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陰差陽錯的創新藥ETF堅守者公募配置醫藥比例已創近十年新低

陰差陽錯的創新藥ETF堅守者公募配置醫藥比例已創近十年新低

黃金賽道永遠的機會......這是醫藥板塊曾經在A股留下的烙印。然而風口輪流轉,不知不覺間醫藥股已低迷了壹年多,估值和機構配比雙雙創出近十年新低,龍頭白馬股也壹度紛紛創出階段新低!不過好消息是,三重底之後,部分細分賽道望迎來復蘇,醫藥股也重返券商重點推薦行列。那麽,是時候該上醫藥號這趟車了嗎?

公募基金醫藥持倉比例,已創2013年以來的近十年新低!而且,公募基金對醫藥配置意願持續低迷已超壹年!醫藥行業估值已不到25倍,處於行業近十年來相對低位區域。

醫藥這個昔日被市場競相追捧的黃金賽道,自2021年7月以來持續回調,當下已被貼上了估值底、機構配置底等壹系列標簽。

與此同時,醫藥股的投資價值也被券商反復推薦給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

4月以來的反彈,新能源勢頭兇猛,那麽誰會成為其接棒者,會是醫藥嗎?三季度,機構會加大配置醫藥股嗎?我們是否該準備上車呢?

陰差陽錯的創新藥ETF堅守者

2020年4月10日,銀華基金創新藥ETF正式上市。當日開盤價1.043元,收盤價為1.028元,最低價為1.021元,全天成交超過12億元。

投資者老王(化名)則是在當日小試牛刀,購入了上千份。

在老王的記憶裏,那時的醫藥正是牛市,被不少忠實粉絲稱為永遠的機會,那時市場流行壹句話:如果說醫藥板塊是A股的黃金賽道,那麽創新藥就是黃金賽道中的核心資產。

不負所望,在隨後的4個月,創新藥ETF成交價格於當年8月6日觸摸到了上市以來最高點1.638元。不過,老王並沒有選擇賣出,醫藥向來是牛股的集中營,還想等等看。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10日,4860只A股自上市以來股價漲幅排名前十五只股票中,***出現了雲南白藥、片仔癀、長春高新和恒瑞醫藥四只醫藥個股。

也許是買入的份額並不多,老王漸漸遺忘了賬戶中的創新藥ETF,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壹名持有創新藥ETF兩年多的堅守者。

截至2022年8月10日,創新藥ETF的收盤價為0.975元,老王的這筆投資已產生了虧損。不過,面對醫藥股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持續調整,超過壹年的創紀錄低迷周期,面對當下醫藥股持有者的脆弱心態,坐了三波過山車的老王卻並不擔心。

除了當下熱門賽道新能源外,我覺得長期看醫藥始終都是朝陽產業,只是現在並不是風口,老王告訴記者。

對於當下的創新藥,融通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蔣秀蕾接受電話采訪表示,創新藥之前受到市場、機構的關註,主要是大家看到藥企有明顯的產出效應。但是,後面市場發現創新藥也會受醫保談判降價的影響,此外,市場也擔心創新藥的持續研發、產出能力。現在市場對創新藥的看法過於悲觀,因為創新藥從研發到產出,需要時間成本,但該有的成果總會有的。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三部基金經理張弘在微信上表示,目前A股投資者正在第壹次完整地經歷創新藥投資周期。過去,我們認為創新藥行業可能不具備周期性,會延續迅猛向上的發展勢頭。比如,2017年中國加入ICH,也使我們對創新藥投資保持比較樂觀的態度。當時,我們預估中國創新藥會在5-10年的時間裏走向世界。

在張弘看來,基於上述預期,中國的創新藥投資出現了兩個發展周期,包括實業上的周期和投資上的周期。第壹是實業上的周期,中國真正的創新藥崛起需要壹個過程,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波折。第二是投資上的周期,鑒於創新藥市場預期良好,導致短期的泡沫,2020年創新藥市場泡沫到達頂點,2021年創新藥投資開始回落,後面導致了市場情緒的悲觀。在國內需求狀態下,創新藥投資依舊是大的趨勢。只是目前創新藥是壹個周期成長股,正在經歷壹定幅度的回調。最近,全球的創新藥資產都在縮水,美股創新藥也經了歷史上最大的回調。

公募配置醫藥比例已創近十年新低

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TMT、金融地產和醫藥進入了主動偏股型基金減持的主力名單。從減持幅度來看,醫藥僅次於電子,成為減倉榜的第二位。

中信證券醫藥研究團隊整理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部基金中醫藥股持倉占比為10.3%,同比及環比分別下降4.58個百分點、1.53個百分點。主題醫藥基金中醫藥股的持倉占比為96.95%;扣除醫藥基金後,市場整體的醫藥股持倉占比為6.03%,同比及環比分別下降4.29、0.73個百分點,為2013年以來歷史最低點。

