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有哪些?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有哪些?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他是中國的第壹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壹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劃時代的人物。 這樣壹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卻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與他父親的不幸遭遇,有著直接關系。他的父親是秦國的公子,叫異人,後來改名叫子楚。異人的祖父是秦國的國君秦昭襄王,異人的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異人雖然生在富貴的國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歲時,卻被派往和秦國敵對的趙國。 中國那時是戰國七雄爭霸的時期,這七雄是秦、趙、魏、韓、楚、燕、齊七個大國。當時,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相互制約,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兒子或孫子送到別國作抵押。 質子異人的日子很難熬。他雖然是秦國太子的兒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將來很難接班。同時,秦國在各國當中又不講信義。因此,在趙國,人家也不把他當回事兒。有壹段時間,他的經濟來源斷絕,生活十分困窘。這時,他的命運降到了人生的最低點。然而,恰在此時,他遇到了大商人呂不韋,他的劣運從此有了巨大轉機。 呂不韋是個腰纏萬貫的富商大賈。他很有政治遠見。他從窮愁潦倒的異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曙光。他潛意識裏深深感到,這位落難他國的公子異人,是壹個難得的奇貨,可以用他來囤積居奇。於是,他決定在異人身上預先投資,棄商從政,去幹建國立君的大事。 呂不韋拿出500金送給異人,又攜帶500金到秦國去遊說。他在秦國遊說很成功,異人終於當上了太子。回國後,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趙姬,配給了異人。過了10個月,生下了壹個嬰兒。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直到他的父親異人做了太子,他才隨母回到了秦國。這之後,嬴政的祖父死,其父異人即位。在嬴政13歲時,其父異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為秦王。尊母趙姬為太後。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夫。國事都是呂不韋說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歲,舉行了成年加冠典禮。從此,他便開始親政,執掌政權了。這位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國君,迅速平定叛亂,幽禁太後。次年,罷黜專橫跋扈的相國呂不韋,呂不韋自殺。提拔重用李斯,並確定了統壹天下的決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終於滅掉了六國,統壹了天下。從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諸侯割據、戰亂不已的混亂紛爭的局面,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自此,秦王政稱號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之意。此後,皇帝壹詞就取代了王,而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專有名稱了。秦王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采取了壹系列重要舉措。 他廢除了封建制,實行了郡縣制。他認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設立小國,對中央集權不利。為此,他下令廢止分封,而在中國首次實行了郡縣制。全國分設36郡,郡下設縣,縣下設鄉或亭,鄉下設裏。郡設郡守,縣設縣令,鄉有三老,亭有亭長,裏有裏宰。 中央國家機關,設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壹個龐大完整的官僚體系,最高權力歸皇帝所有。這是秦始皇的首創。 他又下令統壹全國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統壹,即統壹貨幣,統壹度量衡,統壹文字。統壹貨幣,是因為各諸侯國原來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貨幣,現在全國統壹,貨幣必須壹致。特規定,貨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錢,逐步淘汰原各諸侯國的布、刀型的異型錢。統壹度量衡,是把原來秦國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國。統壹文字,原來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不統壹,現在規定官方文字壹律使用小篆。當然,民間流行的仍然是秦隸。這三大統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文化的融合和社會的穩定,更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這是秦始皇對歷史的壹大貢獻。 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國富豪12萬戶,壹律遷到首都鹹陽附近,以便監督,控制。 同時,他又下令在全國收繳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紛紛運至鹹陽。兵器都是由青銅制成的。堆積如山的兵器,重達數百萬斤。這麽多的青銅兵器,如何處置呢?他忽發奇想,何不把它們鑄成幾個大銅人,置於宮前。此時,恰好傳來壹則民間故事,說是在臨洮顯現了12個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這壹年,正是秦始皇統壹天下的壹年,夷狄怪人的出現 ,被視為吉兆。因此,他順勢下令銷毀兵器,鑄造了12個大銅人。