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壹種自古就被認識的疾病,但其歷史卻經歷了無數次發現-遺忘-再發現的循環。從其總體發展來看,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1)“古代”階段,以最原始的方式描述了糖尿病及其並發癥的表現;
(2)16至18這壹時期稱為“診斷”階段,這壹時期糖尿病被證明是壹個獨立的疾病;
(3)19世紀中期稱為“實驗階段”,在此期間初步了解了胰腺對血糖水平的調節作用和糖尿病條件下的生化異常。
(4)20世紀,對糖尿病及其代謝狀況的認識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20世紀20年代初,胰島素的發現對糖尿病的科學研究、臨床治療以及隨後的社會效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80、90年代以後,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和先進實驗手段的應用,對糖尿病的研究和認識有了進壹步的提高。
1.1糖尿病史1862古埃及歷史專家格奧爾格·埃伯斯(Georg Ebers)在研究公元前1550年埃及貴族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時,發現古代紙莎草手稿中描述了許多疾病,包括多尿癥的詳細描述,後來在臨床上有所表現。這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對糖尿病最早的描述。公元2世紀,卡帕多西亞·阿雷泰斯(Cappadocia Aretaeus)對糖尿病的描述是這樣的:“糖尿病是壹種可怕的疼痛,這種疼痛在人類中並不常見。病人融化的肌肉和四肢流入尿液。病人永遠無法停止排尿,尿液不斷流動,就像壹條打開工廠大門的導水管。病人的生命短暫,不愉快,非常痛苦。患者會壹直喝水,但這與大量排尿不成比例,導致排尿增多。人們無法控制這些病人的飲水或小便。如果這些病人被剝奪了壹段時間的水,他們的嘴會變得非常熱,他們的身體會變得幹燥,他們的內臟似乎被燒焦了;病人會反復出現惡心、疲勞和口渴,不久就會死亡。”雖然這個描述翻譯後不如原文生動,但它給了人們壹個非常生動的胰島素出現之前糖尿病的描述。不難看出,這種描述是基於1型糖尿病,而患者之所以會有如此糟糕的結局,是因為當時還沒有發現外源性胰島素。公元5世紀到6世紀,兩位印度醫生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有黏黏的感覺,2008年對螞蟻很有吸引力,於是他們後來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是甜的。這時,印度人發現糖尿病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壹種影響老年肥胖患者;另壹個影響骨瘦如柴的病人。後者患者生存時間較短。在此期間,中國、日本、阿拉伯的醫生也對糖尿病進行了精彩的論述。然而,他們都認為糖尿病是由腎臟疾病引起的。16世紀,瑞士醫生馮·霍恩海姆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尿液蒸發後含有壹種異常的白色粉末。不幸的是,他認為這種物質是鹽,所以他得出結論,糖尿病是由鹽在腎臟中的異常沈積引起的。17世紀的英國人托馬斯·威利斯(1621-75)再次發現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是甜的這個事實[1]。在此期間,另壹個值得註意的人物是托馬斯·西德納姆(1624-89)。他首先得出結論,糖尿病是壹種全身性疾病,病變發生在血液中。他認為血液中的乳糜不能被完全消化,其未被吸收的殘余物被釋放到血液中,從而導致了疾病。1776年,英國醫生馬修·多布森(1735-84)進壹步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和他們的尿液壹樣含有糖分[2],從而進壹步肯定了糖尿病是壹種全身性疾病的事實。在18世紀,“糖尿病”意味著尿液有蜂蜜的味道。這個詞的使用使人們把糖尿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尿癥區別開來。後者引起多尿,尿無味。這壹時期的另壹個重要發現是胰腺損傷會導致糖尿病,這是由英國醫生托馬斯·考利在1788年首次報道的[3]。19世紀對許多醫學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毫不誇張地說,本世紀所獲得的科學和醫學實踐知識,遠遠超過之前其他世紀的總和。糖尿病領域也是如此。19世紀中葉,法國醫生克勞德·納德在糖尿病和新陳代謝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發現。最重要的是,他發現葡萄糖在肝臟中是以糖原的形式儲存的[4]。此外,中樞神經系統對血糖也有壹定的調節作用,操作延髓時可引起糖尿病(刺傷性糖尿病)[4]。1869年,壹位名叫保羅·蘭格爾翰斯(1847-88)的德國醫生發現在胰腺外分泌腺和導管組織之間存在壹組小細胞團,但他沒有對這些細胞的功能做出可能的推斷[5];發現狗胰腺切除會引起糖尿病。基於上述發現和其他實驗證據,Edouard Laguesse(1861-1927)在1893中將朗格漢斯發現的胰腺中的小細胞團命名為“朗格漢斯胰島”,並認為該胰島具有內分泌功能,其分泌的物質可以降低血糖[6在1909中,比利時醫生Jean de Meyer將胰島分泌的物質命名為胰島素,具有此時對胰島素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假設和推測階段,這種被認為能降低血糖的物質還沒有被真正提取出來[7]。
/new _ detail . JSP?id = 108 & amp;classID=22
中醫了解糖尿病的歷史
(1)中國醫學文獻中首次記載了糖尿病的臨床癥狀和並發癥。
(2)中國醫學文獻中最早記載了糖尿病的診療過程。西漢《淳於髡醫案》(見《史記·扁鵲臧宮列傳》)記載了“肺消疳”的情況,這是最早的糖尿病醫案。
(3)我國醫學文獻經典《內經》首次提出,暴飲暴食甘厚,體質肥胖,情誌失調,五臟虛弱與糖尿病關系密切。
(4)公元600年,我國古代醫生甄立言首次記錄了糖尿病患者的尿甜現象,比被誤認為第壹個發現尿甜的托馬斯·威利斯早了約壹千年。
(5)首次提出運動療法。公元610年,隋代太醫晁在《病因論》壹書中提出,糖尿病患者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指出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指導,指導後“先走120步,再吃”,這比誤以為自己是世界上第壹個提出糖尿病物理療法的約翰·布朗早了壹千多年。
(6)首次提出飲食療法。公元650年,唐代醫家荀思邈明確指出,糖尿病患者應忌面條、米飯、水果。這比約翰·羅洛(John Rollo)錯誤地認為他是第壹個知道如何用飲食控制治療糖尿病的人早了大約壹千年。
/news/yy_new9.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