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日:6月6日(6月6日,1809),瑞典通過了第壹部現代憲法。1983年,議會正式宣布6月6日為瑞典國慶日。)
國旗:藍色,黃色十字略偏左。藍色和黃色的顏色來自瑞典皇家徽章的顏色。
國徽:國徽呈鬥篷狀,飾有皇冠的藍盾被黃十字分為四部分:左上右下繪有三個皇冠;右上和左下繪有頭戴皇冠的金獅。大盾中有壹面小盾,左側由藍色、銀白、紅綾和壹個金瓶組成;右邊有壹座城堡般的鐘樓,畫著壹只金鷹。藍盾兩側是金獅,底部是獎牌。小國徽是壹面帶皇冠的藍盾。盾牌上的三個金冠是瑞典和丹麥王國、瑞典和挪威的象征,它們組成了卡爾馬聯盟。
國歌:《妳古老而光榮的北國山國》
國鳥:烏鶇(舌頭)
國石:小(水)水晶
國家權貴: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1973年9月繼位;戈蘭·佩爾松總理於1996年3月就職,2002年10月再次當選。
自然地理: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東北與芬蘭接壤,西部和西北部與挪威接壤,東瀕波羅的海,西南瀕北海,領土面積44.99萬平方公裏(不包括領海面積)。海岸線長約2181 km。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為諾德蘭高原,境內最高峰克布內克塞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若塔河、達爾河和奧內爾曼河。湖泊眾多,約92000個。最大的湖泊維納湖面積5585平方公裏,居歐洲第三。約15%的土地在北極圈內,但由於大西洋暖流,冬天不會太冷。大部分地區為溫帶針葉林氣候,最南端為溫帶闊葉林氣候。
人口:890.9萬人(2001年末)。90%是瑞典人(日耳曼人的後裔),還有654.38+0萬多外國移民及其後裔(其中52.6%是外國籍)。北部的薩米人是唯壹的少數民族,大約有10000人。官方語言是瑞典語。90%的人信仰基督教路德教。
首都:斯德哥爾摩,城市人口75萬(2000年初)。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五省壹自治區:南芬蘭、東芬蘭、西芬蘭、奧盧、拉比和奧蘭島自治區。
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西格街
壹尊名為“沒有暴力”的青銅雕塑
簡史:公元1100年左右國家開始形成。1157吞並芬蘭。1397與丹麥、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由丹麥統治。1523脫離聯盟獨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薩被選為國王。1654至1719時期是瑞典的繁榮時期,其疆域包括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羅斯、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1718在輸掉對俄國、丹麥、波蘭的戰爭後逐漸衰落。1805年參加拿破侖戰爭。1809年輸給俄國後,被迫割讓芬蘭。1814年從丹麥獲得挪威,與挪威結盟。挪威脫離聯邦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保持中立。
政治:現行憲法由三部基本法組成:《政府法典》(1809年頒布,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頒布,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頒布)。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作為國家象征,他只履行代表或禮儀職責,不能幹預議會和政府的工作。議會是該國唯壹的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對議會負責。國王的長子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議會是壹院制。
經濟:瑞典實行發達的私營工商業和相對完善的國有公共服務部門相結合的“混合經濟”,以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著稱。森林、鐵礦石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礦冶、林業造紙、電力、機械制造四大傳統工業體系。作為壹個木材、鐵礦石和水資源豐富的國家,瑞典重點發展外向型工業化經濟。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82%的工業產品出口國外。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瑞典的工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瑞典加大了科研開發的力度和投入,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交通、通信、醫藥衛生、信息、環保等領域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鋼鐵和木材加工曾是瑞典的主要出口部門,現已逐漸被機械制造、電子精密儀器和汽車等工業部門所取代。造船、紡織等行業正在衰落,政府提供了大量資金進行補貼、重組或國有化。金屬加工和機械制造是瑞典最重要的工業部門。瑞典機械產品的特點是精密、耐用、技術水平高。
人們在斯德哥爾摩的聖誕市場購物。這個聖誕市場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仍保持著中世紀的風格。每年聖誕節來臨之前,不僅當地居民絡繹不絕前來購物,也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領略這個古老市場的優雅。
。滾珠軸承和制冷設備等傳統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鋼鐵工業是歷史悠久的工業部門之壹。化學工業是瑞典的主要工業部門之壹。在化學工業中,特別是石油化學,石油煉制最為突出,塑料、化纖、醫藥和化肥也有很大發展。汽車工業在戰後迅速發展,除了轎車之外,還生產各種卡車。汽車產量的三分之壹銷往美國。能源行業在瑞典經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瑞典是壹個工業發達、能源密集型企業眾多的國家。此外,它的冬天很長,運輸線很長。是壹個高能耗國家,人均年用電量約為1.3萬千瓦時。瑞典的農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瑞典經濟主要依靠對外貿易,主張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瑞典的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和運輸設備、機械和儀器、電子產品、木漿和紙張、藥品和化學品、鋼鐵和金屬制品。瑞典60%以上的進口商品是制造業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主要包括電子產品、機械儀器、汽車和運輸設備、食品、紡織品和鞋類。