因為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泛稱為金,所以大銅人,又被稱為大金人,叫做金狄。現在猜想,這個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窩、大鼻子的中亞壹帶人的形象。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測的光環。據說,每個銅人重達24萬斤。12個,用銅288萬斤。這12個大金人,都置於鹹陽宮前,以顯示秦始皇的威嚴。世事滄桑,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收繳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長治久安,但是,天下卻沒有安定。 這主要是因為他大興土木。 他大造驪山陵墓。13歲即位,就動工修建。全國統壹後,又調發役夫徒隸70余萬人,大肆修建,耗時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現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處陜西省西安市郊區。此陵的主墓尚未發掘,其周圍的附屬地帶進行了部分發掘。已出土5萬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見之精品,如銅馬車等。尤其令世人矚目的是兵馬俑坑的發現,法國總統希拉克驚羨地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壹。 他大修萬裏長城。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騷擾,他下令修築長城。修築長城的100余萬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築的長城,西起臨洮,中經陰山,東跨鴨綠江,直達今朝鮮境內清川江的臨海處。長達萬裏,故叫萬裏長城。雄偉壯觀的萬裏長城,是聞名世界的偉大工程,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舉。 他大搞焚書坑儒運動,焚書,他為了統壹思想、鉗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記的書,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書,全部燒掉。這是壹場文化浩劫;坑儒,他認為儒生亂發議論,妖言惑眾,就親自圈點了460余人壹律殺掉。這是壓制言論的殘酷手段。 由此,焚書坑儒成了毀滅文化、摧殘士子的代名詞。 他不顧人民死活,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積怨很深。而他自己則貪生怕死,壹直夢想長生不死,到處求長生不死藥。但他終至病死於出遊的途中。 秦朝只延續了兩朝,秦二世而亡。繼起的是漢朝,第壹個皇帝是劉邦。 漢武帝 漢武帝,名劉徹。是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壹代雄主。他生於公元前156年,死於公元前87年,活了70歲。他的父親是景帝劉啟,祖父是文帝劉恒,曾祖父是高祖劉邦。他4歲立為膠東王,7歲立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歲的劉徹登基,是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棗公元前87年在位,計54年。 景帝對太子劉徹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為了把太子劉徹培養成壹個合格的皇帝,給他特意選配了壹位儒學大師衛綰。本來漢初至今,在道家黃老思想的影響下,幾代君主都無壹例外地提倡黃帝、老子之學,主張清靜無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對紛亂的國內外現狀,隱隱感到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已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他很有遠見地開始寄希望於儒家學說。為此,他決定把對儒家學說有著深湛修養的、為人行為端正的衛綰,選作太子劉徹的老師。以後的實踐證明,這壹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劉徹是個好學上進的皇太子。他的興趣十分廣泛。他學黃老,習儒術,調絲竹,作辭賦和舞刀劍。他胸襟開闊,廣結良友。他作為皇太子,平時學習父皇如何理政,也註意觀察大臣的舉止言行。為將來順利接班,他作著全面的準備。公元前141年,他16歲,景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冠禮。加冠典禮的舉行,說明皇太子可以有資格有能力獨立掌權了。不料,在冠禮之後,景帝突患重病死去。當日,皇太子劉徹即位,君臨天下,是為武帝。 16歲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為國效力,壹展才華。武帝胸中有數。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國家,就必須選賢任能。他登基後的第壹件事,就是下詔舉賢。消息傳遍全國,國內學子振奮。或舉薦,或自薦,各地賢良之士,紛紛匯聚京師。武帝十分重視,親自出題,親自閱卷,親自面試。他從中選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須特別提到的壹件事是,他從中選拔了壹位拔尖的儒學大師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讀儒家經典。據說,為了刻苦攻讀,他三年不出門,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親閱其試卷,被其驚人的論點、嚴謹的邏輯和優美的語言所懾服。在其試卷上批了?#36132;良之首?#22235;個大字,並命速傳董仲舒進宮當面策問,即天子面試。 策問的當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亂等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三次策問,董仲舒壹壹從容作答,史稱?#22825;人三策?#12290;?#22825;人三策?#20027;要是說,君主受命於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國家走向大治的途徑。而儒家的仁義禮樂,是推行天道的具體方法。國家的治亂關鍵在於國君。國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當,方法正確,國家就會大治。反之,國家就會大亂。他建議?#32610;黜百家,獨尊儒術?#12290; 武帝被他的君權神授、天下壹統的宏大理論所振奮。