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朝鮮飛機從中國拉藥。

朝鮮飛機從中國拉藥。

1943 165438+10月23日,中華民國、英國、美國在埃及開羅召開會議,商討對日作戰事宜。

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反攻日本的戰略和戰後國際形勢的安排,制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和對華援助計劃。

參加會議的智囊是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

此時的國際形勢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已經結束,德軍在蘇德戰場上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轉入戰略防禦,而蘇軍轉入戰略進攻,已經入侵烏克蘭。

太平洋戰場持續了6個月的瓜島戰役也已經結束。日軍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海軍損失了大量優秀飛行員。在太平洋戰場,已經無法擴張,轉入戰略防禦階段。

不久前,在中國遠征軍主戰的密支那戰役中,國軍用美制武器沈重打擊了日軍,顯示了良好的戰鬥力。中國局部戰場持續焦灼,日軍已有衰落跡象。

基於中國遠征軍的表現,羅斯福總統邀請蔣介石作為世界級人物出席開羅會議。

羅斯福的計劃是,蘇聯負責蘇聯和東歐;美英軍隊在歐洲某地登陸(後選在諾曼底),負責西歐戰場;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負責太平洋戰場,包括解放東南亞和入侵日本;中國國民黨軍隊負責中國大陸戰場,包括消滅日本關東軍。如有可能,將南下參加消滅東南亞日軍的戰鬥,與美軍會師。

這是主席壹生中最輝煌的時刻,與當時世界上無可爭議的兩大巨頭平起平坐。他的妻子宋美齡充當蔣介石的翻譯,主席與羅斯福和丘吉爾談笑風生,就遠東的作戰範圍和戰後利益劃分達成壹致。

蔣介石提出,戰後要把中國恢復到甲午戰爭前的領土。羅斯福說,只要中國能堅持抗戰,他完全同意這壹要求。

羅斯福的意思是,只要中國能獨自打下這些日本占領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那就沒問題;蔣介石的想法是,他終於可以躺在巨人的肩膀上,等待勝利的果實。

會後,三巨頭共同發表《開羅宣言》:戰後日本必須將東北三省、臺灣省、澎湖列島歸還中國,使朝鮮獨立。

作為壹個中國人,妳可能會覺得董事長的胃口太小,太廉價了。很多人甚至想要琉球群島。但在國際規則中,領土的劃分永遠是軍隊打到哪裏,妳就能在談判桌上占領哪裏。在此之前,臺灣省和澎湖被日本統治了近50年,東北被日本統治了20年,15年。在中國軍隊占領之前就明確分配給中國了,可見羅斯福對國軍的期望之深。這也是給主席的餡餅。只要他能解決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就能收復過去50年失去的所有領土。

此時日軍的部署是怎樣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共有51個師,其中駐中國10個師,駐支那3個師,關東軍13個師,駐中國25個師。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戰場是日本的絕對戰略重點。

然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軍事力量的部署已經開始戰略轉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從中國戰場抽調13個師,從關東軍抽調7個師,從中國抽調5個師,從* * *抽調25個師進入東南亞戰場。此時,陸海軍的主力部隊正在東南亞與美軍作戰。

中國戰場上的日軍雖有補充,但大多是未經嚴格訓練、缺乏作戰經驗的新兵。此外,大多數機構,即所謂的B區和C區,都沒有滿員。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認為以國軍的實力和美國的裝備在中國戰場上消滅日軍是可能的。

但沒過多久,羅斯福就挨了壹記響亮的耳光。

如前所述,此時日軍的戰略重心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向東南亞運送物資和兵員都是通過海路。但是美國海軍的不斷騷擾,使得這條運輸線非常不安全,日本底子薄。擊沈幾艘運輸艦和貨輪是不小的損失。因此,日本打算在中國大陸開辟壹條運輸線,從中國東北通往越南,以保證日軍在東南亞戰場的補給和人力。

此外,當時從中國大陸東南和華中基地起飛的盟軍飛機可以轟炸中國甚至日本本土的日軍,這意味著盟軍可以對日本本土發動大規模空襲,這讓日本極為恐懼,摧毀了美國在中國東部的空軍基地,這也是日本既定的戰略目標。

1944年4月,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指揮日軍12軍***5個師、3個旅、1飛行團(168架飛機),外加陸軍1軍1個直屬團、陸軍65438+1個直屬團。在11、13軍的配合下,以攻占平漢鐵路南段(北京至漢口)為目標,向鄭州、洛陽發起進攻,展開了豫湘桂戰役的第壹階段。

國民黨軍的指揮官是中國第壹戰區司令長官蔣。他下轄8個集團軍加上1兵團,***17兵團約40萬人。二十八軍在第八戰區和空軍(156飛機)的支援下,依托黃河南岸現有的河防陣地,抗擊日軍。四方面軍在河南省習水縣和密縣之間的山區形成防禦帶,守住了防禦。31軍在蔚縣、襄城、臨汝集結,待命殲滅敵人。

