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袍哥會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下同)壹個民間幫會組織的俗稱,其他地區也稱哥老會。袍哥俱樂部起源於清末,盛行於民國時期。袍哥會與青幫、紅門壹起,是當時三大民間幫派組織。袍哥會曾是清代四川少數人的秘密組織。辛亥革命後,長期以來是壹個開放的組織,四川大部分成年男性直接加入或間接接受其控制。袍哥會對四川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甚至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它的許多痕跡。這壹特點在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是前所未有的。
四川敬老院成員被稱為袍哥有兩種解釋。壹種解釋是從《詩經》中取“無衣”之意,認為他們是同袍色的兄弟。另壹方面,袍與胞諧音,表示像同胞的兄弟。兩種解釋大致相同。
生產
清代乾隆以後,四川社會出現了壹個以劫掠為生的異姓結義集團,稱為路祿,其成員稱為路祿子。他們分散,群體間無聯系,活動於陜南、湘西、貴州、雲南等地。這些流民團夥通常在各縣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帶,或江湖上,持刀搶劫民間財物,從事賭博、殺人、放火、* * *等各種犯罪活動。露露沒有嚴格的組織、章程,也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和信仰。
嘉慶年間,川鄂安百裏教起義時,大量葫蘆子加入,有的甚至成為主力軍和首領。隨著安百裏起義的失敗,魯魯孜到處被鎮壓,但仍四處流竄,並有不少人混入清軍和首領中。為了加強他們內部的組織聯系,提高生存、發展和對抗政府的能力,他們逐漸吸收了大量早已流傳到四川的天地會的組織形式和聯系方式,或者直接與天地會合並,在道光年間發展成為幫派組織社會。
成立堂是學會成立的標誌,是學會獨立組織的成立儀式。四川最早的開山堂,壹般認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郭永泰在永寧(今敘永)開中山,被延平郡王召奪將軍印。根據袍哥首領的敘述,“加入聯盟的有4000多人。很快,鐘中山哥就傳遍了各省,尤其是四川。”
養老機構產生後,在各地發展迅速,南方各省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自己的組織。總的來說,養老機構的發展有三個特點:1,四川數量最多,力度最大。2.在湘軍等軍營發展非常迅速。3.雖然哥老會分布廣泛,但仍有強烈的反清情緒。鹹豐年間爆發的、蘭、李蘭農民起義的基本力量是哥老會。以後以反洋教為中心的反清宗教計劃的主力也是“壹君二糧三袍”等哥老會,是四川最大的宗教計劃大足宗教計劃的主力。
[編輯]
成員
最初的袍哥俱樂部成員大多來自社會底層。太平天國運動和李蘭起義失敗後,社會更加動蕩。沒錢沒權的成為袍哥是為了互相幫助,有錢有權的成為袍哥是為了控制地方,培養羽翼,積極加入袍哥隊伍。在這種趨勢下,不加入袍哥俱樂部,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編輯]
吳塘
由於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袍哥會在四川各山堂逐漸形成了高低五堂,即仁義禮智信五等。倫子堂的參與者大多是士紳。易子堂以商人為主;禮堂裏土匪地痞兵多。知子堂多為貧苦農民、工匠、船夫、車夫;信字堂人數不多,都是些下層人士,比如唱唱歌的,搓搓澡的。
[編輯]
分類
袍哥壹般不以此為業,但也有少數組織者或骨幹以此為業。還有壹些鄉鎮的袍哥俱樂部,完全是青林風格,以山為王,以劫為生。這種袍哥叫渾水袍哥,不偷不搶別人財物的袍哥叫清水袍哥。從人數上來說,清水袍哥是多數。
[編輯]
規模
自清代中期,哥老會在四川成立。到了清朝,* * *將其視為反清反社會團體,嚴厲打擊,所以人不多。清末,由於社會動蕩和* * *對底層控制的減弱,袍哥會人員迅速增加,最終達到半開放的地步。民國時期,袍哥俱樂部在四川保路運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而民國初年,局勢混亂,袍哥完全成為壹個公開的組織。到20世紀40年代末,估計四川30-50%的成年男性參加了袍哥俱樂部(有人估計70-80%)。
[編輯]
組織形式
[編輯]
地址
袍哥俱樂部最初接觸的聚集地是汕頭或向塘,成立壹個袍哥俱樂部組織叫成立山堂。汕頭、香堂的名稱作為袍哥會的壹個組織的名稱,如蓮花山富貴堂、峨眉山順德會館等。後來,隨著參與者的逐漸增多和聚會地點的改變,袍哥俱樂部的組織也隨之更名為碼頭、公港、俱樂部。
[編輯]
狀態
袍哥俱樂部沒有全國性的組織,甚至沒有區域性的組織。每壹個袍哥俱樂部組織都是獨立存在的,沒有依附關系,也沒有隸屬關系,但往往有人員往來。所以有大量的袍哥俱樂部。壹般壹個鄉鎮或城市有壹個街道,甚至更多。比如1949,成都有1000多家大眾俱樂部,重慶有300多家。
民國後期,壹些有實力的袍哥試圖合並,實現地區統壹。比如在國家社會部的支持下,重慶的袍哥成立了民族自強社,成都成立了民族互助社,但都是名存實亡,卻依然存在,獨立運作。
[編輯]
內部層級
袍哥組織內部排名分為五級,分別稱為第壹排、第三排、第五排、第六排、第十排。