文化:9年義務免費教育。著名大學有斯德哥爾摩大學、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皇家理工學院、斯德哥爾摩商學院等。瑞典人文化素質高,熱情好客,淳樸誠實,談吐文明,舉止得體,守時。瑞典人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熱愛花鳥等野生動物,熱愛大自然。員工每年享有五周的法定帶薪假期,每周工作五天,每年工作65,438+0,5000小時。人們喜歡利用閑暇時間去戶外,去森林和田野裏徒步旅行,采摘野果和蘑菇,去遊泳、劃船和在海湖裏釣魚。夏天,白天長,夜晚短,人們在國內和國外旅行。瑞典已經成為世界上出境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之壹。體育活動是瑞典人的愛好。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2002年6月24日公布的壹項調查,互聯網已經超過傳統報紙,成為瑞典更受歡迎的媒體。根據壹項抽樣調查,瑞典人平均每天白天和晚上花23分鐘上網,而瑞典人花265,438+0分鐘看日報,只花8分鐘看晚報,分別花2小時聽廣播和45分鐘看電視。調查顯示,女性更喜歡聽廣播和閱讀;男性更傾向於看電視新聞、看視頻、看晚報。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願意上網、看書、看專業雜誌;文化程度較低的人願意看電視,聽廣播,看晚報。感受瑞典的社會和諧
軍事:瑞典共有軍隊約6.5萬人,文職人員2萬人,戰時可動員85萬人。2004年9月,瑞典國防大臣比奧克倫德發表聲明稱,瑞典曾經把防止來自前蘇聯集團的入侵作為國防重點,但這種威脅已經不存在。現在的重點是應對國際危機,捍衛國家領土完整。
景點:諾貝爾的房子位於瑞典中部卡斯庫加的百花別墅,距離斯德哥爾摩200多公裏。這是壹棟乳白色的兩層小樓。樓前的綠色草坪與周圍的白樺林相得益彰,環境幽靜。1894期間,阿爾菲紅諾貝爾結束了海外漂泊生涯,回到祖國定居,在那裏度過了他最後兩年的大部分時光。因為他當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舊居,如今已經高樓聳立,百花別墅成為了今天唯壹保存完好的諾貝爾故居。紀念館自1975建立以來,已成為旅遊景點和諾貝爾學術活動中心。諾貝爾研討會每年都在這裏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學家齊聚壹堂,共同探討科學領域的新課題和諾貝爾“造福人類”的學術思想。紀念館保留了諾貝爾生前的活動照片、各種技術發明專利證書、金牌和遺囑。諾貝爾的臥室陳設非常簡單,只有床、桌子、衣櫃等幾件最必需的家具,而他實驗室裏的各種儀器設備卻令人眼花繚亂。諾貝爾1833 65438+10月21誕生。他因發明雷管、硝化甘油固體炸藥和膠體炸藥而獲得“炸藥之王”的美譽。1896 65438+2月10去世。63歲時。根據他的遺囑,他的遺產的壹部分,相當於920萬美元,被用作獎勵造福人類的科學工作者的基金。加上這個基金的利息,有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種獎項,每年在諾貝爾逝世的那壹天頒發壹次,稱為諾貝爾獎。
瑞典宮是國王工作和舉行慶典的地方,是斯德哥爾摩的主要旅遊景點。位於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建於17世紀,是瑞典著名建築學家特裏爾的作品。正門被兩邊的兩只石獅子分割開來,兩個身穿紅纓絲和中世紀服飾的守衛持槍而立,十分威武嚴整。宮殿的四面墻上有許多精美的浮雕,中間有壹個大院子。南半闕的宮廷教堂和國家大廳以及北半闕的宴會廳保持了原有的陳設,並對公眾開放。宮殿富麗堂皇的大廳裏,墻壁上懸掛著歷代國王和王後的大幅畫像,穹頂上裝飾著磁葬、雕塑和華麗的繪畫。據說大部分來自17世紀的德國藝術家。壹些房間還配有古代戰車武器、珠寶、金銀器皿和中世紀騎士的實體模型,他們帶著長矛、青銅頭盔和盔甲。皇宮衛隊按照古老的傳統,每天中午都會舉行盛大的換崗儀式,吸引了大量遊客。
歷史名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1833.10.21-1896.12.10),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者。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1833,壹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896 10年2月10,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去世前壹年,他在遺囑中提出將自己的壹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利息分成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種獎項,授予在這些領域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各國學者。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準成立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諾貝爾獎,即1901,12,10。1968建行300周年之際,瑞典中央銀行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全稱是“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貝恩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又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與1969的其他五個獎項同時頒發。諾貝爾獎> & gt& gt
奧爾夫·帕爾梅(1927.1.30-1986 . 2 . 28),瑞典已故首相。1927 65438+10月30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早年就讀於斯德哥爾摩附近的加蒂娜學校,畢業後服兵役。二戰後進入美國俄亥俄州凱尼恩學院,獲得65438-0948文學學士學位。回國後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1951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50加入社會民主黨。從65438年到0953年,他擔任瑞典首相的特別顧問。1958當選議員。從1963開始在政府任職。1969社會民主黨主席。1969年和1982年兩次擔任宰相。1976 11當選社會黨國際副主席。1980年9月,他發起成立了裁軍與安全獨立委員會(又稱帕爾梅委員會),並擔任其主席。1980 165438+10月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特使斡旋兩伊戰爭。1986於2月28日在斯德哥爾摩遇刺身亡。
外交:奉行“和平時期軍事不結盟,以便在周邊地區發生戰爭時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周邊地區、歐洲和世界事務的國際合作。它認為合作就是安全,周邊地區是自己的安全基礎。歐盟在OSCE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承認北約在OSCE事務中的主導地位,並將參與聯合國事務視為外交基石之壹。6月1994,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系”。1995 65438+10月1成為歐盟正式成員。瑞典也主張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積極推動緩和與裁軍。瑞典是歐洲理事會、北歐理事會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