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這個星球
包括我們地球在內,有9顆太陽系行星* * *,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其中五個很容易看到。它們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三個離我們很遠,很難觀察到。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很多小行星,我們最多只能看到幾顆明亮的。
行星都自西向東圍繞太陽旋轉,公轉周期從水星的第88天到冥王星的第248年。我們看其他從運動的地球出發的行星,只看到它們相對於地球的運動。因為公轉軌道上的行星速度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行星的視運動有點復雜。
1,內行星視運動
只有兩個內行星。它們是水星和金星。相對於太陽,內行星始終只是在太陽附近來回擺動,與太陽的角距離被限制在壹定範圍內。
內占星相對於太陽的位置有幾種情況:當地球、內行星和太陽在壹條直線上時,內行星稱為向下合,當內行星在地球和太陽的延長線上時,稱為向上合。上合和下合前後,內行星離太陽太近,被太陽光淹沒,所以我們看不到它們。
內行星與太陽的角距最大時,稱為大距,可分為東距和西距。很明顯,內行星在東進時位於太陽的東方,我們可以在太陽落山前後的西方地平線上看到它,稱為昏星;內行星是西邊很遠的晨星,太陽升起前後在東方地平線上可以看到。水星和金星的距離分別不會超過28度和48度。
地球與內占星相對於太陽的位置關系,如向上或向下,經過壹段時間又回到原來的位置關系,稱為行星交會期。在會合期間,內行星的視在運動和可見度如下:
順行-順行-停留-逆行-停留-順行-順行-上部-東距-下部-西距-上部看不見-暗淡星-看不見-晨星-看不見。
2.外行星的表觀運動
火星是壹顆遠至冥王星的系外行星。相對於太陽,外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角距離沒有限制,範圍可以是0到360度。
業余星象相對於太陽的位置有幾種情況:當地球、太陽和外行星在壹條直線上,太陽在中間時,稱為並軌。顯然,在這段時期前後,外行星是看不見的;如果地球在太陽和外行星之間,這被稱為碰撞。很明顯,當外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碰撞前後與太陽成90度角時,稱為正方照片,照片有兩種:東方照片和西方照片。當太陽在東方照耀時,觀測它的時間可以是從日落到午夜;當太陽在西方照耀時,從午夜到日出都被觀測到。
像內行星壹樣,外行星也有自己的會合周期。在會合期間,外行星的視在運動和可見度如下:
順行-順行-停留-逆行-逆行-停留-順行-順行-合並-西方照片-拉什-東方照片-合並不可見-午夜可見-整夜可見-午夜可見-不可見。
3.尋找行星的方法
晚上,天空布滿了星星,包括行星和更多的星星。怎麽才能從這麽多恒星中找出我們想要觀測的行星呢?最好的辦法是手頭有壹本當年的天文年歷,比如國內每年出版的天文通用年歷。在歷書中,行星的位置等等都有詳細的介紹,有很多有用的資料。對於暫時沒有歷書的人,我們提供壹些行星的特征,幫助妳盡快從恒星中找到它們。當然也可以用電子星圖找,這裏主要推薦(skymap10.0.0)。
行星總是在黃道附近運行。我們可以拿壹張星圖,將黃道附近的亮星與實際星空進行對比。地圖上沒有標出的那顆星很可能是壹顆行星。
行星壹般比恒星亮,五顆行星亮度的變化花園如下:
金星:-4.4到-3.3等等。,發出白光,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比任何星星都亮。
火星:-2.8到+1.6等等。火紅,特別是亮度很高的時候。
木星:-2.5到1.4等等。,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它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之壹。
水星:-1.9到+1.1等等。,只能在東方黎明時作為晨星出現,或者在黃昏時作為西方地平線上的昏星出現,此時附近不會出現亮星。
土星:-0.4到+0.9,略黃,全天只有十幾二十顆這樣明亮的星星。
行星亮度基本穩定,閃爍較小;星星壹直在閃爍。
行星的位置是變化的,經過幾天或幾天的觀測就能看到,而恒星在星空中的位置可以說是不變的。
4.觀察行星
觀察和研究行星是天文學家的重要任務之壹。
我們天文愛好者也可以進行很多觀測項目,直接用肉眼,或者用雙筒望遠鏡和小型望遠鏡。
觀察水星和金星
這兩顆行星只能在東距或西距前後的壹段時間內觀測到。對於金星來說,這段時間可以長達數月,而對於水星來說,超過10天的觀測時間就不錯了!
