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教師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壹例

教師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壹例

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體現,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以下是我為您精心整理的壹份教師心理健康調查報告。希望對妳有幫助!

1職業倦怠是美國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的壹個概念,是指職業環境中為應對長期的情緒應激源和人際應激源而產生的壹系列心理和生理綜合征。馬斯拉赫認為,工作倦怠是由三個維度構成的心理狀態,即情緒衰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緒衰竭是工作倦怠的核心組成部分,即感覺到情緒上的疲憊。如果這種疲憊的情緒狀態持續時間較長,個體就會感受到壹些負面情緒,對工作對象表現出消極、冷漠的行為,即人格解體。成就感降低是指工作中自我效能感降低,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傾向增加。

壹.調查原因

職業倦怠存在於許多行業,尤其是中學教師這壹高危人群。教師職業倦怠不僅危害身心健康和職業發展,而且嚴重影響教育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關註和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迫在眉睫,學校就此問題進行了抽樣調查和深入思考。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我們學校有63份抽樣問卷。

評分標準:a,完全沒有這種情況;b,這個很少見;c、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

d,很大程度上,這種情況;e,完全壹致。與各參賽隊分別設立獎項,讓各參賽隊教職工各盡所能,各盡所能。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齊心協力把工作做好。

2.學校領導更加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使壹部分青年教師主動走上了專業發展的新路子,壹部分骨幹教師自覺發揮表率作用,壹部分老教師也主動撰寫論文、傳授經驗,壹部分中青年教師自願參加項目實驗。這些意想不到的變化,都印證了過程考核量化的合理性和團隊競賽激勵機制的可行性。

3.2.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分析從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現狀調查統計(表1)中,我們發現①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前五位分別是:心理失衡33.16%;情緒失衡為31.05%;強迫癥28.95%;軀體化為26.67%;焦慮23.16%。這說明中學教師普遍存在課業負擔過重、情緒失常的現象。同時也可以看到,現在的學校依然都是分數換算成普通班級獎金,榮譽和年級平均排名;畢業班獎金,榮譽和?升學率?、?重點錄取率?掛鉤;重點班和普通班都離不開學生的考試成績等等。老師在哪裏?分數?在高壓之下出現強迫癥、軀體化癥狀、焦慮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在市場經濟大潮下,過度付出得不到高額回報(尤其是那些普通班的老師)或榮譽(精神或物質)激勵,心理情緒失衡也在情理之中。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決於身體健康、內心平衡和環境和諧。身體健康(包括規律作息、科學營養、及時鍛煉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部分教師的身體健康行為無法得到保障;內心平衡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的和諧統壹決定的,是心理健康的關鍵。由於部分教師受到自我定位、自我體驗、人文環境等不良認知的影響,情緒和行為不健康。環境和諧是指社會支持的和諧,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於部分老師的苦心經營或對差生或班級管理的轉化,學生考試成績壹般,得不到管理者和同伴的認可和肯定,心理失衡進入心理健康問題狀態。從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中學男教師的心理和情緒失衡明顯高於女教師,這可能與其價值期望、工資、獎金、榮譽和面子有很強的相關性;中學女教師的軀體化癥狀、焦慮、強迫癥的發生率明顯高於男教師,可能與女教師過於關註自身健康和母愛期望有關。④調查中發現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也反映教育部門?父母?工作作風嚴重,在人際交往、心理疏導、教師自我調節等方面缺乏相應的環境和機制;教師身心負荷重,日常生活單調,情感生活蒼白;家長和社會對老師期望過高,要求過多,讓壹些心理素質不高的老師難以承受。

3.3.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健康成長有哪些影響?教師是學生的啟蒙者,幫助學生撕開無知的黑暗,激發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引導他們走向真理的光明之路;教師是學生健康、幸福和未來的守護者。老師對學生的愛,就像太陽對大地的愛,春雨對莊稼的愛,大自然對人類的愛。它溫暖而慷慨,豐富而寧靜,深邃而悠長。老師無私而高尚。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段話說明了心理健康的教師在培養學生中的作用和自身的價值。那麽,有心理健康問題的老師會對學生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

