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旅遊要註意什麽?時值金秋時節,不少老年人也想趁著好天氣外出旅遊。但是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出行前壹定要做好計劃。那麽老人出遊要註意些什麽呢? 預防意外 老年人出行時,行動要謹慎小心,乘車、乘船、登山都要有人陪同,相互照應。同時,應精心安排行程,盡量減少疲勞。防過敏 有過敏體質的老人,應盡量避免去有鮮花的地方,或事先服用撲爾敏、強的松等藥物,以防過敏。防頭暈 對於經常頭暈的人,可以隨身攜帶氟烷、非那根或安寧,在出行前半小時服用。還可以用針刺內關穴(手腕掌側正中上兩寸)、足三裏穴(膝蓋外側,膝眼下三寸處),或按摩、做氣功來守護這兩個穴位。防摔倒 老人外出時,最好帶上拐杖,以防摔倒。壹旦摔倒,不要急於扶起,應找出原因再處理。如果摔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可能與路面有關,要註意是否骨折;如果摔倒在廁所裏,可能是暈厥或腦血管意外引起;如果面色蒼白、脈搏不清,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壓的反應,因此,簡單處理後,迅速送附近醫院診治。預防痢疾 外出就餐時要註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不潔之物。隨身攜帶壹些黃連素片或復方新諾明片,以備不時之需。預防感冒 秋季天氣多變,外出時要帶足衣服和雨具,不要坐在潮濕的地面上,不要迎風站立,以免著涼。睡前用熱水洗腳,睡覺時適當墊腳,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選擇合適的季節對於年輕人來說,壹年四季都是旅遊的好時節,即使在寒冬臘月,也可以踏雪賞梅,欣賞紅妝素裹的自然風光,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就不能隨心所欲了。對於患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老人來說,寒冷的天氣不適合旅遊,炎熱的夏季也不適合老人。容易引起中暑。因此,最佳時間應是春秋兩季,有人建議春暖花開、丹桂飄香時節是老年人出遊的最佳時節。選擇合適的景點,我國幅員遼闊,山川秀美,全國有很多名山秀水,但對老年人來說,宜少遊山,多遊水,多遊古典園林,因為遊山難免有登山之險,老年人的腿腳畢竟不如年輕人。如果遊的是古典園林,賞的是湖光水色,就不會有登山之勞。如可以遊玩浙江的西湖、無錫的太湖、蘇州的古典園林等,這些迷人的景色也能讓妳賞心悅目,美不勝收。選擇信譽好的旅行社 老人出遊,壹定要集體出動,選擇信譽好的旅行社。老人出遊可以參加老年旅遊團集體出遊,也可以老人與家人壹起出遊,但最好不要壹兩個老人單獨出遊,這樣發生意外既不利於相互幫助,也不太安全。出行前要體檢老人出行前應進行身體檢查,征得醫生同意後,方可成行。出行前應做壹次健康體檢,全面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病情,選定出行點,安排好出行時間,能遠則遠,不能遠則近,切勿勉強。出團後應及時向隨團保健醫生介紹病情,單獨或結伴出行時,要有人陪同照顧。結伴出行 有些老人不服老,精神可好了。但體力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也是自然規律,六七十歲的老人怎能與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相比。最理想的狀態是老人與年輕人同行。這樣可以互相照顧。此外,還需要帶壹根拐杖,以確保行走安全。攜帶壹些必要的藥品 這些藥品包括兩類,壹是攜帶壹些預防和治療慢性病的藥品,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雖然旅遊時沒有什麽癥狀,但也要有備無患,帶上壹些必要的藥品。二是帶壹些預防暈車、暈船和止瀉、消炎或潤腸通便的藥物。出門在外,生活習慣有所改變,容易引起便秘,還會因身體不適而腹瀉。此外,還應攜帶壹些濕敷止痛膏、酒精、藥棉、紅藥水等物品。攜帶合適的衣物 春秋季節,天氣變化較多,溫差較大,尤其是春季,俗話說 "春捂秋凍":俗話說:"春如童子險。壹天三變"。早晚溫差大。所以壹定要多帶些輕便、保暖的衣服,便於喊叫和更換。最好穿壹雙足量、寬松、透氣的鞋子。帶足鞋子,才能保證旅途順利。