他要以儒家學說治國了。後來,經他的老師丞相衛綰的建議,武帝批準,?#32610;黜百家,獨尊儒術?#25104;為漢朝推行新政的指導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為了選拔通曉儒經的學士,武帝想了很多辦法。有察舉選拔,天子征召,上書自薦和設立太學等。武帝選人用才,不拘門第,不論輩分。這就使許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這對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關鍵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漢律,對各級官吏嚴加管理。有功則賞,有過則罰。 武帝推行了?#25512;恩令?#65292;以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汗高祖劉邦,實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相結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設立了9個諸侯國。封國的諸侯王,權勢很大。他們在本國有人事權、財政權,甚至有部分的軍事權。他們逐漸鬧起獨立來。景帝時,吳楚七國終於叛亂。叛亂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諸侯國強大的勢力終究是塊心病。武帝想解決這個難題。 大臣主父偃建議實行?#25512;恩令?#12290;其主要內容是,在諸侯國內,諸侯王雖有幾十個王子,原來只有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現下令,推恩各諸侯王,可以在其國內用自己的領土,分封王侯。這樣,大諸侯國就自然分解為幾十個小國了。表面上恩及他們,實則是削弱了他們的勢力。這個政策的實行,大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武帝采納大臣桑弘羊的建議,決定統壹貨幣。下令取消郡國鑄幣權,郡國原有舊錢壹律收回銷毀。鑄幣權歸中央所有,統壹發行五銖錢。這壹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漢朝經濟的發展。 武帝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強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從此逐漸衰落。漢朝北部邊境10余年沒有發生戰爭。 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由張騫開辟的東起長安,中經河西走廊、塔裏木盆地,翻過帕米爾高原,通向中亞和西亞,西達地中海東岸的貫通亞歐的大通道,綿延1000余公裏,後人稱為?#19997;綢之路?#12290;這條大通道的開辟,對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意義重大。 武帝於公元前87年病逝。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生於599年,病死於649年,死時50歲。18歲,隨父李淵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煬帝。19歲,隨父攻進隋朝首都長安,滅隋,立唐。李淵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為齊王。27歲,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李建民,弒弟李元吉。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號貞觀。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壹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於他善於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明君兼聽,昏君偏信。這是大臣魏征跟他講的。有壹次,太宗虛心地問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樣才能區分開?魏征鄭重地答道,國君之所以聖明,是因為他能廣泛地聽取不同的意見;國君之所以昏庸,是因為他偏聽偏信。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又舉了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加以論證。他說,古代堯、舜是聖君,就是因為他們能廣開言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這些昏君,住在深宮之中,隔離朝臣,疏遠百姓,聽不到百姓的真正聲音。直到天下崩潰、百姓背叛了,他們還冥蒙不知。采納臣下的建議,百姓的呼聲就能夠上達了。魏征的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銘刻在唐太宗的心裏。 從此,唐太宗便格外註意虛心納諫。他不管妳是什麽人,也不管妳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妳的意見是正確的,他都能虛心接受。這裏有壹個?#22238;天之力?#30340;真事。當時,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陽破敗了的乾元殿修飾壹番,以備作為到外地巡視的行宮。對於皇帝來說,想要修理壹下小小的行宮,本來是小事壹樁。 可是,有壹個小官張玄素,卻上了壹道奏折,痛陳此舉不妥。他說,修了阿房宮,秦朝倒了;修了章華臺,楚國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這都是歷史的教訓。現在,我們唐朝百廢待興,國力哪裏比得上當年的隋朝?陛下在國家的破爛攤子上,繼續役使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耗費億萬錢財,大興土木。陛下沒有繼承前代帝王的長處,繼承的卻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從這壹點看,陛下的過失遠遠超過了隋煬帝。 這是壹道筆鋒犀利、擊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張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聵的暴君隋煬帝,冒犯天威。這不是拿雞蛋往石頭上撞麽?滿朝文武都為他捏壹把汗。人們都在觀察唐太宗的反應。