3.3.1,教師不健康的心態可能直接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美國各級學校健康問題報告》特別指出:由於情緒不穩定的老師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不應該讓他們留在學校。壹個脾氣失控、嚴重抑郁、極端偏見、兇殘、挖苦或習慣性虐待的老師,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威脅,就像肺結核或其他危險的傳染病對孩子身體健康的威脅壹樣嚴重?。教育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小學生具有明顯的易感性、易變性和可塑性。壹個在學校受到老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的學生,壹生都會在腦海中保持壹種陰郁的情緒。例如,在焦慮的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容易變得焦慮、緊張和恐懼。在充滿敵意和偏執的老師手下,學生容易產生相應的敵意、偏執,缺乏自信和尊嚴。壹旦他們在人生發展中遇到相應的場景,青春期失敗和屈辱的記憶會讓他們失去挑戰的勇氣、自信和毅力。壹個在中小學情感發展受到壓抑的孩子,會受到命運的不公平對待。在歧視中長大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差,情感發展也容易扭曲。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個人未來的健康和幸福,還會影響他人和社會,誘發不穩定因素,給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穩定。

會造成嚴重的幹擾和破壞。

3.3.2.教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正常的師生關系。壹項調查顯示,近壹半的學生害怕壹些老師。有老教師傳授經驗給年輕教師:妳對學生不能太客氣,壹開始就要制止,不然他們就在鼻子上、臉上,騎在老師頭上拉屎撒尿。?有些老師以能夠嚇唬學生並讓他們保持誠實為榮。為了達到這壹目的,有時他們甚至不擇手段,如訓斥、責罵、諷刺、諷刺、站開、值班處罰、掌摑、擰耳朵、掐嘴、拳打腳踢等。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合作的關系,但是在這些心態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感受到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貓和老鼠警察和小偷法官和罪犯棍子和懶驢?的關系。

3.3.3.老師不健康的心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人生態度。在學校中,教師是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在學習生活中的追求,都很大程度上受老師的言傳身教影響。出名?皮格馬利翁效應?從正面揭示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這是每個老師都應該努力做到的,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優秀的老師。但同時也要看到,壹些老師因為不良的言行和心態,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消極,厭學、厭學、厭學、厭學、厭學甚至厭學的現象屢見不鮮。有些老師雖然心理健康沒有明顯問題,但由於觀念上的偏差,對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態度卻大相徑庭。對所謂的差生(主要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沒有耐心和愛心。這種態度的直接後果就是這些學生的學習越來越差,學習熱情越來越低。有資料顯示,在占學生總數20%左右的學困生中,有相當壹部分成績不好與老師的消極態度有關。比如作家三毛,初中數學不好。有壹次,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成績。老師懷疑她作弊,讓她站在講臺上給大家看,用畫筆在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大的黑圈,美其名曰:?吃鴨蛋?。從此,三毛不僅在腦海中留下了難以承受的陰影,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信心。還有壹些同學通過我們的采訪經常逃課。他們不是因為不懂這門課程,而是?不屑?教這門課的老師。平心而論,相當壹部分學困生並不是不喜歡學習。他們成績不理想大多與老師態度消極有關,主要是老師觀念錯誤,心理不健康。綜上所述,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明顯的影響。因此,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維護和改善教師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結論與思考

4.1,結論

4.1.1.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總體檢出率為22.30%。心理失衡、情緒失衡、強迫癥、軀體化、焦慮是極其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4.1.2.中學教師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或情緒障礙,歸根結底是心理能力低下。主要表現在:體育教師對其職業角色的不良適應;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A型性格導致人際關系不好;認知偏差等等。

4.1.3,中學教師的人際關系緊張敏感、抑郁、適應不良、偏執、敵對等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4.1.4.中學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略高於女教師,存在心理失衡和情緒失衡。

