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策
2.1規範醫療市場,促進醫療機構競爭。衛生行政部門將整頓布局合理、秩序規範、公平競爭的醫療市場。醫療機構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國家退出部分公立醫院,形成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並存的格局,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降低醫療費用上漲。
2.2建立以醫院管理委員會為主體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醫院管理委員會作為醫院的主體,代表政府和公眾的利益,決定醫院的發展戰略和規劃,行使醫院的重大決策,院長執行管理委員會的決定。他有權管理醫院,全面負責醫院的日常工作,統壹領導醫院。他定期向管理委員會報告經營狀況,接受管理委員會的監督[2]。使非營利性醫院成為價格低廉、藥品常用、治療常規、條件普通、人道主義、運行高效、雙向轉診的醫院(與社區醫院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建立家庭病床)[3]。
2.3建立新的醫療收費制度,建立適應經濟發展水平、滿足不同層次人群要求的新的醫療收費制度,完善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促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1)合理調整醫療服務收費,逐步使醫療收費接近成本,提高技術服務價格,降低醫療設備檢查服務價格,合理確定特殊服務價格。(2)拉大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和不同級別醫生之間的醫療服務價格差距,引導患者合理分流,使壹般疾病的治療在基層醫院得到解決,減輕大、高水平醫院的壓力,促進醫療資源的利用率。(3)合理確定壹次性材料的收費價格,適當考慮材料損耗、運輸和管理成本,可以減少壹次性材料在臨床上的過度使用。(4)規範藥品價格政策。價格主管部門可以借助社會中介機構(註冊會計師)審核藥品生產成本,根據出具的報告核定生產成本,制定和調整藥品價格,解決藥品定價虛高問題。(5)加大醫療衛生投入,認真落實政府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2.4加快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機制改革,改革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減員增效,積極推進醫院後勤服務社會化,努力降低醫療成本,減輕政府和群眾的經濟負擔。堅持非營利性醫院以維護公眾健康為宗旨,保護社會勞動生產率,以追求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