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說壹個人很有知識,是指科學知識還是指常識?科學知識和常識有什麽區別呢?我們通過對比來認識壹下.A、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陽高度角大於冬季的太陽高度角.B、太陽在夏季比冬季要厲害.結論:A是科學知識,B是生活常識.如果妳知道A,那說明妳很有科學知識,是真知識;如果妳不知道A,卻知道B,那說明妳了解生活常識,但卻缺乏科學知識,也就是妳不是很有知識.分析:說“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陽高度角大於冬季的太陽高度角.”這是科學知識,原因在於:(1)這種陳述經得上觀察驗證,不隨天氣、氣候的變化而變化; (2)“太陽高度角”(觀察點與太陽的連線與地平線的夾角)比“厲害”定義清楚,可進行重復觀察,然後進行結果比較.(3)“在北半球”這個適用條件非常必要,如果在南半球則不存在這個現象.如此可見,“太陽在夏季比冬季要厲害”這樣的陳述僅僅是常識,而不是科學知識.“科學知識”要比“常識”更經得起進壹步觀察和實驗的檢驗,更傾向於準備接受別人的修正,具有更明確的適用條件,並具有預見性和普遍性.。
2. 求化學小常識100條關於化學的生活小常識
壹、化學之最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5. 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二、填空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壹氧化碳、碳.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汙染環境.4、構成原子壹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壹性;(2)穩定性;(3)混合物.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麽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麽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10、生鐵壹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1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 (註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16、收集氣體壹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17、水汙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汙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幹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沈澱;(3)硫酸銅溶液.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鬥下端緊靠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28、啟普發生器由三部分組成:球形漏鬥、容器、導氣管.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30、取用藥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藥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藥品的味道.31、寫出下列物質的顏色、狀態膽礬(藍礬、五水硫酸銅CuSO4?5H2O):藍色固體堿式碳酸銅(銅綠):綠色固體 黑色固體:碳粉、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白色固體:無水硫酸銅(CuSO4)、氯酸鉀、氯化鉀、氧化鎂、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硫酸鋅紫黑色:高錳酸鉀 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FeSO4)32、要使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要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33、由雙原子構成分子的氣體:H2、O2、N2、Cl2、F234、下列由原子結構中哪部分決定:①、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②、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③、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④、元素的化合價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⑤、相對原子量由質子數+中子數決定.35、學過的有機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36、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可歸納為五個不變、兩個壹定改變,壹個可能改變:(1)五個不改變:認宏觀看元素的種類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從微觀看原子質量、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數目不變;(2)兩個壹定改變:認宏觀看物質種類壹定改變,從微觀看分子種類壹定改變;(3)壹個可能改變:分子的總和可能改變.37、碳的兩種單質:石墨、金剛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8、寫出下列物。
3. 關於科技小常識
科技小常識
插頭小常識
為什麽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大多用三線插頭?三線插頭與三相插頭有什麽區別?
三相電器指三根不相同的火線,它們每兩根線之間的電壓都是380伏,壹般用於動力系統,多見於工業用電。而家用電器壹般采用單相電源供電,其三根線分別是火線、零線(中性線)和地線,火線和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伏,所以這不是三相電,它的插頭和插座也不是三相插頭和三相插座,地線為的是保障安全。
具有降壓作用的水果
山楂;山楂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可選野山楂10粒(鮮品為佳),搗碎加糖30克,水煎常服,有良好的降壓、健胃作用。
香蕉;香蕉含有多種維生素,能清熱降壓,可常食。用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湯服也有效。有條件的取適量香蕉花煎水服,療效更佳。
荸薺;有清熱降壓的作用。可用鮮荸薺(洗凈、去泥)、海蜇(洗去鹽分)各30~60克,煮湯,日分3次服。既能降壓又可化痰止咳。
菠籮: 常食菠蘿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作用,對高血壓水腫、血栓形成等有改善血循環,消除水腫炎癥的良好作用。
烏梅:富含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對高血壓頭暈失眠、夜難入睡,可取烏梅3枚加冰糖適量開水燉服,有降壓、安眠、清熱生津作用。
蘋果:內含蘋果酸、枸櫞酸、維生素A、B、C等10種營養素。常食蘋果可改善血管硬化.
科學飲乳小常識5則
喝牛奶有益健康,但不少人在喝奶方面還存在壹些觀念上的誤區,現介紹壹些科學飲乳的小常識。
1.晨起空腹喝奶不宜。因為人體空腹時胃腸蠕動快,牛奶中營養物質往往來不及被吸收就匆匆進入大腸。此外,大口喝奶的方法也不足取,因為這樣會減少在口腔中和唾液混合的機會,不利於消化吸收。喝牛奶前最好先吃些餅幹、糕點等,或邊吃點心邊喝牛奶。
2.晚上喝奶更有利。科學研究發現,人體中的鈣代謝會有壹個特殊的規律:晚間尤其是午夜之際,血漿鈣含量會出現壹個"低谷",迫使機體通過調節機制調運壹部分骨骼中的鈣來補充。這樣,血液中的鈣雖暫時得到維持,但骨骼中鈣卻有減少。牛奶中含鈣豐富,因此臨睡前喝杯牛奶,可補償人體夜間對鈣的需求。
3.牛奶不宜加糖煮沸。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在高溫條件下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發生梅拉德反應,生成壹種新化合物--果糖基氨基酸。這種物質非但不能為人體消化吸收,反而影響人體健康,牛奶最好新鮮飲用,如太冷稍稍加熱即可。
4.不喜牛奶可飲酸奶。對牛奶有"反感"的人大多患乳糖不耐癥,這些人可嘗試飲用酸奶。酸奶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降低,但幾乎保留了牛奶所有的營養,其中的乳酸菌在人體內能存活繁殖,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並提高免疫力。酸奶中不含抗菌素,易消化吸收所以能空腹飲用。
5.酸奶不能加熱飲用。喝酸奶主要吃它的營養和活菌,如酸奶加熱,人體只能喝到營養卻失去了有生物活性的乳酸菌,因此不要加熱後飲用。
4. 科學小知識
多吃禦寒食品 增攝產熱食品 寒冷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影響機體激素調節,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謝分解加快;其次是影響機體的消化系統,使人提高食欲並消化吸收也較好;第三是影響機體的泌尿系統,排尿相應增多使鈣、鉀、鈉等礦物質流失也增多。因此,這些變化都需要相應的營養素進行合理調節,以防機體在冬天環境中出現上述壹些生理變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1)增加禦寒食物的攝入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而且有些人由於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
因此,在冬季要適當用具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以起到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防寒能力、維持機體組織功能活動、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的發生。祖國醫學認為,在冬季應吃性溫熱禦寒並補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麻雀、蝦、鴿、鵪鶉、海參、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2)增加產熱食物的攝入由於冬季氣候寒冷,機體每天為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產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對增加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註重肥肉的攝入量,在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
(3)補充必要的蛋氨酸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壹系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4)多吃富含維生素類食物由於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如增加攝入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
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5)適量補充礦物質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壹定關系。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帶等。食鹽對人體禦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鹹,每日攝鹽量最多不超過6克為宜。
(6)註重熱食為使人體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應以熱飯熱菜用餐並趁熱而食,以攝入更多的能量禦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熱菜湯,這樣既可增進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