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將川烏、尋骨風切碎,全蠍、地龍、蜈蚣、麝香研為細末,待用。再將黑豆炒香,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依次加入余藥,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祛風除濕,搜風通絡。
主治諸風歷節痛、手掌下側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毫升,壹日2-3次。
作者家傳秘方。經多年使用,確實有效。本方用於慢性關節炎、腰腿痛、筋骨痛等痹痛,效果亦佳。孕婦忌服。
制法將前14味搗碎,置容器中,加白酒,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取液灌服;另將狗腔骨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入液灌服,混勻,密封,靜置3天,即可服用。
功能祛風散寒,搜風通絡。
主治白虎歷節風、行註痛,或如蟲行、諸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3次。
附方 本方是在作者《醫心悟性》松枝酒去虎骨的基礎上,加入狗腔骨、烏梢蛇、蜈蚣而成。
方中求風藤、三角尖(石上生者佳)、青風藤根、石決明各30克,五加皮、幹姜各45克,烏藥、石捕葉、蒼術、川續斷、羌活、防風、蘇木、甘草節各15克,骨碎補、當歸、乳香各10克,青木香、北細辛、南木香各7.各 5 克,川百草 12 克,大川烏 6 克,威靈仙 30 克,五洲社 100 克,狗脛骨 100 克。50克,狗脛骨100克,自制酒2500毫升。
制法將前24味搗碎,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靜置鍋中,容器內放清水,慢火從辰時煮至午時,取出候冷;另將狗臟骨加水1500毫升,用文火煎至500毫升,摻入容器中,密封,靜置3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祛風除濕、理氣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虎歷節以來諸風及各種風濕,流註四肢、大腿、鶴膝諸風痰,肢體攣急,不能坐立,凡骨節所到之處,無不腫脹,夜痛啼哭。
口服。無時,隨意溫服,常令酒氣不斷。
附 本方是作者根露《石室醫獲效方》攝風酒去虎骨加狗股骨、烏梢蛇而成。夏季隨制隨用。配方楓蠱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楓香蠱切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即可使用。
功能追風解攣。
主治痹癥、癱瘓,白虎節風經年累月治療無效,疼痛難忍。
用法口服。隨時溫飲,微醉為度。
附引《民間百病良方》。
"楓樹寄生蟲 "是楓樹上的壹種寄生蟲。"楓樹寄生蟲 "是楓樹上的壹種寄生蟲。楓寄生即楓樹上的風木藤,長年入珠即為傀儡。配方車前草(根)7根,蔥白(連須)7根,大棗7枚,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洗凈,切碎,曬幹,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煮至250毫升水,濾渣,即成。
功能利水清熱,通陽解毒。
主治濕痹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25-50毫升,壹日3次。
據《本草綱目》記載。臨床檢查,確有良效。配方徐長卿、金果欖各30克,杜仲15克,黃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三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15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主治祛風濕,止痹痛。
主治風濕、腰痛、關節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壹日3次。
附註引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臨床證明有效。配方杜仲15克,破故紙、蒼術、鹿角霜各9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四味研成粗末,置容器中,加白酒適量,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溫腎散寒,祛風利濕。
主治風濕腰痛,久病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據《中藥炮制匯編》記載。經臨床試驗,有較好療效。
配方核桃仁9克,全蠍2只,黃酒150毫升。制法將核桃仁焙黃研末,加黃酒煎煮10分鐘,去渣,待溫,即成。
功能補腎壯腰,利水通淋。
主治腰部困痛,小便不通。
用法:口服。壹次75毫升,壹日2次。
附方引自《民間百病良方》,驗其臨床療效。
配方 杜仲、五加皮各50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將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祛風除濕,強筋健骨。
主治風濕腰痛、風寒濕痹、腰腿痛。
用法: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2次。
附子引自《民間百病良方》。經臨床試驗,確有勃發之效。
方中薏苡仁、杜仲各45克,防風、百部、桂心、幹生地、獨活各30克,黑豆(炒)75克,當歸、川芍、丹參、制附子各15克,酸棗仁5克,白酒1800毫升。制法將前13味粉碎,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補肝腎、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主治腰痛,甚則及膝足痛。
用法口服。每次飯前溫服10~15毫升,壹日3次。
附註引自《藥酒綱目》。壹方去杜仲,余同上。驗之於門診,堅持服用,常有佳效。
