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盛堂是300多年前懷商老字號協盛全設在老河口的分號,也是老河口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商號。我市博愛縣孝敬鎮北水屯村的趙殿臣,曾經是協盛堂藥店最後壹任負責人。
在老河口考察時,宋寶塘曾拜訪趙殿臣的孫子趙建忠,他曾在公私合營後由協盛堂改成的國營中藥材公司工作過。
據介紹,協盛全是明朝末年由博愛縣張茹集鄉東劉村李氏家族所創,歷時300余年,總號設在博愛東劉村,老河口、安康、長沙、上海等地均設有分支商店。設在老河口譚家街(現勝利街)的協盛堂藥店坐南朝北,有6個大院,6間門面房,140多間瓦房。20世紀40年代時,協盛堂有掌櫃(即商店負責人,相當於現在的經理)3人、制藥總管1人,外加門市部營業、加工炮制、合儲整裝堆碼及裁縫、洗衣、炊事勤雜等***計75人。如此龐大的壹支懷商隊伍,批發與零售藥材並重,中藥材與中成藥聯營,在辛亥革命之後,兵匪橫行之際,湖北邊遠山區運出的藥材大多為協盛堂所壟斷。老河口逐漸形成鄂西北藥材集散地,而協盛堂幾乎成為老河口的藥材吞吐中心。
1945年春,日軍對老河口進行瘋狂破壞,協盛堂遭受戰火重創,所有員工被迫返回博愛老家。日本投降後,協盛堂的三掌櫃趙殿臣等人返回老河口,蓋起壹棟房子,想重操舊業,但幾個月後,協盛全總號的東家來到老河口,看到昔日繁華的協盛堂幾成殘垣斷壁,認為商鋪難以復興,便放棄了老河口生意,並將協盛堂轉交給趙殿臣等人經營管理。1956年公私合營期間,協盛堂房產被當地國營中藥材公司無償征用,懷商在老河口的商號才走完了自己盛極壹時又充滿艱辛的創業之路。
1988年,老河口中藥材公司重新啟用協盛堂老字號。但在2000年的改制中,轉為個人承包經營的中藥材公司將“協盛堂”改為了“中盛堂”,百年金字招牌至此在老河口銷聲匿跡。
在和宋寶塘交流時,趙建中言語中還流露出對百年老號重新鳳凰涅盤的無限企盼。
協盛堂是300多年老字號協盛全設在老河口的分號,也是老河口最大的中藥材商號。在當地人眼中,協盛堂長盛不衰的秘訣有三:壹是管理體制完善;二是對職工獎懲嚴明,管理人性化;三是嚴把產品質量關,用信譽留住顧客。
用人之道:
寬嚴並濟 人性管理
老河口協盛堂沿用了博愛協盛全總號多年來在用人及管理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在用人上,堅持“內進號”原則,即凡取用人員統壹由博愛總號招收,且必須在總號當學徒滿三年,方能視才任用,確保了人員素質。而在管理中,協盛堂不僅采取人員輪班調換,杜絕了因拉幫結派而影響事業發展的事情發生,還對店內職工(從掌櫃至勤雜壹視同仁)進行嚴格管理,不準吃喝嫖賭。但凡有違反者,輕則年終結賬後發路費打發回家,重則立時趕走,不僅不發路費還要扣發工資。
協盛堂在對員工的管理上寬嚴相濟,頗具人性化色彩;在工資分配上,不僅月薪按職責輕重、技術高低及入店時間長短劃等分級付酬,還在年終結算時,從盈余額內提取資金,因人酌情付給酬勞,過年過節也有類似如今企業中的“福利”。不僅如此,當年協盛堂的員工就已經開始享受休假的權利:每三年壹次探親假,假期為半年;自願放棄休假者,月薪按雙工資支付。而員工家中如遇婚、喪、嫁、娶、天災人禍,還可以申請向東家借錢,無力償還者不予追索。由於待遇優厚,曾有“身居縣長位,不如協盛堂當掌櫃”之說。
業務之道:
靈活經營 誠信為本
老河口的協盛堂在擴展業務上也有幾手絕招:壹是凡長年與該店有業務關系的藥鋪,允許建立往來賬戶,予以賒銷,且賒欠經年亦不計息;二是講究經營作風,對待顧客賓禮相待,信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商業信條,使“協盛堂”三個字在當地群眾心裏形成了壹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三是藥材加工壹絲不茍,即使在拿到大訂單或貨物緊俏的當口,也絕對不會臨時讓他人插手趕制,杜絕了粗制濫造。
秦喜輝說,盡管協盛堂某些藥品價格比壹般的藥店要高,但群眾還是情願“高價買正品,花錢不上當”。時至今日,協盛堂的“金不換”膏藥仍被當地群眾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