強迫性極其嚴重;中學女教師的軀體化癥狀、焦慮和強迫癥的發生率顯著高於男教師。

4.1.5,高考中的中學學歷?指揮棒?在這種情況下,它不僅造成了教師的不健康心理,而且加強了壹些教師的粗魯作風。

4.1.6中學教師存在課業負擔過重、日常生活單調、缺乏體育鍛煉和文化娛樂活動等現象。

4.2、思維

4.2.1.教師主導著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教師的心理健康和正確引導直接影響和支配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護他們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4.2.2.教師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教師。教師也是充滿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心理健康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而是如何讓他們控制自己的心理,向好的方向發展,進而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和生活質量,健康自信地教書育人。值得研究。

4.2.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動與心理調適密切相關,如何遵循青少年心理情感發展的易感性、多變性和可塑性的軌跡來開展教育,尤其是教師在其中發揮什麽作用,使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

4.2.4.現行教育評價制度與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的發展和進步要求引入和完善更合理、更科學的評價體系。

4.2.5、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最為重要。如何操作和實施,需要認真研究和切實可行的措施。

主要參考資料:

1,王繼生精神時代[M]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九月

2、唐映紅等人過著瀟灑的生活[M]中國民航出版社1998年3月

3.陳會昌競爭社會的心理文化透視[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

4、何建明中國高考報告[M]華夏出版社2000年4期

5、周建平來自哪裏?科學認識論?到達?生活認識論?[J]教育研究和實驗,2002年+0 . 43867867685

6.楊永龍,楊建平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教育創新+0998+0 . 19985 . 19869896666

7.陳妍希的教育質量會不會過度?[n]文匯報2002年4月22日8。陸曉婭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實無處不在[n]中國青年報。教育技術2002年5月24日。

教師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第二部分:通過對我校26名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其中完成問卷22人,有效問卷22份。調查可信度很高。調查結果顯示,12%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73%的教師感到職業壓力大,其中班主任的壓力大於非班主任。考試的時候壓力比平時大。

在22份有效問卷中,16人(73%)經歷了職業倦怠。

近壹半的受訪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很累,出現明顯的疲勞、記憶力下降、頭痛、身體疼痛、失眠多夢等癥狀。其中,大多數教師認為影響個人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壓力,第壹個是來自日常教育教學的壓力,第二個是來自學校管理的壓力。這種心理壓力進壹步加劇了教師的亞健康狀態。調查顯示,上班越早,壓力越大,亞健康水平越高。下班越晚,壓力越大,亞健康水平越高。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壓力明顯大於學科老師;美術、音樂、體育老師業余時間相對輕松,其他學科老師比較忙,說明應試教育壹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

教師心理壓力大,心理健康狀況差,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30%的受訪教師反映壓力大,42%的教師反映壓力大。兩者結合在壹起,說明大部分教師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教師的壓力已經成為我校教育改革必須重視的問題之壹。

2.73%的被調查教師存在嚴重的職業倦怠,即幾乎每10名被調查教師中就有7人存在嚴重的職業倦怠。雖然我們還沒有高度重視教師的職業倦怠,但事實上,部分教師的職業倦怠非常明顯。學校有必要立即采取措施幫助教師治療和預防職業倦怠,以進壹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3.素質教育的壹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從調查結果來看,36%的受訪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心理健康差的老師如何培養心理健康的學生?如何才能保證這些老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在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同時,我們必須關註教師的心理狀況。

4.雖然62%的受訪教師身體狀況良好,但這是壹件可喜的事情。但我們也要看到,38%的被調查教師身體狀況不理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在我們學校依然很嚴重。學校有必要進壹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措施保證教師的身體健康,並註意組織教師平時參加體育活動。

是什麽影響了教師的心理健康?通過問卷調查,反映了原因:

& gt& gt& gt更多精彩下壹頁?教師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 上一篇:爬鳳凰山有什麽技巧和註意事項?
  • 下一篇:有沒有免費企業名錄,而且質量不錯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