配方 生大黃汁250毫升,羌活60克,獨活30克,五加皮45克,黑豆(炒)250克,白酒1000毫升。制法先將二活、五加皮搗碎,與黑豆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加蓋;文火煎煮,再調入生地汁,煮沸,待冷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散風祛濕,養血涼血。
主治腰痛強直,彎腰困難。
用法口服。時間不限,適量飲用,或每次服30~50毫升,壹日3次。
註釋引自《藥酒綱目》。臨床療效檢驗。
配方牛蒡子(微炒)75克,芋頭9克,白茯苓250克,牛膝25克,邊子(去殼敲碎,剝臍)、幹姜(炮)各50克,黃豆(炒)200克,川椒50克,天麻100克,白酒2000毫升。制法將前9味粉碎,裝入布袋,置於瓷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祛濕散寒,止痛除煩。
主治風濕之氣,拘攣腰痛,煩躁不安等。
用法}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早、中、晚各服壹次。
註釋引自《藥酒綱目》。經臨床試驗,有較好療效。
配方 杜仲、羌活、制附子、萆薢、五加皮、川芎健。鳳凰各40克,制川烏、地骨皮、肉桂、川芎、秦艽、石斛、桔梗各30克,生姜、炙甘草、括籃根各20克,花椒15克,山奈25克,白酒2000毫升。制法先將19味搗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補腎壯陽,強腰止痛。
主治腎虛腰痛、風寒腰痛、跌打損傷腰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15毫升,壹日3次。
註釋引自《藥酒綱目》。臨床試驗,常有良好效果。
方用杜仲、炮姜、熟地、草解、羌活、川椒、制附子、肉桂、川穹、制附子、秦艽、細辛、川續斷、板藍根各30克,五加皮、石斛各50克,地骨皮、桔梗(炒)、炙甘草、防風各25克,白酒2000毫升。制法將上等鐵皮石斛20味,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溫補腎陽,祛風除濕,舒筋健腰。
主治腰痛、沈重、不能俯仰。
用法:口服。時間不限,每次服10毫升,常使酒氣綿綿為佳。
註釋引自《臨證指南集》。臨床療效檢驗。
配方 黃茅、桂心、制附子、山英肉、石捕葉、自莽警各30克,杜仲、草解、防風各45克,百部、石遷、肉把各60克,白酒750毫升。制法將前12味切碎,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溫補腎陽,強腰舒筋,祛風利濕。
主治腎陽虛損,腰膝冷痛,氣怯神疲,陽展滑精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壹日3次。
註釋引自《藥酒綱目》。臨床檢查,有較好療效。
配方珍珠母60克,杜仲50克,紅糖30克,黃酒750毫升。制法將前兩味加工使粉碎,置容器中,加水適量,置旺火上煮約30分鐘,取出過冷,加入黃酒和紅糖,攪勻,密封,每日搖動數次,浸泡14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補腎養血,舒筋壯腰。
主治腰痛乏力,疲倦贏瘦。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5毫升,壹日2~3次。
附筆者經驗方。偏於腎陽虛者,加肉改50克,代替白酒浸藥。
配方枳實240克,丹參240克,川穹150克,白酒3000毫升。
制法先將3味川貝切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活血化瘀,補腎壯腰。
主治瘀血腰痛,以腎虛腰痛為主,表現為腰部酸痛,疼痛部位固定,夜間加重,
或有外傷史,有瘀斑者。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30毫升,壹日3次。
附方引自《靜心錄》。壹方腎虛寒加桂心120克、細辛60克,治腰中風痛。余同上。忌生姜、萵筍。
方藥蛤蚧(去頭足)1對,人參30克,鹿茸6克,巴戟天20克,桑寄生30克,肉叢槿3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將前六味切碎,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天搖動1次,浸泡14天,濾渣,即成。
功能主治補元氣,壯腎陽,益精血,強腰膝。
主治腎虛腰痛,腰腿酸軟,神疲乏力,氣短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多夢遺精,下肢無力,宮寒腹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毫升,日服2次。
附註引自《臨證方集》。本藥酒主治範圍較廣,凡腎虛引起的上述病癥,效果均佳。方藥炮牙皂、肉桂、天雄、生牡蠣、砂仁、山茱萸、紫苑、冬花、胡椒、蘇木、川續斷、茯苓、制草烏、紅花、細辛、熱龜甲、桑滿生6克、黨參、厚樸、幹姜、廣木香、龍齒、公丁山、炒遠誌、女貞子、炒杜仲、法半夏、生地、當歸、白術、黃芪、樟腦、薄荷各12克,生姜、紅棗、白芍、桂校各30壹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18克,制川烏3克,川穹15克,白酒5000毫升。
方法是將前42味加工制成粉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搖動1次,浸泡1個月,濾渣,裝瓶貯存。
功能主治補氣血,祛風濕。溫經散寒,止痛。
主治壹切因體力勞動過度,腰肌勞損,腰脊酸痛;或勞動後四肢酸痛;或勞動中淋雨受寒濕,頭痛纏綿等,四肢百骸酸痛。還可治療風寒咳嗽、風寒濕邪引起的慢性關節疼痛。
用法:口服。成人每晚服15-30毫升,分數十口緩緩欽下。
註釋引自《中藥百病膏散療法》。經臨床試驗,確有良好效果。杜仲方:佛手120克,五加皮30克,木瓜12克,小山桅、廣陳皮各15克,高良姜、砂仁、肉桂各9克,當歸18克,青皮12克,木香、丁香各6克,白酒10公斤,冰糖1500克。
制法將前12味粉碎,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用文火加熱30分鐘,過濾去渣,加入冰糖,待溶化後,貯於瓶中。
功能:疏肝理氣,卡氣暖胃。
主治肝郁氣滯,脾胃不和,胸滿灼熱,氣逆欲嘔,食欲不振,胃脘脹痛,庭院不寧。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毫升,早、中各1次。
註釋引自《全國中藥驗方集》。臨床驗證,堅持服用,確有良效;孕婦忌服。