興業證券醫藥研究團隊此前曾撰文表示,回顧來看,剔除醫藥基金的醫藥股持倉占比於2021Q4降到歷史10年的底部水平,在2022Q1相對穩定後於Q2環比進壹步下行。

毫無疑問,上述壹連串的數據表明,醫藥板塊總體處於超配,扣除醫藥基金後處於低配,遠低於2014峰值持倉比例20%的水平。

確實,券商那邊在提醒我們機構對醫藥的配置很低了。某公募基金經理電話中向記者表示。

而中信證券醫藥研究團隊的進壹步研究顯示,醫藥板塊基金持倉已達歷史底部,疫情防控背景下相關熱點領域與業績增長確定性較高的CXO、醫藥器械和醫療服務等領域的配置較為集中,但整體估值中樞同比已經大幅下移,處於近幾年的估值最底部。

從個股來看,公募基金醫藥重倉持續聚焦龍頭。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倉醫藥個股數為207只,較2022年壹季度末減少41只。2022年二季度末持有基金數最多的前三名股票為: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愛爾眼科,機構抱團現象依舊明顯,超過10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計13只,超過50只基金持有的股票***計23只;持有市值最多的前三名股票為:藥明康德、邁瑞醫療、愛爾眼科,排名與持有基金數最多的前三名股票壹致;從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來看,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持倉占流通股比例前三名股票分別為:九州藥業、采納股份、泰格醫藥。機構持有流通股比例較大的公司多為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受國內政策變動影響較小、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中型企業。

資料來源:wind,中信證券研究部

與此同時,選擇減持醫藥股的還不僅僅是公募基金,北上資金也選擇了壹致的動作。來自興業證券策略團隊的研究發現,對比二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和北上資金對各行業的加減倉比例來看,公募和外資均選擇了同步減倉醫藥、銀行、電子板塊中的細分行業較多。

公募醫藥持倉低迷超1年

公募基金對醫藥股配置創出新低,背後是醫藥股的持續低迷。

眾多機構偏愛的藥明康德(SH603259,股價94.51元,市值2795億元),自2021年7月1日股價在160元/股上方上演壹日遊後,開啟了下跌模式,今年2月中旬最低逼近80元/股,區間最大跌幅超過了47%。截至2022年8月11日,該股的收盤價為94.51元/股。

千億疫苗龍頭智飛生物(SZ300122,股價99.02元,市值1584億元),曾在2020年不到壹年半的時間裏大漲3.74倍,並於2021年5月17日盤中壹度刷出了230.69元/股的歷史新高。如今,盡管8月11日大漲6.55%,這只曾經的牛股當日收盤價也只有99.02元/股。

持續的回調也反映出機構對醫藥股不斷減退的熱情。

融通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蔣秀蕾在電話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分析過去10年醫藥板塊的機構持倉,配置意願明顯低迷的大概有4個時間段:壹是2010Q3至2011Q1,二是2014Q1至2014Q4,三是2016Q3至2017Q3,四是2021Q2到當前。

那麽,從上述時間段來看,2021年二季度以來,公募基金對醫藥配置意願低迷已超壹年,且持續的時間已超過前三次。

蔣秀蕾進壹步分析稱,總結來看,歷史上前3次低配的原因並不完全壹致,但是大部分時候政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基金經理蔣秀蕾看來,第壹階段為:2010Q3-2011Q1,基金配置意願低主要因為雙信封為代表的招標限價政策。在此之前,2009年醫保目錄擴容帶來了醫藥板塊業績整體加速,同時伴隨全基醫藥持倉從不足5%快速提升至接近15%。而2010Q3安徽雙信封的執行,開啟了制度化的招采降價,引發市場對醫藥行業盈利信心的受挫。

第二階段為:2014Q1-2014Q4,主要原因是高持倉集中度背景下的市場風格切換。醫藥自2012年起經歷了壹輪明顯的配置提升(主要原因是招標限價政策糾偏以及衛生部投資政策推動,醫藥板塊業績自2012Q1見底快速回升)之後,全基的醫藥持倉水平已經達到了17%左右的歷史極高值,而此時大盤逐步進入牛市環境,醫藥在當時仍然屬於防禦型板塊,配置偏好開始快速下降。另外,2014年針對醫藥領域的打擊商業賄賂也可能有壹定原因(由GSK商業賄賂引發)。

第三階段為:2016Q3-2017Q3。這壹階段是系列改革政策密集出臺的階段,同時疊加2015年以後醫藥板塊利潤增速邊際有所下行。這期間的政策主要包括兩票制、取消藥品加成、壹致性評價等等,對醫藥行業,尤其是流通、制藥板塊造成了壹定負面影響。同時,這期間也是周期股表現較好的階段,醫藥配置水平持續下降。

第四階段為:2021年的5月份至今。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壹是前期整個醫藥板塊漲得比較多,也需要消化漲得過快的估值;二是,這兩年市場把關註的焦點更多地放在新能源賽道上,醫藥行業的熱度也有所降溫;三是,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醫藥的行情,投資者對疫情常態化這壹現象也有了更多的認知。