從地球上看,水星和金星都像月亮壹樣出現相位變化,只有通過望遠鏡觀察才能看到。如果能拍壹組金星相變的照片會很有意思。但是需要註意的是,金星離我們遠的時候和近的時候相差五六倍,從望遠鏡上看到的金星視直徑也會相差五六倍。用小望遠鏡觀察金星,特別是金星比較近的時候,有可能看到金星的邊緣有點模糊,不那麽清晰,因為金星周圍有大氣層。
觀察火星
僅憑肉眼就能看到火星的血紅色,如果用小型望遠鏡觀察,還能進壹步看到火星表面的顏色變化。火星兩極的白色極冠必須用小型望遠鏡才能看到。壹般來說,妳可以在北極看到它的極冠,或者在南極看到它的極冠。當位置合適時,妳可能會同時看到兩個極冠。隨著火星表面的季節變化,極冠的大小也在變化。不管是看到壹個還是兩個極冠,都要盡量拍照。壹段時間後,會幫助妳了解火星季節的變化。
火星的表觀運動很復雜。建議妳每隔幾天拍壹張火星在星空中的位置。半年或者更久以後,妳會大吃壹驚。
壹般情況下,用小望遠鏡就能看清楚火星,有時還能看到壹些暗點,就是它表面的壹些低地或者峽谷。如果妳覺得表面看起來有點模糊,那不壹定是妳的望遠鏡。也許火星表面有壹場大沙塵暴。
火星離地球最遠時,可達654.38+0.20億公裏。最近不到5800萬公裏。火星每兩年日食壹次,每15-17年日食壹次,此時火星離地球非常近。有利撞擊時火星距離地球只有5500萬公裏左右,是觀測它的絕佳機會。
觀察木星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木星是壹顆擁有眾多觀測項目的行星。從望遠鏡上,妳壹眼就能看出它是壹個扁平的天體,這和它的自轉速度較快有關。木星赤道部分的自轉周期只有9小時50分左右。在天文文獻中,木星的扁率定為0.0648,即6.48%。妳不妨通過自己的觀察做壹個簡單的測量,可以把結果平均幾次,看看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書上的數據有多吻合。
還可以看到木星表面有壹些平行於赤道的條紋,這是木星上的大氣環流造成的。條紋的寬度和顏色都不壹樣,比如淺黃、淺綠、棕色,位置也有點變化。這真是壹個很好的觀察目標。
在木星的南半球,南緯20度左右,有壹個著名的大紅斑,形狀為橢圓形,容易辨認。沒有人知道大紅斑是何時開始的。我們只知道望遠鏡是我們第壹次觀測木星時發現的。400年來壹直存在,形狀變化不大,大小也有壹些變化,最長時達到4萬公裏,南北寬度壹直保持在1萬公裏以上。大紅斑的顏色可以說變化很大,有時鮮艷,有時暗淡,有時略呈褐色,有時是淺玫瑰色,有時甚至是鮮紅色,等等。這樣,大紅斑的大小、形狀、顏色及其變化就壹定會納入妳的觀測計劃。有壹樣的要求,比如拍照,位置和比例盡量好,做記錄。
木星是壹顆外行星,觀測它的最佳時間是木星撞擊太陽前後的壹段時間,可持續數月。
木星最大的四顆衛星相對容易觀測。壹開始,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用壹個非常簡單的望遠鏡發現了它們。這些圍繞木星運行的四粒子衛星的周期是:
Io: 1.77天
歐羅巴:3.55天
木衛三:7.16天
木衛四:16.70天
所以,稍微耐心壹點,如果相隔兩三個小時,我們會看到木星兩側的四個衛生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些事情發生在離我們七八億公裏的地方。多有趣啊!
特別有趣的是,從地球上看,這四顆衛星中的壹些有時會穿過木星表面,這被稱為衛星淩日木星。此時,衛星不可見,但其在木星表面的影子可見;有時衛星進入木星陰影,發生衛星月食,有點像月球進入地球陰影,發生月食;有時壹顆衛星只是簡單地走到木星後面,等等。所以,有時候妳能看到四顆衛星,有時候只能看到三顆甚至兩顆,它們的位置總是在變。
這些有趣的現象應該是妳經常觀察的對象。妳可以用相機拍攝AVI格式的視頻,進行後期疊加,就可以得到非常清晰的畫面。還可以每隔壹段時間拍壹次,獲取他們的跑步影像!
