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到北京有幸拜訪到天下無疾老師,當年正是他的著作《零起點學中醫》將我領入了中醫學習的大門。老師告訴我,中醫的學習是結合腦、心和身體的過程。我們用大腦來記憶知識、用心去感受和覺察、用身體練習以達到熟練。尤其是心的作用,能夠讓我們通過兩種相通的感覺體會古人傳授的經驗。比如脈診中的芤(kōu)脈,這種按之寬大而中間有空虛感的脈搏,好似手指觸按蔥管。於是我們就很快體會並記住了這壹脈象和脈證。所以,老師在開篇就談到了“以體處之,以心驗之”的中醫入門方法。從而引出了12堂中醫體驗課:
第壹講 初識中醫
第二講 中醫思想之謎——陰陽五行
第三講 人體生理之謎——臟腑經絡
第四講 人體病理之謎——正邪之爭
第五講 中醫診法之謎——望聞問切
第六講 中醫辯證之謎——八綱辯證
第七講 中藥性味之謎——四氣五味
第八講 中藥配伍之謎——君臣佐使
第九講 名醫成就之謎——醫案解讀
第十講 針灸奇效之謎——經脈原理
第十壹講 針灸奇效之謎——經絡辯治
第十二講 再識中醫
通過薄薄180頁,無疾老師循著理、法、方、藥、案、針的線索層層遞進,有淺顯易懂之方法,有循序漸進之次第,有提綱挈領之重點,有前後呼應之案例。將“陰陽之情趣、臟腑之形象、正邪之高下、診法之精微、方藥之性味、針灸之奧理娓娓道來,別有壹番風韻。尤其辯證壹章,要訣百字而融臟腑辯證之大略,前後呼應,渾然壹體,堪為全書點睛之筆。”
在第六講“八綱辯證”壹章,無疾老師將既往的教學經驗,總結成壹套容易理解的辯證方法,在這裏簡單介紹給大家:
先辯病性,再辯病位。病性為虛實,病位在五臟。
虛證要點:
氣虛乏力倦懶言,血虛目澀多夢淺;
陰虛舌小細盜汗,陽虛清冷無力寒。
氣虛:乏力、疲倦、懶言、脈沈無力;
血虛:失眠(多夢)、目幹澀痛、女性月經量少色淡;
陰虛: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體瘦,少苔少津,脈細;
陽虛:畏寒喜暖、四肢清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長、舌淡、多津液、脈沈遲無力。
實證要點:
熱紅黃數寒清寒,痰濕困重舌便黏;
風動歪斜善走竄,氣滯脹滿瘀紫暗。
寒證:形寒肢冷、常年不溫、脈沈遲;
熱證:面赤、身熱、心煩、舌紅、舌苔黃、脈數;
痰濕證:頭重如裹、四肢困重、大便粘膩、舌苔膩;
燥證:口幹渴、大便幹燥;
風證:震顫、歪斜、走竄;
氣滯:胸悶、腹脹、肋下脹滿、喜嘆氣;
血瘀:口唇色紫暗,舌有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青紫粗大。
病位要點:
肺病不外咳痰喘,心病心悸痛失眠;
脾病消化食欲減,腹脹腹痛大便難;
肝怒脈弦脅脹滿,腎在腰膝小便艱。
肺:咳、喘、痰;
心:心悸(心慌)、失眠、心痛;
脾:納呆(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便秘;
肝:兩脅(肋下)脹,脈弦;
腎:腰膝酸軟無力、小便異常、性功能方面異常。
無疾老師通過“百字訣”結合案例分析帶領讀者進行最基礎的思維訓練。日後所有的靈活變通都需要以此為基礎。從這壹個固化的模式出發,是學習中醫臨床思維的壹條捷徑。
我們再舉書中所載“口腔潰瘍”壹案:
李某,男,54歲,幹部,口瘡反復發作1年。2002年5月6日初診,觀其以前所用之方劑多以清熱瀉火及滋陰降火為主。現患者表現為面色暗黃,唇內及頰部有數個綠豆大小潰爛面,色白黃,周圍微紅不腫,自述進食時疼痛,伴口幹不欲飲,全身困重乏力,時便溏,睡眠差,舌質淡紅,苔白厚,脈細弱。追問病史,患者近1年來,工作壓力大,經常失眠。
無疾老師寫到:口瘡經久不愈,反復發作者,多與肝、脾、腎三臟有關。長期肝郁氣滯,火從內生,即可循胃經上行,發為口瘡;脾氣不足,推動無力,停滯之痰濕飲食郁積化火,亦可上行為病;若陽虛體質者,腎陽不足,火少無力溫暖脾土,亦可見到典型的上熱下寒表現,出現口瘡。
無疾老師辯證過程:
1.首先看主癥“唇內及頰部有數個綠豆大小潰爛面,色白黃,周圍微紅不腫,自述進食時疼痛”。潰瘍創面顏色較淡而不紅,腫痛不明顯,提示病性多屬虛而非實熱。
2.再看兼癥“口幹不欲飲”。口幹為上部缺水,原因有二:壹是水量不足,或因實火力猛,水被消耗;或陰虛火從內生,水更不足。這兩種情況下,口幹皆欲飲。二是水量充足,但無法運抵口舌,多因無力化水生氣。雖然缺水口渴,但水量實際不少,飲水後負擔進壹步增加,氣虛不化越發嚴重,所以口渴但不欲飲。
3.繼續看全身表現“全身困重乏力,時便溏,睡眠差”。結合辯證要點“氣虛乏力倦懶言,血虛目澀多夢淺”、“痰濕困重舌便黏”、“心病心悸痛失眠;脾病消化食欲減,腹脹腹痛大便難。”可知患者為氣血兩虛,以氣虛為主;兼見濕邪;病位在脾、心。最後看舌脈“舌質淡紅,苔白厚,脈細弱”。與前面分析所得結果如出壹轍。
4.治療方案宜以健脾益胃為主。醫生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方略)。
5.縱觀過程,關鍵處首在辯證,次謀治法,再圖方藥。思路清晰,依次展開,想繼而步入中醫之門,何難之有?對反復口腔潰瘍醫案勤加收集整理,牢記辯證要訣加以分析,即可知口瘡之病,診察要點何在,治療靶點如何尋找,常用方藥如何運用。臨證之問題亦可借此而有所得。
類似“八綱辯證百字訣”這樣有條理、有重點、淺顯易懂的章節比比皆是:
1.常見體質類似氣虛、氣血兩虛、陰虛、陽虛、濕盛等9種體質的養生宜忌建議、常備中藥和成藥、特效經絡;
2.實證、虛證用藥的常用100味中藥的用藥示例;
3.醫學學習的循序漸進三階段:初級識證階段、中級辯證階段和高級論治階段;
4.自學中醫入門必讀書單等等。
總之,此書作為中醫入門必讀再好不過,也可作為學醫三四年後反觀基礎是否夯實的對照用書。另外,無疾老師的新作《零起點學針灸》預計年底上市,澄熵表示已經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