抹去過去的歷史,真正以“新品牌”的方式發展。
此外,楓葉汽車有強大的吉利控股集團的資源支持,首款產品楓葉30X由X3遠景的產品改造而來。此外,楓葉汽車可以隨集團享受基礎設施、人員、制造、R&D等資源,因此不像其他新品牌那麽昂貴,這也是吉利支持楓葉汽車誕生的最大原因。
另壹方面,楓葉汽車的出現也相當於壹次新的探索。對於吉利來說,可以吸引很多政府資源和人脈,為大吉利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而“大旅行”的新業務也是壹種新的嘗試。
過去,在康迪和郅都時期,吉利做了大量的旅遊業務。但由於產品力較弱,這類產品在技術進步的今天只能被淘汰。但當時康迪、郅都符合國家新能源補貼標準(按照2013年推廣應用補貼標準,續駛裏程≤150 km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標準為3.5萬元;≥ 150km的補貼標準為5萬元)。
根據最新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由於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和電池水平的提高,補貼標準從150km提高到300km,新能源汽車價格必須低於30萬元。無獨有偶,楓葉30X的最高售價不僅是7.98萬元,而且NEDC的續航裏程剛剛超過300公裏,也就是306公裏,補貼合格。
作為郅都和康迪的後來者,楓葉汽車可以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在繼續做大做強出行業務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爭取國家補貼。
易觀發布的《2019中國* * *享汽車平臺創新白皮書》數據顯示,受私家車限購、交通擁堵、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 * *享出行發展迅猛。德勤預計,到2050年,近1/3的出行將由* * *模式完成,* * *將成為除步行之外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可見* * *享受了不少旅遊蛋糕,但值得註意的是,2050年的曙光還要30年才能看到。
不安分的妳什麽時候才能成就自己?
既然“萬事俱備”,那麽除了不給吉利太多造車的負擔之外,吉利會希望楓葉能支撐起它的壹些電氣化夢想嗎?
答案很難。
首先,這個低端汽車品牌很可能成為吉利未來突圍的黑點。比如像寶駿、五菱這些中低端品牌,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所以從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汽車產品和汽車消費總會升級,低端品牌很難有長遠發展。更何況合資品牌有先天優勢。
從吉利的發展路徑來看,也是從2萬到3萬的低端產品發展,品牌向上發展意味著更高的售價和更大的市場接受度。以“老師”大眾集團和豐田汽車集團為例。雖然前者的銷量高於後者,但自行車的價格和自行車的利潤遠不如豐田,豐田在品牌美譽度上也高於豐田。
以入門級緊湊型車為例。目前低配朗逸車型已經降到8萬左右,而豐田卡羅拉目前的終端價格依然穩定在654.38+萬元以上,比普及型高出654.38+05%。更高的價格帶來更大的利潤。
換句話說,楓葉的出現意味著吉利在中低端細分市場開始拾起這樣的方式和措施。這顯然與吉利汽車的塑造和品牌推廣以及大吉利品牌知名度背道而馳。還有壹點是關於吉利再次回歸多品牌戰略的問題。
從2009年第壹次多品牌發展到2014回歸“壹個吉利”,可以看到吉利不斷突破。但從2014發展至今,吉利又回到了多品牌戰略。光新能源就有三個品牌,吉利推出的新能源車就更不用說了。歷史總是出人意料的巧合。
要知道,吉利絕大多數的產品都是以5 ~ 50萬元的價格擠進市場的。顯然,要塞進這麽小的價格帶寬的N個產品系列和品牌矩陣,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多品牌戰略。比如大眾的多品牌戰略,帶寬很寬。不僅有蘭博基尼、保時捷、賓利、布加迪等上百萬的超豪華品牌,主流市場上的大眾、奧迪、斯柯達、西雅特等產品也很有競爭力。
雖然目前吉利在新能源領域有北極星、幾何、楓葉汽車的細分序列,但是新能源的發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快,尤其是壹個全新的品牌“不成功”,肯定會對這個品牌的長遠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目前北極星銷量為零,產品只有Polestar 1和Polestar 2;;但幾何汽車自2019年3月上市以來,銷量僅為13336,最高月銷量為2456。產品只有幾何A和未上市的幾何c,基於此,很難說楓葉會是個例外。
還有壹點,隨著與奔馳合作的深入,吉利未來肯定會重點發展電動智能,電動智能應該是吉利未來出行品牌更重要的壹個品牌。所以楓葉會以小型化的電動品牌出現。會不會和未來電動智能的發展沖突?而且算上即將上市的Smart,吉利控股集團汽車品牌多達11,算上摩托車品牌,大吉利真的是“大”了。
現在楓葉已經成為現實,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找到解決產品競爭力弱、油改電模式等問題的辦法。不僅如此,如何破局創新也是利用康迪和郅都相關資源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作為在出行市場有規劃的新能源品牌,楓葉汽車如何打破國內鮮有出行公司或品牌盈利的現狀,也成為其面臨的難題。
文/甘方立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