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要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壹、構建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生物知識需要在壹定的問題情境中再現,脫離生物問題情境的學習往往會導致學生機械記憶、被動接受。教師應努力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動機和探究問題的欲望。
1.設計實驗,創設問題情景
生物學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有趣、生動、直觀的實驗現象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興趣,設計有效的課堂實驗,創設壹定的問題情景,能促進學生觀察生物現象和生命世界的意識,主動探索生物變化的本質,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學習 "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時,教師設計了這樣壹個實驗,將2毫升FeCl3和2滴新鮮肝臟研磨液(含過氧化氫酶)分別加入到盛有2毫升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2-3分鐘後,將點燃的香分別放入兩支試管的液面上方,觀察香燃燒的情況。同學們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麽香在裝有新磨肝溶液的試管中燃燒旺盛,而在另壹支試管中卻不燃燒呢?肝液中發生了什麽?是什麽造成了這種差異?這壹實驗情景產生了壹系列問題,促使學生積極探索酶的特性。
2.合理利用背景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將與學習相關的壹些背景材料,如生物發展史、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現象、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及重大成果的應用、影響生物發展的事件等社會發展的生物材料以信息材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這些素材的 "沖擊 "下主動探究問題。例如,在學習 "酶的作用條件 "時,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相關資料,創設問題情境:"富酶洗衣粉的去汙力比普通洗衣粉強,但最好用溫水,妳想過這是什麽原因嗎?"這樣的問題情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習新知識與解決問題的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3.構建生物圖表和模型,創設問題情境
生物圖表和模型能直觀、清晰地呈現生物信息之間的關系,組織各種生物知識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有利於發現不同生物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此外,利用生物圖表和模型創設問題情景,還可以省去繁雜的文字敘述,使問題的表述更加簡單明了。在學習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時,教師可以通過圖表呈現DNA的轉錄和翻譯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圖表,嘗試發現那些問題和規律,圖表呈現的是解決問題所需的簡潔明了的信息,降低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有利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有效 "教",夯實基礎知識
生物學是以大量的生物學知識為基礎的,教師有效的 "教 "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註意力,通過幽默的語言、典型的案例分析,將零散的知識進行合理的歸納。通過幽默的語言、典型的案例分析,將零散的知識進行合理歸納,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①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較難記憶,可概括為 "帶壹兩本單色書"。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圖形不易判斷,可引導學生用口訣 "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Ⅰ,有絲分裂同源未配對,減Ⅱ無菌難成對 "來判斷。
有效的教學內容 "貴在精 "而不在多。如在講授 "細胞的結構 "時,重點講授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他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通過合作學習探究,運用表格法歸類總結。在講課中應多體現啟發式思維、歸納式講解、探究式交流,提高講課效果,鞏固基礎知識。
三、有效 "提問",促進重點知識的掌握
教師有效的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回憶、比較、分析、綜合和概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教師的重點傾聽了解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效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學生在生物科學方面的發展。生思維,達到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
1.問題要深刻
在《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壹課中,教師讓學生探究脂質和蛋白質是如何形成細胞膜時,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討論。
(1)當磷脂分子作為單分子層鋪在水氣界面時,它們的頭和尾會怎樣排列?
(2) 磷脂分子在細胞膜的雙分子層中如何排列?
(3)蛋白質在磷脂分子雙分子層中如何排列?
設計這些發人深省的討論問題,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樂於接受智力挑戰的積極心理狀態,從而使討論問題不斷深入。
2.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
有教師在 "染色體變異 "教學中設計了壹組判斷題,要求快速回答"①有壹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壹定是單倍體生物;②單倍體生物壹定只有壹個染色體組"。這個判斷對嗎?開始還有同學舉手回答,後來幹脆下面很多人都集體搶著回答,壹時間 "對""錯 "聲如潮。
這個案例看似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其實很多學生是在熱鬧,沒有積極思考。教師的有效提問要有針對性,提問的方式要能讓所有學生都積極應答,讓大多數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從而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目標。
3.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
教學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充分備課,了解學生相關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提問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問題由易到難逐層遞進,體現壹定的層次性。這樣,提問才能與學生獨特的認知結構相聯系。
在 "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驟 "的講授中,可以設計壹系列循序漸進的問題:①基因工程的概念是什麽?如何獲得目的基因?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是什麽?如何用文字舉例說明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過程?如何以案例的形式寫出 DNA 重組的過程?
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提問由淺入深,可以降低學習目標達成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對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驟了解得更清楚,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4.問題的設計要具有開放性
有效的問題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產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問題設計應具有壹定的開放性。在教學《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教師提出問題:
(1)膜分子靜止或運動的例子有哪些?
(2)為什麽這些膜分子會靜止或運動?
設計這樣開放性、思考性的問題,學生更樂於討論和思考,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生物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生物王國中遨遊;有效的提問,需要教師做有心人,將問題定位於重點處、關鍵處、難點處,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壹根神經,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靈活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現代多媒體技術為高效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可以利用PPT、投影、視頻展示來增加課堂容量,通過多媒體來展示動態的、新奇的、有趣的、富有美感和吸引力的生命世界,促使學生探究未知生物的知識,解決微觀生命世界結構的問題,從而提高效率。然而,如何更有效地應用多媒體,值得探討。在《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壹課中,教師在講授生物膜的 "暗-明-暗 "結構模型時,教師只是口頭表述,學生難以理解和想象。學生表現出茫然和不理解。如果此時能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物膜的三層微觀結構,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
再如,高三復習 "養殖 "壹課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比較了六種養殖的原理、方法,采用直接展示的方法,把六種養殖的差異內容壹壹展示開來,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多媒體只是做為工具做了概括展示,沒有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如果教師能用講解來復習每種養殖的特點,結合有效提問,適當引導,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如果教師能利用講解復習每種養殖的特點,結合有效提問,適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再逐步展示課件反饋,效果會更好。
壹堂課需要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如根據教學內容、學情和學科特點,合理安排,揚長避短,有效整合,發揮其功能最優化,就會促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總之,通過對課堂的有效設計、合理生成,就能獲得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學 "是教學***同追求的目標,也是永遠追求的目標,以上探究只是對 "有效教學 "的壹些膚淺認識。
(責任編輯:陳欣)