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別的皇帝,看到這壹大不敬的奏折,當即會雷霆震怒,不僅張玄素人頭落地,而且會株連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下令召見他。此時的唐太宗想進壹步地試壹試張玄素的膽量,就直問道,卿說我不如隋煬帝,那麽,我和夏桀、商紂相比,怎麽樣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紂王,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這樣問,自有深意。不承想,這個張玄素卻直截了當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紂壹樣昏亂。 聽到這句答語,唐太宗不僅沒有發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動了。他想,壹個小官,敢於冒死直諫,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諭旨,停止重修乾元殿。並且表揚了張玄素,同時賞給他500匹絹。對此事壹直關註的魏征,聽到了這個完滿的結局,頗為感觸地嘆道,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這都是因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說的話呀! 這個?#22238;天之力?#30340;真事,充分地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 唐太宗還有壹個優點,就是知錯必改。有壹次,他得到了壹只精美絕倫的鷂鷹。他壹時忘記了魏征平時說的國君不可玩物喪誌的話,就興味十足地把鷂鷹放在臂上,逗著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壹時情急,趕忙把鷂鷹藏在懷裏。其實,魏征早已把壹切看在眼裏,卻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講起古代帝王追求逸樂之事,旁敲側擊帝王不可玩物喪誌。唐太宗擔心時間長了,鷂鷹悶死。但是,魏征說得沒完沒了,唐太宗自知理虧,不敢打斷。結果,鷂鷹還是悶死在懷中。 唐太宗知錯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誌。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數民族和漢族看成壹家,對少數民族采取了安撫、和親的正確政策。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悅誠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們紛紛來歸,並尊稱唐太宗為?#22825;可汗?#12290;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王松贊幹布。這是漢藏民族關系史上的壹件大事。作為嫁妝,文成公主帶去了大批珍寶、經典、醫書、寶器、金銀、金鞍、佩飾、錦緞、藥品,還有食物、飲料、種子、樹木,還有獅子、鳳凰,等等。文成公主帶去的是中原地區的先進的文明。松贊幹布對這樁婚事非常滿意。他對唐太宗自稱女婿,上表祝賀唐太宗遠征的成功。這次聯姻加強了漢藏民族之間的團結,也促進了藏族經濟的發展。 由於用人得當、政策對路、輕徭薄賦、寬刑輕法,使得唐太宗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唐太宗的貞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昌盛,史稱?#36126;觀之治?#12290; 唐朝壹***有24個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宋太祖 宋太祖,名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歲登基,當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壹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繼承得來的,也不是起義奪來的,而是異姓發動政變搶來的。這個政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38472;橋兵變?#12290;趙匡胤原為五代時後周的壹位重臣,握有朝廷的軍政大權。後周世宗死,7歲的小兒即位。第二年,國都開封傳言,北方契丹犯邊。大將軍趙匡胤得旨,親率大兵出城禦敵。大軍走到開封東北40裏的陳橋驛就停下了,當晚駐紮在這裏。經過他的周密籌劃,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黃袍,壹律推舉他為皇帝。他就這樣當了皇帝。?#38472;橋兵變?#26159;不流血的兵變。其本身無所謂對錯,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為,是否有利於歷史的發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割據的局面。從而,實現了全國的大壹統。這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為了實現全國統壹,他高瞻遠矚,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不動聲色地玩了壹個?#26479;酒釋兵權?#30340;把戲。 這要從唐朝的藩鎮割據說起。而藩鎮的出現,與節度使的設置有關。唐朝先在沿邊地區設立節度使。節度使的權限很大,總攬各州的軍政大權。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對投降的叛亂分子,立即授以節度使名號,仍令其照舊統領舊部、就地。他們的屬地逐漸變成了壹個個小獨立王國,被稱作藩鎮。 藩鎮權勢漸大,不聽中央指揮,各自獨立。這就是?#34281;鎮割據?#12290;?#34281;鎮割據?#26159;從唐代宗時[762年]開始的。自此以後,中國陷入了長達200多年的分裂局面。這種分裂局面,都是節度使專權,從而導致藩鎮割據造成的。趙匡胤即位之後,曾同政治家趙普談了壹次話。他虛心地問道,我想平定天下長久不息的戰亂,妳有什麽好辦法嗎?趙普誠懇地回答,有壹個好辦法,就是對方鎮的節度使,逐漸削奪他們的權力,限制他們的錢糧,收回他們的精兵。真是聽君壹席話,勝讀十年書。宋太祖豁然開朗。 ?#26479;酒釋兵權?#65292;就是他實施的第壹個步驟。有壹天,他專門宴請幾位重臣。酒酣耳熱之際,他說道,人生在世,無非是享受榮華富貴,並使子孫過上好日子。妳們何不交出兵權,購置田宅,飲酒作樂,安度晚年呢?大臣們壹聽,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們就都老老實實地交出了兵權。宋太祖授給他們有職無權的高官,讓他們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這樣,宋太祖不費壹刀壹槍,就收回了兵權。 