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殼、蟹殼、魚骨、魚鱗、魚內臟......。這些在福建沿海十分豐富的海洋生物廢棄物,被石獅華寶海洋生化公司利用 "變廢為寶",陸續研發並規模化生產海洋生物醫藥保健品30多種、成為全球最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系列衍生物專業化生產基地,日產氨基葡萄糖系列產品10噸,產品全部出口歐盟、美國、日本等市場,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量的50%以上。
2008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全年實現增加值58億元,比上年增長28.3%。
"進入新世紀後,海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非常迅速。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廣順說。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08年,中國海洋生物制藥業全年實現增加值58億元,比上年增長28.3%。
隨著藍色經濟熱潮的興起,山東、廣東、江蘇、福建等沿海省份紛紛加大對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投入,將其作為藍色經濟增長點加快推進。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模還很小,面臨著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知識產權保護滯後等壹系列問題。
不久前,我國海洋藥物領域的第壹部大型圖書《中華海洋本草》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式。首發式上,來自國家海洋局、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等單位的多位領導和專家齊聚壹堂,對該書給予了高度評價。
壹本書的發行為何受到如此關註?原來,它是國家 "中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 "專項(908專項)的重要成果結晶。由中國海洋大學醫學院管華詩院士領銜,300多位專家歷時5年的努力,對海洋藥用生物資源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與評價,形成了我國迄今為止信息量最大的海洋藥物專著,主篇收錄了613味海洋藥物,涉及藥用生物以及具有潛在藥用開發價值的1479種,將為現代海洋藥物的研究開發提供翔實的基礎資料。它將為現代海洋藥物的研究和開發提供翔實的基礎資料。
這是國家推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又壹重要舉措。
專家指出,雖然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但受海洋開發技術和海洋生物制藥技術的限制,許多海洋天然產物的潛在藥用價值還不為我們所知,同時、由於海洋藥物生產工藝的復雜性和研發、試驗、臨床等研究階段的時間周期長,產業發展的規模還很小,面臨著生產、研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知識產權保護滯後等壹系列問題,都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海洋藥物標準化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之壹"。青島市中藥現代分析技術與標準化重點實驗室陳軍輝博士說。"海洋藥物要發展成為壹個產業,建立標準是必須的。但由於目前真正上市的海洋藥物並不多,相關的國家標準還沒有形成,很多工作還停留在對藥物安全性的檢測上。"
雖然海洋生物藥物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產業要做大做強、造福人類還需要時間,但專家們相信,在國家的持續支持下,它將壹天天成為海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