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點
環境生物學
隨著工業、農業、交通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產生了大量工農業廢氣,廢渣和廢水,導致了水體,土壤和大氣汙染等環境問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很多物種從地球上消失或瀕臨滅絕,人類自己也受到環境汙染的侵擾和威脅。因此,很有必要在水、氣和廢棄物汙染的生物凈化,環境毒理和生態毒理,土壤汙染和土地處理系統以及自然保護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本博士點的研究方向包括:環境植物基因工程——以解決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水體汙染、土壤汙染和室內環境汙染為目的,利用已有的植物資源和基因資源,通過遺傳操作,培育高吸收、利用和富集汙染物的植物新品種來治理環境汙染,改善人類居住生態環境。極端環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利用雲南獨特的地理結構和資源分布特點 , 重點開展極端環境及汙染條件下微生物的環境適應性機理、分布多樣性規律的研究,同時根據極端環境微生物的分布規律和代謝調控機理進壹步開展環境的生物治理研究。環境毒理學——圍繞環境汙染物包括化學的(毒氣、重金屬、農藥等)、物理的(噪音、輻射等)、生物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在動物體內的侵入和吸收、轉運及轉化、蓄積、解毒等,展開環境汙染物對動物體及其細胞的致畸、致突變、致癌和雕亡等發病機理和預防的研究,為健康預報、早期診斷和預防提供依據。環境化學與植物化學——利用雲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種類繁多的中藥資源,通過環境學與藥學和化學的密切結合,研究環境對藥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的影響,以有機化學和現代醫藥科學技術為支撐,將天然藥物化學與現代制藥工業相結合,研究天然藥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及環境藥物資源與基因安全,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
碩士點
植物學
植物學是研究整個植物界從低等到高等、從個體到群體、從宏觀到微觀的各層次中生命活動的規律、和環境的關系及進化發展的壹門科學。近代分子生物學等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及應用,促進了植物學的發展,使之成為生物學中的重要分支學科。它包含了代謝植物學,系統與進化植物學,環境植物學,結構植物學,發育植物學和資源植物學。本學科結合雲南省自然資源豐富和垂直地理分布的特點,利用植物生物技術的方法和手段,改變植物的遺傳背景,提高植物吸收土壤養分的能力和利用效率。與此同時篩選植物優良品種,選育出適合於雲南氣候特點的作物、果樹和花卉新品種,並對其栽培生理進行研究。
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自然環境關系。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微生物學全面進入分子生物學研究時期,已成為生命科學發展主流的重要前沿學科 ,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態和結構;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遺傳、變異、重組和表達調控;微生物生態;微生物的侵染與免疫;微生物的分類及應用等。進入 21 世紀以來,隨著微生物學與化學、物理學、數學、微電子學等基礎科學和化學工程、環境工程、冶金工程、制藥工程等工程科學間的結合滲透、互相促進,產生了壹系列新的邊緣學科,推動了微生物學基礎理論研究向微觀和宏觀研究領域拓展。本學科主要開展以下三個方向研究: 1 、嗜極微生物學:開展嗜極微生物的多樣性、酶工程及環境適應性機理研究。 2 、資源與環境微生物學:開展環境微生物有色金屬浸礦及微生物工業三廢處理的基本理論及技術研究。 3 、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開展病毒免疫學、流行病學、預防性疫苗研制及部分疾病的免疫遺傳分子機理的研究。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生物化學是研究生物機體的分子組成,生命過程的化學變化以及機體信息傳遞分子途徑的學科。分子生物學是在生物化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交叉重疊密切相關。它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及相互作用,糖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及蛋白質工程,代謝與調控,分子遺傳學,生物分子進化與實驗進化,分子免疫學等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不僅重視基礎理論研究,而且重視技術發展和應用研究,並為發展生物技術產業提供理論指導。本學科結合雲南省的環境和經濟特點,主要對生物的代謝調控,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重組 DNA 與基因工程以及病毒的病原學、分子流行病學和預防性疫苗 , 神經系統的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進行壹系列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同時把所獲得的成果運用於解決關系到農業、醫藥等方面的重大問題,達到知識創新,為雲南省經濟建設和國家的科學技術發展作貢獻。根據國家和我省經濟發展需要,結合我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優勢項目,本學科設有以下三個研究方向: 1 、植物代謝基因工程: 通過遺傳工程操作,對植物代謝途徑進行修飾與改造。 2 、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和方法,研究微生物的環境適應機制。 3 、神經分子生物學: 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神經系統的疾病發病機制及治療方法。
藥物化學
藥物化學是藥學學科的壹個重要分支,是研究藥物的制備原理、(天然藥物)化學成分、構效關系、生物效應,以及尋找新藥的基本途徑。它與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有密切聯系,並與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相互滲透。結合我省經濟發展需要,藥物化學主要研究方向有中藥與天然藥物、藥物化學、制藥工程。中藥與天然藥物化學以天然動植物為研究對象,以探索活性化合物為目的,以創新藥物研究為目標,開展活性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離、結構確定、活性篩選、作用機理等工作。藥物化學以與重大疾病如腫瘤、心血管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有關的生物分子為靶點,以內源性或天然活性先導化合物為模板,開展藥物的分子設計、合成與活性篩選研究。制藥工程藥物生產為目的,開展藥物研究、開發和生產工藝與相關條件研究,重點進行藥物分離工程研究、藥物合成新技術與新工藝研究、生物制藥新技術與新工藝研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藥物制劑新技術與新工藝研究和藥物生產工藝與廠房設計研究。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是生物技術與化學工程相結合的壹個交叉學科 , 它包括基因克隆與表達、細胞的大規模培養、培養發酵、生化產品的分離鑒定與精制、產品的成型加工和質量監控等壹系列單元操作和過程。是研究生物制品、生化藥品等的制備原理和工藝技術的學科。它與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以及化工、電子、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環境等工程技術有緊密聯系 , 並與化學工程、制藥工程、食品工程等學科相互滲透。 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 , 在創制生物制品及研究制備工藝技術上積累了大量的科學技術知識 , 形成了生物化工學科的雛形。並發展了與生命科學高新技術密切相關的生物制品的制備技術。結合我省經濟發展需要和我校實際 , 生物化工主要研究方向有: 1. 微生物工程與酶工程: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基因工程菌的構建與發酵表達工藝研究;酶制劑的研究與開發。 2. 生物技術制藥: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純化與制備;活性測定。 3. 生物質能工程: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氣、生物制氫等的研究。
生物工程工程碩士
生物工程是生物技術與化學工程相結合的產物,是生物技術的領域之壹,它包括的主要技術範疇是:發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生理活性物質的提取、加工及應用技術。本工程領域人才培養的研究方向廣泛,已形成多學科交叉之勢,包括生物工程、生物資源開發工程、氣態汙染物的微生物凈化、熱帶亞熱帶食品資源開發與加工、保健食品開發工程、雲南野生食用菌開發利用、中藥與天然藥物研究、藥物制備與檢測新方法及新技術研究、嗜極分子微生物、資源與環境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林產化工、植物化工、植物化學與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植物代謝工程等方向。本工程領域學術隊 伍現有 教授 8 名,副教授 16 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16 名,目前承擔縱橫項科研課題 30 項,科研經費***計 750 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