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異常後,應立即停止輸血,並反復進行血型匹配試驗,檢查有無血紅蛋白血癥。早期是抗休克,維持循環功能,保護腎功能,註意呼吸功能。出現呼吸困難或昏迷時,早期行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常規給予腎上腺素0.5-1毫克皮下或肌肉註射,鎮靜地塞米松5毫克及大量維生素C,輸註葡萄糖平衡生理鹽水、血漿、5%白蛋白溶液補充血容量。膀胱內留置導尿管,記錄尿量。應用肝素預防和治療腎功能衰竭和血管內凝血。尿量少時,給予20%甘露醇100毫升,5分鐘內靜脈註射;尿量仍不足時,可在2小時後重復給藥,但24小時內不應超過80-100克。利尿有效的同時,補液擴容、堿化尿液可口服小蘇打或乳酸鈉4~5克或靜脈註射。低血壓時應用升壓藥,甲氧那明5~10毫克靜脈或肌肉註射,或用多巴胺、間羥胺等升壓藥。
(2)發熱反應: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多由細菌產物熱原引起,或輸入白細胞、血小板、血漿後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發熱。主要表現在輸血後1小時出現寒戰、高熱,體溫高達39℃~41℃,或伴有惡心嘔血、皮膚潮紅、頭痛、血壓不變,數小時後癥狀完全消退,可伴有大汗淋漓。
發熱反應應送血標本作血培養。高熱可用退熱藥對癥治療,必要時可給予異丙嗪25毫克,病人恐懼不安時,可給予嗎啡或杜冷丁。輸血前常用抗組胺藥預防。
(3)過敏反應:也是比較常見的輸血反應。常發生於有過敏史的受血者,可能是蛋白質過敏現象。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性蕁麻疹、嚴重的血管神經性水腫、支氣管痙攣,甚至過敏性休克,多發生在輸血將要結束時。
過敏反應可服用抗組胺藥(如異丙嗪),嚴重者可服用麻黃素、腎上腺素、氨茶堿或地塞米松。如果發生會厭水腫並嚴重影響呼吸,應進行氣管切開術。對於有過敏史或輸血反應史的患者,輸血前服用異維A酸 25 毫克或苯海拉明 50 毫克可預防或減輕過敏反應。
(4)細菌汙染反應:輕者發熱,重者休克或死亡。多由革蘭氏陰性桿菌引起,如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反應程度取決於細菌種類、細菌數量和患者抵抗力。主要表現為輸血時或輸血後出現壹系列中毒性休克癥狀,如突然寒戰、高熱、頭脹、煩躁、出汗、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脈搏細弱和血壓下降。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加。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功能、腎功能衰竭等癥狀。
細菌汙染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按感染性休克處理,同時防治腎功能衰竭,並應用氫化可的松及大量廣譜抗生素靜脈滴註。余血塗片檢查和細菌培養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