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通常從頭部開始,癥狀加重時會發展到面部、耳後、上胸部等其他部位,表現為片狀灰白色糠秕狀鱗屑,基底微紅,有輕度瘙癢。嚴重時會出現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塊,可能伴有滲出和厚痂。脂溢性皮炎最常見於成人和新生兒。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不明,有人認為與遺傳有關,但尚未得到證實。它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引起的繼發性皮膚炎癥。心理因素、飲食習慣、維生素 B 缺乏、酗酒等都可能對本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壹定的影響。
治療主要是保持皮膚清潔,限制脂肪飲食,酌情用藥。
處方
1.少吃油膩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吃蔬菜和水果。
2 每晚用少量硫磺皂或硼酸皂加溫水洗臉。去除面部油脂,清潔皮膚。
3- 遵醫囑用藥,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才會有效。
脂溢性皮炎 [概述] 脂溢性皮炎是發生在脂溢部位的壹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典型損害為暗黃、紅色丘疹或斑塊,邊緣清楚,表面覆蓋油膩性鱗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有研究者認為本病是在脂溢性脫發的基礎上,皮膚表面正常菌群失調,卵圓形糠秕孢子生長增多所致。
【癥狀】1.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片、斑塊或斑丘疹,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由於皮損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略有差異;2.皮疹好發於頭皮、眉間、眼瞼、鼻及兩側、耳後、頸部、前額及上背部肩胛間、腋窩、腹股溝、臍窩等部位,皮脂腺分布豐富;3.自覺癥狀為不同程度的瘙癢;4.嬰兒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出生後的第壹個月,皮損多在頭皮、前額、眉毛、面頰等處,呈溢脂性紅斑。皮損多發於頭皮、前額、眉毛和臉頰,為溢出性紅斑,伴有黃色痂皮。
【診斷依據】 1.好發於成人和新生兒,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對稱分布;2.皮損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豐富的部位,如頭面部和皺褶處;3.病程慢性,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治療原則】
壹、系統治療:1.維生素B2、B6及復合維生素B等;2.瘙癢劇烈時可給予鎮靜止癢劑;3.炎癥明顯或炎癥範圍較大時可短期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二、局部治療:治療原則是去脂、消炎、殺菌、止癢。
【療效評定】 1.治愈:自覺癥狀消失,皮疹消退;2.好轉:自覺癥狀減輕,皮疹大部分消退;3.不愈:自覺癥狀和皮疹均無好轉。
【專家建議】本病壹般診斷不難,但應警惕與紅斑曲黴菌病鑒別,以免貽誤治療時機,造成嚴重後果。治療時還應註意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限制脂肪及糖類飲食,忌飲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熱水肥皂洗頭,避免如篦頭發等機械性刺激。
脂溢性皮炎 別名 病理概述
本病是在脂溢性皮炎基礎上發生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損害為鮮紅色或黃紅色斑塊,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發生於頭皮,也可波及其他皮脂腺豐富的部位。流行病學特點 發病機制 治療
1、全身治療:服用B族維生素,如B2、B6等。瘙癢劇烈時,可使用鎮靜劑和止癢劑。嚴重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抗生素治療。其他可用維生素 C、硫代硫酸鈉等靜脈註射。中醫治療以祛風、潤燥、清熱為主。2、局部治療:以溶解脂肪、角質剝脫、消炎止癢為主,根據不同部位、不同皮損采用不同劑型。近來多見酮康唑制劑,其治療機理為抑制卵圓形糠秕孢子繁殖,降低睪酮水平,影響角質細胞和皮脂腺細胞的活性。預防
1、限制脂肪、糖類飲食,多吃蔬菜。2、少用熱水肥皂洗頭。3、避免各種機械刺激,如篦頭發等。臨床表現