旅行時間適中,壹般以壹周為宜。這是因為旅行時間過長,體力消耗過大,反而不利於健康,這就需要 "適可而止"。註意適當休息 老年人的體力消耗比較快,因此,旅途中,壹定不要強迫自己做超過自己體力範圍的運動,要勤於休息,保證休息質量。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熬夜,保證每天至少八小時的睡眠質量,這樣更有利於第二天的出行計劃。註意飲食安全 所謂 "病從口入",老年人腸胃功能退化,所以更要註意飲食衛生,不要隨便在小吃攤上吃飯,而且要註意飲食不宜過多或過少,稍有飽腹感即可,盡量少食用那些不適宜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千萬不要因為吃了某地的特色小吃而吃壞肚子。防止上當受騙 現在,不少騙子利用壹些老年人貪圖小便宜、頭腦簡單的特點,誘騙老年人上當受騙。老年人要註意,這個社會,天上掉的餡餅太少了,即使掉下來,砸到妳頭上的概率也很小。因此,外出旅遊時,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要接受他人的饋贈或輕易得到的東西,這很可能是騙子設下的陷阱。旅途中註意補充水分 水是構成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尤其是老年人壹定要多喝水,這樣可以幫助機體促進新陳代謝,延緩衰老。因此,外出旅遊,壹定要帶足飲用水,渴了,要及時補充水分。特別是隨著夏季的來臨,人體水分蒸發加快,此時壹定要註意水分的補充,此外,還可適當在水中加壹點鹽,以補充汗液帶走的鹽分。外出旅遊或參加戶外活動時,應註意保護關節,減少關節磨損,壹旦發生骨折等意外,要學會自救。1、小腿抽筋 旅遊時,由於行走比平時多(尤其是登山旅遊),腓腸肌過度疲勞,小腿抽筋也是常`事。治療小腿抽筋的方法比較多,也簡單易行,都是通過放松局部肌肉來達到止痛的目的。旋轉法:起身坐下,伸直抽筋的腿,用手扶住前腳掌,向外側旋轉踝關節,只要動作連貫有力,壹般都能立即止痛。扳腳法:取坐位,壹手用力按壓痙攣的腿肚肌肉,壹手抓住腳趾向後扳腳,使腳背用力,再上下移動腳掌,抽筋即可緩解。如果上述方法無法徹底緩解癥狀,可以改用熱毛巾、熱水袋敷在腿肚上。熱敷能有效促進肌肉血液循環,緩解抽筋。如果抽筋發生在遊泳時,可以將大腿盡量向前伸直,腳跟向前蹬,用手使勁向身體方向扳動大腳趾,反復幾次,直到癥狀消失。2、扭傷 扭傷常發生在踝部、腰部、頸部和腕部。壹般情況下,讓患者穩定情緒,固定受傷部位,用濕冷布捂住患處。頸部和腰部扭傷在搬運時不宜移動。扭傷常伴有關節脫位或骨折,不論輕重,不要立即洗澡、按摩,必須立即送醫院治療。另外,如果是踝關節扭傷,除了立即冷敷外,還要用寬布條或布圍兜固定;如果要繼續行走,不要脫鞋,如果腳腫了要穿鞋,可用踩腳穿的鞋固定,到附近醫院骨科就診。骨折 骨折分為無傷口的閉合性骨折和有傷口的開放性骨折兩種。骨折處最常見的癥狀是劇烈疼痛和腫脹、無法觸摸、肢體無法正常活動。有時,劇烈疼痛或出血過多也會引起休克。發生骨折時,應立即讓病人躺下,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將病人送往醫院。對於開放性骨折,首先要止血。如果出血量較少,用幹凈的布按壓傷口即可;如果肢體骨折出血量較大,必須用帶子緊緊綁住上臂或大腿上部,每隔20分鐘解開帶子放松2分鐘,直到止血為止。如果骨折部位不在四肢,則必須用手掌按壓血管上部(靠近心臟部位),阻斷血源,直至止血。在脊柱骨折的情況下,必須防止因擡舉不慎造成脊髓損傷而導致癱瘓。在擡傷員時,不能讓骨折部位有絲毫移動,傷員的腰腹部和下肢應由三人同時擡起,三人在同壹水平線上,步伐壹致,並將傷員擡上擔架。頸部骨折時,應由壹人托住傷員頭部,防止頭部擺動,然後送醫院救治。四肢骨折後,為避免損傷局部肌肉、血管、神經等,要防止骨折端脫位,不要強行復位。如果骨折端露在傷口外,為避免感染,可用幹凈的手帕、毛巾等包紮,再用健側肢體或木棍、木板等與傷肢綁在壹起固定。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在外出旅行時,除了要預防新病的發生外,尤其要註意舊病的動態,預測其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時調整旅行計劃或暫停旅行,及時就醫。
上一篇:有限公司利潤分配的依據下一篇:防曬霜上寫的SP15或SP30到底是什麽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