頭排:頭排中的大哥是舵頭,也叫舵把和總裁。其他的休閑大哥,比如壹般社會組織的名譽理事,大多是有名望的人,也有壹些士紳和商人依靠袍哥的關系來促成社交活動。他們掛個名,贊助點錢,取得“大叔”的資格,俗稱士紳、商人。
三排:又名三哥,錢糧。掌管壹個社會的經濟和運作的企業(如茶館、賭場、倉庫)。
五排:又稱五哥、管事、紅旗管事、通信、執法等。,在袍哥中最有社會實力,很多都是職業袍哥,還有紳士紳士。
六排:副六,也叫五哥,是壹般成員。綠林叫藍旗,是負責巡邏,探東西的小頭目。
十排:統稱老姚,有馮姚、執法老姚和跑腿老李。老馮偉是壹個家財萬貫的年輕人,卻能做“天海大哥”。執法的多是流氓鬼子。袍哥傳道守轅門,制裁漢奸為殺手就是這壹代。跑腿就像在茶館或者賭場跑腿。壹般老姚都是新人組織者。
排名沒有二四七八九。第二,不敢逾越關羽(關羽被稱為關老爺)。第四,如果桃園有趙子龍當四哥,這個位子就空了。七據說是漢奸,瓦崗寨的羅成,行七。八、九忌楊家將八姐九妹。
[編輯]
三大會議
袍哥* * *壹年三次:農歷五月十三最隆重的壹刀會(為關羽)。七月,名為中原會,祭亡兄弟。臘月被稱為吃團圓飯。其實都是為了吸收新成員,商量壹些向塘內外的事情。還得介紹壹個袍哥新人,在香堂裏頂禮膜拜,聽舵手“排位”,然後袍哥就來了。
[編輯]
歷史事件
[編輯]
鐵路項目危機
1911年5月9日,清* * *接受盛宣懷建議,收回地方路權,宣布鐵路國有,將股份公司經營的川漢鐵路路權交給外國列強。由於四川人民對清* *的賠償不滿,反清情緒迅速高漲,四川的鐵路保護運動在極短的時間內如火如荼。兩個月來,四川大部分縣都成立了保路同誌會,包括同盟會和立憲派,但最主要的力量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袍哥,同盟軍所依靠的力量,即袍哥和新軍,四川同盟會負責人、尹、楊叔侃、吳等人也加入了袍哥。1911年8月4日,川西各地的袍哥大叔到子洲(今資中)羅泉井召開袍哥集會,討論保路反清問題,決定將同誌會改為同誌軍,在川西舉行反清大起義。9月7日成都血案爆發後,以袍哥俱樂部為主的陸寶同誌軍開始在全省武裝起義。165438+10月22日,重慶宣布獨立,成立蜀軍* * *。張培爵為蜀軍總司令,夏之時為副都督。65438年2月8日成都兵變後,各路同誌進入成都,尹改組川軍,尹、任總、副都督。至此,清朝在四川的統治宣告結束。
陸寶同誌的軍隊起義成功後,在四川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袍哥組織。這個時候,四川已經成了袍哥的天下。
[編輯]
保衛國家的戰爭
清朝被推翻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 12袁世凱稱帝,將中華民國改為* * *。原雲南巡撫蔡鍔、雲南將軍唐於1915年2月25日在昆明宣布雲南獨立,隨即組織了壹支約2萬人的愛國大軍討伐袁世凱,蔡鍔、李烈鈞、唐為壹、二、三軍總司令。唐也是雲南巡撫。袁世凱調兵八萬進攻雲南,在四川被蔡鍔擊敗。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同盟會再次拉攏和依靠袍哥,袍哥的武裝力量再次集結,在各地作戰。四川國防軍司令部設在劉家豪,溫江、崇州、雙流三縣交界處的袍哥碼頭。司令員、副司令員、參謀長都是曾經的戰友和袍哥。
[編輯]
紅色袍哥
按照中國今天的標準,袍哥俱樂部至少應該被列為非法組織,甚至是黑社會組織。但民國時期* * *的影響力較弱,而* * *的影響力與四川政壇的地方勢力之間的復雜矛盾,使得* * *經常依賴和利用這類地方組織的力量。所以很多袍哥領導都和* * *,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甚至直接為* * *,提供了方便。這些袍哥被稱為紅色袍哥。如瓊州川軍軍長王、,二十軍駐成都辦事處主任杜、。
[編輯]
* * *態度
[編輯]
枯萎
內戰末期,* * *部隊希望借助四川的特殊地形延續政權。就像抗日戰爭中,他們把首都從南京遷到成都,後來又遷到西昌,試圖對抗四川的* * *部隊。大多數袍哥大叔都參加了* * *組織的武裝抵抗。第五期“遊擊隊幹部訓練班”學員多為袍哥,各地成立的* * *救世軍、遊擊隊進行曲基本都是用袍哥武裝起來的。人民* * *解放四川後不久,1950年2月,* * *殘余勢力在川西各地組織叛亂,主力是袍哥。後來,被* * * *批判的大地主劉的弟弟劉組織策劃了這次叛亂,交給了* * *。劉是當時當地社會的主要幹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 *以土改的方式加強了對社會基層單位的控制,取締了壹切民間幫派組織,嚴厲鎮壓了反抗* * *的武裝袍哥社會,包括幫助* * *的紅袍哥組織,100多年的歷史就此結束。
[編輯]
其他的
[編輯]
嗨袍哥
在四川話中,加入袍哥會被稱為嗨袍哥。
[編輯]
茶館
茶館是袍哥俱樂部的重要活動場所。每個山頭都叫XX宮和XX社,各有自己的“碼頭”,並設壹個茶館作為聯絡地點,也就是香堂所在地,* * *就在茶館裏舉行。執事寶哥每天都要去茶館處理相關事務,接待江湖朋友,被稱為水口。茶館也是袍哥解決和調解糾紛的地方。袍哥俱樂部每年的三大活動也在茶館舉行。
[編輯]
相關重要人物
楊樹侃
吳玉章
張培覺
劉·
劉·
範紹增
冷開泰
陳俊山
杜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