方中柴坍6克,制香附30克,當歸15克,赤芍、川紅花各9克,川穹、炙甘草各6克,低度白酒250毫升或黃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7味切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或沸水沖泡,燜1夜即可。
功能: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子宮下裂,兼治胸脅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黃酒倍),壹日2次。
註筆者經驗方。胸痛加積殼9克。
方中高良姜(寒凝量加倍)、制沈香(氣滯信量)各50克,延胡索20克,白酒500毫升。制法將前三味切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主治 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崩漏、胃脘疾患。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2次。
附註作者祖傳秘方。
配方吳茱萸、桃仁各9克,蔥白3根,白酒80毫升。制法將吳茱萸炒焦,桃仁去皮尖,***研細末,蔥白偎熱,入白酒炒5~10分鐘,去渣,即成。
功能溫補氣血。
主治肝脾不和,脅肋疼痛難忍。
用法口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
註釋引自《藥酒綱目》。經臨床檢驗,常有良好效果。
配方 海桐皮、百部、五加皮、杜仲、防風、杜仲皮(炒)、機殼各60克,生根莖75克,白術、薏苡仁各30克,白酒1500毫升。制法先將10味藥坐細,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祛風除濕,補腎壯骨。
主治濕痹。手足痿軟,筋脈攣急,四肢關節疼痛無力,不能行走。
用法 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3夜l服,常令酒熏,百日行走如故。
註引《普濟方》。經臨床檢驗,有較好療效。方用杜仲50克,仙靈脾20克,獨活、百部、制附子各25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五味搗成粗末,裝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搖動數次,浸泡14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溫補肝腎,強壯筋骨。祛風除濕。
主治足膝軟弱,筋骨無力,脘腹冷痛,周身骨節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 10-20 毫升,每日 3 次。
註釋引自《藥酒綱目》。經臨床驗證,療效顯著。配方龍膽草、百部、制附子、桂心、五加皮、天冬90克,巴戟天、杜仲、接骨石各60克,活地150克,薏苡仁3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將前12味搗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祛風除濕,溫補肝腎,強筋骨。
主治四肢受風,臂不收,髀足疼痛無力,或拘攣攣縮,屈指徇幹,痿而不仁,頑痹諸主之者。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30毫升,漸增至50~60毫升,日3夜1服,常令酒續,勿令醉。
註釋引自《肘後備急方》。經臨床檢驗,常有良好效果。配方枸杞根25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枸杞子切碎,裝入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舒筋軟肝。
主治足膝痿軟,體內風毒久積,肩胸背痛,婦女產後頭暈目眩。
用法:口服。不拘時候,每次溫服15毫升,逐漸增至20毫升。待酒飲盡,再加黃酒,味稀即可。
附錄引自《中醫百病酒療》。經臨床檢驗,堅持服用,常有良好效果。
配方為陳皮100克,雞血藤50克,川紅花5克,白酒豆5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切碎,與藏紅花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4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活血化瘀。
主要用於治療筋骨軟弱、疼痛、婦女月經不調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5萬毫升,壹日2次。
附筆者經驗方註。
方藥 黃芪、附子、附片、幹姜、龍膽草、蜀椒、川穹、獨活、白術、蒼術、牛膝、肉蓯蓉、細辛、甘草各90克、葛根、當歸、鉤藤各 75 克,山茱萸、桂心、知母、黃柏、天雄、石斛、防風各 60 克,大黃、香附各 30 克,白酒 4000 毫升。制法先將25味細坐,置容器中,加白酒,密封,浸泡7~10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祛風除濕,補肝腎,和氣血,強筋骨。
主治風虛足痛,氣瘦不收。
用法:口服。每次先服10毫升,不知可逐漸增至50毫升,每日3次。
附錄引自《備急千金要方》。經臨床驗證,堅持服用,效果甚佳。用治痹癥,效果亦佳。
配方石菖蒲100克,杜仲30克,百部20克,白酒1500毫升。制法將前三味切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過濾去渣,即成。
功能活血通絡、調榮衛、強筋骨。
主治36風12痹,骨痿。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壹日3次。藥渣曬幹研細末,每次用黃酒送服3克尤佳。
作者祖傳秘方。 後人據此裁制使用,錄以供參考:菖蒲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後即可服用。每次20-30毫升,每日2-3次。其余同上。菖蒲1000克,黃酒適量。菖蒲入鍋加水5000毫升煎至3500毫升,出鍋待冷,投酒(榨細)入汁攪勻,入壇密封、保溫,使之發酵,10天後即可服用。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2-3次。也可視酒量飲用,余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