這場戰役史稱豫中戰役。僅用了30天,日軍就打通了平漢路南段,占領了沿線各點和洛陽古城,擊潰了國軍第壹戰區主力,實現了戰役企圖。

36軍總司令李家鈺在撤退中陣亡。據臺灣省國民黨當局《抗日戰爭史》記載,第壹戰區在這次戰役中,共損失官兵817人,士兵18327人,日軍傷亡4000人。據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統計,日軍傷亡3350人,日軍陣亡32290人,被俘7800人。

戰後,第壹戰區司令長官蔣、和副司令長官唐均被撤職。

豫中戰役後不久,日軍於5月27日1944發動了恒昌戰役,又稱湘戰役,目的是奪取中國桂香、粵漢鐵路和京漢鐵路南段沿線的主要地區。

換句話說,豫中戰役的目的是打通京漢鐵路,恒昌戰役的目的是打通漢廣鐵路北段。

這次戰役,11日軍指揮官橫山勇指揮8個師,1飛行團和壹個海軍,20多萬人;國軍這邊有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指揮的四個集團軍(***15部隊)和另外兩個集團軍***約40萬人,181飛機。

戰役結果,據國民政府統計,中國軍隊傷亡90577人,日軍傷亡66809人。

據日軍11號統計,中國軍隊陣亡66468人,俘虜22460人,繳獲武器約10個師的裝備。到7月20日,日軍已死亡3860人,受傷8327人,患病7099人,總傷亡人數為19286人。雙方戰損比接近1:10。

恒昌戰役後,日軍為了打通平漢路經湘桂兩省到越南的陸路運輸線,發動了桂柳戰役。

因為前兩場戰役的失敗,英美都表達了對中國局勢的不滿和擔憂。為了面子,也為了戰後獲得更多的利益,主席也著急了。從8月1944開始,蔣介石命令第四戰區(廣西第四戰區的作戰區域)在廣西桂林、柳州等地防禦敵人,並從全國各地抽調約60萬兵力,加上原第四戰區的國軍,共約80萬人。

日軍作為進攻方,只有1.6萬兵力。

戰役結果,國軍損失四十余萬,日軍損失不明,但估計各方不會超過五萬。

上述三次戰役合並為“豫湘桂戰役”,日方稱之為“大陸交通線戰役”。從1944年4月中旬到18年2月的八個月裏,國軍損失兵力60余萬,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兩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的壹部分,洛陽、長沙、福州、桂林四個省會城市,以及鄭州、許昌、寶卿、柳州、溫州。

日軍共損失5-6萬人,名義上打通了大陸交通線。

名義上是因為日軍雖然達到了戰役目的,卻無法維持這條貫穿中國大陸的交通線。日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保證鐵路交通線的暢通,尤其是北方,受到八路軍和敵後抗日武裝的騷擾和嚴重破壞。因此,日軍雖然看似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給本已不足的軍力增加了很大的負擔。

但不管日軍是否達到戰役目的,這壹仗都讓主席吃了苦頭。

此役讓英美蘇等盟國大開眼界。戰役結束時,已經是1944的尾聲了,盟軍已經在全世界各個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正在大踏步前進。但只有在中國戰場,面對日軍抽調的精銳B級和C級部隊,居然打出了這個結果。

這壹仗極大地損害了美、蘇、英對以主席為首的國民政府的印象,美軍中也有人對國民黨軍隊的抗戰能力產生了懷疑,於是史迪威與蔣介石在這壹仗之前惡化的關系到了壹個臨界點。

約瑟夫·史迪威於1942年被提升到中將,並被派往中國。歷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度陸軍司令、美國對華援助分配負責人。

1942年3月,史迪威在重慶第壹次拜會蔣介石,兩人在軍事部署問題上發生激烈沖突。

蔣介石向他介紹,中朝交戰時,如果雙方對峙,就用三個日軍師團對付壹個日軍師團。如果日軍進攻,需要五個中國師來對付壹個日本師。但是蔣介石雖然說是3:1或者5:1,但是他也強調中國的軍隊是集結不起來的,因為日軍特別擅長迂回,總是繞過國軍的側翼,幾萬人包抄國軍幾十萬人的嬌子是常事。國軍壹組,就被日本人吃了。

史迪威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縱深防禦戰術,即部隊要壹個接壹個地布置,距離不能超過50公裏。如果日軍繞路,那麽後方陣地的國軍就可以前進,保護前方國軍的屁股。其實蘇聯就是這麽對付德國閃電戰的。

蔣介石完全不同意。他以為相隔50公裏就意味著前線的國軍必死無疑。

史迪威還建議蔣介石不要固守陣地,日軍可以迂回,國軍也可以迂回。

蔣介石又否認了。他說,國軍的情況與日軍不同。如果讓前線將領按照自己的意圖迂回轉移,沒有人會堅守陣地。

史迪威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壹頭驢!”。

隨後,史迪威在緬甸的仗打得不好,卻對中國的基層軍人大加贊賞。他在日記中寫道:“中國軍隊的士兵勤勞刻苦,下級軍官也沒問題。營級良莠不齊,而師長級很少有效率。”

