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柴米油鹽、吃穿住行,甚至壹日冷暖,無不是民生。即將過去的2011年,生活也許充滿酸甜苦辣,但我們的腳步依然前行。在世界經濟風雲變幻的壹年,中國經濟的航船繼續穩健前行,全國財政收入邁上十萬億元新臺階。伴隨著國力增強的是,壹幅幅溫暖的民生畫卷呈現在妳我面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實現了安居夢想;全國各城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低收入群體有了更多保障;“新農保”試點擴大到40%的縣,更多人距離老有所養的目標又近了壹步……“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的動力所在。
1.保障房建設規模創歷史之最
■熱點回放
2011年,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創歷史之最,資金、土地、工程質量等難題在實踐中不斷破解。截至10月底,全國開工建設保障房超過1000萬套,比原計劃提前1個月完成目標任務。各地在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的同時,對於保障房的運營、管理問題進行了探索,創造出許多有益經驗。陜西省依托省屬國企,成立了陜西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公司,通過市場融資籌措資金;在江蘇,全國社保基金以信托產品形式投資南京保障性住房建設;在江西,由國家開發銀行江西分行牽頭,組建了由交行、招行、農發行、建行等參與的銀團貸款項目;河北、甘肅、湖南、重慶等地拿出土地出讓毛收入的5%,支持保障房建設。
■專家點評
顧雲昌(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壹個突出亮點。當前,國家應進壹步加大資金投入,確保保障房土地供應。同時應加強制度建設,規範申請審核和配租配售程序,並予以公開;進壹步研究保障性住房退出機制。(記者 李慧整理)
2.多地房價出現松動
■熱點回放
由於調控政策影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價出現松動。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10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8856元,與9月相比下降0.23%,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大城市的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5720元,跌至今年3月來最低。與房價松動相伴的是持續低迷的成交量。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每周交易數據情報》顯示,進入10月,全國樓市成交量持續走低。在監測的35個城市中,28個城市樓市成交量同比下降,8個城市成交量跌幅超過50%,其中長沙同比跌幅最大,達76.43%。今年前三季度,130個城市住宅類土地成交樓面均價同比下跌11%。
■專家點評
陳國強(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目前宏觀調控已進入關鍵階段,此時松動將使多年調控成果毀於壹旦,漸入理性的樓市也將故態復萌,廣大購房者又將繼續飽受高房價之苦。樓市宏觀調控需要頂住壓力,堅定推進。樓市的宏觀調控整體方向不應當改變,具體來說,壹是要去杠桿化,避免投資過度,二是要保護首套房需求以及剛需,增加居民可支付性住房的選擇。(記者 陳恒整理)
3.調控物價成效顯著
■熱點回放
今年以來,物價的漲漲落落牽動人心。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達5.4%,創下32個月以來的新高,而7月CPI同比上漲6.5%。今年以來,貨幣政策頻頻出力,1月至6月,央行先後6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下,我國的貨幣政策從上半年的偏緊、三季度的審慎平衡走向四季度的微調。下半年,CPI漲幅逐月回落體現了調控成效,11月的4.2%創下年內新低。
■專家點評
劉世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當前,物價快速上漲勢頭得到壹定程度的抑制,但當前造成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在防通脹和穩增長之間取得平衡依然面臨壹系列挑戰。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的經濟工作必須統籌處理好速度、結構、物價三者關系,深入分析經濟發展和宏觀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重點,這也為明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定下了基調。(記者 李慧整理)
4.個稅起征點上調
■熱點回放
十壹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壹次會議6月30日下午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起征點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
十幾年來,個稅經歷了多次改革。1999年,個稅法第四條第二款“儲蓄存款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項目被刪除,繼而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2006年個稅免征額從800元上調至1600元;2008年3月免征額提升至2000元;2009年取消“雙薪制”計稅辦法。
■專家點評
賈康(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個稅改革實現終極目標的大幕已然開啟,要實現“建立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依然難度很大,還要付出更大努力。我國目前在財產性收入稅收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後,征收步伐遲緩,導致股市、房市和資源性開采成為非勞動暴富的重要形式。而我國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往往都來自於這些財產性收入,如何加大高收入人群“灰色地帶”收入的征管力度,或將成為下壹步改革的重點。
5.醫療改革堅定推進
■熱點回放
2011年,醫改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三項重點穩步推進。截至9月底,“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職工醫保”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了95%以上的城鄉居民,參保人數增加到12.95億人;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基本實現,新的基本藥物招標采購制度初步建立;國家確定了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各省結合實際選定了37個省級試點地區,全國參與改革試點的公立醫院數量達到2299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正在積極推進。當前,醫改也存在壹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新機制建設明顯滯後,特別是基層綜合改革明顯滯後於基本藥物制度覆蓋面的擴大,推進基層綜合改革已成為當前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
