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綜合考慮資源優勢、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立足不同區域發展定位,加快推進區域產業布局優化,因地制宜發展工業經濟,推動區域間產業差異化、特色化、集群化協調發展,為我省建設重要戰略資源開發基地、現代加工制造業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和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發揮我省在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科技人才、軍工技術、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的優勢,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突破關鍵***性技術,大力推進產業深度集聚整合,優化提升發展層次和水平。
(壹)電子信息。加快推進我省經濟社會信息化,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分工的能力,做實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通信與網絡、平板顯示與智能視聽、計算機及外設、集成電路、電子信息技術應用設備及裝備、電子基礎元器件及電子材料等產業集群。大力攻關高端軟件、芯片設計、系統集成、新型顯示、敏感及傳感器件、新型電子材料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通信與網絡產品、平板顯示與數字視聽產品、計算機及外設產品、集成電路、信息技術裝備與應用電子產品、電子元器件及電子材料等。
(二)裝備制造。依托現有裝備制造優勢,抓住承接產業轉移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重大機遇,加快提升裝備制造產業規模,積極實施重大技術裝備“3+9”工程,即著力打造德陽、成都、自貢3大裝備制造基地,重點發展清潔高效發電設備、重型機械及容器、石油天然氣鉆采輸送設備、軌道交通設備、工程施工機械、節能環保設備、航空航天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民生用機械設備等9條產業鏈。圍繞國際國內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強以水電、火電、燃氣為重點的發電設備研發制造,開發大型水電機組、大功率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火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組。以實現產品成套化、性能高端化為突破口,以整機產品、關鍵零部件與功能模塊、基礎原材料等為重點,加強系統集成技術、基礎配套產品和自動化控制技術研究,大力發展發電設備、重型裝備、機車車輛設備、工程機械、節能環保裝備、數控機床和石油鉆采成套設備等重點產業鏈,積極開發航空、海洋等領域高端鑄鍛件產品。
(三)油氣化工。堅持“基地化、大型化、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向,深入整合產業要素資源,著力在資源開發工藝上進行嫁接,推進產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提高加工深度和產業附加值。突破天然氣化工、鹽化工、現代煤化工和磷硫化工等產業核心技術。推進石化深加工及精細化發展,培育壯大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和橡塑深加工等產業鏈。調整天然氣化工產業結構,發展天然氣制取高效復合肥、乙炔、氫氰酸、烯烴等。加強優勢資源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推進氣鹽氟結合,發展化工新材料。積極發展現代煤化工和磷硫鈦化工。加大工程塑料新品種開發及工程塑料的深加工和應用技術、新型氟矽橡膠開發及有機矽、氯、氟材料應用技術、特種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的攻關力度,大力發展氟矽材料、聚苯硫醚及纖維、芳綸、聚芳醚醚腈、玄武巖纖維等產品,研究開發碳纖維、聚碳酸酯等產品。
(四)汽車制造。強力引入大品牌大企業,推進整車制造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傾力打造整車制造業集群,實現我省汽車制造業“現代化、規模化、集群化”目標。圍繞壹汽大眾、壹汽豐田、吉利高原、四川南駿、重汽王牌、綿陽華瑞、成都大運、東風南充等整車生產企業,著力推動汽車及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和發展。重點開展整車設計、汽車發動機、變速器、傳動制動系統、汽車電子等關鍵技術攻關。全力推動轎車、城市越野、中重輕型載貨車、客車、專用車、汽車發動機及關鍵零部件等產品結構升級。突破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儲能系統、快速充電系統和電子控制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整車、關鍵零部件產品,加強供應鏈建設,延伸完善配套產業鏈。加快新能源汽車供能配套設施建設步伐,推進CNG、LNG汽車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
(五)飲料食品。圍繞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加速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水平,切實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形成推動工業經濟增長的新亮點。突破超臨界萃取、冷藏保鮮、新型滅菌、高精度定量罐裝技術、產品包裝關鍵技術,強化原料基地和質量控制體系建設,重點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白酒、肉制品、糧油制品、煙草、軟飲料、果蔬制品、泡菜、茶葉及乳制品等產業。大力發展地方名優特食品,提升產業附加值,擴大市場占有率。依托我省特有的地質氣候條件和白酒產業基礎 ,加快推進“中國白酒金三角”建設步伐,鞏固白酒產業在全國領先地位,進壹步提升品質、品牌影響力。
(六)現代中藥。圍繞構建現代中藥產業鏈,通過創新和技術改造,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推進我省現代中藥產業發展。突破道地藥材種植(養殖)、中藥飲片加工炮制、藥材粉碎、中藥提取、分離純化和在線檢測等關鍵技術,加強藥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重點支持國家基本藥物生產和供應。積極開展新藥開發、上市品種二次開發和保健品開發認證,豐富中藥新產品、新劑型。加強扶持川貝母、川芎、丹參、半夏、石斛等川產中藥材GAP基地建設。加強中藥標準體系研究、藥效基礎成分物質研究和藥性安全性評價工作,積極開展中醫藥項目國際交流合作。