觀察土星
土星是肉眼可見的最遠行星,距離約654.38+04億公裏。用小型望遠鏡觀測時,無疑最容易看到它美麗的光環。因為土星環平面與我們視線的相對位置壹直在變化,所以我們看到的土星環形狀也在不斷變化,每29.5年變化壹次。用小型望遠鏡觀測土星,可以聚焦其環的大小、方向和形狀,並用攝像頭記錄下來。
在土星的眾多衛星中,土衛六是最大的,直徑超過5000公裏。正因為土星離太陽遠,土衛六不那麽亮,妳可以試著用自己的小望遠鏡搜尋壹下。
觀察彗星
彗星是壹個有趣的觀測對象,尤其是明亮的長尾彗星。彗星可分為兩類:周期性彗星和非周期性彗星。非周期彗星的出現和可觀測性取決於天文臺或有關方面的計算和報告。周期彗星分為周期超過200年的長周期彗星和周期小於200年的短周期彗星。無論周期長短,壹般都要根據天文臺的預報來安排自己的觀測。
彗星的觀測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彗星位置的確定:當彗星出現在星空中時,它的位置不斷變化,甚至更快。我們可以通過畫圖來記錄彗星的位置,壹天至少壹個位置,必要時也可以壹天多個位置。當然,提前準備壹張詳細的地圖是必不可少的。用skymap10.0.0打印出本地星圖!
彗星形狀的觀察:當彗星遠離太陽時,它只是壹個模糊的光斑。隨著離太陽越來越近,彗核先是變得模糊,孕育出壹顆彗星,然後形成壹條彗尾,從壹條到幾條不等,逐漸增大、變長、變亮。這樣,它就成了星空中最引人註目的天體。當它遠離太陽時,上述現象會發生逆轉。首先,尾巴會變得又黑又短又小。同時尾巴會收縮,然後又會變成壹個模糊的斑點狀物體。在觀測彗星時,我們要仔細記錄所有這些情況,隨時註意它們的瞬間變化。
彗星亮度的觀測:彗星整體形狀變化的同時,其總亮度也在變化。理論上,彗星各部分,即彗核和彗發(兩者都稱為彗頭)的亮度應該分開。事實上,彗核往往無法與彗尾區分清楚,估計彗尾的亮度也非常困難。所以只需要估算壹下彗星頭部的亮度就可以了。我們可以在惠頭附近找到壹顆幾乎和惠頭壹樣亮的恒星,亮度可以大概估算。
觀察流星
星空中閃爍的流星是我們偶爾能看到的天文現象之壹。流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偶發性流星,壹類是流星雨中的流星。
偶發性流星是指出現時間和方位不規則的流星,是單顆流星的出現。夜間平均每小時可觀測到約10顆流星,壹般在後半夜觀測到的流星較多,且比後半夜更亮。流星的數量比較集中,似乎都是從天空中同壹點向四面八方而來,這就叫流星雨。那個“同壹點”叫做輻射點。輻射點在什麽星座?比如在獅子座,據說這是獅子座流星雨。每壹場流星雨都發生在每年的某個時間,但每年輻射的流星數量並不相同,而是周期性變化的。
無論是觀測偶發性流星還是流星雨中的流星,都需要做壹些準備工作,包括:選擇合適的觀測地點,主要避開燈光和高樓;安排合適的半躺式座椅。如果妳打算觀察幾個小時以上,準備壹些保暖的衣服,驅蚊藥物,甚至必要的食物。準備好觀測所需的常規工具,如星圖、手電筒、時鐘、相機、三腳架等。,和記錄簿。
在筆記本上,所有要記錄的項目都要提前寫好,這樣才能快速準確地記錄:流星的亮度(以星等表示)和顏色,流星在星空中的出現和消失點,流星有快有慢地穿過天空的速度,流星消失後是否有留下的痕跡等等。如果兩個人合作觀測,那是最理想的,尤其是觀測流星雨的時候。壹個人可以負責觀察和口述觀察到的地面情況,另壹個人負責記錄,壹段時間後互相交流。當然,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進行跟蹤或定點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