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點的測定?熔點是有機化合物最重要的物理常數之壹,通常用 m.p. 表示。它不僅可以用來鑒別固體有機物,同時根據熔點範圍的長短(從初熔到全熔的溫度範圍)可以定性地判斷物質的純度。此外,還可以根據混合物的熔點是否降低來判斷熔點相同的化合物是否為同壹物質。1.基本原理 物質的熔點是指在大氣壓力下物質的固液狀態達到平衡時的溫度。純固體有機化合物壹般有壹個固定的熔點,即在常壓下,固液兩種狀態之間的變化非常劇烈,熔化範圍不超過 0.5 ~ 1 ℃,但如果混有雜質,其熔點會降低,熔化範圍也會變長。純物質的熔點可以從蒸氣壓與溫度的關系曲線(圖 1)中了解。固體蒸氣壓-溫度曲線 SM 的變化率大於相應的液體蒸氣壓-溫度曲線 ML 的變化率,因此兩條曲線相交於 M 點,此時溫度 TM 為該物質的熔點。只有在此溫度下,固液兩相的蒸汽壓相等,固液兩相才能達到平衡,這就是純晶體物質有固定熔點的原因。當溫度散失超過 TM 時,即使變化很小,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固體也能完全轉變為液體。因此,為了準確測定熔點,在接近熔點時加熱速度必須緩慢,使熔化過程盡可能接近兩相平衡的條件。如果化合物中含有雜質,並假定兩者不形成固溶體,那麽根據拉烏爾定律,在壹定壓力和溫度下,溶劑中溶質量的增加會導致溶劑蒸汽分壓的降低,從而出現新的液相曲線 M1L1,並在 M1 點建立新的平衡,相應的溫度為?TM1,即熔點降低。需要註意的是,如雜質的存在,熔化過程中固相和液相平衡的相對量在不斷變化,所以兩相平衡點的溫度不是TM1,而是從最低***熔點(與雜質能***結晶的***熔化混合物,其熔化溫度稱為最低***熔點)到TM1的壹段。這說明雜質的存在不僅使初始熔化溫度降低,而且使熔化過程延長,因此在測量熔點時必須記錄初始熔化和完全熔化的情況。
上一篇:電子秤下一篇:輝瑞疫苗實際有效率僅有29%?如果事實如此,會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