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外源物的數量巨大,整體動物實驗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經費,也不能滿足數以萬計的外源化學物質的毒性評價要求,另壹方面為了保護動物,盡量減少動物的使用,所以由過去以整體動物試驗占主導地位的觀念,轉向以體外試驗為主導地位的趨勢。但也需指出,體外試驗的發展並不排斥整體實驗的重要性,兩者相互補充,互為驗證才能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數據,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及技術被引入現代毒理學,近年來在分子水平上建立了許多新方法。
1.體內試驗
哺乳動物體內試驗,也稱整體動物實驗,壹般包括:急性毒性試驗、亞急性毒性試驗、亞慢性毒性試驗及慢性毒性試驗。還有特殊毒性實驗,如哺乳動物致突變試驗、致畸試驗、致癌試驗。以上試驗在毒理學中統稱“三性”和“三致”試驗。
常用的試驗動物: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家兔、狗、猴等。檢測環境汙染物的毒性試驗,常選用魚、蚤類或其他水生生物。還可用鳥類、昆蟲進行試驗。
近年來為了從分子水平探討致突、致癌機制,轉基因動物已開始在毒理學試驗中應用。
轉基因動物是壹種集整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於壹體的實驗動物,更能體現生命整體研究的效果,它是把經典的與現代的毒理學研究方法相結合,無疑會推動現代毒理學實驗研究的發展。
2.體外試驗
利用遊離器官、培養的細胞、細胞器以及利用微生物等進行毒性研究的方法為體外試驗,此方法多用於觀察外源物對生物體特殊毒性的初步篩檢及作用機制和代謝轉化過程的深入研究。
體內與體外試驗各有優點和局限性,應根據試驗目的和要求,選擇壹組試驗,才能互相彌補優缺點。(二)人群調查(宏觀研究)人群調查也稱為人群毒理學,是在人群中研究外源物對人體產生毒作用的規律,為人群檢測和制訂預防措施提供比動物試驗更直接更可靠的毒理學資料,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中毒臨床觀察
常見於偶然發生的事故,如誤服、自殺、毒性災害等,通過急性中毒事故的處理和治療,可直接觀察到中毒的癥狀並分析可能的毒效應的靶器官。
2.誌願者試驗
在不損害人體健康的原則下,有時可設計壹些不損害人體健康的受控試驗,僅限於低劑量、短時期的接觸毒性作用可逆的化學品,目前國際上提倡健康誌願者的毒性試驗,減少由動物試驗結果外推於入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壹些神經毒物出現的毒性效應,如頭暈、目眩、復視等需要表達的中毒癥狀,只有人才能真實地反映出來,所以國外健康誌願者的毒理學研究資料倍受重視。
3.流行病學調查
將動物試驗的結果,進壹步在人群調查中驗證,可以從人群的直接觀察中,取得動物試驗所不能獲得的資料,優點是接觸條件真實,觀察對象是壹個大的群體,為人群檢測和防治措施提供比動物試驗更直接、更可靠的科學資料,但是也存在許多難點:①人群中觀察外源物的毒性效應大多數為慢性毒性效應,特別是人類致癌物質其致癌效應所需時間過長;②接觸人群中所用的觀察指標是非特異性的,與對照人群比較需要足夠例數:③外環境因素混雜,外源物的種類繁多而且多種化學物質可出現聯合作用,難以確定某種特定的化學物質毒性效應和其因果關系。
近年來由於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和滲透,在傳統流行病學調查方法中引進了細胞、分子水平的人群檢測方法,如生物標誌物作為癌癥早期判斷的信息,把分子生物學與流行病學結合為壹體發展為分子流行病學。這門新興學科利用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等手段研究,評價不同人群或個體致癌危險度及其機制,從而使現代毒理學由實驗動物研究發展到人群和個體易感性研究的新階段。
它可以解答人體從接觸化學物質到發生疾病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壹系列連續性的變化,從中提取更多的癌前病變的信息,為癌癥的早期判斷、早期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可以預測,分子流行病學在21世紀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綜上所述,正確的方法是將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宏觀研究為微觀研究提供線索,微觀研究為宏觀研究提供依據,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對外源化學物質作出準確的危險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