為了使軍權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創造了行之有效的?#26356;戍法?#12290;所謂?#26356;戍法?#65292;就是中央的禁軍,要按期輪流到各地戍守。將領也要經常調換,使?#20853;無常帥,帥無常兵?#12290;這就造成了?#20853;無常將,將無常兵?#30340;局面。將兵之間生疏,有利於防止軍隊叛變。歷史證明,這壹方法,是防止軍閥割據的成功舉措。 宋太祖又針對當時的周邊形勢,提出了?#20808;南後北?#30340;統壹全國的戰略方針。南,指的是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趙匡胤對他們采取了剛柔相濟、軟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他實施各個擊破的策略,迅速地滅掉了幾個小朝廷,實現了南方壹統。而對投降的國主,壹律封以有名無實的高官,使他們享受榮華富貴。而換來的卻是國家的統壹,社會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壹個善於納諫的皇帝。有壹次,有壹個臣子立了大功,應予提拔,授給官職。但是,趙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給他升官。直言敢諫的大臣趙普上奏,請皇帝批準給該人升官。宋太祖想,妳啥事都管,這次我就是不答應妳。看妳怎麽辦。他帶點挑釁意味地對趙普說,我就是不想給他升官,有法妳想去!趙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來治罪的;賞,是用來獎功的。這是古今的道理。況且,刑罰是國家的刑罰,不是陛下妳個人的刑罰。怎麽能從個人的喜怒出發,想怎樣就怎樣呢! 這就是說,陛下妳應該講原則,不要耍小孩子脾氣。壹席話,說的宋太祖自知理虧,但奈於情面,他壹言沒發,站起來就回宮了。可是,固執的趙普卻緊追不舍。宋太祖入宮,他就立在門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趙普,很有妳不批準,今天就不善罷甘休之意。宋太祖壹看,也沒有辦法,是自己不對,就批準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終於實現了全國統壹的願望。他經過了16年艱苦的南征北戰,才結束了從安史之亂到十國紛爭的200余年的割據局面。這是他對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壹個重要貢獻。 宋朝之後是元朝。 元太祖 元太祖,名鐵木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1162年出生。22歲,第壹次稱汗,是為蒙古乞顏部可汗。1206年,45歲的鐵木真統壹各部,建立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1227年,66歲病逝。 成吉思汗的歷史貢獻之壹,是由於他的努力,在歷史上形成了壹個新的民族***同體棗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數百年間,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統屬,沒有形成壹個統壹的民族。 鐵木真,是鐵匠的意思。鐵木真的父親叫也速該,是蒙古壹個部落的首領。鐵木真的母親是月倫夫人。鐵木真9歲時,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鐵木真牢牢地記住了這壹點。也速該的部眾,紛紛離散而去。月倫夫人和幾個兒子孤立無援,陷入困頓之中。而其對立面泰赤烏貴族,對其發難,也拋棄了他們。鐵木真兄弟在苦難中逐漸長大成人。泰赤烏貴族認為,鐵木真很危險,對他心存恐懼,想盡早除掉他。他們派許多兵,到處搜捕鐵木真。鐵木真在森林裏躲藏了10多天,終於脫逃。少年的苦難生活,磨練了他的意誌。 鐵木真牢記他的仇敵,壹是殺父的塔塔兒人,壹是害己的泰赤烏人。為了報仇,他想到了聯合克烈部的脫裏汗。這個汗,後來稱王汗。他們有聯合的基礎,就是塔塔兒人是他們的***同敵人。而且,鐵木真的父親,也是脫裏汗的?#23433;答?#65292;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廣人眾,而且脫裏汗又是父輩,要想同人家結盟,必須態度誠懇,謙恭。此時的鐵木真,已經具備了政治家的素質。他經過深思熟慮,對脫裏汗謙卑地說:?#20320;是我父親的舊安答,像我的親生父親壹樣。我把娶妻時,妻子給姑父的禮物黑貂鼠皮襖,獻給妳。?#28982;後,恭敬地將皮襖獻上。脫裏汗看著眼前威武的年輕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興,便同意接納他們。從此,鐵木真就逐漸走上了振興之路。 以後,經過征戰分合,互有消長,經幾個部落的***同推舉,鐵木真就作了蒙古乞顏部的可汗。這是他第壹次稱汗。時年22歲。這時在很多方面,他已經顯露出領袖的才能。 1202年,強大了的鐵木真,消滅了宿敵塔塔兒人。 同年,鐵木真和王汗的聯盟大軍,又大敗敵對諸部聯軍。 1203年,鐵木真和王汗決裂。隨後,鐵木真消滅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勢力範圍全部歸鐵木真所有,鐵木真成為蒙古高原最強大的勢力。此後,鐵木真的大軍,所向披靡,消滅了太陽汗的乃蠻部。就這樣,鐵木真征服了幾乎整個遼闊的蒙古高原。於是,就在1206年,鐵木真再壹次稱汗。薩滿教巫師進壹稱號:?#20320;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妳采用成吉思汗的稱號。成是強大、堅強的意思。成吉思是這個詞的復數。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20174;此,鐵木真就獲得了這個獨有的特殊稱號。同時,成立了大蒙古國。這就標誌著壹個蒙古民族***同體出現了。 成吉思汗的第二個貢獻,就是為建立大壹統的元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軍繼續征討,他削弱了金朝,滅掉了西夏。他死之後,他的子孫們又繼續他未竟的事業。1234年,金朝滅亡。1279年,南宋滅亡。蒙古貴族建立了地域遼闊的元朝。從而,結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成吉思汗還率領20萬大軍進行了野蠻的西征,經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的裏海。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種行為應該徹底否定。 成吉思汗

希望采納

  • 上一篇:附件炎疼痛吃什麽藥好
  • 下一篇:馬來西亞有什麽特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