(七)釩鈦鋼鐵。以攀西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為基礎,釩鈦產品結構調整為重點,積極提升技術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把我省建設成為世界知名的鈦材料和釩鈦優質鋼鐵生產基地。突破釩鈦磁鐵礦冶煉新流程、釩清潔生產、氯化法鈦白生產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釩鈦低微合金深度開發、多元優質鈦合金等高檔鈦材料核心產品,進壹步延伸釩鈦產品鏈,提高航空航天、核電風電、高速鐵路、汽車、高強度機械等特殊用途含釩鈦鋼材比例,積極發展多元優質鐵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優質不銹鋼、高附加值焊接材料及合金產品。
(八)能源電力。依托豐富的水能和天然氣資源,以提高能源電力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供給率為出發點,加大水電梯級開發力度,優先支持流域龍頭調峰水電站建設,建成三江七片兩線為基本格局的水電基地。加快川東北天然氣勘探開采力度和川南、川東、攀西煤炭資源開發整合以及煤氣化綜合利用建設步伐,大力推進頁巖氣開發,積極開發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加快分布式能源建設,豐富電力生產結構。按照“適度超前”原則,以跨區域電網通道尤其是西北西南輸電網絡建設和天然氣管道建設為重點,加強與華中華東電網、西北電網、川東北輸氣管道、華中輸氣管道的互聯互通,進壹步優化提高電力調度和天然氣調配能力。
(九)航空航天。積極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力發展航天電子、衛星應用等高技術產業和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完善航天產業鏈。增加航天核心技術儲備,強化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促進航天先進技術的市場轉化,培育知名品牌,著力打造國家級軍民結合型航空航天產業基地。重點推進軍機、公務機、無人機等整機研制項目,爭取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技術攻關及其產業化項目,積極參與大中型飛機機頭等關鍵設備產業分工,加快發展航空航天電子產品,大力發展飛控、液壓、燃油、電源等航空設備 。
專欄1 特色優勢產業重點項目(略) 充分發揮我省科技、產業和軍工優勢,堅持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導向,有選擇性地加快培育和發展壹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創新、技改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壹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興產品,打造新的產業增長動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壹)新壹代信息技術。加快下壹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壹代寬帶移動通信、下壹代互聯網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力爭在三網融合、物聯網、雲計算研發和示範應用上有所突破。重點發展高端軟件、寬帶通信與泛在網、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信息技術裝備、智能終端、高端計算機、新型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等壹批核心基礎產業。大力攻關雲計算、集成電路、可信網絡計算平臺、新型顯示及材料、高性能多業務承載網、射頻識別、數字虛擬等關鍵技術。
(二)新能源。突出新能源資源開發轉化和裝備制造兩大重點,促進新能源裝備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突破新壹代核能技術、先進反應堆、整機(系統)集成、關鍵模塊產品等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核電及民用核能利用裝備,風能、太陽能及生物質能發電裝備,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燃煤機組、超臨界循環流化床機組、煤清潔高效利用裝備、大規模儲能電池裝置和智能電網裝備。加大頁巖氣開發力度。研發推廣核能、風能、光伏電池、太陽能功能材料、生物質燃料、生物質發電、燃料電池、鋰電池、儲能技術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產品。積極開展電動汽車技術研究,大力推進節能汽車發展。
(三)高端裝備制造。發揮大企業、大項目帶動作用,全面提升高端裝備制造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智能化、專業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建設國家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以提升工藝技術和材料品質為基礎,突破空間基礎設施、高速鐵路成套技術、精密高速數控機床、柔性化及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以航空設備、航天與衛星應用裝備、軌道交通設備及機車車輛產業、智能設備與基礎制造裝備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大飛機機頭及機載設備集成、通用飛機、大型渦扇發動機、北鬥衛星導航應用關鍵元器件、大功率電力內燃機車、經濟型城際雙動力動車組、高速重載鐵路貨車等機車車輛產品和其他高速軌道交通裝備,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為核心的高速精密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數控成套智能制造裝備。積極開發空間服務系統、亞軌道科學研究火箭。
(四)新材料。堅持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相結合,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建成國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積極加強釩鈦磁鐵礦煤基直接還原技術、高端氟矽制造、先進環保的稀土冶煉分離技術、高精度硬質合金及制品制造、稀土功能技術、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和組織增生改性等關鍵技術研究應用,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性基礎材料研究。以釩鈦新材料、矽鋰新材料、化學新材料、稀土新材料、超硬新材料、生物醫用新材料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芳綸Ⅱ和芳綸Ⅲ、高品質鈦白粉、高純大直徑多晶矽和單晶矽、特種有機矽、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硬質合金數控刀具、新型人工器官等關鍵產品。