博時基金權益三部基金經理張弘認為,2016年、2018年,醫藥板塊經歷了行情低迷的階段。2016年的主要原因在於板塊短期邏輯不清晰。經歷了2015年的互聯網醫療+精準醫療的行情之後,醫藥直到2017年才重新找到新邏輯mdash;mdash;創新升級。而2018年是由於醫保局推行帶量采購,市場對醫藥板塊的長期空間出現爭議。但市場在2019年馬上聚焦於醫療創新+消費的大邏輯,板塊重新回到上漲的趨勢。

尚待東風:政策催化劑

而備受市場熱議的是,除了機構底,醫藥股正在經歷的還有估值底。

數據統計顯示,近10年以來,申萬醫藥整體板塊估值中樞是37.62,最高值為2015年6月12日的74.37,最低值為2022年5月24日的22.66。

東莞證券醫藥研究團隊的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8月5日,SW醫藥生物行業整體PE(TTM,整體法,剔除負值)約24.6倍,低於行業2012年以來估值中樞,位於67%的分位;相對滬深300整體PE溢價率為115.2%,處於行業2012年以來相對滬深300溢價率中樞的54%分位。目前估值處於行業近十年來相對低位區域。

二級市場上,醫藥行業經歷了2019和2020兩年牛市後,2021年以及2022年1-7月醫藥指數漲跌幅均為負值,為-23.1%。就單月表現來看,2022年以來申萬醫藥指數也是漲少跌多,6月申萬醫藥指數有所回升後,7月申萬醫藥指數下降7.5%。

某券商資深醫藥分析師在微信上告訴記者,我覺得現在醫藥確實是屬於壹個比較低估的時候,可能缺壹個比較明顯政策催化劑,但是從絕對的股價來說,從估值,從機構配置的比例來看,都是比較低的。

上車往哪裏開?

現在醫藥股身上疊加的是三重底,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準備上車了呢?如果可以上車,目的地又該駛向哪裏?

東吳證券分析師朱國廣認為,目前主流市場策略分析大都看好醫藥板塊,主要原因是醫藥板塊及其估值均處於近十年低位,寬基雖然有所加配醫藥板塊,比例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消費醫療、科研服務板塊估值較貴等。三季報行情與估值切換有望迎來***振。

蔣秀蕾則告訴記者,如果跟歷史上做對比,從整個季度的維度來看,醫藥行業壹***是有六次超配。六次超配主要的原因歸屬來自於行業整體的景氣度的向上,還有自身的剛需屬性帶來的熊市避風港效應,比如說2008年的第二季度還有2015年的第二季度;第三個就是供給側的大繁榮帶來的高景氣度和個股的增多。比如說2012年的第二季度和2019、2020年這兩年。這六次超配也帶來了行業自身的高估,但是醫藥行業跟消費品行業不同的是,有政策持續長期的影響因素。從現在往後看,醫保局帶量采購等政策對於國內醫藥行業影響越來越常態化。

縱觀最近幾年醫藥股牛市,投資者會發現其投資邏輯的主線,就是抓住主賽道的頭部公司,而2021年下半年以來,個股性價比顯得更為重要。2022年6月開始,醫藥的修復過程似乎已經開啟,但並不樂觀。

未來醫藥投資可考慮四條主線,蔣秀蕾則是認為,第壹條是政策,比如,中藥,目前很多國企改革的標的集中在中藥板塊。過往,中藥主要邏輯是提升估值,中藥板塊整體性的盈利增速並沒有明顯改善。現在來看,中藥中的壹些細分賽道出現了明確變化,比如中藥配方顆粒、明星中藥單品,未來業績增速有望提升。

第二條是科技,目前反彈比較多的是小市值、大單品的公司。國內A股市場,創新藥逐步從先前過於悲觀的預期當中舒緩過來,目前已經出現了拐點。從中長期來看更關註,平臺型、服務於創新藥的公司、公司產品管線和大單品能夠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公司。

第三條線是成長,也是最近醫藥反彈的主力,包括CXO、科研賽道眼科這樣的耗材、醫療新基建。

第四條主線是復蘇,比如流感疫苗、特色醫療服務、特色生物藥等。這些品種先前估值比較低,有估值提升的需求。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三部基金經理張弘也告訴記者,目前來看,大白馬的新老變換帶來了整個醫藥行業的活力,同時也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活力。

張弘稱,未來,我們認為醫藥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壹是醫療消費,符合歷史發展,包括中藥消費品、個人護理等,符合中等收入群體普遍能消費得起的消費。此類消費的崛起同樣會帶來整個醫藥行業的機會;二是需要關註真正本土科技創新的含量,或者是壹些國產替代配套的產業,比如中高端制造、精密制造等;三是中國醫藥制造優勢,如CXO裏面的CDMO,包括壹些低端制造,像原料藥和簡單耗材等。

張弘預測,在這三個方向上很可能會出現好的公司,能找到符合投資預期的未來5年的白馬股。

如果想了解更多實時財經要聞,歡迎關註我們。

  • 上一篇:什麽是GSP認證?
  • 下一篇:古人為什麽要在元旦吃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