脂溢性皮炎常見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和成年患者,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部位,損害多為褐色或黃紅色斑片,邊界清楚,有油膩性鱗屑或結痂。由於損害的部位和輕重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1、頭皮:開始為大面積灰白色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性斑塊,以後逐漸擴大融合成邊界清楚的大斑塊,嚴重者頭皮均覆蓋油膩有臭味的厚痂而脫發。2、面部、耳部、耳廓、頸部:常從頭皮蔓延而來,為黃紅色或油膩性鱗屑性斑塊。3、胡須:有兩種類型 壹種是毛囊口輕度紅腫,發炎後有淡褐色小痂,即 "胡須瘡",頑固難治。另壹種是散發的紅色油膩性鱗屑,膿皰形成較深,累及整個毛囊。4、軀幹部:初起為小的紅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膩性鱗屑,以後逐漸變為中央有細糠狀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和大片油膩性鱗屑的環狀斑塊,好發於前臂和肩胛骨之間 5、皺襞部:多見於肥胖的中年人,皮損形態為散發的磨擦性紅斑,紅斑邊界清楚,上覆油膩性鱗屑。肢端:損害表現為肢端紅斑,邊界清楚,覆有油膩性鱗屑。7.嬰兒:表現為紅斑和鱗屑,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通常在 3 周至 2 個月內痊愈。診斷
在脂溢性脫發的基礎上發生,常從頭部開始向下蔓延,好發於脂溢性脫發較多的部位,有油膩性鱗屑性黃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對稱分布,自覺瘙癢,慢性經過,易反復發作。鑒別診斷
並發癥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免疫、遺傳、激素、神經和環境因素有關。它可能主要是在皮脂溢出過多的基礎上,繼發於真菌(卵形糠秕孢子菌)和細菌(痤瘡丙酸桿菌)的原發性感染以及對細菌的繼發性過敏。自身免疫在繼發於這種疾病的濕疹和播散性脂溢性皮炎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壹定的作用,這是艾滋病最常見的皮膚癥狀之壹。
重要病理變化
a毛囊漏鬥部局竈性海綿狀水腫;
b毛囊口 "唇緣 "脫屑、結痂,毛囊口及兩側表皮角化過度,漿液和中性粒細胞呈均勻的淡紅色染色;
c毛囊角化過度和角化過度構成毛囊角化癥。
壹般病理變化
a急性期:輕度局竈性海綿狀水腫,淺層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的血管周圍浸潤,伴有少量中性粒細胞,真皮淺層血管明顯擴張,真皮乳頭水腫,
b亞急性期:真皮淺層輕度海綿狀水腫、牛皮癬樣增生、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毛細血管明顯擴張,毛囊角化,
c 慢性期:毛囊角化伴內部角化過度,表皮銀屑病樣增生,淺層血管周圍有稀疏的淋巴細胞浸潤,淺層血管叢的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明顯擴張。
鑒別診斷
銀屑病:通常沒有海綿狀水腫,毛囊口的 "唇緣 "沒有鱗屑結痂。
裂殖真菌病:角質層中存在菌絲和孢子,PAS 染色可清晰顯示。
膿皰病:革蘭氏染色顯示角質層內有陽性球菌。
臨床特征
a多在脂溢性皮炎的基礎上發生,
b常見於頭、面、背等脂溢性部位,嚴重者可泛發全身、
c皮損為境界清楚的紅斑,有壹層薄薄的油性鱗屑和痂皮,
d自覺瘙癢,
e嬰兒泛發性脂溢性皮炎是壹種自限性疾病,稱為萊納病。
臨床診斷鑒別
銀屑病
牛皮癬
濕疹
面部遊泳病是怎麽回事?
面風,相當於西醫的頭面部脂溢性皮炎,是壹種以頭面部浮腫、皮膚瘙癢、滲出結痂為特征的疾病。中醫也有 "面遊風"、"面遊風毒 "等名稱,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也記載:"此證生於面部,初起面目浮腫,癢如行蟲,皮膚幹燥,時起 皮膚幹燥,不時出現白屑。後次極癢,搔之,濕熱盛則津黃水出,風燥盛則津血出,痛則窘迫"。本病因發病部位和損害輕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
(1)頭皮 初起可見小片白屑,狀如糠秕或油膩性鱗屑性斑塊,以後逐漸擴大融合,甚至累及前額,可見丘疹、滲液、結痂,嚴重者頭部布滿厚痂,毛發脫落。
(2)面部、耳部、耳後及頸部常由頭皮蔓延而來,面部的前額、眶上、眼瞼、鼻唇溝尤甚。初起時患處發紅,叠起粟粒大小丘疹,其色淡紅,日久則融合,呈黃赤色,上覆油膩性厚痂,如膏似脂,或水黃黏稠,瘙癢不止,眉間常因搔抓而稀疏脫落,鼻唇溝及耳後可皸裂。
(3)胡須部 有兩種類型,壹種為紅色皮損,可有淺褐色結痂,形似胡須,常稱為胡須瘡;另壹種表現為全身泛紅,白屑較多,可見膿皰,瘢痕形成。
本病常因飲食不節、酗酒、精神緊張等而加重病情,故病程長,易反復。
脂溢性皮炎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