從這壹刻起,他開始培養壹支以自己為帥,以美國人為將,以中國為兵的軍隊。這自然與重慶產生了激烈的沖突。豫湘桂之戰的慘敗給了史迪威充分的理由。史迪威將中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的拙劣表現與他所管轄的緬甸遠征軍的精銳相提並論,指出蔣介石政權的腐敗無能是延長戰爭的主要原因,甚至主張應該撤換蔣擔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而蔣介石則近乎憤怒地要求美方撤換史迪威。

官司打到羅斯福身上,他認為美國還是要哄國民政府堅持抗戰,激化中美矛盾對整個戰爭都沒有好處。於是在1944的最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換下了史迪威。

這是壹個影響深遠的事件,其影響堪比李鴻章和劉布坎趕走龍威利。史迪威的離開意味著美軍對國家軍隊最高指揮層的影響力下降。從此,主席可以隨意任命親信指揮大戰役,可以隨意幹預前線作戰部隊。最後,他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展示他的軍事才能。

這在客觀上加速了中國人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中的失敗。

在此之前,羅斯福雖然知道國軍薄弱,但他認為如果用美制裝備武裝,至少可以和日軍二三線部隊五五開,是個有用的打手。

但這場戰爭之後,羅斯福已經放棄了國軍能解決中國日軍的希望。他認為蔣介石政府如果能堅持到美軍登陸,那就是勝利。

而美軍要想和日軍單打獨鬥,損失會很大。太平洋戰爭中,日軍頑強抵抗,每次與日軍交戰,美軍都要付出慘重的傷亡。比如1945年初的硫磺島戰役,美軍以犧牲6821名士兵為代價征服了該島,只有1000名日軍投降。

如果美軍按照這個傷亡比例解放中國大陸,那麽成百上千的城市,尤其是東北地區,無疑會付出巨大的損失,這在羅斯福眼裏是不值得的。

但是當中國大陸還在淪陷的時候,妳不能宣布盟軍的勝利。大日本軍隊呢?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尷尬局面。美軍認為不值,國軍不戰。當時,世界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蘇聯人身上。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領導人,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也是真正的三巨頭,在蘇聯克裏米亞雅爾塔開會,討論戰後格局和大國利益分配問題。具體問題是戰後如何處理德國、波蘭、遠東和聯合國問題。

此時由於國軍的壹系列精彩表現,主席已無資格出席會議。

羅斯福在會上要求蘇聯出兵中國,消滅關東軍。

斯大林說,要求蘇聯出兵是可以的,但是有條件。既然中國可以恢復甲午戰爭前的領土地位,蘇聯就必須恢復日俄戰爭前在遠東的勢力範圍,要求外蒙古獨立。

所謂日俄戰爭前的勢力範圍,是指1904的遠東地區。當時的情況是俄國正在策劃黃俄計劃,整個東北已經納入俄國遠東總督署的統治範圍。旅大地區(蘇聯稱關東縣)曾是俄國遠東總督署的駐地。

羅斯福認為這種狀態損害了東北主權,國民政府不可能同意。意思是只要尊重東北主權,其他的都可以說。

最後,美國和蘇聯就下列事項作出決定:

德國投降三個月後,蘇聯對日本宣戰。作為蘇聯入侵的回報,美蘇同意維持外蒙古事實上獨立的現狀;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島嶼和千島群島歸還蘇聯;大連商埠是國際化的,也就是說誰都可以用;蘇聯租用旅順港作為海軍基地;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東北、東西、南北方向兩條幹線)由蘇聯和中國共同經營。

在雅爾塔會議上,三國領導人還討論了聯合國問題。三方都同意成立壹個由大國擔任議長的常設理事會,但在選定的國家上分歧很大。

斯大林的方案是美蘇英,丘吉爾很少表示支持蘇聯,羅斯福的方案是美蘇中英。斯大林說中國這個弱國沒有資格參加,丘吉爾也有類似的看法,但羅斯福說了壹堆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比如“對抗日戰爭的貢獻”“4億人口”,態度很堅決,讓國民政府不讓進美國就退群。

很多人此時應該感激羅斯福,但其實他有自己的算盤。在當時的形勢下,毫無疑問,戰後美蘇將是對立的。雖然英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但當時的英國並不是現在的英國。它實際上控制了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三分之壹的非洲,美國不喜歡這個龐大的盟友。

所以要拉進來壹個能對二戰做出合理貢獻,並且壹直支持美國的國家,而國民政府的中華民國在當時的規模剛剛好。

羅斯福為什麽確認國民政府可以壹直支持美國?因為它足夠弱小,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它敢支持嗎?

不知道羅斯福後來知道這個情況,會不會覺得自己的機構太聰明了?

本文來自大鵬人文《朝鮮戰場上的前世》

  • 上一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幾年調整1次
  • 下一篇:Eaa藥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