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抗戰時期,浙東淪陷。根據省政府指示,浙江省第八區中心衛生院成立於浙江省永嘉縣墨池廣場16號,是該院的前身。下轄永嘉、瑞安、樂清、平陽、黃巖、溫嶺等縣醫院和永嘉的公立傳染病醫院。主要職責是管理和指導所轄縣醫院的工作,輔以疾病診療工作。現有教職員工26人,張為首任院長。
浙江省第壹傳染病醫院(1943 . 6 . 1—1944.438+02)
1943年期間,甌江流域鼠疫、霍亂等疾病流行,浙江省八區中心衛生院改組為浙江省第壹傳染病醫院。搬到浙江永嘉油車巷後,設立住院部,收容傳染病患者,業務逐漸發展起來。員工26人,10人。
浙江省第三醫院(1945.1—1945.438+02)
1944 10為躲避日寇,醫院撤退遷至瑞安,更名為浙江省第三醫院,接管原省立醫院的職責。在此期間,它治療了2579名病人。局勢決定後,醫院遷至龍泉,醫院醫療事業如日中天。每天門診100人左右,多達200人。
浙江省紹興醫院(1946.1.1—1949.5)
1945抗戰勝利後,浙江省第三醫院遷至紹興,更名為浙江省紹興醫院。醫院搬到紹興後,就沒有房間了。經過院長陳偉等人的策劃,醫院建在紹興縣錢潔開元寺前,直屬浙江省衛生廳。是壹所集疾病診療、醫學研究、防疫保健、衛生技術人員野外培訓為壹體的三級甲等醫院。有72張床位,40名員工,15名員工。浙江省紹興醫院(1949.5—1954.10.5)
紹興從65438年解放到0949年,醫院由人民政府接管。管理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進入良性發展階段。到1953,核定床位150張,工作人員118人,門診人次66207人,出院病人2909人。
紹興市第壹醫院(1954.10.6—1965.4)
根據省衛生廳統壹調整醫院名稱,於10月6日更名為紹興市第壹醫院,1954。到50年代中期,醫院各項工作步入正軌,診療技術不斷提高,向工作制度化、技術常規化邁進了壹步。並已初步建成壹所較為正規的綜合醫院。
紹興縣第壹醫院(1965.4—1970.9.28)
1965年4月紹興改縣,醫院相應更名為紹興縣第壹醫院。當時年門診量超過26萬人次。臨床和輔助科室比較齊全,業務服務區域不斷擴大,從解放初期的紹興市區發展到紹興縣乃至整個寧波地區。
紹興市人民醫院(1970 . 9 . 29—1971.5)
1970年9月,撤銷紹興縣第壹、二、三醫院和紹興市傳染病醫院,成立紹興市人民防治醫院。在動蕩的歲月裏,很多員工堅守崗位,醫院的診療工作從未停止。紹興縣第壹人民醫院恢復1971。紹興市人民醫院(1973.5—1983.38+02)
5月1973,醫院更名為紹興市人民醫院。文革後,醫院走上了撥亂反正、發展振興的道路。床位400張,工作人員321人。
紹興市人民醫院(1983.12至今)
1983紹興特委撤銷紹興市重建,醫院相應更名為紹興市人民醫院,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醫院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創新經營機制,走科技興院之路,積極打造醫院品牌,使醫院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現在是全市唯壹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為壹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擁有員工1,456人,中高級職稱808人,碩士、博士1,44人,研究生導師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