(五)生物醫藥。以生物技術為龍頭,大力推進疫苗、血液制品、診斷檢測試劑、醫療器械的研發和產業化、規模化,將我省建成國家重要的生物醫藥創新和產業化基地。著力開發基因工程藥物、抗體藥物、預防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新型疫苗、危重傳染病的快速體外診斷試劑。支持包括中西藥物新劑型、生物醫藥中間體特別是抗生素領域中間體的產業化,支持傳統中藥工藝的現代化技術改造。利用生物技術解決現有血液制品血源短缺的瓶頸,突破哺乳動物細胞無血清大規模培養的關鍵技術,多肽和蛋白質純化的關鍵技術,引導生物發酵在藥物研發方面的廣泛應用。鼓勵自主創新,扶持先導化合物結構優化設計和活性化合物高效合成 ,進壹步加強與完善新藥藥理學研究及毒理學評價體系建設。
(六)節能環保裝備。加快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建設,提升裝備制造技術和服務水平,逐步形成自貢節能環保裝備研發制造基地、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遂寧資陽西部高效照明產業基地、金堂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綿陽節能家電產品制造和廢舊家電回收利用基地、內江西南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基地等6大分工明確、特色鮮明、具有區域和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將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研制基地,推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突破高效清潔燃燒技術、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技術、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純燒高爐煤氣發電、純低溫余熱發電、有機廢水處理等關鍵技術,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以節能裝備、資源循環利用裝備、環保裝備產業為重點,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高效節能技術產品,開發節能電器、半導體照明(LED)、無極燈等綠色照明產品。
專欄2 戰略性新興產業“611”計劃(略) 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堅持以規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為發展指向,加快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提升傳統產業整體競爭力。
(壹)機械。用信息化技術和綠色制造工藝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機械工業,進壹步推動機械工業管理和服務現代化,積極發展機電液壹體化產品,提升產品水平、質量和可靠性,在研發提升重大技術成套裝備水平的同時,大力提升和發展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及基礎材料,努力推進我省機械產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大力提升鑄造、鍛壓、熱處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等基礎制造工藝,推進機械工業所需的小批量、特種優質專用基礎材料攻關,提高“四川造”成套機械設備大型鑄鍛件、基礎零部件、基礎工模具、關鍵原材料省內配套能力。
(二)冶金(有色)。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水電資源優勢,以開放和技術創新為抓手,在壯大普通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產品規模的同時,全力發展高性能有色金屬新材料,實現產業產品升級,努力打造中國西部的稀有金屬工業強省和水電冶煉壹體化有色金屬產品生產大省。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低品位難選礦采選、金屬冶煉、連鑄連軋、不銹鋼深加工和型材鍛造等關鍵技術瓶頸,提升工藝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強行業準入管理,積極推廣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工藝,大力淘汰落後產品與產能,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高性能、特殊用鋼鐵產品,開發板、帶、箔等高性能高精度鋁材、銅材和銅、鋁、鉛、鉬、鋅、鎂合金及制品,推進產業產品鏈的延伸和產品結構升級 。
(三)建材。盡快形成我省建材工業的產業聚集力、要素轉化力、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使四川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建材產業基地和建材物資交易中心。大力推廣浮法玻璃、玻璃纖維、建築陶瓷純氧燃燒技術,推廣窯爐余熱回收利用、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提高資源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水平。以水泥、平板玻璃等產業為重點,切實加強行業準入管理。加大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新型建材、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和特殊功能型、節能型、資源綜合利用型建築材料,化解部分行業產能結構性過剩矛盾。
(四)輕工。加快運用高效節能裝備、信息化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改造傳統輕工產業,提升造紙、制革、日用玻陶及制鹽等行業的規模化水平。提升家具、鞋業等原創設計水平。推動半導體技術、變頻技術在照明燈具、家用電器行業的應用,大力發展LED燈、無極燈等新壹代節能光源和智能變頻、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家用電器產品。推動改性技術在塑料行業的應用,發展可降解塑料和特種功能型塑料制品。
(五)紡織。突破寬幅印染、高檔服裝面料、高性能化學纖維、苧麻染織、生物質纖維材料產業化等關鍵技術,推廣新型清潔、節水型印染設備及新型節能減排技術,提升紡織業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力發展品牌服裝、家紡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積極發展產業用過濾除塵、醫用、特殊裝飾用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