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急性期康復治療:
應以臨床搶救為主,在不影響臨床搶救的前提下,主要通過護理、按摩、被動運動(切忌粗暴)及臥床時肢體應置於抗痙攣體位等,預防褥瘡、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關節炎痙攣、畸形(如肩關節半脫位、肩-手綜合征、足下垂)、肩關節等。
6、恢復康復:
壹般在病後3天-3周(腦出血2-3周,腦血栓3天-1周),即患者神誌清醒,無進行性卒中表現,生命體征及癥狀穩定,即可根據人體運動發育情況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應根據人體運動發育情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依次進行。運動時間由短到長,運動強度由低到高,運動方式由被動、輔助到自主運動。順序為:
床上運動翻身→坐位→坐位平衡→雙膝站立平衡→單膝站立平衡→坐位到站位→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樓梯。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要強調的是重建正常的運動模式,其次是加強薄弱肌肉的力量訓練。訓練應包括患側的恢復和健側的代償。
(1)床上訓練: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動體位,腰背肌、腹肌和呼吸肌訓練,上下肢活動(如以骨盆伸直為目的的單側和雙側床上橋接練習),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如洗漱、穿衣、進食、使用坐便器等。
(2)坐位、坐姿和在地板上行走。
(2)起坐平衡訓練:
從半坐位(30度-40度角)開始,逐漸增加角度、次數和時間→坐於床上→坐於床邊→坐於椅子或輪椅上。
由於患者不能控制坐位,常向患側歪斜,此時應進行坐位平衡訓練,從缺乏依賴性不能穩坐→軀幹向不同方向擺動能穩坐→在他人壹定外力的推動下能穩坐。
(3)站立與站立平衡訓練:
先進行站立的準備活動(如坐位擡腿踏步、患側下肢肌力訓練等,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利用站立床進行訓練),再進行支撐站立→杠間平衡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訓練,達到在壹定外力的推動下他人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4)步行訓練:
步行是偏癱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環節。首先要做好行走前的準備活動(如支撐患肢在站立位下來回擺動、踏步、負重等)→支撐行走或在平行杠間行走→借助拐杖行走→徒手行走。在行走訓練中應著重強調,壹定要註意改善步態訓練。
行走步態有三種:
①手拄拐杖先伸向地面,患足跨出,然後健足跟上。
②手拄拐杖先前伸到地上,健足邁出,然後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時向前,然後健足跟隨)→無助行走。
(5)上下臺階訓練:開始應按照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則進行訓練。
(6)復雜步態訓練:如走圓圈、改變方向、跨越障礙等。
(7)上肢和手的功能對患者的生活自理和回歸社會非常重要。壹般來說,大關節活動恢復較好,但手部精細動作恢復較慢,需要強化訓練。
訓練內容:
①關節活動度訓練:關節的功能活動訓練,掌指關節、指間關節各個方向的強化訓練,手的靈活性、協調性和精細動作訓練。
②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穿衣、洗漱、梳頭、吃飯、寫字、持物等動作訓練。
③回歸社會職業訓練。
7、預防:
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煙戒酒。
②防治高血壓、肥胖癥。
③保持血壓、血糖、血脂在正常範圍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