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過多的基礎上發生的。常從頭部開始向下蔓延,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部位,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油膩性鱗屑性黃紅色斑片,境界清楚,自覺瘙癢,由於是壹種常見病,為了避免造成誤診,有必要與其他疾病進行鑒別:
(1)頭面部牛皮癬損害分散成片,界限清楚,鱗屑很厚,觸之高低不平,發短不落,發聚成束,重者發.短發不脫落,短發聚集成束,損傷可連成大片,擴大到前發際,重者可侵入前額數厘米。刮除鱗屑有薄膜現象(即刮除鱗屑後,其下有壹層紅色發亮的薄膜)和出血現象(即輕輕刮除薄膜可出現散在的小出血點),薄膜現象和出血現象是牛皮癬損害的重要特征。
(2)銀屑病好發於頸部、軀幹、四肢近端,皮疹呈橢圓形,中央微黃,邊緣稍隆起,淡紅色,有白色糠秕樣鱗屑。開始時為單個損害,稱為母斑;母斑逐漸變大,直徑可達2~5cm或更大,有時可有2~3個母斑同時出現,1~2個月後陸續出現較小的紅斑,好發於軀幹,皮疹的長軸與皮膚的花紋相同,壹般4~6周自行消退,不復發。
(3)癬損害邊緣隆起,狹窄。境界清楚,有中央愈合向周圍擴展的環形損害。瘙癢明顯,患者常有足癬病史。
(4)紅斑丘疹性蕁麻疹主要分布於面、頸、胸、背正中。面部開始有對稱形紅斑,上覆鱗屑和痂皮,頸背部和胸背部在紅斑的基礎上出現水皰,破裂後形成痂皮,尼氏征陽性。(即在水皰頂部加壓,可見水皰液滲入周圍表皮;牽拉水皰壁的殘余物,使周圍表皮進壹步剝脫;更重要的是,外觀正常的皮膚也因摩擦而破損)。
(5)酒糟鼻皮炎不涉及頭皮部位。眉毛和鼻唇溝不是最常見的部位,有長期外用激素制劑的病史。
中醫治療面部創傷有效嗎?
面風,即頭面部脂溢性皮炎,其皮損不僅影響美觀,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覺瘙癢難忍,嚴重妨礙日常工作和生活,如何使患者恢復往日的健康呢?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風熱侵襲,郁久血燥,肌膚失潤或暴食辛辣厚味,使陽明胃經濕熱蒸騰而成。中藥以涼血祛風、利濕通腑、滋陰潤燥等方法治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另外,如果配合外用藥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上述治療外,患者日常的自我保健如生活規律;註意飲食,飲食上忌油膩、含糖量高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煙酒,保持大便通暢;不用刺激性肥皂洗滌等也很重要。
臉上皮膚幹燥起小包:幹性脂溢性皮炎 2001年02月15日 16:20 新浪生活
問:最近壹段時間臉上的皮膚越來越差,也不是痘痘,反正有壹些小包,不大,也不紅不癢,皮膚也很幹燥。這樣壹看就是大年級了,好像 30 歲了,怎麽辦?平時飲食需要註意什麽,要多吃水果嗎?
吳醫生答:皮膚幹燥,甚至有些脫皮、紅斑,這是壹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叫幹燥性脂溢性皮炎。
它是由皮脂分泌異常合並糠秕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它通常發生在面部、前胸和後背。它通常發生在冬春季節,通常由疲勞、情緒緊張或感染引起。
由於皮脂分泌少,日常使用的洗面奶不宜堿性過強。飲食控制,少吃糖、脂肪飲食,多吃水果、多喝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搔抓,生活規律。
治療上可外用維生素B6軟膏,在較嚴重的部位可短期使用優甲樂、艾洛松等有激素副作用的藥物,每天壹次,不要超過壹個月。發病期間應選用油性較大的護膚品,不要使用含酒精的制劑。也可配合口服維生素B。
脂溢性皮炎的護理
脂溢性皮炎是壹種發生在脂溢部位的炎癥性皮膚病。它通常從頭部開始,隨著癥狀的加重,會發展到面部其他部位、耳後和上胸部,表現為片狀灰白色糠秕狀鱗屑,基底微紅,有輕度瘙癢。嚴重時會出現油膩的鱗屑性地圖狀斑塊,可能伴有滲出和厚痂。脂溢性皮炎最常見於成人和新生兒。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不明,有人認為與遺傳有關,但尚未得到證實。它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礎上引起的繼發性皮膚炎癥。心理因素、飲食習慣、維生素 B 缺乏、酗酒等都可能對本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壹定的影響。
治療主要是保持皮膚清潔,限制脂肪飲食,酌情用藥。
護理要點
◆少吃油膩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吃蔬菜和水果。
◆ 每晚用少量硫磺皂或硼酸皂加溫水洗臉。去除面部油脂,清潔皮膚。
◆ 遵醫囑用藥,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才有效。
/sljk/pfk/zyxp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