■專家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十二五”期間,應當盡快制定新壹輪的醫改方案,為醫療保險的健康發展提供更為明確的發展目標與良好的外部環境,早日解除國民看病的後顧之憂。(記者 張蕾整理)
6.食品質量安全牽動人心
■熱點回放
“染色饅頭”事件、“毒生姜”問題、“瘦肉精”事件……今年以來,頻繁發生的食品質量安全事件再次觸動了消費者脆弱的神經。當消費者把矛頭對準了超市、企業、商販的同時,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拷問又壹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由於食品行業中存在壹些深層次的矛盾尚未得到解決,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依然很大。
■專家點評
王健(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食品安全工作是壹項系統工程,食品安全監管涉及部門較多。要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就要強化源頭治理,促進食品產業優化升級,同時需要切實創新社會管理,真正建立起全社會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建立法律、中介組織、社會力量等多個要素連環運行的管理系統,形成制約合力。(記者 馮蕾整理)
7.大學生就業難與民工荒並存
■熱點回放
2011年我國就業形勢的突出特點是,大學生就業難與民工荒繼續並存。壹方面,今年大學畢業生達660余萬人,較去年增加30余萬人,勞動力整體供大於求的形勢仍未改變;另壹方面,在東部沿海城市頻現“用工荒”的同時,中西部壹些在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中成效顯著的城市也開始擔心招不著工人。隨著“長三角”、“珠三角”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技能時代”也開始向“高技能時代”轉變,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矛盾進壹步顯現。
■專家點評
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當前,長期困擾我們的就業總量問題正逐步轉化為就業結構性問題。政府需要轉變就業政策的關註點,面對各個就業人群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就業促進戰略:通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公***服務均等化程度等,提高農民工就業的穩定性和社會保障的充分性。解決大學生就業困難應從高等教育體制、實習制度、就業培訓和中介服務等入手,提高人力資本與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效率。(記者 李慧整理)
8.治堵新政緩解交通擁堵
■熱點回放
2011年大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引人關註。2001年北京私人小汽車才32.1萬輛,到2010年底,北京機動車保有量接近500萬輛。北京今年推出“治堵新政”,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小客車配置指標,平均每月限制在2萬臺;對外地車輛嚴格管理,禁止外地車輛早晚高峰進入五環內行駛;大幅提高停車收費標準。12月數字顯示,北京市中心城區平均交通擁堵指數由去年的6.1下降到4.8,公***交通出行比例上升至42%,小汽車出行比例首次下降,降幅達1.2個百分點。
■專家點評
郭繼孚(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搖號措施實施以來,有效抑制了北京機動車的高速增長,減輕了交通壓力。但這項措施在執行中也遇到新的問題。保證城市和交通協調發展,應盡快確立公***交通的主導地位和科學合理地引導使用小汽車,運用科技手段來提升交通系統的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記者 馮蕾整理)
9.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完善
■熱點回放
從2009年開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開始在全國試點。2011年,我國啟動實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新農保”試點深入推進——截至9月底,國家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參保人數達1.99億人,加上地方自行試點,總參保人數達2.35億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專家點評
貢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建議從各方面加強新農保制度的吸引力:從制度本身看,促進基礎養老補貼資金與物價掛鉤並自行調整;個人賬戶養老金中地方補貼的比例或是計息的利率可再提高;計息利率可適當高於銀行存款利率;與其他保險制度銜接上進行壹些改善,使之能更加容易和城鎮職工進行銜接。(記者 李慧整理)
10.城鄉低收入者收入穩步提高
■熱點回放
2011年,各地采取壹系列積極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增加百姓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今年,對農民的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總規模達1406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80億元,水利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更多實惠。今年以來,江蘇、山西、上海、浙江、廣東、天津等20多個省市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
■專家點評
馮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當前居民消費比例低、內需不足,這些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都和收入分配問題息息相關。當前,應從制度構建入手,解決民生深層次問題,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獲得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記者 馮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