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型膿病:
①傳染途徑:病原通過食物、外傷感染和田間昆蟲相互感染而引起蠶發病。從感染病菌到發病約5-7天,小蠶發病較快,大蠶發病較慢,主要發生在3-4眠和大蠶將熟前後。
②癥狀:蠶體腫脹,體色乳白,行動時瘋狂吵鬧,常在蠶座和蠶窩周圍爬行,皮膚易破損,爬過的地方留下乳白色膿液的痕跡,死後蠶體腐爛發黑,因發病時期不同,表現的癥狀可分為:
不眠蠶:蠶齡剛發病時,皮膚緊繃發亮,不遲桑葉,在蠶座上狂爬!不能入睡,最後皮膚破裂流膿而死。
高節蠶:在四五年蠶盛發期前後,節間膜高,形如竹節。
萎縮蠶:在五齡蠶發病後不久付食,蠶皮松弛,節間膜隆起折成環狀,蠶體萎縮,逐漸停食,多成環狀萎縮蠶。
膿蠶:5齡開花食期至催熟期發病,全身腫脹,體色乳白。
2、中腸型膿離子病和中空頭軟化病
中腸型膿離子病和中空頭軟化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各批蠶均可發生,但發生較嚴重的季節是第3-6批蠶,也就是高溫季節。
①中期腸膿病癥狀:蠶眠不均勻,大小不壹,眠起不齊,發育緩慢,病蠶蠶體消瘦,吃桑減少或不吃桑,齡蠶發病萎縮;4-5齡發病後兩三天,病蠶胸部稍透明,病情嚴重時,不吃桑葉,腹部腫脹,尾部萎縮;蠶爬到蔟邊懸掛不動,然後向外流出大量胃液而死亡。大量胃液而死。
②空頭軟化癥癥狀:齡期率食1-2天的縮頭蠶,特別是5齡蠶發生較多,病蠶少吃桑或不吃桑;成活齡期飽食期,特別是5齡蠶發生較多的空頭蠶,病蠶頭胸上仰,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吃桑或不吃桑。
3、細菌性疾病
主要是通過病菌的途徑傳染和外傷感染給蠶引起的疾病
①細菌性胃腸病:主要癥狀有:率食、不食桑,蠶體皺縮消瘦,蠶體前部消化道內有桑葉,充滿消化液,外觀呈半透明狀,蠶排泄糞便稀少,又稱始縮、空頭、病痢等癥狀。
②黑胸和靈芝敗血病:屬急性病,壹般感染24小時死亡,死後全身胸部擴大呈黑色為黑胸敗血病,死後全身出現褐色斑點,全身軟化呈紅褐色,皮膚均有破損,流出紅色臭水等為靈芝敗血病癥狀。
3 ③ 赤黴病:主要是通過吃蠶而感染發病引起的,分急性和慢性兩種,吃大量病菌,就急性發作,感染後半小時,停業吃蠶葉前半身僵硬,胸、尾萎縮空虛,輕度感染發病較慢,2-3天後相繼死亡。
4、僵蠶
僵蠶是由真菌寄生在蠶體內引起的,由於蠶死後不腐爛,蠶體變硬,故又稱硬化癥。發病環境主要是潮濕環境,如高溫高濕則發病快,低溫低濕則稍慢。
5、多化蠅咀嚼病
癥狀:大蠅產卵於蠶體表皮,經36-48小時孵化成幼蛆鉆入蠶體,蠶體表皮留下白色卵殼,卵殼脫落後出現明顯黑斑。隨著蠶蛆的生長,黑斑擴大成漏鬥狀,約4-5天後,蠶死亡,如五齡蠶被寄生則有早熟傾向,熟蠶結繭後,但結繭後2-3天就飛穿繭而出,成為穿頭繭,此繭即為下壹繭。
6、中毒
①觸殺型農藥中毒
癥狀:尾急、胸擡高、吐水、S形顫抖。
②內吸型農藥中毒癥狀:蠶中毒後不吐水而顫抖,胸部膨大,死後成壹字形,身體柔軟。
③廢氣中毒癥狀:主要是由於環境中硫磺、二氧化硫含量過高而積聚在桑葉中,蠶通過食物感染所致,廢氣中毒的蠶體表兌現,全身關節腫大,易破皮受傷而死。
4.肥料中毒:主要是桑園施肥間隔時間不夠,對桑葉養葉而引起中毒,蠶中毒後還會出嘔吐、顫抖現象。
三、蠶病的防治
1、蠶病的防治
①徹底消毒,消滅病源,切斷傳染途徑
養蠶前後,用1%漂白粉澄清液,對蠶室養蠶用具和環境進行兩消壹洗,即:
清洗蠶室、環境、養蠶設備→配藥→消毒→用清水清洗→消毒
在消毒過程中,應要求蠶室、環境、養蠶設備→消毒
②蠶體、蠶座消毒:
新鮮石灰粉,在食前或每次加網前對桑園進行蠶體消毒,對敗血病、軟化病病原體有較強的殺滅作用,要求四齡撒施2次,五齡每天撒施1次,發病期每天撒施2次。
抗病1號強氮石灰粉消毒劑,對僵直病、衰竭病病原體有殺蟲作用,(強氮石灰粉消毒劑的配制與使用:50克強氮石加3斤石灰粉攪拌均勻,每天早晨餵蠶前叫人薄薄地灑壹層在蠶座上,然後立即餵蠶葉)。
③隔離和消滅病源:
做好提青批處理,嚴格淘汰弱蠶。
④建立嚴格的防病衛生制度
進入蠶室、儲葉室要換鞋,餵蠶前後要洗手,挑葉桶、去桑筒、蠶沙桶要嚴格分開使用,除蠶後的蠶沙要消毒並暴曬;病弱蠶不能用手撿拾(用竹筷夾)不得亂丟亂放,不得餵雞,要用石灰在缸內集體埋入燒掉,蠶糞不得亂堆亂漚,要放在離蠶室較遠的地方堆漚,不要施在桑園內。
2、藥物加食治療
①膿病、軟化病;可用蠶膿病靈、蠶膿病清,蠶用天蠶房加食治療,按說明書使用。
②細菌病:可加食氯黴素、紅黴素,按說明書使用。
③僵蠶病:主要使用蠶體蠶座消毒。
④蠅蛆病:在四五齡時可加食殺蠶蠅乳劑效果較好。
⑤農藥中毒:
觸殺型農藥中毒:a、可在食物中加入阿托品壹水0.5斤,加入食物中養身噴灑。
b、食物中加入糖水或茶水等。
5.攝入型類農藥中毒,可加食腎上腺素註射液加水壹斤加食或加食糖水。
6廢氣中毒:輕度廢氣中毒可加食1.5%石灰漿澄清液,減輕中毒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