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並不是壹種獨立的疾病名稱,它是多種不同病因或疾病引起的壹系列***同癥狀。造成貧血的原因很多,治療也各不相同,對癥下藥是關鍵。
⑴缺鐵性貧血正常人體是不易缺鐵的,因為食物中含鐵豐富,而且體內不斷衰老破裂的紅細胞所釋放出的鐵又可反復被機體所利用。但是在慢性失血(如鉤蟲並痔瘡、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等)、胃腸道對鐵的吸收功能不良(如胃酸缺乏)、機體對鐵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期婦女)和紅細胞大量破壞(如瘧疾)等情況下,往往引起鐵的缺乏而致貧血。鐵劑是治療這類貧血的有效藥物,常用的有硫酸亞鐵、枸櫞酸鐵銨、富馬酸鐵、右旋糖酐鐵等。口服鐵劑壹周,血液中網織紅細胞即可上升,10~14天達高峰,2~4周後血紅蛋白明顯增加。但達正常值常需1~3個月。為使體內鐵貯存恢復正常,待血紅蛋白正常後尚需減半量繼續服藥2~3個月。
⑵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這類貧血是由於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所引起。食物中每天有50~200微克葉酸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吸收,正常人每天需要葉酸約50微克,壹般來說不易造成缺乏。但由於某種原因致使體內葉酸貯量減少、攝入不足或需要明顯增加時(妊娠期及嬰幼兒),常常造成葉酸缺乏,引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維生素B12能幫助葉酸在體內循環利用,而間接地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故維生素B12缺乏時亦可引起與葉酸缺乏相類似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又稱惡性貧血)。對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口服壹定量的葉酸即能生效,但對肝硬化或使用了葉酸對抗劑(氨甲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芐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用葉酸治療無效。因為此時體內的二氫葉酸還原酶缺乏或受到抑制,不能使葉酸轉變成四氫葉酸而發揮效應,故必須用其代用品——甲酰四氫葉酸鈣治療才有效果。
對因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惡性貧血,可肌肉註射維生素B12治療。單用葉酸僅能改善血象,對神經系統損害無能為力,故兩藥合用可起協同作用,療效更高。
⑶再生障礙性貧血由於骨髓造血機能減退或衰竭而引起。血液中不僅紅細胞減少,而且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減少。對此類貧血,國內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常用藥物有苯丙酸諾龍、碳酸鋰、氧化鈷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對部分病人有壹定效果。
[飲食]
食物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方式存在,進入體內後胃酸及維它命C可將三價鐵還原成較易吸收的二價鐵,並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端被吸收,不過茶葉中的單寧酸鹽會妨礙鐵的吸收,所以飲茶必須適量。
壹般含鐵豐富的食物如下,包括肝臟、紅色肉類、葡萄幹、蘋果、葡萄、幹果類、全榖類、蔬菜類、蛋、乳酪、桃、杏及豬腦等。每天鐵質只要吸收0.5mg~1mg,就可滿足健康男人及停經婦女的需要,但行經期婦女、孕婦、青少年及嬰兒的需要量則要多,可適度的增加攝取量或種類,以補充所需鐵質。
此外,具有還原作用的維他命C,可避免鐵被氧化及可促進鐵的吸收,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菠菜、蕃茄、綠蘆荀、菠蘿、草莓、柑橘等,在平時飲食上也必須多吃;而100公克高的蛋白質、富含葉酸的肝、大豆、蛋黃、小麥及幹酪等;以及肝、肉、蛋、貝類、幹酪等因含有維生素B12,多攝取也有助於預防缺鐵性貧血。
[食療]
紅棗粥:將米洗凈後加入幹凈的紅棗數枚,加水適當,煮熟至稠,即可食用。
大棗羊骨粥:羊前腿骨1-2根(搗破),大棗20枚,糯米50-100克,以小火煮成稀飯,食鹽調味,分次食用,適用於再生不良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班癥。
阿膠粥:糯米洗凈入鍋煮熟,加入阿膠適量,待溶化後,加紅糖少許即可食用。
菠菜粥:帶根新鮮菠菜150克,洗凈後切之,與粳米100克放入砂鍋加水800毫升,煮至稠狀,即可食用,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龍眼肉蓮子粥:龍眼肉5克,蓮子肉10克,大米100克,同煮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